论地方大学的社会责任

更新时间:2023-04-24 10: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地方大学的社会责任

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大学的社会功能有哪些?这一直是高等教育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命题。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学已经逐渐从社会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当代大学的责任与价值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中国大学应该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在高校的群体中,地方大学所占比例非常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们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它们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又是什么?这是文章要探讨的问题。

一、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随着大学走出象牙塔,日益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的目的和社会责任也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大学有哪些社会责任,大学究竟该如何履行这些责任?早在19世纪末,美国高等教育就有大学的社会责任的争论。大学应不应该走向社会,为公众服务、为社会服务,而这种服务会不会影响到大学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这些都成为争论的焦点。然而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功为我们提供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结合的成功模式。当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明确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时,美国的大学也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是一次正确的改革,其他国家也开始纷纷效仿这种美国模式,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第三大功能也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同。

那么,大学的社会责任有哪些呢?大学的职能随着历史的发展,由教学发展到教学和科学研究,再发展到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点已得到普遍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也就是说对于国内每一所普通高校来说,其社会责任应该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前两者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后者是二者的合理延伸。教育教学即是人才培

养,是现代大学的第一责任,此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专业之才;科学研究是以传承和创新人类知识,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为责任;社会服务是利用大学学术和资源优势直接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责任。不同的大学应该在体现三大基本职能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在这些功能中有所侧重,例如有些大学侧重于教学,有些大学侧重于科学研究,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之分。不同类型的大学扮演的社会角色有所不同,其社会责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地方大学的社会责任

地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1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1908所,其中地方所属、所管院校1797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4.2%。全国740所本科院校,其中地方院校634所,占85.7%。地方本、专科院校承担大部分本、专科生的招生,负责着90%以上的本、专科生的培养,肩负着面对社会开展科技普及工作、继续教育、人员培训、科技攻关、开放教育资源等责任。同时,地方大学在传播知识、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倡导新精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以及高等教育社会中心地位的出现,地方大学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办学理念,探索如何为地方服务。但并非所有地方高校都令人乐观,一些大学不是认真研究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而是热衷于高校内部的攀比和排名;不是把自己的生长点建立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联系上,而是游离于地方经济的需求,追求自身的封闭发展和孤芳自赏。地方大学地方办,地方大学为地方。地方大学办学的目标和宗旨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依托地方而生,随着地方而发展。地方大学对于自身的社会责任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大批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这些学校应脚踏实地而非好高骛远,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特色高级应用型

人才;发展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先进技术研发和转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促进科技推广、文化普及。总的来说,地方大学应该以本科教学为主,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大力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

三、地方大学如何有效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地方大学要承担起自己的社责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就要有清醒的认识、明确的定位,要面向地方,下功夫去了解、分析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研究地方,服务地方,学习地方,融入地方,建成与地方相互作用的大学。

1.正确定位,树立服务地方的观念。

地方大学要了解和分析自己所在地方区域经济范围内的现有经济、社会状态,包括地方主要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和方向、发展动态、现有人才的状况及各类人才需求的情况等,结合自身发展的历史积累、现实条件,才能正确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确立学校服务社会特有的区域空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风格和运行机制。

2.立足地方需要,创新人才培养。

地方大学人才培养应当立足地方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高校能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第一,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鼓励学科与企业、地方科研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把教育科研扩展到生产一线,致力培养素质较高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第二,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第三,根据自身的学科结构、科研力量、地方历史文化传统及经济、社会需求打造自己的教学、科研特色,培养特色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广东嘉应学院与地方政府联合选拔、培养三年级

大学生作为地方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的服务地方的培养方式值得我们思考。

3.走出象牙塔,建立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

大学的社会服务就是在保证大学正常教学、科研的基础上,发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验室等良好条件,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的旨在促进企业、行业、地区等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地方大学开展社会服务可以充分借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威斯康星思想”及其实施模式。

(1)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地方大学可以通过建立县域经济研究所、企业技术、法律咨询等机构,或选派优秀教师到政府任职、挂职,开展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在地方和企业重大决策、解决热点、焦点问题、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上当好参谋,献计献策,针对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的续发展等重大课题和难题,作全面深入的战略研究,提供系统、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发挥知识库、智囊团的作用,使政府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2)强化产、学、研合作,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另一有效方式是与政府、企业紧密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互利双赢。地方高校要从本校和地方实际出发,和地方科研人员共同组成地方研究群体,使学校的科研更加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学校可与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合作研究基地,积极参与科技攻关和项目研发等各类科研课题,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地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全面协调发展。

(3)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举办专题活动为地方社会生活提供服务。

地方大学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馆和设施在保证正常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可以长期向地方群众开放;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通过

成立知识推广部或组织流动图书馆、三下乡社会实践和义诊、义务维修等专题活动无偿为地方开展知识、技术推广与公用事业服务;通过夜校、函授、讲座、介绍会、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农业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等方面的科普教育和职业培训活动;同时,大学生通过开展家教、残障人员帮扶、贫困家庭儿童学习辅导、免费娱乐活动等志愿者服务同样可以给地方带来诸多好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dx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