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谈拙政园中部景区

更新时间:2023-03-19 19:21: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通过对园冶的认识阐述分析拙政园中部景区的造园手法……

以拙政园中部为例分析《园冶》论述的造园部分手法

【摘 要】: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部景区,又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中国古代造园著作《园冶》中,对造园手法立基、借景有着详细的记载。《园冶》中的理论依据,在周政园中得到了落实,拙政园中的每一处景观,均透露着中国古代君子的闲情逸致、淡泊高远,同时也展现出彼时造园的考究与精湛的技艺。

【关键词】:拙政园;《园冶》;置山;理水;立基;借景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在计成的《园冶》中,对于园林建筑的立基与借景有着相当详细的介绍。在立基一篇中,着重讲述了建筑的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匹配,与理水艺术。其中“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排布”讲的是造园需要发挥创造性,留出大量的空间。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最值得学习与领悟的,需要跳出现在已有的模式,不断的积累与创新。而借景一篇中所讲到的“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更是得到了大量的实践运用,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说道拙政园中部景区,那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水域有聚有散,聚处辽阔,散出曲折。水池东西两侧留有水口,伸出水尾,疏水若为无尽。水中筑有东、西两岛山,将水池分为两部分,西山“雪香云蔚亭”立于其上,东山“待霜亭”藏于其中,两山之间有溪谷,架小桥,栽植柑橘梅花,暗合待霜亭,香雪海。西山西南角“荷风四面亭”洽处于水池中央,西、南各有一曲桥,系统“柳荫曲路”,南街“南轩”,为全园之交通枢纽。中园之中,最精妙借景,还在于巧借北寺塔。园中水域广袤,曲径通幽,正暗合淡泊疏朗之意。

远香堂之名取自周敦颐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拙政园中部主要厅堂。堂是一座四平厅,平面为矩形。南北为主向,开有一列落地长窗,东西两面亦是,但一般均关闭,这一四周为窗的做法在古典园林营造学上称为落地明罩,能使厅堂内非常空透,方便赏景。堂之南数步,是一泓清池,其间一色清雅花砖铺地,池边栽广玉兰数株,枝叶扶苏。池上架一座小桥,跨水而去,通向彼岸的黄石假山和曲廊。山岩古拙,古榆依石,幽竹摇曳,坐厅中南望,是一轴自然古木竹石小景,看不出明显的入口腰门,堪称园林造景上“隔”的大手笔。所谓“定厅堂为主”,所以远香堂的选址是极为重要的,“筑垣须广,空地多存”,厅堂周围,视野开阔,向北望去,正是中部水池,池中芙蓉,香远益清,透过中窗,正将“雪香云蔚亭”借入其中,“顿开尘外想,拟人画中行”。作为主体建筑,

通过对园冶的认识阐述分析拙政园中部景区的造园手法……

远香堂运用了多种造园手法,有着重要的地位。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四门中,分别描述了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正合“切要四时,何关八宅”之意。

待霜亭,园中部池中东岛高处的六角景亭。循梧竹幽居北侧游路西去,跨过一座三曲平桥,便踏上池中东岛。亭名取唐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太湖洞庭东西山盛产桔,待霜降始红,此处原种洞庭桔十余株,故名。当年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中就记有这一景点,现亭名“待霜”二字便取自碑记。楹联:“葛巾羽扇红尘静,紫李黄瓜村路香”。待霜亭所处位置甚佳,东、西、南、北四面隔水与梧竹幽居、雪香云蔚亭、绣绮亭和绿漪亭互为对景,正是:“处处有水处处景,翠竹绿树四相围。”

雪香云蔚亭,园水池西边山岛之巅,系一古朴雅健的矩形方亭。雪香是古代诗人形容洁白有香之花景的常用语,有的指白菊,有的指杏花,但最多的是指梅花,如梅林便有香雪海之雅称。此小亭高踞一园之上,似乎与云相映,四周植梅多本,冬春开花,冷香四溢,故名。池中山岛,全以自然景为胜,四望一片郁郁苍苍,极有野趣。这一如画的景色恰如南朝梁诗人王籍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所描绘的意境。亭中悬一额, “山花野鸟之间”,雪香云蔚亭是主厅远香堂隔水的主要对景,它既是赏景的好去处,又是重要的点景之笔,在拙政园中部的风景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上两亭,为池中东、西山上的建筑,“格式随宜,栽培得致”,周边的花木,赋予了两座亭子精神与意蕴,太湖落霜的红橘,香雪海的白梅,统统借入了园中,不仅是院内植物四时色彩艳丽,也使得植物与建筑之间多了那么几分意境含韵。

荷风四面亭,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这里山岛伸出一只三角形小脚,池水周环,三条游路交汇于亭前:东一比,小路绕山岛而来;南边三曲平桥浮水可通主厅远香堂的西邻倚玉轩;正西,经由五曲桥可直接柳荫曲路游廊,是拙政园中部游览的交通枢纽。同时,小亭四面贴水,位置低平,绰约立于池中央,与高处的雪香云蔚亭相映成趣,是整个水景画面的中心。古代园林理论认为水景有聚、散之分,它与园的大小有关,小园之水以聚为主;大园则要适当分散,有分有合。荷风四面亭与两侧曲桥是拙政园中部理水的大手笔。有此一亭两桥,便使中部水面有了明显的分隔,而两曲桥桥身空透,桥栏低平,使视线能一直延伸过去,这种似分非分的处理,仍保待了池水的开阔和绵延。小亭是桥的中介和加强,若是无亭,两桥相接便显得过长,与江南园林的风格相违,又使池面相对显得狭小,有此一亭,可使这池中小景现出两种虚实变化的对比:亭身空透,无遮无拦,与山脚石矶正好互对互衬;桥下有水谓之虚,亭下有石谓之实,从远处赏景,又是横向的一虚一实的对比。其额悬于东向柱上,两边挂有一联板对“四壁荷花二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画龙点睛地告诉游览者这一景区的迷人意境。风吹墙动,绿浪翻滚,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

通过对园冶的认识阐述分析拙政园中部景区的造园手法……

绣绮亭,枇杷园北边假山上的长方亭。登高远眺是古典园林游赏风景的重要方式,私家花园尽管占地不大,但每每也要设立高处的赏景小筑。绣绮亭是拙政园中部水池南边唯一的山巅亭台,这里向北可观望大荷花池及水中两座山岛,南看便是洁静的枇杷小园,西边与远香堂互为对景,东向则是海棠春坞等几组建筑。山下湖石围成的自然形花坛中种植多本牡丹,每当阳春三月,姚黄魏紫,娇艳欲滴,登亭四望红花绿叶,烂漫如锦,正合杜甫“绣绮相辗转,琳琅愈青荧”的诗意,故名。小亭造型很是清秀美丽,四角起翘轻盈又舒展,台座、柱身及屋顶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古典园林小筑之美。亭西檐下,悬挂着横卷形的匾额,上边行楷书写着亭名。《园冶》中所言“开土堆山,高阜课培”便是讲述的这种手法。

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登“船”是由三块石条组成的跳板,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天地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前眺倚玉轩,左望见山楼,右顾小沧浪。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天寒地冻,这里照样是鸟飞鱼翔,胜似春光。舫西是船尾,有小门通往玉兰堂后,门楣题额“野航”两字,取杜甫“野航恰受二三人”诗意,点出了景观主题。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额,后人还专门题了跋。拙政园中的这条旱船,不仅建筑手法典雅精巧,引人入胜,还能使人感悟到一种对高洁人格的追寻。“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这种借景,使得香洲在水域之中,更加灵气逼人。

倚玉轩又称南轩,位于远香堂西侧临池,是四周带廊的三开间小轩主向朝西,与旱船香洲隔水相望。步下三级石阶向北,即是兰曲平桥,去荷风四面亭;向南有游廊,通向小飞虹廊桥。这一带曲廊弯环回转,形成一曲尺形的小庭院,院内原先植青竹数十竿。青竹在诗人笔下有碧玉之美称。成园之初,文徵明《拙政园图咏》中曾有“倚楹碧玉万竿长”之句,轩之得名亦源自此。小轩东廊直接主厅北边的大月台,与之成倚角之势,是拙政园中部名景之一。清代学者曲园居士俞樾当年游园后曾为园主人小篆“听香深处”四字额悬于轩西向廊内,并评曰“吴下名园以拙政园为最,其南一小轩,花光四照,水石俱香,尤为园中胜处。”后此匾遗佚。小轩在建筑上也颇有特色.为了方便赏景,共有三个出口,除西向主门外,南向、东向的轩廊上均有出入口,堪称处处邻虚。屋顶为歇山构造,曲线优美,歇山山花探入水面,从对岸山岛看来,其倒影上下相衔,分外娇好。

拙政园中,处处景物皆有意蕴,种种手法精妙得体,正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各种手法在不同建筑上有了不同的体现,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每一种借景都淋漓尽致,叠山理水,植物小品,每一处都透露着造园是精湛的造园功底与文化意蕴。

【小结】:拙政园作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从借景、立基,到建筑假山水景花木之布局,深刻体现了《园冶》的精神和方法。先要正确的把握中国古典园林,《园冶》一书,可以给我们无限的启发。

通过对园冶的认识阐述分析拙政园中部景区的造园手法……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474-478. [2]计成.园冶注释[M]. 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dv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