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teban_Ray指数模型的黑龙江省区域经济极化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13 17: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Theory Research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作为“戍守”中国北疆的黑龙江省,近年来全省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构矛盾仍是影响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利用区域经济极化理论,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成果,基于Esteban-Ray指数模型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极化程度及趋势进行实证比较研究,期望能够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区域经

区域经济极化的测度模型建立

(一)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构造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要构造分别能够反映经济发展整体状况的变量——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该综合指数的建立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能够综合的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诸多影响变量;第二,能够较好的反映经济发展变量的内在结构差异,进而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基于这两点考虑,本文拟选用主成份分析方法,以方差贡献率比较高的主成份代替原始变量,然后对主成份按照方差贡献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经济发展综合指数F=M1Y1+…+MiYi,即,其中Yi为第i个主成份,Mi为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其大小代表主成份对样本信息变化反应程度的大小,如果少数几个主

成份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则基本

可以代表所有变量的变化。因此为了计

算方便,在选择构造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的指标中,只选择累计贡献率超过80%

的主成份。

(二)经济极化模型

本文选取Esteban-Ray指数作为经济

极化的度量模型,测度原理是通过变量

间的不断循环比较,从而测度变量间的

差异程度。Esteban-Ray指数中相互比较

的两个变量有不同的比重,权重的取值

由组内样本容量与总体样本容量的比值

确定。Esteban-Ray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ER

f=1

11

n n

i j

i j

i j

A p p X X

+?

==

∑∑? (1)

n为样本容量;p为权重;i X为

被测度的经济指标;参数A为极化指数

的标准化系数,k

A

μ

=,其中μ为所有研

究区域经济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在(1)

中(1)

1

i i

i

p X

μ

=

=∑,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要求

选择k,极化指数属于区间,[0,1]; ?为

(0,1.6)之间的任意值,为反映出极化

趋势,通常使该值尽可能的大,按惯例

一般取1.5。

利用Esteban-Ray指数原理构造用以

衡量经济极化的指数,其公式如下:

1

11

n n

i j

FER i j

i j

A

f p p F F

+?

==

=∑∑?(2)

(2)中参数与(1)中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两者中经济变量含义有所

区别,在(2)中,(2)

1

n

i i

i

p F

μ

=

=∑,10

A

μ

=,

1

i

i n

i

i

F

p

F

=

=

。i F表示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三)模型所需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中经济极化模型选用的数据均

来自《中国统计年鉴》、《黑龙江统计

年鉴》、《振兴之路——黑龙江改革开

放三十年》、中国统计信息网,并以黑

龙江省12个市划分为最小单位(注:由

于同种指标哈尔滨与12地市都非同一级

别,无可比性,故剔除)。测度指标数据

包括总量指标、效率指标和结构指标三

个方面:

表1 2006-2010年间经济极化指标

体系

第一

层级

第二层级

总量

指标

各市生产总值/全省地区生产总值(X 1)

各市固定资产投资/全省固定资产总值

(X2)

效率

指标

各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3)

各市经济人均增加值(X4)

结构

指标

各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X5)

各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X6)

黑龙江省经济极化实证分析

(一)黑龙江省内十二地市经济发

基于Esteban-Ray

指数模型的黑龙江省区域经济极化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文

24

展综合指数确定

首先对省内十二地市的六大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的前期检验,结果如表2和3所示。

表2 2006-2010年经济发展指标的KMO 度量

度量方法20062007200820092010

Kaiser-Meyer-

Olkin 度量

0.6670.6340.7230.6550.707

表3 2006-2010年经济发展指标的Bartlett检验

检验方法20062007200820092010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通过通过通过通过通过从表2和3可以看出,2006-2010年经济发展指标的KMO统计量均在0.6以上,所有变量间的相关性强;经过 Bartlett检验测试,数据呈球形分布可以通过检验,适合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表4 2006-2010年经济发展指标解释的总方差

成份

20062007200820092010

方差

%

%

%

方差

%

%

第1主成份指标4.3

31

72.182

4.4

16

73.5

98

4.2

83

71.

376

4.3

74

72.9

05

4.5

11

75.

178

第2主成份指标1.4

87

24.782

1.3

70

22.8

34

1.4

44

24.

059

1.0

63

17.7

20

1.2

83

21.

389

主成

份累

计贡

献率

96.96496.43295.43590.62596.567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各年度的第一主成份累计贡献率均低于80%,而第二主成份累计贡献率则超过90%。因此本文利用方差贡献率较高的第一、二主成份代替原有六大变量来构造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F=M1Y1+M2Y2。

表5 黑龙江省各市地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城市20062007200820092010

齐 齐哈尔0.490.470.500.610.57

牡丹江0.270.280.280.290.29

佳木斯0.190.180.190.200.21

鸡西0.150.150.160.160.17

鹤岗0.120.130.100.110.11

双鸭山0.130.120.110.120.12

七台河0.080.080.090.080.08

大庆0.630.740.680.640.60

伊春0.090.080.100.110.10

黑河0.110.100.100.110.10

绥化0.160.170.170.180.18

大兴安岭0.050.050.050.060.06

如表5所示,从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来看,黑龙江省各市地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发展已经表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大庆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一位,五年来均达到0.6以上;齐齐哈尔市位居第二,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平均也在0.5左右,两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远远大于其他十个地市,而大兴安岭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最低,五年来最高为0.06,平均为0.054,还不及大庆市的十分之一,这说明在黑龙江省大庆、齐齐哈尔两个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大兴安岭经济的低迷直接导致全省极化现象的加重,至2010年,经济两极分化的情况仍尤为明显,大庆、齐齐哈尔分别为0.60、0.57,而大兴安岭为0.06,处于平均水平的有牡丹江、佳木斯及绥化,剩下的城市均在平均线以下。可见从上述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基本可以判断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状况存在极化现象。

(二)黑龙江省整体经济发展极化趋势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极化的特点,将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代入公式(2)计算得到经济发展Esteban-Ray指数,如图1所示。

图1 2006-2010年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极化指数

0.2

0.4

0.6

0.8

1

20062007200820092010

年份经

如上图所示,黑龙江经济极化现象已经显现,2006-2008年间经济极化程度的变化相对平稳,2007年较低,2006年与2008年极化程度比较接近,而自2009年开始极化程度出现急剧下降后大幅上升的现象,主要原因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经过全球性的传导效应,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由于经济传导存在时滞问题,经济下滑现象在2009年显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经济下滑必然使得经济指标值下

25

Theory Research

降,从而使得极化指数降低。另一方面在经济基本面情况不够乐观的情况下,非极点的城市由于缺乏资源、人才、先进体制等优势因素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越弱,最终导致黑龙江省十二地市在2009年经济极化程度急剧下降。2010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处于极点位置的中心城市在经济利好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发展经济,最终导致黑龙江省经济极化指数在2010年巨幅上升。如果剔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以预想到黑龙江省十二地市的经济极化趋势图基本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稳定发展趋势。

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明确得出黑龙江省十二地市存在着经济极化的现象。“十二五”时期,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挑战,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就要进一步推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注重以经济快速发展的极点

城市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更好的发挥

现存经济极点城市的扩散效应,培养建

立新的经济中心城市,促进省内经济协

调发展。

(一)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的经济

圈,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在实证研究中,由于哈尔滨作为

省会中心城市,与十二地市在经济发展

中属于不同层次,为避免其对实证结果

的影响,我们剔除了哈尔滨这一样本城

市,但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经济中心,因

此,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中心,以哈辖

县市为支撑,以哈绥、哈双、哈大、哈

同、哈五和哈阿等交通干线为发展轴,

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的经济圈。进一步

发挥哈尔滨市的经济集聚和辐射效应,

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着

力创建和构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发展集聚

区、东北亚国际经贸合作核心区和东北

亚新兴工业化先导区,增强哈尔滨作为

经济集聚中心对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能

力。

(二)打造哈大齐牡城市带,建设

东部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打造以哈尔滨为龙头,齐齐哈尔和

牡丹江为两翼的哈大齐牡城市带,建设

以牡丹江和佳木斯为两极,鸡西、双鸭

山、七台河、鹤岗为支撑,构建功能明

晰、组合有序的东部城市群。哈尔滨市

要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发挥好中枢集

散和动力引导作用;大庆市和齐齐哈尔

市要在扩大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继

续深化产业集聚和产业支撑;牡丹江市

要保持和扩大对外经贸优势,打造对俄

经贸桥头堡;其他城市要主动承接大中

城市辐射,积极开展产业协作,促进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

课题组成员:欧阳佳莹 房继彬 王诠荃

孙明帅 谭伟

责 任 编 辑:刘鹏翔

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du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