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经济核算习题
更新时间:2024-03-27 0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流量是指( C )
A、本期增加的量 B、上期发生的量 C、一定时期变化的量 D、一定时点的量 2、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 D )
A、就是其地理领土 B、不是其地理领土
C、与地理领土没有关系 D、与其地理领土并非完全吻合,需做某些增删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了( D )
A、汇总会计报表 B、汇总统计报表
C、计算机使用 D、国民经济运行监测,经济分析和宏观管理等 4、在四式记帐中,一笔交易活动或生产活动(A )
A、涉及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 B、涉及许多个交易的机构单位 C、与实物流量无关 D、与金融流量无关 5、按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可分为( C )
A、一个层次 B、两个层次 C、三个层次 D、四个层次 6、内部交易按交易发生时的(B )
A、原始价格估算 B、当时同类市场交易的市场价格核算 C、生产价格核算 D、购买者价格核算 7、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交易系统应归入( D )
A、机构部门帐户 B、产业部门帐户 C、居民帐户 D、国外帐户 8、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 ( D )
A、是一致的 B、是没有联系的 C、只是名称不同D、后者是依前者主要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分类 9、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的核算方法主要采用( B )。 A.复式记帐方法 B.平衡表方法 C.投入产出方法 D.经济循环帐户方法 10、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是( A )
A、新SNA B、新MPS C、旧SNA D、SNA与MPS
11、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社会产品生产与使用结构,特别是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经济技术联系的核算是( D )
A、GDP及其使用核算 B、资金流量核算 C、资产负债核算 D、投入产出核算 12、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收入分配与金融交易等资金运动情况的核算内容是( D ) A、资产负债核算 B、国际收支核算 C、金融交易核算 D、资金流量核算 13、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 B )。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 14、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D )。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 C、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15、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确定基本单位是为了进行( B )。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
16、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并随着产生两种相对的运动( C )。
A、实物运动与需求运动 B、实物运动与供给运动
C、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 D、价值运动与供给运动 17、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B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 18、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 A )。
1
A.生产 B.分配 C.流通 D.使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 ABCDE )
A、非金融企业或公司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 C、政府D、居民 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部门 2、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有( ABCDE )
A、货物和服务交易 B、分配交易 C、金融交易 D、内部交易 E、其他积累交易 3、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是( ABCE )
A、基本价格 B、生产者价格 C、要素价格 D、服务价格 E、购买者价格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市场种类是指( BCD )
A、资产市场 B、生产要素市场 C、金融市场 D、产品(含服务市场) E、原材料市场 5、国民原始收入包括 ( ABCDE )
A、劳动报酬 B、生产税净额 C、营业盈余D、财产收入净额 E、国外净要素收入 6、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原则有( ABCE )
A、市场原则 B、所有权原则 C、三等价原则 D、会计原则 E、核算统计原则 7、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具体特征是( CDE )
A、具有会计独立核算职能 B、具有法人资格 C、具有一定生产场所 D、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 E、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 8、非金融资产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 ABCE )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土地 D、服务产品 E、无形资产 9、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根据经济运行过程层次,可划分为( ABC )
A、微观机构单位帐户 B、国民经济部门帐户 C、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D、生产帐户 E、使用帐户
10、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的体现为特点( ABCDE ) A、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 B、采用四式记帐核算 C、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各阶段设置帐户并连为一体 D、依照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
E、其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有机联系
11、SNA与MPS之间的主要区别有( ABCDE )
A、核算范围上不同 B、核算内容上不同 C、核算方法上不同
D、适用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同 E、以上全对
12、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对社会再生产条件进行核算的表格有 (ABCDE ) A、资产负债表 B、人口平衡表 C、劳动力平衡 D、自然资源平衡表 E、资产负债帐户
1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
A、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B、投入产出核算 C、资金流量核算 D、资产负债核算 E、国际收支核算
14.根据隶属关系原则来划分政府机构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时,以下属于常驻单位的是( ABCE )。
A、该国领土范围内的政府机构 B、驻外使领馆 C、该国其他代办机构
D、设在该国境内的外国政府使领馆 E、该国在国外的军事基地
三、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为对象的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全面系统描述,是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反映的统计体系
2、国民经济:有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一是指社会产品再生产—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的总过程。前者为横向联系,后者为纵向联系,纵横交叉.构成国民经济网络般的经济联系。
2
3、常住单位: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4、三方等价原则:在计算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时,可以分别采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而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该相等。
5、机构单位:指能够以自己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四、思考题:
1、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
2、什么是常住机构单位?并请解释在常住机构单位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含义是什么?
答: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
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该国的一个常住单位,其机构单位就为常住机构单位。 一国的经济领土是指有该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共鸣、货物、资本可
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
如果在某国拥有土地或建筑物,那就可视为其所有者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3、国民经济核算是用哪些主要指标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阶段和联系?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投入产出指标、资金流量指标、国际收支指标、资产负债指标 4、何谓三等价原则?其内涵是什么?
三方等价原则:生产活动的目的不仅是取得收入,由分配所取得的收入需要支付出去:或者购买消费品用于消费,或者购买投资品用于投资。具体地说,三方等价原则是说,在计算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时,可以分别采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而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该相等。这个原则描述了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主要总量平衡关系。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三方等价公式可以写成: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国民支出
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1)在核算范围上:SNA以全面生产概念为基础, MPS主要限于物质产品生产领域,把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活动排除在生产领域之外。
(2)在核算内容上:SNA既有国民收入生产、分配、使用的核算, 也有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存量与流量方面的核算; MPS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 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没有完整地反映,但其中的劳动平衡表、生产资料供求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在反映人、财、物的综合平衡上有重要作用。
(3)在核算方法上:SNA采用复式记帐法,; 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设置一系列平衡表进行核 表进行核算,形式比较简单和直观,但各平衡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整体结构不够严密。
(4)在主要核算指标上:SNA表现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MPS主要指标是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它们分别是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总和和净产值总和,计算范围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 6、我国的产业分类以及我国第三产业是如何划分的?
答: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我国的第三产业包括: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第二层次:为生产相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7、国民经济机构部门有哪些?
答:非金融企业或公司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部门部门 8、什么是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他门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1)经济流量是指反映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可以累计的量,具有时间长度量纲。
经济存量是指反映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或时刻)上的状况的量,没有时间量纲。
3
2) 流量具有时间长度量纲,数量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而存量不具有时间长度量纲。
3)存量是流量的结果也是流量运行的前提,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二者关系为:期末存量-期初存量=其内净流量
9、简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编制原则。
答:1)市场原则,即所有经济活动、核算的概念和分类都以市场原则为基础。
2)所有权原则,是确定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基本原则。 3)三方等价原则,生产、收入和支出总量平衡。 4)核算统计原则,,遵循四式记账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按现行价格核算的原则。 10、什么是机构部门分类?SNA中的机构分类的具体内容。
答:机构部门分类,就是按经济活动的性质,对机构单位所作的部门分类。
在联合国1993年修订的SNA中,机构部门分为5个部门:①非金融企业部门 、 ②金融企业部门、 ③政府部门、 ④住户部门、 ⑤国外部门。 1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答:(1)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2)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12.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界定常住性有何作用?请针对不同的机构单位,即住户、企业、政府,简要归纳
常住性的识别原则
答:1)界定常住性,就是要明确划分国内和国外的概念,以便区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是进行国际收支核算的必要前提,即国内是常住单位,国外是非常住单位。
2)住户即对个人来说,要考虑居住期限、国籍和是否代表政府,其归属以隶属关系为准,不代表政
府的个人,一年内以国籍为准,超过一年的以实际所在地及领土原则为准;
3)企业部门以领土原则为准; 4)政府机构常住与非常住单位以隶属原则为准
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2000年的总产出按要素价格计算为500万元;按基本价格计算为580万元;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为
600万元;按购买者价格算为620万元。则该企业在上报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时,应报的数字为(B )。 A.620万元 B.600万元 C.580万元 D.500万元 2、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 ( D )
A、消费品及服务 B、用于积累的货物 C、出口货物和服务 D、进口货物和服务
3、某地区1999年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资料为(单位:亿元):劳动者报酬300,生产税160,生产性补贴
60,固定资产折旧80,营业盈余120。则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B )亿元。
A、520 B、600 C、800 D、480
4、某地区2000年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资料为(单位:亿元):劳动者报酬300,生产税160,生产性补贴60,
固定资产折旧80,营业盈余120。则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A ) A、600 B、520 C、800 D、480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 B)。
A、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B、大型机床更新
C、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 D、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 6、按“产品法”计算总产出的部门是( B )。
A、工业 B、农业 C、房地产业 D、仓储业
4
7、某企业2000年的总产出按要素价格计算为400万元;按基本价格计算为480万元;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为
500万元;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为520万元。则该企业在上报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时,应报的数字为 ( C )。
A、400万元 B、480万元 C、500万元 D、520万元
8、下列各项中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包括的项目是( A )。 A、固定资产折旧 B、库存增加 C、居民消费 D、净出口 9、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一般采用(B )。
A、产品法计算 B、工厂法计算 C、产值法计算 D、支出法计算 10、服务的特点是( A )。
A、生产和使用同时进行 B、可以进行多次变换 C、无法计算其总产出 D、无法计算其增加值 11、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C )。
A、完全相等 B、理论上相等 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D、以上都对
12、已知某国总消费为1100 亿美元,总投资为890 亿美元,出口45 亿美元,进口88 亿美元,生产税净额26 亿美元,则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D )亿美元。
A、2033 B、2059 C、1973 D、1947 13、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4、已知某地区个人消费支出1015亿元,公共消费支出368亿元,又知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支出为228亿元。那么个人实际消费为( C )。
A、1015亿元 B、1383亿元 C、 1243亿元 D.596亿元 15、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最终使用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量是(A )。
A、社会总产出 B、国民总收入 C、总供给 D、社会最终产品 16、某地区建筑业年总产出及货物运输业年总产出应属于( D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 17、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产值为(C )。 A、5600 B、3600 C、1600 D、800
18.下列产值指标中,采用产品法计算的是( A )。
A、农业总产值 B、工业总产值 C、货运业总产值 D、商业总产值 19.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C )。
A、国民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20.国民总收入扣除当期固定资本消耗的净额就是( A )。
A、国民净收入 B、可支配收入 C、原始收入 D、国民收入
21、某商业企业某年购进商品200万元,卖出商品取得的销售收入为280 万元,则该商业企业该年的商业总产出为( A )。 A.80 万元 B.200 万元 C.280 万元 D.480 万元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 B )。
A.增值税 B.财产税 C.养路费 D.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 23、下列活动中,计算服务产值的是( B )。
A.自修电冰箱 B.雇家庭教师 C.自擦地板 D.家庭主妇照料自己的婴儿 24、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C )
A.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 B.不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 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D.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 25、国内总产出的价值构成为( A )。
5
A.C1+C2+V+M B.C1+V+M C.C2+V+M D.V+M 26、金融业的总产出 ( B )。
A.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自有资金所得财产收入之和
B.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从事投资活动所得收入之和
C.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D.就是该行业所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
27、一个企业(机构单位)某一时期的总产出,从使用角度考察就是该时期的(D ) 。
A.销售额 B.库存额 C.销售额和库存额总和 D.销售额和库存增加额总和 28、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比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 B )。 A.大 B.小 C.等于 D.可能大也可能小 29、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属于( B )。
A.固定资本消耗 B.中间消耗
C.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D.前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后者属于中间消耗 30、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 D )。
A.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 B.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C.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 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31、国民经济核算以下列哪种指标作为衡量国民经济生产的与使用的核心指标( A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总收入 D.国内生产净值 32、国民净收入等于国民总收入减去( C )以后的余额。
A. 劳动者报酬 B. 营业盈余 C. 固定资产折旧 D. 生产税净额 33、从全世界范围看,下列正确的关系式是( A )。
A.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B.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C.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D.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34、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 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 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 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C )。
A.5000 B.1100 C.1000 D.2000 35、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C )。
A.生产税 B.来自国外的要求收入净额 C.固定资本消耗 D.储蓄 36、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 D )。
A.固定资产折旧 B.固定资产损耗 C.中间消耗 D.固定资产投资 37、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A )。 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 C.生产税 D.营业盈余 38、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 C )。 A.总产出 B.中间消耗 C.增加值 D.固定资本消耗 39、某国2004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00 亿美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为10 亿美元,流向国外的要素收入为20 亿美元,则该国2004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 B )。
A.800 亿美元 B.790 亿美元 C.810 亿美元 D.10 亿美元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狭义的生产概念,下面哪些部门属于生产部门(ABCDE )。 A、农业 B、工业 C、 建筑业 D、 商业 E、运输业
2、服务产出包括 ( ABCDE)
A、教育服务 B、居民服务 C、娱乐服务 D、国防、治安等安全服务 E、金融、保险业服务 3、工业总产出包括 (ABCD )
A、产成品价值 B、工业性作业价值 C、自制半成品
6
D、在制品期末减期初差额的价值 E、被加工产品的价值 4、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源泉,资本形成又包括(ABD )三种形式。
A、 贵重物品净获得 B、库存增加 C、土地 D、 固定资产形成 E、固定资产折旧 5、下列哪些项目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统计之中(ABCD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企业自制设备 C、体育、文艺活动及其服务 D、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E、森林、矿藏等资源价值 6、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内容(ACD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森林、矿藏等价值 C、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 D、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E、无法判断 7、以下属于劳动者的报酬有(ABC )。
A、工薪收人 B、非货币形式的实物报酬 C、生产单位为劳动者支付的社会福利缴款 D、特殊工种所需的服装或鞋帽 E、因公出差的运输和旅馆服务费用等 8、畜牧业总产出包括( BCDE )。
A、牲畜饲养产出 B、家禽饲养产出 C、活的禽畜产品产出 D、捕猎野兽野禽产出 E、其他动物饲养产出; 9、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分为(ABD )。
A、生产法 B、分配法 C、支出法 D、会计帐户法 E、方程法 10.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ABCE )。
A、对外提供的货物的生产 B、自给性的货物的生产
C、对外提供的服务的生产 D、自给性的服务的生产
E、自有房屋拥有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和家庭成员提供的有酬家庭或个人服务,无酬的自我家庭服务不包括在内。
11.资本形成包括( ABCD )。
A、二手市场购买机器设备 B、增加原材料储备 C、购买住宅 D、计算机软件更新 E、购买生产过程需要的原材料 12.下列属于生产者价格的有( ABC )。
A.工业品出厂价格 B.农业产品收购价格
C.建筑业产品结算价格 D.商品的零售价格 E.到岸价格
13、计算工业总产出时应包括(ACDE )。
A.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 B.上期存储的成品价值 C.半成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 D.在制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 E.工业性作业价值 14、国内生产总值分配核算的基本项目有(ABCDE )。
A.固定资产折旧 B.劳动者报酬 C.生产税净额
D.营业盈余 E.以上都是 15、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ABC )
A.生产法 B.收入法
C.支出法 D.产品法 E.企业法 16、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分为(ABC )。
A.生产法 B.分配法 C.支出法 D.会计帐户法 E.方程法 17、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是( ABCE )。
A.基本价格 B.生产者价格 C.要素价格 D.服务价格 E.购买者价格 18、劳动者报酬包括(ABCD )。
A.工资收入 B.奖金收入 C.公费医疗 D.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 E.政府补助 19、建筑业总产出包括(ABCDE )。
A.安装工程 B.装饰装修活动 C.建筑安装企业完成的建筑工程
D.自营建设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 E.建筑物修理活动的价值
7
20、记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有(ABD )。
A.劳动者的货币工资 B.劳动者的实物报酬 C.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 D.生产税 E.居民储蓄的利息收入 21、居民消费支出的计算方法有(BD )。
A.余额法 B.直接法 C.间接法 D.间接推算法 E.缩减法
三、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和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之和。
3、最终消费:指为直接满足居民个人的生活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常住居民和政府部门花费在货物和服务上的支出。
4、国民净收入:简称NNP,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以后的价值。
5、生产者价格:指包含在单位产出中的直接和间接累计支付的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的总和。
6、资本形成总额:它包括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是指各机构部门一定时期内能够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全部投资和费用。存货增加是一定时期内入库货物总价值与出库货物总价值的差额。
四.简答题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是怎样确定的?(同3) 2、简述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答: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需要设置国民经济范围的生产、收入分配、投资和国际往来(国外)等综合性账户,编制“T”字型或矩阵式平衡表,利用会计核算的供货原理和复式记账法,系统记录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生产账户具体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总使用表、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会及其使用表。
生产总量账户既反映生产的过程,又反映生产的结果。它的作用表现为:
(1)生产所形成的收入被结转到后续账户中,将对其它账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例如,由于平衡项目既可按总额计算,又可按净额计算,这样,在其后的账户中与增加值有关的平衡项如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余额也按总额和净额计算。
(2)利用生产总量账户提供的指标,可以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研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反映生产的结构。生产总量账户能够提供国民经济的分类性资料,从而为国民生产的结构性分析提供了条件,如产出结构,投入结构等。
此外,生产总量账户的指标还可用于研究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及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税收政策。 3、 SNA的生产范围是什么?
答: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生产核算,是根据广义的生产概念来确定核算范围的,既包括物质产品活动也包括服务活动,具体包括所有的货物生产,对外提供的服务生产,自由房屋拥有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和家庭成员的有保报酬的服务。具有:劳动性、生产性和社会性。
4、国民经济价格核算中,主要有几种价格形式,其核算内容有何区别和联系?(同5) 5、什么是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试写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答:1)要素价格,包含在单位产出中直接和间接累计支付的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的总和。 2)基本价格,包含在单位产出中直接和间接累计支付的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其他生产税(间接税)的总和。
3)生产者价格:生产环节包含在单位产出中直接和间接累计支付的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其他生产税净额的总和。
4)购买者价格:流通环节包含在单位产出中直接和间接累计支付的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商业税净额、流通费和运输费的总和。
5)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税净额=基本价格+(应付产品税-应收补贴)=购买者价格-(商业费用
8
+流通费用)
6、简述消费核算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区分消费与中间消耗、消费与经常转移以及消费与金融投资;
2)必须是消费与收入分配核算范围保持一致;
3)必须按消费价格核算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4)耐用消费品的核算,原则上应分期分摊核算。
五、计算题
1、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4)出口1400亿元; (5)进口100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
(8)生产税500亿元; (9)生产补贴40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解:
(1)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8000+3000+(1400-1000)=11400(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6000-11400=460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1400-1800-5000-(500-40)=4140(亿元)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生 产 一、生产法GDP 11400 总产出 16000 中间投入(消耗)(-) 4600 二、收入法GDP 11400 劳动者报酬 5000 生产税净额 460 固定资本消耗 1800 营业盈余 4140 使 用 一、支出法GDP 11400 最终消费 8000 居民消费 6800 公共消费 1200 资本形成总额 300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800 库存增加 145 贵重物品净获得 55 净出口 400 出口 1400 减:进口 1000
2、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元)。
生 产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1、固定资产折旧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金 额 61200 37180 1620 14200 3950 使 用 一、总支出 金 额 61200 二、中间使用 37180 三、国内生产总值 1、 总消费 15170 2、 总投资 3、 出口 9
8550 4700
4、营业盈余 4250 4、 进口 4400 解: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 3、一直某地区总产出与中间消耗数据(单位:亿元): 部 门 农 业 工 业 建 筑 业 运 输 业 其他服务业 总 产 出 2230 9221 1005 540 3270 中 间 消 耗 率 34 75 70 50 25 要求:1)计算各部门中间消耗;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解:(1)中间消耗=总产出×中间消耗率
农业:2300×34%=782(亿元); 工业:9221×75%=6915.75(亿元);
建筑业:1005×70%=703.5(亿元);运输业:540×50%=270(亿元) 其他服务业:3270×25%=817.5(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300+9221+1005+540+3270-(782+6915.75+703.5+270+817.5) =6847.25(亿元)
(3)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6847.2/16336=41.9%
4、已知金融部门生产总产出350亿元,中间投入128亿元,劳动者报酬12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5亿元,生产税净额12亿元。要求:计算增加值和营业盈余,并根据有关数据编制金融部门生产帐户。 解:增加值=350-128=222亿元,营业盈余=350-128-120-15-12=75亿元
金融部门生产帐户 单位:亿元
中间消耗 128 总增加值 222 固定资本消耗 1.5 净增加值 207
5、填补下表所缺数字,并解释原因,给出计算方法。(10分)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生 产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1.固定资本折旧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数 值 3737 1854 762 191 使 用 一、总支出 二、中间使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 1.最终消费 (1)居民消费 (2)政府消费 2.资本形成总额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4.营业盈余 679 (2)存货增加 3.出口 4.进口(一) 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10
总产出 350 数 值 1399156 414 38 376 540 499
生 产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1.固定资本折旧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数 值 3737 1883 1854 222 762 191 使 用 一、总支出 二、中间使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 1.最终消费 (1)居民消费 (2)政府消费 2.资本形成总额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数 值 3737 1883 1883 1399 1243 156 414 376 38 540 499 4.营业盈余 679 (2)存货增加 3.出口 4.进口(一) 总支出=总产出 中间投入=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3737-1854=1883 固定资产折旧=国内生产总值-劳动中国和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22 居民消费=最终消费-政府消费=1243 6、有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国内总产出 中间消耗 最终消耗 资本形成总额 出口 进口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国外净要素收入 要求:(1)分别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 计算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3)编制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 解:(1)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84000-52800=31200(亿元)
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930+18150+2916+6204=31200(亿元))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24162+7638+6300-6900=31200(亿元) 2)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31200+135=31335(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31335-3930=27405(亿元) (3)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生 产 一、生产法GDP 31200 总产出 8400
11 84000 52800 24162 7638 6300 6900 3930 18150 2916 6204 135 使 用 一、支出法GDP 31200 最终消费 24162
中间投入(消耗)(-) 52800 二、收入法GDP 31200 劳动者报酬 18150 生产税净额 2916 固定资本消耗 3930 营业盈余 6204 居民消费 公共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7638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800 库存增加 贵重物品净获得 净出口 -600 出口 6300 减:进口 6900
7.某国有如下资料:
(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 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 亿元,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500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360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土地及其他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为0,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3)编制国内生产总值简单账户。
解: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值
(1)分配法:G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
=20000+(21000—16000)+12800+9260
或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36000+11000+(1440—1380)
=47060(亿元)
(2)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净额(国外净要素收入)
=47060+(-60)=4700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47000—12800=34200(亿元)
(3)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生 产 一、生产法GDP 47060 总产出 中间投入(消耗)(-) 二、收入法GDP 47060 劳动者报酬 20000 生产税净额 21000 固定资本消耗 12800 营业盈余 9260 使 用 一、支出法GDP 4760 最终消费 36000 居民消费 公共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1100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800 净出口 60 出口 1440 减:进口 1380 8、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12
(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 求 :(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解:(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生 产 一、生产法GDP 10287 总产出 15000 中间投入(消耗)(-) 4713 二、收入法GDP 10287 劳动者报酬 5240 生产税净额 595 固定资本消耗 1480 营业盈余 2972 使 用 一、支出法GDP 10287 最终消费 8110 居民消费 5600 公共消费 2510 资本形成总额 2037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库存增加 24 贵重物品净获得 3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减:进口 1060 9、已知某地区2000 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总产出为8353 亿元,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为320 亿元; (2)中间消耗为4124 亿元; (3)最终消费支出为3658 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为898 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为259 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为86 亿元。
要求:试计算该地区的生产总值、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解:该地区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
=8353-4124+320=4549(亿元)
该地区生产净值=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
=4549-259=4290(亿元)
该地区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该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
=4549-3658-898+86=79(亿元)。
10、已知全年政府消费3768亿元,居民消费8406亿元,固定资产形成总额3015亿元,库存减少48亿元,出口3375亿元,进口3279亿元,总产出26562亿元,生产税净额1806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794亿元,营业盈余 3050。
要求:(1)国内生产总值;(2)中间消耗;(3)编制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
解:(1)GDP=总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3768+8406+3015-48+3375-3279=15327
(2)中间消耗=总产出-GDP=26562-15327=11235 (3)将相应项目列在使用表中即可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13
生 产 一、生产法GDP 15327 总产出 26562 中间投入(消耗)(-) 3279 二、收入法GDP 15327 劳动者报酬 15327 生产税净额 1806 固定资本折旧 1794 营业盈余 3050 使 用 一、支出法GDP 15327 最终消费 12174 居民消费 8406 政府消费 3768 资本形成总额 3015 净出口 96 出口 3375 减:进口 3279
11.今有某地区1996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1200万元;(2)中间投入700亿元;(3)固定资产折旧60亿元;(4)劳动者报酬300亿元;(5)生产税净额40亿元;(6)营业盈余100亿元;(7)总消费300亿元;(8)总投资210亿元;(9)出口80亿元;(10)进口90亿元。 要求:(1)分别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 (3)编制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 解:(1) 生产法GDP=1200-700=500 收入法GDP=60+300+40+100=500
支出法GDP=300+210+80-90=500
(2)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内的进要素收入=500+0=500 (3)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生 产 一、生产法GDP 500 总产出 1200 中间投入(消耗)(-) 700 二、收入法GDP 500 劳动者报酬 300 生产税净额 40 固定资本消耗 60 营业盈余 100
使 用 一、支出法GDP 500 最终消费 300 资本形成总额 210 净出口 -10 出口 80 减:进口 90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表的第I象限主要反映( A )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2、下列系数中,哪一个可能是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D )。
A. -2.31 B. 2.31 C. 1.01 D. 0.89
3、下列系数中,哪一个可能是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 D )。
A、 -1.31 B、 131 C、 1.01 D、 0.70
4、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0.2864,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 B )。
A、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量
B、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量
14
C、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D、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5、直接消耗系数aij的取值范围是(C )。
A、0?aij?1 B、0?aij?1 C、0?aij?1 D、0?aij?1 6、投入产出表的第Π象限主要反映( D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 B )。 A、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B、大型机床更新
C、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 D、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不属于最终产品的是(B )
A、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 C、 私人购买的粮食 D、 餐饮企业销售的菜肴
9、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钢铁,同时从事小规模的煤炭开采和炼焦,则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该企业创造的总
产出应该计入(D )。
A、钢铁业 B、炼焦业 C、煤炭开采业 D、分别计入以上三个产业部门 10.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列向上看表示( C )。
A、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C、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D、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11、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完全消耗系数b21的数值为0.556,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A )。
A.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最终产品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D.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最终产品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12、在投入产出表中,下列平衡关系中( D )是错误的。
A.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B.中间投入+最终产值=总产值
C.各部门总投入之和=各部门总产出之和 D.每个部门的增加值=该部门的最终产品价值 1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4、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 B )。 A.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核算中的最初投入应该包括(ABCD )。
A.劳动者报酬 B.生产税净额 C.固定资产折旧 D.营业盈余 E.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 2、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 ABE )。
A.、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B、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总产出 D、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总投入=总产出 3、投入产出表的第四象限( ABCD )
A、主栏是最终产品价值构成 B、宾栏是最终使用
15
4、国民净收入等于国民总收入减去( B )以后的余额。
A、劳动者报酬 B、固定资产折旧 C、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D. 生产税净额
5、某地区2006年总储蓄是200亿元,最终消费12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50亿元,则该地区2006年可支配总
收入为( D )。
A、80亿元 B、130亿元 C、200亿元 D、320亿元 6、财产收入是一种(B )。
A、分配性收入 B、投资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 D、转移收入
7、可支配收入是各部门( C )的基础上加上经常转移(再分配)收入减去经常转移(再分配)支出等转移收支后的余额。
A、生产总值 B、 初次分配净收入 C、原始收入 D、增加值 8、以下不属于机构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的是( C )。
A、营业盈余 B、财产收入的收入 C、原始总收入 D、劳动报酬
9、由于海啸发生,2005年印尼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大于国民总收入,主要原因是( D )。 A、 对国外净劳务输出增多 B、对外净金融投资规模扩大 C、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 D、接受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 10、收入再分配账户中的平衡项是( C )。
A、 原始净收入 B、经常转移收入 C、可支配总收入 D、固定资本消耗
11、按照希克斯给出的定义:“收入是一个人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且预期他在周末的处
境会和周初一样好。”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此对应的指标应是( D )。
A、原始收入 B、劳动者报酬 C、 储蓄 D、可支配收入
12、在国民经济核算的收人再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总量特征的指标是(C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人 C.国民可支配收人 D.社会总产出 13、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50万元的房产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项交易属于(B )。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现金转移 D、无法判断 14、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非生产资产的是( C )。
A、黄金 B、耕牛 C、商标所有权 D、道路 15、国民原始收入( A )。
A、是对增加值的最初分配结果 B、是对增加值的再分配结果
C、是国民可支配收入 D、可以直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
16、按资产可否再生的特征分类,专利属于(A )。
A、非生产资产 B、 生产资产 C、有形资产 D、无形资产
17、已知某地区个人消费支出1015亿元,公共消费支出368亿元,又知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支出为228亿元。那么个人实际消费为(C )。
A.1015亿元 B.1383亿元 C. 1243亿元 D.596亿元
18、某部门原始总收入为886 亿元,经常转移收入为48 亿元,经常转移支出为56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经常性支出的10%计算,则该部门的可支配净收入为(A )亿元。
A、872.4 B、878.0 C、883.6 D、888.4 19、非金融资产按产生的情况可以分为(B )。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人工资产和自然资产 D、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20、原始收入属于( C )。
A、财产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 D、投资收入 21、收入形成帐户中的平衡项是(B )。
A、增加值 B、营业盈余 C、原始收入 D、可支配总收入 22.收入形成账户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分配账户,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 A )。
A、增加值 B、总收入 C、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23.财产收入不包括( D )。
21
A、金融资产收入 B、实物资产收入 C、土地及无形资产收入 D、工资收入
24.收入初次分配是指( B )在参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之间进行的分配。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 25.国民总收入扣除当期固定资本消耗的净额就是( A )。
A、国民净收入 B、可支配收入 C、原始收入 D、国民收入
26、编制收入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 C )。
A. 核算国民总收入 B.核算国民原始收 C.核算国民可支配收人 D.储蓄总额 27、储蓄总额是( D )。
A.生产帐户的平衡项 B.收人再分配帐户的平衡项
C.收人形成帐户的平衡项 D.国民可支配收人帐户的平衡项
28、国民净收入等于国民总收入减去(C )以后的余额。
A. 劳动者报酬 B. 营业盈余 C. 固定资产折旧 D. 生产税净额
29、财产收入是一种( B )。
A.分配性收入 B.投资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 D.转移收入 30、从全国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该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A )的形成有关。
A.国外经常转移收支 B.国外财务收支
C.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收入净额 D.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收入净额 31、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转移的是( D )。
A.某企业购入机器设备 B.某企业向灾区捐款
C.某企业向政府交纳所得税 D.某企业接受国外捐赠款项用于厂房的修建 32、非金融资产按产生的情况可以分为( B )。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人工资产和自然资产 D.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二、多项选择题
1、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源泉,资本形成又包括( ABD )三种形式。
A. 贵重物品净获得 B.库存增加 C.土地 D. 固定资本形成 E.固定资产折旧 2、初次分配收入按直接还是间接参与生产活动,可分为( AC )两种形式。 A.原始收入 B.可支配收入 C. 收入形成 D. 财产收入 E、税收收入 3、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资产是( ABCDE )。
A、 因资金借贷而形成的金融资产 B、 版权 C、贷款 C、由机器设备使用权转让而产生的租借费用 E、 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 4、收入初次分配账户与收入形成账户间的关系为( BDE )。
A、只有初次分配账户核算的收入是初次分配收入 B、两者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C、两者核算的主体对象相同 D、两者通过营业盈余项相互连接 E、收入形成账户是立足增加值的分配,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记录进而发生的初次分配 5、区分资本转移和经常转移的标准有( BDE )。
A、如果转移的对象是资产,则为资本转移,否则为经常转移 B、规模大、频率低、无规律的往往是资本转移
C、资本转移的对象不包括实物,都是现金
D、只影响接受转移一方的投资水平,而不影响其消费水平的是资本转移
E、即使转移的对象本身不是资产,但只要接受转移一方以形成资产为目的使用所获得的转移,也应归入资本转移。
6、收入再分配核算是对再分配过程中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收支及其结果的核算,以下属于其核算内容的有
22
( ABC )。
A. 社会缴款 B. 现期所得税 C. 社会福利 D. 留存盈余 E.以上都正确 7、以下项目中可以看成对外经常转移的有( BCE )。
A.、向外国投资及其设备 B、政府定期向国际组织缴款 C、逢佳节赠国外亲朋好友礼物 D、给国外职工发放薪金 E、向国外灾区捐款 8、下列平衡关系正确的有(B)。
A、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B、对外经常交易差额=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货物服务净出口 C、国民财富= 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对外负债+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D、总储蓄—资本形成=货物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E、 净贷出/净借入= 对外经常交易差额+对外资本交易差额 9、下面属于经常转移的项目有( ACE )。
A、企业缴纳的各种生产税 B、居民个人直接对社会保险计划缴款 C、居民个人领取的失业金 D、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 E、政府对社会居民提供的实物社会福利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消费支出的有( ABCE )。
A、购买家用电器 B、购买私人汽车 C、房租支出 D、购房贷款 E、购买建房材料
11.初次分配指生产活动形成的收入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生产要素包括( BCD )。
A、折旧 B、劳动力 C、土地 D、资本 E、珍贵物品 12、收入再分配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多层次多方面进行的分配,其的途径有( ABD )。
A. 银行信贷 B. 国家财政 C. 红利 D. 价格体系 E.以上都是 13、可支配收入的使用主要包括些方面?( CD )。
A.分配 B.生产 C. 消费 D.投资 E.无法确定 14、财产收入是间接的生产要素收入,但不是本单位要素收入。财产收入表现为以下哪些类型( ABCDE )?
A. 地租 B. 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
C. 准法人企业收入的提款 D. 红利 E.利息
15、非金融资产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 ABCE )。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土地 D.服务产品 E.无形资产 16、国民原始收入包括 ( ABCD )
A.劳动报酬 B.生产税净额 C.营业盈余 D.财产收入净额 E.国外净要素收入
三、名词解释
1、经常转移: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和服务或资产,同时没有从该机构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
2、资本转移:指为直接满足居民个人的生活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常住居民和政府部门花费在货物和服务上的支出。
3、无形资产:是指由于资产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经济资源,主要表现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版权、专利权等。
4、收入形成账户: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分配账户,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用于记录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5、财产收入: 财产收入指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
权在一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是间接的但不是本单位的要素收入。
6、生产资产:生产过程中产出的经济资产当其损耗或损毁后,生产过程还可不断产出或复制。
23
7、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是指各机构部门一定时期内能够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全部投资和费用。存货增加是一定时期内入库货物总价值与出库货物总价值的差额。
8、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生产税是生产单位所交纳的产品税,以及因拥有和使用生产要素所交纳的其他生产税。生产补贴是政府对生产单位做出的无偿转移支出。
9、国民净收入:简称NNP,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以后的价值。 10、可支配收入:是各部门经过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形成的最终收入总量。是各部门可自行支配用于消费和储蓄(投资)的收入。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收入形成账户,简述收入形成账户的结构.
答:1)收入形成账户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分配账户,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用于记录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2)来源方记录分配初始流量部门部门增加值;
3)使用方记录该部门对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净额的支付流量,营业盈余也记录在适用房,在账户中起到平衡项的作用。
2、简述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核算内容及其结构。
答:1)收入再分配账户是在分配核算的主要账户,它按部门归纳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
2)来源方初始流量是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来源方记录当期应获取的转移收入,包括各种经常转移收入、现期所得税收支、社会缴款、社会福利等;使用方记录当期应付的各种转移支出;具体内容和来源方相对应,平衡项是可支配净收入。 3、简述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答:1)国家财政;2)银行信贷; 3)劳务费用的支付;4)价格体系。
4、什么是财产收入?财产收入包括那几个类别?
答:财产收入指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是间接的但不是本单位的要素收入。
包括:地租、无形资产使用费、利息、红利、准法人企业收入提款、直接投资企业留存盈余。 5、简述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
答:社会生产成果(增加值)经过初次分配,加上财产净收入形成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经过在分配,加上经常转移净收入形成全社会几个部门的最终收支(可支配收入)。各机构部门用可支配收入购买所需的社会产品和劳动,从而使社会生产成果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在使用领域走向统一,完成收入使用。
6.简述收入分配系列帐户的平衡项及其意义。
答:1)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营业盈余(混合收入),是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额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的平衡项是初次分配净收入(原始净收入)。
3)机构部门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可支配净收入。 4)机构部门的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调整后的可支配净收入。 7.什么是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两者有何区别?
答:资本转移是以资产所有权被转让造成交易方资产量增减为前提的转移活动。这种转移通常数额较大,发生不经常也无规律 ,一般不会直接影响接受者和出让者的当期消费水平。包括(1)资本税缴纳;(2)政府对各单位或国外用于获取固定资产的款项和实物;(3)其他,如特大捐赠等。 ??3分
经常转移又称现期转移,它是与资本转移相对应的,一般数额较小,大都是经常地、有规律的发生,并会影响交易双方的当期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但不会使交易者的资产量发生变化。包括:(1)收入税收入:主要是指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收入。(2)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它是旨在维护居民当前和未来的福利而
24
在机构单位之间作出 的经常转移。(3)其他经常转移:指除上述之外的各种经常转移如各种捐赠等。 8、什么是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的原因有哪些?
答:收入再分配帐户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原始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初始流量是各部门的原始收入。帐
户的平衡项是可支配收入。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基本形式见教材。帐户中的主要指标有经常转移收入与支出,
含现期所得税、社会缴款社会福利及其他经常转移,另外就是可支配收入。编制收入再分配帐户 9. 请简要叙述什么是初次分配及其特征?
答: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在参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收入初次分配体现了生产者对社会生产总成果的贡献份额,与生产活动有关。收入初次分配分为收入形成和财产收入。 10. 简述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核算内容及其结构。
答:收入再分配帐户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原始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经常转移支出 可支配总收入 合计 来 源 原始总收入 经常转移收入 合计 五、计算题
1. 已知货物与服务出口收入1571亿元,进口支出1789亿元,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和付给国外劳动报酬分别为6亿元和2亿元,来自国外财产收入46亿元,付给国外转移收入9亿元。又知当期经常交易差额为顺差216亿元,经常往来支出总计为1856亿元。要求据此计算付给国外的财产收入和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并编制相应账户。
解:付给国外的财产收入=经常往来支出-(进口支出+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付给国外转移收入)
=56(亿元) 根据账户两边平衡的原则,计算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经常往来收入=经常往来支出+经常交易差额=1856+216=2072(亿元)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经常往来收入-(出口收入+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来自国外转移收入) =449(亿元) 国外部门:货物服务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从国内进口货物服务 1571 对国内货物与服务交易差额 218
国外部门:原始收入与经常转移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对国内支付的劳动者报酬 6 对国内支付的生产税净额 0 对国内支付的财产收入 46 对国内支付的经常转移 449 经常交易差额 -216 来 源 货物与服务交易差额 218 从国内获得的劳动者报酬 2 从国内获得的生产税净额 0 从国内获得的财产收入 56 从国内获得的经常转移 9 来 源 对国内出口货物服务 1789 2、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 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 亿元,上缴生产税92 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 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 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 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 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 亿元,上缴所得税65 亿元。
25
要求:(1) 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总原始收入余额和可支配总收入;
(2)编制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账户 解:(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960-387-(92-3)=484(亿元)
总原始收入余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84+(28-63)=449(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总原始收入余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49+[0-(5+4+65)]=375(亿元)
(2)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账户如下
收入形成账户
使 用 劳动报酬 387 生产税净额 89 总营业盈余 484 合计 960 使 用 财产收入 63 总财产收入余额 449 合计 512 使 用 经常转移支出 74 可支配总收入 375 合计 449 合计 960 来 源 总营业盈余 484 财产收入 28 合计 512 来 源 总原始收入余额 449 经常转移收入 0 合计 449 来 源 总增加值 960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账户
3、已知某地区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为5400 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4830 亿元(其中实物社会转移支出为56 亿元),资本转移支出净额为84 亿元,基础设施等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为820 亿元。要求:(1)计算该地区政府部门的公共消费支出、总储蓄及净金融投资;(2)编制该地区政府部门的有关流量账户. 解:(1)政府总储蓄=政府可支配总收入-政府最终消费支出=5400-4830=570(亿元)
政府净金融投资=政府总储蓄+政府资本转移收入净额-政府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
=570+(-84)-820=-334(亿元)
(2) 实物收入分配账户 使 用 资 源 实物社会转移 56 可支配总收入 5400 调整后的可支配总收入 5344 合计 5400 合计 5400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 用 最终消费支出 4830 储蓄总额 570 资 源 可支配总收入 5400 合计 5400 合计 5400 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 用 实际最终消费 4774 储蓄总额 570 合计 5344 4、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
26
资 源 调整后的可支配总收入 5344 合计 5344
(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解:该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200-5-800-8-15+10-35=653(亿元)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2800-1300-300=1200(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1200-200=1000(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使 用 财产收入 863 原始总收入 547 固定资本消耗(-) 200 原始净收入 347 合计 1410 总产出 中间投入 固定资本消耗 劳动报酬支付 生产税支付 生产补贴 非金融企业 3800 2100 300 620 105 0 来 源 总营业盈余 1200 固定资本消耗(-) 200 净营业盈余 1000 财产收入 10 合计 1410 金融机构 150 55 14 45 15 0 政府 450 130 30 230 5 0 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5 2 1 2 0 0 居民 1030 410 100 25 85 5 5、已知某地区生产增加值及分配资料如下表 要求,编制该地区总体和各机构部门综合收入形成帐户。 解: 综合收入形成帐户
使 用 非 居 民 营 利 机 构 2 0 230 5 政 府 来 源 金 融 企 业 45 15 620 105 非 金 融 企 业 增加值 减固定资本消耗 净增加值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总营业盈余 净营业盈余 交易和平衡项目 非 金 融 企 业 金 融 企 业 非 政 府 营 利 机 构 3 1 2 0 居 民 国 内 合 计 2738 445 1176 国 内 合 计 1700 95 300 14 1400 81 320 30 290 55 620 100 415 922 25 205 80 675 31 375 17 25 -1 315 731 6.已知居民部门营业盈余和混合收入420亿元,劳动报酬收入558亿元,储蓄利息收入68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68亿元,其中利息收入7亿元,其他债券、股票利息和红利收入5亿元,政府救济收入3亿元,从企业获得各种免费和实物折价1.5亿元,居民上缴所得税5亿元,居民消费支出760亿元,支付社会保
险缴款5亿元,其他支出1亿元。
要求,计算居民部门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并根据有关数据编制居民部门收入分配帐户。 解:
原始收入=420+558+68+7+5+1.5+5=1064.5 可支配收入=1064.5+3-5=1062.5
收入分配账户,将算得的相应数据编制成账户。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27
使 用 财产收入 原始总收入 1064.5 来 源 总营业盈余 420 劳动报酬 559.5 生产税净额 5 财产收入 80 合计 1064.5 合计 1064.5 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 用 经常转移支出 5 可支配总收入 1062.5 合计 1067.5 来 源 总原始收入余额 1064.5 经常转移收入 3 合计 1067.5 7、已知2000年北京市根据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生产总值的部分数据,
(1)总产出8286.45亿元,增加值2478.76亿元;
(2)劳动者报酬1131.0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30.93亿元,生产税净额304.04亿元;
(3)最终消费1221.3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517.38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59.95亿元。 请根据需要计算缺失数据,并编制北京市收入形成账户和货物服务账户。 解: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2478.76-(1131.02+304.04+430.93) =612.77(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 612.77-430.93
=181.84(亿元)
收入形成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应付生产税净额 304.04来 源 减:固定资本消耗 430.93 应付劳动者报酬 1131.02 总增加值 2478.76 总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612.77净增加值 2047.83 固定资本消耗(-) 430.93 净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181.84 中间投入=总产出-增加值=8286.45-2478.76=5807.69(亿元)
货物和服务账户 单位:亿元
来 源 总产出 8286.45 使 用 中间投入 5807.69 最终消费支出 1221.33资本形成 1517.38 货物服务净出口 -259.95
第五章 资金流量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项目不属于资金流量表中的收入分配部分( D )。
A.利息 B.红利 C.租金 D.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支出 2、下列关于资金流量表的说法中哪一种说法是错的( A )。
A.资金余缺=总储蓄—总投资 B.总储蓄是可支配总收入与总消费之差 C.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金融负债增加 D.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
28
3、一个机构部门的资产净值( C )。
A、衡量的是国民经济的资产和财富 B、衡量的是该机构部门的资产和财富 C、衡量的是该机构部门的财富 D、衡量的是国民经济的财富 4、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初始流量是( D )。
A、国民可支配收入 B、净金融投资 C、总储蓄 D、部门增加值
5、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资金流量核算是对( B )之间的流量进行的核算。 A、基层单位 B、机构单位 C、产品部门 D、企业部门 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的( D )。 A、住户部门的净金融投资一般是正的 B、企业部门的净金融投资总是负的 C、行政部门的净金融投资一般为正数 D、金融机构的净金融投资通常为负值 7、关于综合金融账户部门内部的平衡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资产净获得=发债净发生+净借出 B、资产净获得=负债净发生 C、净借出=净借入 D、资产=负债
8、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两大类经济资产是指( C )
A、固定资产和存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 D、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9、某生产氧气的企业经理称其资产过亿,具体为海水2500万,空气2500万,设备厂房2500万,员工价
值2500万,流动资产2500万。显然,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宣传。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定义,
其经济资产价值应该为( B )。
A、12500万 B、 7500万 C、5000万 D、 2500万 10、下列指标中,不属于金融交易的指标是( D )。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政府存款 D、工资收入 11、我国采用的资金流量核算范围是( B )
A、只核算金融交易 B、核算金融交易和实物投资
C、核算金融交易、实物投资和总储蓄 D、核算金融交易、收入、分配、再分配、消费及投资 12、在资金流量核算表中,每个机构部门列出“运用”和“来源”两个栏目,分别记录( B )。 A、支出、收入 B、收入、支出 C、收入、资金流出 D、支出、资金流出 13、某生产氧气的企业经理称其资产过亿,具体为海水2000万,空气2000万,设备厂房2000万,员工
价值25000万,流动资产2000万。显然,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宣传。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定义,其经济资产价值应该为( B )。
A 8500万 B 6500万 C 4500万 D 4000万 14、不存在对应负债的金融手段是( A )。
A、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B、货币和存款 C、股票 D、保险准备金 15、1993SNA 的经济资产的定义包含了所有的自然资产,这些自然资产可分为两部分,即(D )。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 产出性经济资产和非产出性经济资产 C.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D.可再生资产和不可再生资产
二、多项选择题
1、资金流量核算中的资金具体指下列哪些活动的资金( ABCDE )。
A.收入 B.消费 C.投资 D.金融活动中的资金 E.分配 2、金融部门包括(ABCDE )。
A、中央银行 B、信托投资公司 C、保险公司 D、财务公司 E、租赁公司 3、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资产是( ABDE )。
A、 因资金借贷而形成的金融资产 B、 版权 C、贷款 D、由机器设备使用权转让而产生的租借费用 E、 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
4、某地区期初金融资产63500亿元;期内金融账户中,金融资产获得净额8000亿元,负债净额7250亿元;名义持有金融资产收益580亿元。由此可知( BDE )。
A、该地区期末金融资产64250亿元 B、该地区期末金融资产64830亿元 C、该地区期内资金净借入750亿元 D、该地区期内资金净贷出750亿元
29
E、该地区期末金融资产较期初增长2% 5、金融交易活动的对象是( ABCDE )。
A、现金 B、信用 C、证券 D、股票 E、债券 6、根据资金流量核算原理,下列等式中可以成立的是( BCDE )。 A、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可支配收入
B、公共消费支出-公共实际消费=个人实际消费-个人消费支出 C、总消费+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 D、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转移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收入 E、总储蓄+最终消费=国民可支配收入 7、下列平衡关系正确的有( BCDE )。
A、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B、对外经常交易差额=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货物服务净出口 C、国民财富= 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对外负债+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D、总储蓄—资本形成=货物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E、 净贷出/净借入= 对外经常交易差额+对外资本交易差额 8、下面属于经常转移的项目有( ACE )。
A、企业缴纳的各种生产税 B、居民个人直接对社会保险计划缴款 C、居民个人领取的失业金 D、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 E、政府对社会居民提供的实物社会福利
9、从资金流量表的纵向看,可以了解各部门哪些项目的增减变化( ABC )。
A.收入分配 B.消费 C.储蓄 D.投资 E.金融资产负债 10、金融交易部分的计价原则是( ABD )。
A.货币市场交易按交易工具的面值计价 B.债券按发行价计价
C.债券按市场交易价计价 D.股票按发行价计价 E.债券按市场交易价计价 11、我国资金流量核算将经济总体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归并为哪几个机构部门(CDE )
A.住户部门 B.非金融企业部门 C.政府部门 D.金融机构部门 E.国外部门
12、居民净金融投资的具体形式有( ABCE )
A.储蓄 B.增加手存现金 C.购买有价证券 D.购买住房 E.集资
三、名词解释
1、金融交易:指机构单位之间和机构单位与国外之间引起金融资产所有权变化的交易,包括与金融债券的产生和清偿有关的所有交易。
2、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组成部分,指以金融债权(如通货、存款、贷款等)货币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资产。
3、资金流量核算: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对象的核算,是对经济循环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情况以及资金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流动情况的系统秒呼和分析。
四.简答题
1、简述金融交易的原则。
答:1)“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原则;2)部门分类和交易分类原则; 3)计价原则和货币单位。 2、我国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如何?
答:1)资金流量表采用一般式矩阵表,由列的机构部门(宾栏)与行的“交易项目”(主栏)互相交叉构成的一般表式。宾栏设有“来源”与“使用”,主栏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
2)纵向看可以了解各部门的部门收入、分配、消费、储蓄、投资以及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增减变
化;横向看可以了解各部门分配和再分配的情况,以及通过各种金融活动调剂各部门资金余缺的过程。 3、资金流量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量的核算; 2)国民收入再分配流量的核算;
3)可支配收入和使用的核算;4)投资和资金筹集的核算;5)金融交易核算。 4、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可分哪几种情况?
30
答:1)只核算金融交易; 2)既核算金融交易,又包括总储蓄和资本形成总额;
3)既核算金融交易,又核算实物交易。 5、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中主要的平衡关系有哪些?
答: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净额 +收到的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4)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金融负债增加。
6、 金融交易核算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鉴别并剔除非交易活动引发的金融资产负债价值变动2)估价原则,金融交易按转让时价格计算。
3)记录时间原则,交易双方应在同一试点记录; 4)记录基础—取净额和合并原则,即描述某类金融资产时,可以采用逐项交易的发生额,可以逐个总体的明细数据,也可以合并数据。
7.什么是“资金流量核算”及其原则。
答:资金流量核算是国民收入核算的继续,消费部门的储蓄要进入金融市场,投入部门在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以后才能产生投资行为。核算的主体是投资部门,内容是投资和金融活动,经济指标是有关金融交易的流量和各种形式的投资支出,形式是编制投资和金融账户以及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交易活动分类原则、与国民收入核算的衔接性原则、平衡原则和计价原则。
8、资金流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资金流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有:(1)资金总量分析法,即从总量上分析宏观经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2)资金结构分析法,技工各部门资金的构成及相关角度进行分析; (3)因素分析法,即对影响各项资金变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所在。
五、计算题
1.已知某地区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为5400 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4830 亿元(其中实物社会转移支出为56 亿元),资本转移支出净额为84 亿元,基础设施等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为820 亿元。要求:(1)计算该地区政府部门的公共消费支出、总储蓄及净金融投资;(2)编制该地区政府部门的有关流量账户。 解:(1)政府公共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实物社会转移支出=4830-56 =4774(亿元) 政府总储蓄=政府可支配总收入-政府最终消费支出=5400-4830=570(亿元)
政府净金融投资=政府总储蓄+政府资本转移收入净额-政府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
=570+(-84)-820=-334(亿元)
(2) 实物收入分配账户 使 用 资 源 实物社会转移 56 可支配总收入 5400 调整后的可支配总收入 5344 合计 5400 合计 5400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 用 最终消费支出 4830 资 源 可支配总收入 5400 储蓄总额 570 合计 5400 合计 5400 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 用 实际最终消费 4774 储蓄总额 570 合计 5344
资 源 调整后的可支配总收入 5344 合计 5344 31
资本账户
使 用 非金融资产投资总额 820 净借出(+)/净借入(-) -334 合计 486 资 源 储蓄总额 570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84 合计 486 2、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4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2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1000亿元,银行存款6.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0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款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解:(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总收-最终消费=4800-2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金融资产增加-金融资产负债=(总储蓄+资本转移净)-(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1850-80)-1000=77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增加-净金融投资额=306.6-770=-363.6(亿元)
3、已知A部门有关投资及资金筹集的资料如下: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420亿元,库存增加25亿;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总储蓄363亿元;应收资本转移为21亿元,应付资本转移为28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产净获得都是0。
要求:(1)计算净储蓄、资本形成总额、净贷出或者净借入指标。
(2)根据计算结果判断A部门是住户部门还是企业部门。
解:(1)净储蓄=总储蓄-固定资本消耗=363-100=263 资本形成总额=420+25=445
净金融投资 =(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非金融资产获得-处置)
=(363+21-28)-(420+25+0)=-89
(2)净金融投资为负值,说明是净借入指标,此时这个部门的投资大于储蓄,说明是企业部门。
第六章 资产负债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一自然资源向经济活动的转移应记入( C )。
A.生产账户 B.资产负债账户 C.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 D.重估价账户 2、国民资产负债的分类标准是资产负债的( A )。
A.经济性质 B.流动性 C.耐用性 D.稳定性 3、一个机构部门的资产净值( C )。
A、衡量的是国民经济的资产和财富 B、衡量的是该机构部门的资产和财富 C、衡量的是该机构部门的财富 D、衡量的是国民经济的财富 4、由于市场价格变化而导致所持资产价值上的变化称为(A )。
A、名义持有资产损益 B、资产数量其他变化 C、中性持有资产收益 D、实际持有资产收益 5、资产负债核算的范围是( C )。
A、国民经济总体的资产和财富 B、国民经济总体的积累和财富
C、常住机构单位拥有的资产、负债和净值 D、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值 6、资产负债流量核算反映的是( C )。
A、期初资产存量 B、期末资产存量 C、 两个时点间资产负债变动 D、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流 7、以下各类负债中,不属于对外债务的是 ( B )。
A、 长期负债 B、 或有负债 C、 逾期未收的利息 D、短期负债 8、对外负债反映了在期末的非股本负债的水平,是一个( B )。 A、流量 B、存量 C、变量 D、不变量
9、资产负债账户按照是否对机构部门进行分组,可分为(B )。 A、机构账户和地区账户 B、简单账户和综合账户
32
C、期初账户和期末账户 D、国内账户和国外账户 10、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两大类经济资产是指(C )
A、固定资产和存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 D、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11、某生产氧气的企业经理称其资产过亿,具体为海水2500万,空气2500万,设备厂房2500万,员工价值2500万,流动资产2500万。显然,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宣传。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定义,其经济资产价值应该为( B )。
A、12500万 B、 7500万 C、5000万 D、 2500万 12、资产负债帐户的左方列表示( A )。
A、资产 B、负债 C、资产和净值 D、负债和净值 13、一国的国民财产( D )。
A、等于该国的非金融资产 B、可能大于该国的非金融资产
C、可能小于该国的非金融资产 D、可能大于,也可能等于或小于该国的非金融资产 14、我国资产负债核算中的金融资产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指(B )
A、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负债 B、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C、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其他金融资产 D、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其他投资 15、下列哪一活动属于资产物量其他变动核算范围( A )。
A、非典时期药价上涨,库存中囤积的板蓝根价值增加 B、个人上缴的物业税 C、某学生用兼职收入购买股票
D、由于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某养殖场收购的野鸡等动物被林业派出所无偿没收 16、期初资产负债帐户的右方列示( D )。
A、资产 B、资产和净值 C、负债 D、负债和净值 17.能够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资产、负债和净值总量及其结构的账户是(B )
A、简单账户 B、综合账户 C、期初账户 D、期末账户 18.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是指( A )。
A、经济资产 B、非经济资产 C、既包括经济资产,也包括非经济资产 D、无明确界定的资产 19、在资产负债变动核算中,记录在重估价账户上的有( C )。
A.由于某些意外事件发生而引起生产资产价值数量的变化
B.由于非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而引起的资产数量变化
C.由于价格变化而导致金融资产价值上的变化 D.由于机构部门分类发生变化引起的资产价值上的变化
20、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区别在于(D )
A.复式记账方法 B.账户结构 C.权责发生制 D.账户内容及其分类 21、国民资产负债表反映机构部门或经济总体( A )。
A.在一定时点拥有的各类资产的积累和债权债务关系
B.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各类资产的积累和债权债务关系 C.在一定时点拥有的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D.在一定时期内拥有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22、资产负债核算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它是( C )。
A.流量核算 B.存量核算
C.流量核算与存量核算相互衔接 D.流量核算与存量核算相互验证
23、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若企业部门非金融资产总值6000亿元,金融资产总值4800亿元,该部门的金融负债2500亿元,则部门净值为( B )。
A.8000亿元 B.8300亿元 C.8500亿元 D.6400亿元 24、名义持有资产收益是指( C )。 A.由于资产负债的存量和价格变动导致其价值的增值或贬值 B.由于资产负债的存量变动导致其价值的增值或贬值 C.由于资产负债的价格变动导致其价值的增值或贬值
33
D.由于资产负债的估价方法变动导致其价值的增值或贬值
25、资产负债核算的估价原则是采用下列哪种价格估价( A )。
A.现行市场价格 B.历史成本价格 C.生产者价格 D.购买者价格 26、1993SNA 的经济资产的定义包含了所有的自然资产,这些自然资产可分为两部分,即( A )。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 产出性经济资产和非产出性经济资产 C.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D.可再生资产和不可再生资产
二、多项选择题
1、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 AC )。
A、国内常住机构单位 B、非常住单位 C、由国内常住机构单位构成的各机构部门 D、包括非常住单位的经济总体 E、不包括非常住单位的经济总体 2、我国资产负债表中各指标具有如下的关系( ABCE )
A、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净值 B、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C、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净值
D、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 E、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3、以下属于资产其他物量变化的有( ABCDE )。
A、非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 B、非培育生物资源的自然生长 C、非生产资产的经济消失 D、巨灾损失和无偿没收 E、分类和结构变化 4、SNA 只是部分地表现了经济运行过程,供给和需求与资产账户的重复,反映了资产储备的变化。形成核算重复的因素是( ABCDE )。
A、资本形成,导致固定资产和存货变化减少 B、居民与政府的最终消费 C、出口与进口; D、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磨损,即固定资本的消耗 E、以上都是 5.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负债是(ACE )
A、指金融负债 B、指所有经济债务
C、指金融资产的对应物 D、指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金融债务 E、指某一常住机构单位对其他机构单位的金融债务
6.资产负债核算中的经济资产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ABCE )。
A、资产的所有权确定 B、其所有者可随时对资产实行持有、使用或处置 C、自然资源应具有开发价值并即将开发
D、在资产所有者的土地上 E、其所有者能够从该资产在目前或将来获得经济利益 7、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CE )。
A.我国领土上的地下矿藏资源,还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则该资源在核算时不能视为经济资产
B.我国领土上的地下矿藏资源,还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则该资源在核算时视为经济资产 C.不属于任何机构单位的公海,不属于我国的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D.我国领土上的原始森林资源,受到国家高度的保护,则该资源在核算时不能视为经济资产 E.我国领土上的原始森林资源,受到国家高度的保护,则该资源在核算时视为经济资产 8、资产负债表按核算的常住机构单位范围可分为( CDE )。
A.期初资产负债表 B.期末资产负债表 C.机构部门资产负债表 D.地区资产负债表 E.全国资产负债表
9、核算期内由于经济交易获得的资产价值变化,在下列哪个帐户中反映?( AD )
A.金融账户 B.重估价账户 C.收入再分配账户 D.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 E.资本账户
10、下列需要记入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的项目有( ABCE )。
A.某地区新建机场占用耕地200公顷
B.某地区将一批沙漠荒地建设成经济林带500公顷
C.某地区因遭遇特大洪灾造成经济损失200亿元
D.某机构单位由于价格变化,使其所持有的资产增值200万元
34
E.某地区报告地下煤矿储量耗减200万吨
三、名词解释
1、经济资产:是指指机构单位已经确定对它们的所有权,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的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而可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资产。。 2、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是指对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期初、期末所拥有资产负债存量状况的核算,以及该时期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引起资产负债变化情况流量的核算。
3、国民财产::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国民财产”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类劳动”的结晶,因此,它不包括各种未经人类劳动作用过的自然资源,也不包括国民经济系统内部各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金融债权债务关系,但包括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国外(地区外)所进行的净投资,即对国外(地区外)拥有的金融资产(债权)净额。
四.简答题
1、何谓国民资产数量变动?包括哪几类?
答:资产数量变化,指由于机构单位无法控制的意外事件发生而引起的资产数量变化,主要包括:
1)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 2)飞身侧干旱资产的经济出现和消失; 3) 灾害损失; 4)费培育生物资源的自然生长和消失;
5)非另分类的非金融资产的其他数量变化,主要至于固定资产消耗有关,但未作为固定资产消耗列入账户的一些影响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
6)非另分类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其他数量变化; 7)分类和结构变化。 2、简述资产负债项目的估价方法。
5)物价指数法; 6)外币资产调整汇率法 3、简述人力资源核算的方法和步骤
答:1)人力资源核实物量核算期确定为1年,年初年末为期初、期末存量核算的起点,流量核算期间为年度。
2)核算步骤:第一步,根据核算期初人口总量编制期初人力资本实物存量;
第二步,根据人口在核算期内的变动情况编制人力资本是无量变动表; 第三步,根据以下平衡关系,编制期末人力资本实物存量表 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本期增加-本期减少±调整变化 4、资产负债项目估价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1)现行市价类比法; 2)重置成本法; 3)永续盘存法; 4)收益现值法;
答:1)现行市价原则;国民资产负债的估价应与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确定的核算估价原则一致,采用资产负债核算时的市场价格估价
2)同一价格原则;就一笔特定资产来讲,价格对交易者买卖双方记录是一致的,即采用同一估价。 3)计量价值的有用性原则:采用合适的估价方式,尽可能地做到较真实地反映核算时点的资产(或负伤)价值水平、资产结构和现实状况。
5、如何核算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需要通过哪些核算表进行核算?
答:人力资源核算的方法: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期确定为1年,年初年末为期初、期末存量核算的时点,流量的核算期间为年度(指年初至年末)。
核算步骤:
(1)根据核算期初的人口总量编制期初人力资本实物存量表; (2)根据人口在核算期内的变动情况编制人力资本实物量变动表; (3)根据以下平衡关系,编制期末人力资本实物存量表: 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本期增加-本期减少±调整变化 主要是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7、简述名义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和实际持有损益之间的联系。试结合不同的资产类型,举例予以说
明。
答:名义持有收益是指由于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格变化而给其持有者带来的正的或负的收益。这里的价格既可以是市场价格,也可以是市场利率或汇率;而价格的变化不涉及资产或负债的任何数量或质量上
35
的改变。
实际持有收益是指由于资产相对价格的变化对资产所有者产生的超过或低于中性持有收益的收益。 实际持有收益=名义持有收益-中性持有收益
8. 资产负债表中的数量平衡关系有哪些? 答:(1)国内各机构部门其非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和减去金融负债,差额为各自的自有资产。
(2)国内部门的合计资产是国内各机构部门资产的总和。
(3)国内各机构部门的相应负债为国内部门总负债。 (4)就整个国民经济来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是相互平衡的。
(5)国外金融资产负债差额+储备资产+非金融资产=国民财产
五、计算题
1、下表是甲、乙2个地区2002年的资产负债表有关资料。单位:亿元 资产总量 非金融资产 固定资产 存 货 其 他 金融资产 国 内 国 外 负债合计 国 内 国 外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甲地区 64979 21894 18357 2202 1335 43085 42628 457 38314 37139 1175 26665 乙地区 54586 20986 14420 4584 1982 33600 33482 118 33541 31480 2061 21045
要求:1)、比较两个地区的资产负债结构,指出主要差异在哪里。
2)、对两个地区的负债比率作比较。 解: 两地区资产负债结构 资产总量 非金融资产 固定资产 存 货 其 他 金融资产 国 内 国 外 负债合计 国 内 国 外 后者高出5600亿元。 (2)
36
甲地区 100.00 33.69 83.85 10.06 6.10 66.31 98.94 1.06 58.96 96.93 3.07 乙地区 100.00 38.45 68.71 21.84 9.45 61.55 99.65 0.35 61.45 93.85 6.15 甲/乙 - 0.88 1.22 0.46 0.65 1.08 0.99 3.03 0.96 1.03 0.50 (1)两地差异:资产负债的规模和比重S地区均高于B地区;由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同,国民财产前者比
甲 乙 甲/乙 金融资产比率 1.97 1.6 1.23 期末负债比率 0.59 0.61 0.97 净值率 0.4104 0.3955 1.04
2、已知如下资产负债简表: 项目 一、非金融资产 二、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 三、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 四、储备资产 居民 使用 2500 1400 0 0 来源 — 10 0 0 企业 使用 10500 1100 10 0 来源 — 3350 100 0 政府 使用 600 100 0 0 来源 — 40 10 0 金融 使用 50 3100 10 250 来源 — 2300 20 0 计算:(1)该国家的非金融资产数量。(2)该国家的国外金融资产净额。(3)该国家的国民财产。 解(1)非金融资产=居民部门非金融资产+企业部门非金融资产+政府部门非金融资产+金融部门非金融资产 =2500+10500+600+50=13650(亿元)
(2)国外金融资产净额=国外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负债=10+10-100-10-20=-110(亿元)
3、假定:(1)该部门核算期初国内金融资产6500亿元,国外金融资产800亿元;国内金融负债8400亿元,国外金融负债580亿元;(2)由于利率变动,导致国内金融资产名义持有资产收益变化,金融资产净值增加102亿元;由于利率变动,名义持有资产收益变化引起国外金融资产净值减少18亿元。 根据以上资料,核算该机构部门的期末金融资产存量。
(3)国民资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储备资产=13650-110+250=13790(亿元)
解: 期末金融资产=(6500+800)+1715+102=9117
其中,期内流量形成的净值增减=1715,期内重估价变化=102
期末金融负债=(8400+580)+2625-18=11587
其中,期内流量形成的净值增减=2625,期内重估价变化=-18 期末非金融负债=1030-967.5+210=272.5
期末负债=金融负债+非金融负债=11587+272.5=11859.5 金融资产负债净值=9117-11859.5=-2742.5
净借入2742.5亿元,比期初的1680亿有所增加,增加63%
第七章 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际收支核算中,本国和国外的界限,主要是依据下列哪个原则来确定的 ( C )。
A.地域 B.隶属关系 C. 交易者 D. 领土 2、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统计误差,专门设立了下列哪个项目(B )。 A.经常项目 B.错误与遗漏 C. 资本往来项目 D. 储备资产变动额 3、国际贸易中到岸价格属于(C )。
A、基本价格 B、生产者价格 C、购买者价格 D、要素价格 4、我国资本市场中,以下哪项不属于长期资本往来( D )。 A、直接投资 B、证券投资 C、国际组织贷款 D、延期付款 5、判断一笔货物是否出口或进口,关键是看其是否( C )。
A.、跨越了一国的地理国界 B.、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C.、同时跨越了国界和变更了所有权 D、交付了货物款项
37
6、以下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内容的是(A)
A、金融负债 B、经常项目 C、误差与遗漏 D、储备资产增减 7、下列哪个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 (A )。
A、经常项目 B、错误与遗漏 C、资本往来项目 D、储备资产变动额 8、在国际收支统计实践中,常用一条水平线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部项目划分为两部分,其中(D )是线下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往来项目 C、误差与遗漏项目 D、储备资产增减项目
9、我国从芬兰进口一批原油20亿美元,加工后的价值为30亿美元。加工后再运回芬兰;此外,从欧盟
进口木材价值15亿美元,其中包含欧盟的运输和保险费用0.5亿美元,则应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记( A )。
A、进口35亿美元,出口30亿美元 B、 进口34.5美元,出口30亿美元 C、 进口15亿美元,出口10亿美元 D、进口14.5亿美元,出口10亿美元 10、下列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D )。
A、我国某企业拥有的船只在国际水域航行 B.我国受国外单位委托的代理商
C、中国驻美国的大使馆 D.中国驻外使馆的外籍工作人员 11、国际收支总差额等于下列哪个项目的增减净额,但符号相反( D )。
A.经常项目 B.错误与遗漏 C.资本往来项目 D.储备资产变动额 12、以下哪个项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C )。
A.无偿转移收入 B.储备资产的减少 C.贸易进口支付 D.非贸易输出收入 13、进行国际收支核算时,记录时间原则上应以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交易双方的哪种时间为记录时间( A )
A. 所有权变更 B. 实物转移 C. 协议 D.协商 14、我国从俄罗斯进口一批原油30亿美元,加工后的价值为40亿美元。加工后再运回俄罗斯;此外,从瑞典进口木材价值25亿美元,其中包含瑞典的运输和保险费用1.5亿美元,则应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记( A )。
A. 进口55亿美元,出口40亿美元
B. 进口53.5美元,出口40亿美元
C. 进口25亿美元,出口10亿美元 D. 进口23.5亿美元,出口10亿美元 15、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中,进口商品用外汇储备支付( D )。 A.记入对外贸易的借方 B.记入对外贸易的贷方
C.记入储备资产增减额的贷方 D.同时记人对外贸易的借方和储备资产增减额的贷方 16、以下哪个项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C )。
A、无偿转移收入 B、 储备资产的减少 C、贸易进口支付 D、非贸易输出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以下经济行为中,哪些记入贷方( BCD )。
A.进口 B.出口 C. 金融资产减少 D. 出售所持国外证券 E. 对外发行证券 2、以下属于无形贸易的是( ABD )。
A、 旅游收支 B、 运输收支 C、 资本往来 D、 投资收支 E、经常转移 3、在划分居民个人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时,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ABCDE )。 A、国籍 B、隶属关系 C、 是否代表政府 D、居住期限 E、 以上都正确
4、在实践中,常用一条水平线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部项目划分为两部分,其中线上项目包括( AD )。 A、 资本项目 B、 储备资产增减项目 C、 误差与遗漏项目 D、经常项目 E、外汇 5、对外商品贸易统计内容包括中国与其贸易伙伴间的( AB )。
A、邮寄货物 B、 货品进出口 C、豁免货品 D、黄金的进出口 E、经常转移
6、关于国际收支核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E )。
A、是整个国民经济核算的组成部分 B、立足于国外进行记录 C、 注重在收支环节进行核算 D、与国内其他核算毫无关联 E、 遵循国民经济核算的总体原则
38
7、以下项目中可以看成对外经常转移的有( BCE )。
A.、向外国投资及其设备 B、政府定期向国际组织缴款 C、逢佳节赠国外亲朋好友礼物 D、给国外职工发放薪金 E、向国外灾区捐款 8、确定黄金储备规模的参考因素有( BD )。
A、 外汇储备水平 B、 汇率 C、外债水平 D、 国际收支状况 E、以上都正确 9、我国目前应用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的项目有( ABDE )。
A、经常项目 B、 资本往来项目 C、资本和金融项目 D、净误差与遗漏 E储备资产 10.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把国际经济交易活动分为以下几个基本项目(ABCD )。
D、储备资产增减额项目 E、资产负债调整项目
11.根据隶属关系原则来划分政府机构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时,以下属于常驻单位的是( ABCE )。
A、该国领土范围内的政府机构 B、驻外使领馆 C、该国其他代办机构
D、设在该国境内的外国政府使领馆 E、该国在国外的军事基地
12、属于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 ABC )。
A.银行间的拆放 B.政府贷款 C.外汇买卖 D.政府债券投资 E.以上都正确 13、以下属于核算我国常住居民的有( ABDE )。
A. 经常到邻国工作的边境工人 B. 在外留学生 C.长期在国外工作的人 D. 驻美大使 E.长期在国外就医的病人
14、对外商品贸易统计内容包括( ACD )。
A.服务输出 B.资本往来 C.服务输入 D.货物运输 E.劳务输出
A、经常项目 B、资本往来项目 C、误差与遗漏项目
三、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经济交易所产生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2、无形贸易 :非贸易往来,又称无形贸易,指商品进出口和资本往来以外的收支,包括货运和其他 运输收支、旅游收支、投资收支以及其他非贸易往来的收支(包括邮电收支、政府交往收支、劳务承包收支和其他收支)
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4、国外: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专门用语,是对应特定国家而存在的概念,它指与该国发生联系但又不属于该国范围的所有交易者。
5、对外交易:是指国内机构单位与国外单位之间的交易,或者说是一国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交易。
6、储备资产:是指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可随时动用并有效控制的可直接对外支付的各种金融资产。包
括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债权等。 7、国际收支顺差: 在国际收支中,当对外交往产生的外汇收入大于支出时,便是国际收支顺差。
四.简答题
1、说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
答:1)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居民)和非常住单位(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 2)主栏设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储备资产增减项目 ,各大项目下又分中类、
小类、细类项目等。 3)宾栏设有借方、贷方和差额 2、国际收支活动中的非贸易往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它与贸易往来、无偿转移有何不同?
答:1)非贸易往来,又称无形贸易,指商品进出口和资本往来以外的收支,包括货运和其他运输收支、旅游收支、投资收支以及其他非贸易往来的收支(包括邮电收支、政府交往收支、劳务承包收支和其他收支)。
2)其他贸易往来主体是货物进出口,非贸易往来则是服务的进出口;
39
3)无偿转移是单方面的行为,而非贸易往来则是相互的。
3、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个包括哪些内容?两者区分的意义何在?
答:1)长期资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期限的资本。包括政府长期资本流动和私人长期资本流
动,主要指政府贷款和政府债券投资;后者指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银行企业信贷;
2)短期资本是指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本,包括银行间的拆放、短期证券、外汇买卖等,也不哦扩政府和私人短期资本。 3)二者的区分主要是为了便于统计分类和记录。 4、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平衡关系。
答:1)借方总额=贷方总额; 2)经常项目差额=经常项目贷方-经常项目借方;
3)资本往来项目差额=资本往来项目贷方-资本往来项目借方 4)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往来项目差额+误差与遗漏差额 5)储备资产增减额差额=储备资产增减额贷方-储备资产增减额借方 5、确定国际收支核算的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交易者原则,也就是明确划分国内和国际的界限,国内是常住单位,国外是非常住单位。 2)估价原则,采取市场价格或对等的价格作为交易股价基础。
3)记录时间原则,以所有权变更时间作为记录时间。 4)记账单位与换算原则。 6.什么是误差与遗漏项目,它有哪些作用?
答:误差与遗漏是指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因资料不完整,统计时间和计价标准不一致以及货币换算等因素所造成的差错与遗漏,主要是为保持国际收支核算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 7.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会计中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对所有国际经济往来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理进行编制的。表中每一项目都分为借与贷两方,分别记录本项目的支出和收入。一国从国外收入的所有款项就是这个国家的国际收入,列入贷方,或称收方,又叫正号项目;对国外支付的所有款项就是这个国家的国际支出,列入借方,或称付方,又叫负号项目。对一项经济交易来说,借贷两方总是相等的,借贷相抵以后的净余额为零
8、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
答:国际收支核算全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它的结果不仅对于一国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世界其他国家了解一国涉外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途径。
1)进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分析; 2)进行国际收支结构分析;
3)全面概述经济体系的宏观经济及金融状况 4)研究直接投资的展望 5)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对汇率走势有影响
9、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界定常住性有何作用?请针对不同的机构单位,即住户、企业、政府,简要归纳常住性的识别原则
答:1)界定常住性,就是要明确划分国内和国外的概念,以便区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是进行国际收支核算的必要前提,即国内是常住单位,国外是非常住单位。
2)住户即对个人来说,要考虑居住期限、国籍和是否代表政府,其归属以隶属关系为准,不代表政
府的个人,一年内以国籍为准,超过一年的以实际所在地及领土原则为准; 3)企业部门以领土原则为准; 4)政府机构常住与非常住单位以隶属原则为准。
10、国际收支顺差、逆差和平衡各是什么含义?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符合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吗?
答:在国际收支中,当对外交往产生的外汇收入大于支出时,便是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一般在逆差之前冠以“一”号,或以红字书写,因而国际收支逆差也被称为国际收支赤字,国际收支顺差则被称为国际收支黑字或盈余。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当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个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净流入,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游资,
40
很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另外,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的经济对抗和制裁。
五、计算题
1.试根据下列资料编制简易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 我国外贸公司以现汇方式出口商品60亿美元;
(2) 我国以现汇进口商品55亿美元,其中运费2.5亿美元,保险费0.5亿美元; (3) 我国涉外旅游收入1亿美元;
(4) 我国出国人员旅游付汇0.1亿美元;
(5) 外商汇出在我国经营企业利润0.2亿美元; (6) 我国在境外经营企业汇回利润0.1亿美元;
(7) 国外人士捐赠我国灾区现汇0.2亿美元,物资0.3亿美元; (8) 我国对外无偿援助0.1亿美元;
(9) 外商在我国境内投资1.5亿美元,其中进口设备1亿美元作为投资; 我国在境外开办独资企业投资0.8亿美元,其中设备低作投资0.3亿美元;
解:
借 方 贸易出口(按离岸价格计算)支付 55 非贸易输入支付 无偿转移支付 长期资本的资产增加 长期资本的负债减少 短期资本的资产增加 短期资本的负债减少 储备资产的增加 误差与遗漏 2.5+0.5+0.1+0.2 0.1 0.8 3.9 贷 方 贸易进口(按离岸价格计算)收入 非贸易输出收入 无偿转移收入 长期资本的资产减少 长期资本的负债增加 短期资本的资产减少 短期资本的负债增加 储备资产的减少 误差与遗漏 60 1+0.1 0.2+0.3 1.5 2. 已知甲国1999年对外经济活动的资料如下: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1) A国从该国进口180万美元的纺织品。该国将此笔货款存入美联储银行;
(2) 该国从B国购入价值36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由该国住B国的银行机构以美元支票付款; (3) 该国向C国提供8万美元的工业品援助;
(4) 该国动用外汇储备60万美元,分别从A国和D国进口小麦; (5) E国保险公司承保(2)、(4)项商品,该国支付保险费2.5万美元; (6) 该国租用F国的船只运送(2)、(4)两项商品,运费12万美元,付款方式同(2) (7) 外国游客在该国旅游,收入为15万美元; (8) 该国在海外的侨胞汇回本国25万美元;
(9) 该国对外承包建筑工程30万美元,分别存入所在国银行; (10) 外国在该国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
(11) 该国向G国出口25万美元商品,以清偿对G国银行的贷款;
(12) 该国在国外发行价值100万美元的10年期债券,该笔款项存入国外银行; (13) 该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入短期资金30万美元,以增加外汇储备; (14) 据年底核查,该国外汇储备实际增加了75万美元。
解: ??12分
借 方 非贸易输入支付 无偿转移支付 长期资本的资产增加 长期资本的负债减少 2.5+12 8 100 25 非贸易输出收入 无偿转移收入 长期资本的资产减少 长期资本的负债增加 100 贷 方 180+8+25 15+30 25 贸易进口(按离岸价格计算)支付 3600+60+1500 贸易出口(按离岸价格计算)收入 41
短期资本的资产增加 短期资本的负债减少 储备资产的增加 误差与遗漏 180+15+30+100 短期资本的资产减少 短期资本的负债增加 25+30+25=75 储备资产的减少 误差与遗漏 3600+2.5+12 1500+30 60
第八章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的指数是(C )。
A.总产出物价指数 B.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D.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 2、物价指数紧缩法的编制公式为( A )
nnnnA、
?Pi1Qi1i?1n B、
?Pi1Qi0i?1n C、
?Pi1Qi1i?1n D、
?Pi1Qi1i?1n?Pi0Qi0i?1?Pi0Qi0i?1?Pi0Qi1i?1?i?1PQ(i1i1
)Ii3、若某国计算期GDP为5720亿美元,比基期增长32%。GDP价格指数为110%,则GDP物量指数为(D )。 A、145.2% B、83.33% C、122% D、120%
4、已知某国家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21%,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110%,则该国GDP物量指数为A A、110% B、111% C、101% D、121%
5、国民经济核算中宏观上物价和物量的概念分别是(C )。 A、个体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B、个体商品的价格、数量的总和 C、前者是价格的一般水平,后者是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可比数量 D、前者是物价的总水平,后者是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可比数量 6、超越对数指数主要用于( A )。
A、经济增长与生产率分析 B、收入分配和使用分析 C、投资分析 D、投入产出分析 7、SEEA 中除了非生产性经济资产之外,还包括(C)。
A、有形资产 B、无形资产 C、环境资产 D、非金融资产 8、货物和服务帐户的主要作用是( C )。
A、反映一国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 B、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 C、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D、以上都对
9、 一般情况下,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所做的估计与现实都会有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C )。 A、两种指数都会做出偏高估计 B、两种指数都会做出偏低估计
C、前者做出偏高,后者做出偏低估计 D、前者做出偏低,后者做出偏高估计 10、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经济活动价值的动态变化,通常受到两个主要因素变动的影响,这就是(C )
A、物量因素和质量因素 B、规模因素和效益因素 C、物量因素和价格因素D、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 11、货物与劳务对外帐户主要反映(C )。
A、国外与国内各单位之间发生的生产成果 B、国外与国内各单位之间发生的货物和劳务的来源
C、国外与国内各单位之间发生的货物和劳务的来源和使用 D、国外与国内各单位之间发生的货物和劳务的进出口 12、下列帐户中不属于经常帐户的是( D )。
A、货物和服务帐户 B、生产帐户 C、收入分配帐户 D、资本形成帐户 13.增加值物价指数是采用( D )编制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值 C、单紧缩法 D、双紧缩法 14、 帕氏指数的提出者派许主张( B )。
A.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均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的指数
42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均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的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数量指标指数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 D.质量指标指数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数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 15、拉氏指数的提出者拉斯贝尔主张( C )。
A.数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的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均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的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均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的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数量指标指数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
16、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采用作同度量因素的是( B )。
A.基期成本指标 B.基期质量指标 C.报告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价指指标 17、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采用作同度量因素的是(A )
A.报告期数量指标 B.基期数量指标 C.报告期时期指标 D.基期试点指 18、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简称GDDS)和数据公布特殊标准(简称SDDS),是由( C )颁布的。 A.世界银行 B.联合国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美国 19、总价值指数分解的两种主要指数是( A )。 A.物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B.消费指数和投资指数 C.价格指数和价值 D.生产指数和价格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
1、需要采用双紧缩法编制指数的有( ABC )
A、增加值 B、营业盈余 C、储蓄 D、库存 E、居民消费支出 2、编制产品质量指数时,测算产品质量变化的主要方法有( ACD )。
A、直接法 B、间接法 C、专家估计法 D、成本法 E、紧缩法 3、投入产出的物价指数包括( ABCD )。
A、中间投入物价指数 B、最初投入物价指数 C、总投入物价指数
D、总产出物价指数 E、固定资本消耗物价指数
4、我国国民经济指数是由( ABCE )组成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C、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D、房地产价格指数 E、商品零售物价指数 5、国民经济核算中主要应用的综合指数有( ABD )。
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超越对数指数 D.理想指数 E.个体指数 6、物量指数的编制方法有( BD )。
A.用价值指数减去物价指数来间接编制 B.用价值指数除以物价指数来间接编制 C.用物价指数除以价值指数来间接编制 D.用帕氏指数来直接编制 E.用拉氏指数来直接编制 7、根据所选定权数的不同,就产生了各种指数方法,主要有( ABCD )。
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理想指数 D.超越对数指数 E.质量指数 8、指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主要用来( BC )。
A.反映经济活动的规模 B.反映价格变动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影响
C.反映实际经济活动规模的变化 D.反映物价指数的偏差 E.反映物量指数的偏差
9、SNA 只是部分地表现了经济运行过程,供给和需求与资产帐户的重复,反映了资产储备的变化。形成核算重复的因素是(ABCDE )。
A.资本形成,导致固定资产和存货变化减少 B.居民与政府的最终消费
C.出口与进口 D.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磨损,即固定资本的消耗 E以上都正确 1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体系有( ABCD )组成。
A.价格指数 B.物量指数 C.价值指数 D.生产指数 E.质量指数
三、名词解释
43
1、购买力平价:简称PPP,就是按照基准国单位货币实际购买力来确定不同币种之间的货币购买力。 2、SEEA: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卫星体系账户,,是可持续发展思路下的产物,主要用于在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
3、物量指数:是指一组特定货物或服务的数量在两个时期间对称变化的平均值。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物量指数不仅包含货物的单位数目的变化,同时还包含这些产品由于不同质量而引起的平均质量的变化在内。
4、社会核算矩阵:是以矩阵形式反映的国民核算体系(SNA),是对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各种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发生的交易数额的全面而又一致的记录,是SNA 的平衡报表、图示法、等式和矩阵形式等4 种表达方式之一。
四.简答题
1、编制购买力平价指数进行双边比较应遵循那些原则?
答:1)同一性,指代表规格品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没有差别; 2) 互换性原则,基准国可以互换 。
2、简述爱-考-苏法和国家产品虚拟法计算基本分类多边平价的原理和基本公式
答:1)爱-考-苏法指在进行多边比较时,各国规格品的价格是完整的,即各国对选入的比较商品都能提供其价格,则存在平价指数的传递性,即两国之间的直接双重平价等于通过第三国推出的间接双重平价。
n公式:PPjk?[?(i?1PPjiPPki)]1/n
2) 国际虚拟产品法是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出每个基本分类的传递性平价的方法。基本分类价格的回归是根据两组虚拟变量测定的,一族中各代表商品含有一个虚拟变量,另一组中为基准货币国以外的每个国家确定一个虚拟变量,由国别虚拟系数可推出每个基本分类的传递性平价,基本公式: PajPiaki?PjPiik(?a)jk,(?a)jk为误差,服从均值为0的同方差正态分布。
ii3、简述利用双紧缩法编制GDP 价格指数的步骤。
答:第一步,计算报告期不变价格总产出。
第二步,计算报告期不变价格中间投入。具体来讲,用各个部门现价中间投入,除以相应部门中间投入物价指数,再加总即可。
第三步,计算报告期不变价格增加值。用第一、第二步求得的不变价格总产出减去不变价格中间投入求得。
第四步,用现价增加值除以不变价格增加值,得到GDP的价格指数。 4、国民经济帐户和企业帐户之间有何差异?
答:1)、帐户主体的差异; 2)、帐户设置的差异; 3)、记帐方式的差异(统计:“四式记帐”) 答:随着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其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通过编制一整套经济价格和物量指数以及指数体系,反映国民经济动态变化和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编制国民经济动态指数数列,可以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波动和增长进行系统和详细分析。 3)实用指数缩减法,推导某些重要平衡项的价格和物量值。
4)通过编制购买力平价指数进行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汇率水平的国际比较。 6.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划分经常账户、存量账户或积累账户的依据什么?它们各自包括哪些子账户?
答:划分经常账户与积累账户的依据是:交易或经济变化的影响性质。
经常账户:核算的内容仅限于影响到储蓄或消费水平的那些经济交易的流量。包括:1,货物和服务账户,2,生产账户,3,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积累账户:核算其他所有影响到资产负债水平但并不影响到储蓄或消费水平的经济交易或经济变化的
44
5.国民经济指数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有何重要作用?
流量。包括:1,资本交易(形成)账户2,金融交易账户3,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 存量账户:记录期末期初资产负债账户,包括期初和期末资产负债账户
7、简述购买力平价的概念和意义。
答: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该理论指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一般来讲,这个指标要根据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考察许多货物才能得出。 8.多边比较时,如何理解指数的传递性?
答:进行多边比较时,除了要求遵循双边比较的同一性、互换性两个原则外,还必须满足传递性要求,即
Ik/i?Ij/iIk/i,意味着以i国为基国的k国直接双边指数可以由以i为基国的j国直接双边指数乘以以i为基国
的 k国直接双边指数简洁求出。
9、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有何不同,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拉氏价格指数是以基期的价值作为权数的价比或者量比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派氏指数是利用报告期的价值作为权数,采用价比或量比的调和平均数形式。 一般来说,拉氏指数大于派氏指数。 10.采用紧缩法编制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需要做哪些基础工作?
答:一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现价数据,它直接来自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果 二是基本单位物价指数的调查及编制。
五、计算题
1、设某两国吃.穿.用三大类价格和人均支出金额的数据资料如下: A国 人均支出金额PQ AAB国 人均支出金额PQ BB支出类别 价格P(货币单位:元) A价格P(货币单 B绝对数(元) 180 190 130 比重 位:元〕 0.5 绝对数(元) 比重 吃 穿 用 1 2 1 2 1 2 0.8 1.6 2.5 4.0 2.5 4.0 0.26 0.36 0.38 0.9 1.5 1.6 1.5 2.0 150 300 200 0.23 0.46 0.31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A国货币与B国货币之间的购买力平价指数及两国间居民消费的物量指数。 解:每类消费支出基本平价
PA?0.50.9??? ??PB?0.81.6?PA?1.52??? ??PB?2.54?1/2?0.59293PA
?1.51.6??? ??PB?2.54?1/2?0.489901/2
?0.54772 购买力平价指数:PPB??(PPAB)?iB??P?0.531521 PPA???(B)?iA?PA???1?0.538353
PPPA/B?0.53493
两国间居民消费的物量指数:IQA/B?(EA/EB)/PPPA/B?
45
180?190?130150?300?200?0.53493?1.3517
正在阅读:
国名经济核算习题03-27
突出特色创新载体促进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07-01
第1章部分习题参考解答08-12
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08-31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09-18
20年后再相会作文500字07-02
嵌入式复习材料(完整版) - 图文11-21
虎林市实验中学第二届职代会第二次会议会序11-05
覆盖件模具调试操作规范11-06
继续教育个人工作总结优选范文04-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经济核算
- 国名
- 习题
- 混合供电方式在临汾农村电网的应用研究
- 2论文2
- 总工办信息化需求
- 英语全册Units910考前强化训练(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邓小平纪念馆留言 文档
- 高速公路临建施工方案 - 图文
- 浅析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和防治手段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填空练习
- 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图
- 助听器电路分析
- 高师课后简答题
- 媒体研究与市场调查(下) 100分
- 在万工显上对各种长度尺寸测量
- A股岁末淘金优选高送转
- 2017年电大年最新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形成性考核册
- 押品实施细则(终)
- 五金交电制品市场规模调查分析及前景趋势行业报告2018年目录
- 从严规范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实施细则
- 2013级英语本科《高级英语I(1)》补充练习
- 12秋天的怀念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