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练习

更新时间:2023-05-30 15: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练习很全滴~~

《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字词过关

1.讽齐王纳谏 2.昳丽 3.窥镜 4.朝服衣冠 .....

5.旦日 ..

13.闻之 . 6.私我也 7.皆以美于徐公 .. 11.间进 . 14.我孰与 . 15.吾妻之美我者 . 8.王之蔽甚矣 . 12.期年 ..9.谤讥于市朝 10.闻寡人 .....

16.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

(3)孰视之 (4)孰视之 .

(5)暮寝而思之 .

17.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孰视之

18.美:(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9.朝:(1)朝服衣冠 (2)于是入朝见威王

(3)皆朝于齐

◆语句翻译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⑦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标题中的“讽”是动词,

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2、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

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

于臣”。

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练习很全滴~~

3、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

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 内容理解(二)

1、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2、简要谈谈邹忌采用“讽喻”的方法来规劝齐威王的好处。

3、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4、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6.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7.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字词过关

1.讽齐王纳谏 讽谏 2.昳丽 光艳美丽 3.窥镜 看 ....

4.朝服衣冠 .

10.闻寡人 .

13.闻之 . 穿戴 5.旦日 .. 第二天 6.私我也 偏爱 .7.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 8.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 9.谤讥于市朝 议论;公共场合 ..... 间或 12.期年 满一年 .. 谁 15.吾妻之美我者 以 美丽 . 14.我孰与 .使 听到11.间进 .代词,这件事

16.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 的

(2)吾妻之美我者 主谓之间

(3)孰视之 代词,他

(4)暮寝而思之 这件事 .

17.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2)孰视之 仔细

18.美:(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 美丽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美丽

19.朝:(1)朝服衣冠 早上

(2)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练习很全滴~~

(3)皆朝于齐 朝见

◆语句翻译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第二天,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一起谈论。

④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了看他,自己认为比不上徐公美丽。

⑤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偷偷地照镜子看了看自己,又觉得远远比不上徐公美丽。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身边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9)

从这看来,大王受的蒙蔽很深啦。

(10)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1) 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2) 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内容理解v 1.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2、邹忌采用“讽喻”的方法,说理生动、自然简明、令齐威王易于理解和接受。

3、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例:不盲目相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4、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出师表》 “诚宜开张圣听”

5.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

6.第一问原因是: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意思相近即可)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看法且言之有理。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心接受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7.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修八尺有余(高) 弗如远甚(不)

B.朝服衣冠(衣服) 面刺过失(指责)

C.时时而间进(时时刻刻) 谤讥(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D.市朝(公共场合) 明日(明天)

A B. 服 穿戴

C. 时时 不时,有时候

《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练习很全滴~~

D. 明日 第二日

5下列句子中的“之”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王之蔽甚矣

答案:C

分析:C表修饰,其余解释为“的”

6、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齐王纳谏,齐国最终“战胜于朝廷”,这表现了齐王善于纳谏,也从侧面写出了邹忌善于讽谏。

B、对邹忌的美,其妻、妾、客的回答语气有差别:其中妻的语气最重,因为邹忌确实比徐公美,妻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人数的变化显示着齐王纳谏,并不断改正自身不足,齐国政治清明。

答案:B

分析:其妻是因为偏爱他,才说他比徐公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d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