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内燃机的燃料与燃烧

更新时间:2023-08-16 16:46: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1

第四章 内燃机的燃料与燃烧

§4-1 发动机的燃料 §4-2 燃料的使用性能 §4-3 燃烧热化学

§4-4 燃烧的基本知识 幻灯片2

§4-1 内燃机燃料及其提炼

燃料是内燃机产生动力的来源,直接影响内燃机的发展、结构特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一、石油中烃的分类及性质

传统燃料:汽油、柴油 石油中提炼; 石油:碳氢化合物

主要成分:C,H;少量的S,O2,N2 分子式:CnHm——烃类

代用燃料:CNG、LPG、 DME、 H2、 醇类等

幻灯片3

1. 碳原子数的影响

由烃分子C原子数的不同,其分子量、沸点不同; 构成不同性质的燃料。 燃料根据不同沸点分馏依次得到:

石油气 汽油 煤油 柴油 渣油(重油) C1~C4:气态——石油气,相对分子质量16~58; C5~C23:液态,其中:

C5~C11:50~200℃,汽油, 分子质量95~120; C11~C19:180~300 ℃,煤油, 100~180; C16~C23: 250~360, 轻、重柴油,180~200 C23以上:360 ℃以上,渣油,220~280

幻灯片4

表4-1 烃分子中碳原子数对烃性质的影响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5

2. 分子的化学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碳,氢原子数和排列位置对燃料性质影很大: 1)烷烃:分子式:CnH2n+2 ;

化学结构:

直链特点:饱和开链式,含C越高结构越不紧凑,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热稳定性差, 高温易分解,自然性好—柴油的好成分; 2)烯烃: 分子式:CnH2n ;

化学结构:-C=C-; -C=C-C-C-

C

-C-C-C-C-

-C-C-C-C-;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6

特点:非饱和开链式,自发火性差,汽油的成分;

常温下化学稳定性差,易氧化胶质;不易储存 3

)炔烃:分子式:

CnH2n-2

;化学结构:—C

C—

特点:非饱和开链,热裂化产物,不存在原油中; 很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不易作燃料。 4)环烷烃:分子式:CnH2n;

化学结构: 特点:饱和环状,不易分裂,热稳定性强,

汽油机的燃料,石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CC- -C—C-

幻灯片7

5)芳香烃:CnH2n-6;

基本化合物是苯:C6H6;

石油中含量少,分子结构坚固; 热稳定性高,

高温下不易破裂;

汽油的良好的抗爆剂; 石油炼制中产生。

其中, -甲基萘:C11H10, 其抗爆性认为100%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8

二、燃料的提炼方法及对燃料性能的影响 从石油原油中炼制燃料的典型工艺流程: 直馏法:将原油在炼油塔中进行加热蒸馏;

不同分馏温度得到不同成分的燃油 这一部分燃料油约占原油的25%~40% 裂解法:通过加温加压方法进行裂解; 催化重整:使用催化剂进行裂解; 加氢精制: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9

表4-3不同炼制方法对油料性质的影响

幻灯片10

热裂解:工艺简单;

但燃油的稳定性差,辛烷值低。 催化重整:使正构烷烃或环烷烃 异构物烃和 芳香烃;

副产品氢气可作为加氢工艺的氢气来源。

加氢精制:可使烯烃变成饱和烃,还可以脱碳,脱氮,脱氧以及脱金属等作用,满足

油品的更高要求。

为获得高品质燃料,常采用加氢精制或催化重整工艺。

幻灯片11

三、代用燃料及其特性 1、气体燃料

NG:自由态或与石油共存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甲烷,CH4; 成为第三大支柱能源。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汽车上的应用:

压缩天然气(CNG),20MPa 存于高压气瓶中; 液化天然气(LNG),-162℃低温液化储存; 其密度为常态下气体密度的600倍; 行驶距离长;但成本高。

LPG: 天然石油气或石油炼制中产生的液化石油气

主要成分: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及其异构物。

幻灯片12

天然气燃料的优点:

主要成分是甲烷,CO、HC排放少,燃料中不含硫的成分,SO2排放量低于电动汽车。 辛烷值高达130,可提高压缩比 热效率 。 燃烧下限宽,稀燃优越,运转范围内可降低NOx。 气体燃料,低温起动及低温运转性能良好。 天然气燃料的缺点:

气体燃料,常温常压下储运性能差,能流密度低,一次充气可行驶距离短。 储气压达20MP,燃料容器加重。

因气态吸入气缸,充气效率降低;单位体积的混合气热值低,功率降低近10%

幻灯片13

用于汽车的三种形式:

CNG—以20MPa压缩储存;

液化天然气 LNG — -162℃以下储存; 吸附天然气 ANG—吸附材料

幻灯片14

2. 醇类燃料:主要指甲醇和乙醇

甲醇:从天然气、煤、生物质等原料中提取。 乙醇:从含淀粉和糖的农作物中制取。 特点:相对汽油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热值低,但醇中含氧量大,所需理论空气量比汽油少,所以两者混合气热值相近,保

证发动机动力性能不降低

醇的汽化潜热为汽油的三倍;燃料蒸发汽化可促使进气温度降低,增加充气量,但冷

起动困难需要预热。

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可提高压缩比。 沸点低,产生气阻的倾向大。

甲醇对视神经有损伤作用,有毒性,储运及使用中注意安全;甲醇对金属有一定腐蚀

作用,需防腐蚀措施。

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有较好的燃料特性

幻灯片15

幻灯片16

3. 生物柴油

由动物脂肪或植物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长链脂肪酸甲(乙)酯组成的新型燃料。具有

与柴油相近的性能。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特点:

环保性优良。含S低,不含芳香烃,保持CO2平衡。 十六烷值高,燃烧性能好,润滑性能好。

闪点高,可溶解,对土地和水的污染小,可大大减轻意外泄漏时对环境的污染 安全性好。

可再生。资源不会枯竭。

能与石油柴油以任何比例相溶,与柴油混烧或纯烧生物柴油,可直接应用现有的柴油

机及供油系统和加油站系统。

幻灯片17

表4-5 生物柴油与柴油、汽油主要性质参数的对比

幻灯片18

§4-2 传统燃料的使用特性 一、柴油

高速柴油机:轻柴油;中低速柴油机:重柴油 1. 柴油性能的评价指标:

1)十六烷值:评价柴油的自燃性。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与发动机的粗暴性、起动性密切相关 十六烷值高:着火延迟期短,工作柔和,起动性好 测定方法:单缸试验机,压缩比可调;

标准燃料:十六烷与 -甲基萘不同比例制成的混 合液;

规定自燃性:十六烷:100%; -甲基萘:0% 定义:被测柴油的自燃性与标准燃料相同时,标准燃料 中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为该柴油的十六烷值。 幻灯片19

十六烷值:与燃料的分子结构有关;

可通过原油种类、炼制方法、添加剂来控制; 直链烷烃类、分子量、C数增加时十六烷值增加; 所以,十六烷值高,便于起动,着火落后期缩短;

但,分子量增加,蒸发性变差,粘度增加,冒黑烟,经济性恶化。 一般,十六烷值:45~65,不要过大 过大:冒烟 过小:不易着火

幻灯片20

燃料中不同成分对化学安全性的影响

幻灯片21

2)馏程:评价柴油的蒸发性。

用馏出某一百分比的温度范围表示。如: 馏出50%的温度T50:表示平均蒸发性;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T50低, 轻馏分多,蒸发快,有利于混合; 主要影响暖机性能、加速性、工作稳定性。 馏出90%或95%温度T90或T95:表明柴油中难以 蒸发的重质成分含量;

主要影响燃烧完全 经济性。

幻灯片22

3)粘度:表示燃料分子间的内聚力 抵抗分子间相对运动的能力;评定柴油的稀稠度,影响燃料的流动性和喷雾质量;

温度高,粘度小,流动性强;反之相反。

4) 热值: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柴油hu=42700kJ/kg

5)凝点:表示柴油失去流动性,开始凝固的温度,评定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柴油牌号用凝点表示。

如:RC10,RC0,RC-10,RC-20,RC-30等。 幻灯片23 二、汽油

1. 汽油性能的评价指标: 1)辛烷值:评价汽油的抗爆性

爆震现象:点火后,末端气体的自燃现象。 测定方法:专用试验台,压缩比可变

标准燃料:正庚烷—易爆震,辛烷值为0%;

异辛烷—抗爆性好,辛烷值为100% 按不同比列混合而成。

试验方法不同:研究法和马达法——n和温度Tb不同

定义:被测汽油的抗爆程度与标准燃料相同时,标准燃

料中异辛烷含量的体积百分数为被测汽油的辛烷值。 幻灯片24

汽油辛烷值:取决于汽油组成、炼制方法、添加剂; 辛烷值的高低:烷烃<烯烃<环烷烃<芳烃

2)馏程:指汽油馏出的温度范围,评价蒸发性。 试验方法:

加热器,量筒, 冷凝器,温度计

初馏点:第一滴

凝结的燃料流入 量筒时的温度。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25

10%馏出温度T10:评价低温蒸发性,影响起动性 T10低,低温蒸发性好,易于起动; 过低,易产生“气阻”现象 50%馏出温度T50:评价平均蒸发性, 影响暖车、加速性,工作稳定性。

90%馏出温度T90:评价难以挥发的重质成分数量 影响燃烧完全程度、积碳等。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汽油的牌号:表示其辛烷值大小。

根据压缩比选用牌号

幻灯片26

三、汽油、柴油性能差异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 混合气形成和负荷调整上的差异

汽油挥发性强:低温度下,充分蒸发;

在缸外形成混合气,时间充足 均匀混合气; 用混合气充量,控制发动机功率——量调。 柴油蒸发性差: 200℃开始馏出,350 ℃结束 粘性大,不能低温下形成混合气;

故 用喷嘴强制雾化,在缸内形成混合气; 进气量不变,喷油量调节功率——质调

40℃馏出, 200 ℃蒸发完

幻灯片27

2. 着火和燃烧上的差异:自燃、点燃温度不同 汽油自燃点高,点燃温度低:

采用外部能源点燃的方式——点火系; 点火后,混合气均匀,火焰传播方式燃烧; 为防自燃,压缩比不宜高 柴油自燃点低,点燃温度高: 采用压缩自燃方式;

为促进自燃,压缩比不宜过低;

混合气不均匀, 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

幻灯片28

§4-3 燃烧热化学

了解燃烧过程,燃料、空气及产物及其数量关系 一、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

设燃料主要成分:C、H、O;各元素的质量成分

空气成份:O2(21%)、N2(79%);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则 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方式:

wC wH wO 1[kg]

C O2 CO2

引入kmol:以kg为单位的某元素数量等于其分子量 幻灯片29

1kg燃料(wC+wH+wO)完全燃烧时所需氧的kmol数:

1

H2 O2 H2O

2

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wCwC

wC[kg]C [kmol]O2 [kmol]CO2

1212wHwH

wH[kg]H2 [kmol]O2 [kmol]H2O

42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1 wCwHwO LO ] [kmol/kg

0.21 12432 1 8 LO wC 8wH wO [kg/kg]0.23 3

幻灯片30

二、过量空气系数:评价混合气的性质 定义:

另:空然比=A/F; 当量比=(A/F)0/(A/F)=1/ a a =1或A/F=14.9——理论混合气 a <1或A/F<14.9——浓混合气 a >1或A/F>14.9——稀混合气

L a

LO

a 与发动机类型、混合气形成方法、工况及功率调节方法等有关。

幻灯片31

汽油机: a=0.8~1.2 电控+三效催化装置后: 控制在 a=1 附近 柴油机: am=1.2~1.6 增压柴油机:

am=1.8~2.2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32

三、 a>1时完全燃烧的产物 1)燃烧前混合气量 汽油机:

柴油机:

2)燃烧后的产物: 因 a>1 ;

产物为CO2和H2O,以及未燃的N2、剩余O2 所以,

1

M

1 aL0

MrT

喷入缸内的燃料体积<空气的1/10000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M1 aL0

ggO

M2 aL0

432

幻灯片33

3)燃烧后工质摩尔数的增量:由燃烧前后产物

gHgO

32 4

M M2 M1

gg1OH

32mT 4

4)理论分子变更系数 0:

柴油机汽油机

gHgO

1

aL0

M2M1 M M 0 1 gHgO1

M1M1M1

432mT

1+

1 a

L0

mT

柴油机

汽油机

0 1.03~1.06

0 1.04~1.12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34

四、燃料的热值、混合气热值 1)燃料的热值:

定义: 1kg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低热值:产物中H2O以水蒸气状态存在; 高热值:产物中H2O以液体状态存在。 2)混合气热值:单位混合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设1kg燃料形成的混合气量为M1,燃料低热值h ; 则,

气化潜热

Qmix

hμM1

1

aL0

MrT

幻灯片35

§4-4 燃烧的基本知识

燃烧过程:着火阶段 燃烧准备过程

燃烧阶段 放热过程 一、着火理论

着火过程:指混合气自动加速反应,产生升温,最终某一时刻某一位置出现火焰的过

程。

特点:有明显的光和火焰效应 着火理论(方式): 着火热理论

链锁反应理论 点燃

自燃理论

幻灯片36

1、着火的热理论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加热一充满空气和燃料混合气的容器

受热燃料分子和氧分子动能 而相撞

活化分子相撞能量

>反应活化能E时,打破化学键而引起化学反应

幻灯片37

设:容器中总分子数n;

超过活化能E的活化分子数n*; 则 按照能量分配定律:

n* en

E RT

可见,T 时,活化分子所占比例 ,化学反应加速

反应速度v: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氧化产物的分子数,与n*/n成比例,即

幻灯片38

又 燃料氧化反应放热速率与氧化反应速度成比例: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dq1

C2

edt

E RT

反应时单位时间内向容器壁的传热量为:

dq2

A T T0 dt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39

反应压力的影响:

容器不变, 压力,混合气密度 ,虽n*/n不变, 但混合气中n*的绝对数 ; 反应速度 ; 氧化反应放热量 ; dq1/dt>dq2/dt; 热量积累 着火。

专业介绍内燃机的燃料燃烧

幻灯片40 结论:

TC与混合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温度、压力、容器形状及散热情况有关; 同一种燃料,因条件不同, 着火温度不同。

临界Tc与压力pc明显影响

着火域; pc低时需要 T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cb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