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一年级春学期期末语文试卷(A)

更新时间:2023-05-17 11: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职语文试卷

○—○—○— 2014-2015学年度第2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2)》试卷 (A)

适用班级:14231 14331 14131 14232

命 题:毛月琴 审 核: 时 间:2015年6月 B可是 就能 如果 就 虽然 但是 C可是 就能 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D但 才能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5.对下列句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各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

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 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物候.学( hîu )造诣.( zhǐ)狭隘.( ài )诓.

骗( kuāng ) B

省.悟 ( xǐng ) 滋.生( zī )槁暴.( pù ) 颀.长( qí ) C峥.嵘 ( zhēng ) 游弋.( yè ) 喋.血( dié ) 浸渍.( zì )D屠戮. ( lù )

桀.骜( jié ) 弹劾.( hé ) 横亘.

( gèng )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一技之常 耳濡目染 恰如其分 一蹴而就 B高风亮节 煞有介事 为民请命 居心叵测 C怀古伤今 震聋发聩 言传身教 千帆竞发 D前扑后继 地大物博 殒身不恤 谈笑风声

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钟灵毓.秀:养育 B喋.

血:血流出来的样子 C长歌当.哭:应当 D叫嚣.

:吵闹,喧哗 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专业知识种类繁多, 必须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学好专业知识。 没有打好基础就去学专业知识, 很可能学不进去; 学到一点专业知识 不会巩固。

A但 才能 如果 就 即使 也

A引文的省略 B内容的省略 C语言断断续续 D列举的省略

6.以下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这滚圆的山顶,是古代抑或异邦的城堡?

B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就是难得的佳肴。

D在驰骋自我意志的骏马时,也精心维护着他人的茵茵草地。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张良出,要项伯。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用心一也。

8.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B这山光水色的情侣,实在太迷人了。

C真得感谢这武夷山的九曲溪,瞬间就给予我多种多样的美感。 D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 没有人道。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吾尝跂而望矣

10.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华盖集续编》,是鲁迅先生针对当时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而作的驳论文。

B《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着重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不可以已”。

C《包身工》的作者是沈端先,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学创作中

高职语文试卷

的“轻骑兵”。

D《读伊索寓言》,选自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计15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登

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每空1分)

(1)声非加疾也 (2)而闻者彰 ..

,字 ,战国后期 国人。著名的

和 家。

2.使之然也,故 , 。

3.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 的人, 的人, 的人, 的人,这就是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10分) 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

拒的。”“黑夜”和“黎明”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运用的是何种写作手法?

2.“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说说作者在本文中的批驳方式。

四、阅读理解题:(共计25分)

(一)( 10分 )

(3)而绝.江河 (4)非利.足也 2.本段论述学习的作用,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述的道理是?(2分) 。 3.翻译句子:(每题2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二)( 15分 )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

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 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 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

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选择题: 每题2分 ) 1.依次填入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竟至 竟会 竟能 B竟会 竟至 竟能

高职语文试卷

C竟能 竟会 竟至 D竟至 竟能 竟会

2.文中的“中国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代的是:( 每空1分 )

答: 、 、 3.划线句子的主语是 ( ) A这一回 B互相救助 C中国女子的勇毅 D事实

4.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反动派的凶残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走狗文人的下劣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5.“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 )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

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临难从容、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 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惨案使作者看清了苟活者的面目。

6.对“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说不出话”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 B、因无可奈何而说不出话来。 C、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

D、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深深的歉疚。 7.本文选自鲁迅先生哪部作品集,正确的一项是( ) A《呐喊》 B《且介亭杂文》 C《华盖集续编》 D《朝花夕拾》

五、作文题:(共计30分)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提炼观点,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700字左右。

材料1: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里,曾有这样的镜头,窝里的幼鸟嗷嗷待哺,它们的父母却已经远走高飞了。

材料2:某位中学教师对学生作了一次“挫折考验”。放学的时候,他说:“你们的自行车都被放了气,该怎么办?”学生一时惊慌失措,有的说请学校帮他们解决,有的说打电话让爸爸来接。

材料3:一位应聘的日本大学生,听到讹传的未被录取的消息而自杀,后获救。招聘的企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取消了准备聘用的决定。

高职语文试卷

江苏省金坛等专业学中校

江城苏市职学院业坛办学金

金点坛技工市学校第 页(7共8 页) 第 8页(共 8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c0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