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化的进入模式与绩效关系

更新时间:2024-05-24 08: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化的进入模式与绩效关系

作者:王晓燕 陈开元 赵晶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27期

摘要:文章梳理了国内外隐形冠军的研究现状,发现在国际化战略方面研究甚少,提出用知识整合的视角研究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化的进入模式与其绩效间的关系。以宁波均胜电子、杰克控股集团和浙江龙盛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其国际化发展历程探索出一条相似的国际化道路。并购细分市场中的外国隐形冠军,以此享受全球的产业布局、核心的产品研发技术以及快速增长的销售额,共创全球价值。最后提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隐形冠军”发展道路的启示。 关键词:隐形冠军;国际化进入模式;知识整合;跨案例分析 一、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隐形冠军的诞生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赫尔曼·西蒙将隐形冠军的标准定义为:1.市场份额占世界市场第一或第二,或占欧洲市场第一,或者至少处于市场领先地位;2.年销售收入不超过10亿美元;3.鲜为人知,社会知名度低。我国对“隐形冠军”的研究起源于许惠龙、康荣平(2003)对《隐形冠军——谁是全球最优秀的公司》的书评,2004年蓝海林邀请赫尔曼·西蒙到华南理工大学做演讲,将《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进行整理概括,提出“隐形冠军”是一种典型的树立,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借鉴意义十分巨大。

在理论创新方面,有学者探索隐形冠军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的相通之处进行探讨和研究:李永发(2010)从“战略的钻石五要素”——领域、方式、差异化、发展顺序和经济逻辑角度出发,提出五个要素的相互协同与支持是隐形冠军的重要保障。陈宏波(2013)结合商业模式的理论,构建了我国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理论模型。汪洋(2014)将隐形冠军和创业企业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从隐形冠军的活动视角中得到创业企业需要更加关注细分市场、持续价值链的创新以及关注客户忠诚度的启示。徐宏宇(2015)尝试定义中国市场的“隐形冠军”含义:销售额(2011年)12.83亿元,平均员工人数3581人,成立平均年份为19.7年,90%在国外有分公司,50%为上市公司,25%是一人领导或家族管理。

总体而言,我国对“隐形冠军”的研究还是起步阶段,在国际化战略方面欠缺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赫尔曼·西蒙的著作的理解以及结合部分典型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案例,但由于采集的样本数量有限,分析并不够深入。 (二)隐形冠军国际化战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b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