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DGJ2010

更新时间:2024-01-19 15: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DGJ

JXXXXX-2010 DGJXX/XXXX-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2010-XX-XX发布 2010-XX-XX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审定 发布

第 0 页 共 27 页

目 次

1 总则 ………………………………………………………………………………………… 2 2 术语和符号 ………………………………………………………………………………… 3 2.1 术语 …………………………………………………………………………………… 3 2.2 符号 ………………………………………………………………………………………4 3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 ……………………………………………………………………… 5 3.1 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 ………………………………………………………………5 3.2 设计水量与水质 …………………………………………………………………………5 3.3 工艺流程 …………………………………………………………………………………7 4 污水预处理 …………………………………………………………………………………… 8 4.1 一般规定 …………………………………………………………………………………8 4.2 预处理构筑物 ……………………………………………………………………………8 4.3 设备及控制系统 …………………………………………………………………………9 5 人工湿地 …………………………………………………………………………………… 11 5.1 一般规定 ………………………………………………………………………………11 5.2 工艺形式 ………………………………………………………………………………11 5.3 设计参数及公式 ………………………………………………………………………13 5.4 结构设计 ………………………………………………………………………………14 5.5 防渗设计 ………………………………………………………………………………15 5.6 人工湿地填料 …………………………………………………………………………15 5.7 植物选配 ………………………………………………………………………………16 5.8 布水与集水方式 ………………………………………………………………………17 5.9 强化吸磷 ………………………………………………………………………………18 5.10 消毒及中水回用设计 …………………………………………………………………18 6 施工和验收 ………………………………………………………………………19 6.1 一般规定 ………………………………………………………………………………19 6.2 施工 ……………………………………………………………………………………19 6.3 质量验收 ………………………………………………………………………………20 7 运行管理 ………………………………………………………………………………………21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第 1 页 共 27 页

1 总 则

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 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 2 页 共 27 页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人工湿地 constructed wetlands

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 表面流人工湿地 free water 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s

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subsurface horizont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 垂直流人工湿地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 2.1.5 孔隙率 porosity

指人工湿地充填介质中,存在于介质间的孔隙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 2.1.6 水力停留时间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2.1.7 表面污染物负荷 organic surface loading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积中,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污染物数量。 2.1.8 表面水力负荷 hydraulic surface loading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体积。 2.1.9 水力坡度 hydraulic slope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2.1.10 渗透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或防渗层中,单位时间内流动通过的距离。

第 3 页 共 27 页

2.2 符号

BOD5 ——五日生化需氧量; COD ——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 SS ——悬浮固体物含量; NH4+-N ——污水中氨氮含量指标; TN ——污水中总氮含量指标; TP ——污水中总磷含量指标; DO ——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

B/C ——可生化性指标值,即BOD与COD之比值。

第 4 页 共 27 页

3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 3.1 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

3.1.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居住区、村镇或厂区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应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1 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

2 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

3 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

4 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小于10m; 5 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

3.1.2 人工湿地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当地地质、气象、水文特征等因素,并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勘察,避免人工湿地池裂损、淹没、河水倒灌、排水不畅等情况发生。 3.1.3 人工湿地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满足各构筑物的工程施工、设备安装、填料装填、湿地池疏通及日常管理的要求。

3.1.4 人工湿地处理设施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4.0m,双车道为6.0~7.0m,并应有回车道; 2 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 3 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

3.1.5 对并行运行的处理构筑物间应设均匀配水装置,各处理构筑物系统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渠、超越管渠。

3.1.6 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计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

3.1.7 农村地区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生活污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3.2 设计水量与水质

3.2.1 生活污水水量宜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量经调查后确定,或根据当地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采用埋地塑料管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取高值。居民生活用水量可参考下表:

第 5 页 共 27 页

表1 居民生活用水量参考取值(升/人·日)

卫生设施类型 经济条件好,室内卫生设施齐全 经济条件较好,室内卫生设施较齐全 经济条件一般,有简单的室内卫生设施 无卫生间和沐浴设备,主要利用地表水、井水洗涤 农村居民用水量 90~150 60~120 50~100 30~90 城镇居民用水量 150~180 120~150 90~120 - 3.2.2 市政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尾水水量,按实际处理量确定。

3.2.3 设计污水水质应经实地监测资料确定,或参照相同性质居住区、污水处理厂或乡镇污

BOD5水的水质确定。如缺乏相关资料时,可根据下表数据确定:

指 标 住 宅 宾馆饭店 办公教学楼 公共浴室 城市生活污水 BOD5 230-300 140-175 195-260 50-65 100-400 0

COD 455-600 295-380 260-340 115-135 250-700 SS 155-180 95-120 195-260 40-165 100-300 NH4+-N 20-50 20-40 25-50 10-30 20-50 0

TN 25-70 25-60 30-70 15-50 20-80 TP 3-6 2-5 3-5 1-3 2-6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C 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C 时的控制指标。 3.2.4 人工湿地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的水质,应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II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应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出水排入GB3838 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 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作为中水回用的出水水质应达中水回用水质指标。各水质指标如下:

指 标 一级A标准 一级B标准 二级标准 城市杂用水 景观用水 BOD5 ≤10 ≤20 ≤30 ≤10~20 ≤6~10 COD ≤50 ≤60 ≤100 - - SS ≤10 ≤20 ≤30 - ≤10~20 NH4+-N ≤8 ≤15 ≤30 ≤10-20 ≤5 TN 15 20 — - ≤15 TP ≤1 ≤1.5 ≤3.0 - ≤0.5~1

第 6 页 共 27 页

3.3 工艺流程

3.3.1 人工湿地类型应根据污水特征、区域环境、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设计内容应包括湿地池结构设计(面积、集配水系统、防渗等)、填料选择、植物种类选择、预处理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

3.3.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典型工艺组合如下:

1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生活污水

预处理 人工湿地 排放或回用

2 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

3.3.3 当人工湿地的流量在100m3/日以上时,人工湿地池不宜少于2组。

3.3.4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或不用提升设备而达到排水通畅、降低能耗的要求。

3.3.5 应尽可能利用建设地地形落差进行污水自然充氧,减少或不用曝气设施。

3.3.6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与居住区、污水处理厂及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简便、经济合理。

污水厂尾水

人工湿地 排放或回用

第 7 页 共 27 页

4 污水预处理 4.1 一般规定

4.1.1 为保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 生活污废水应经预处理方可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4.1.2 预处理系统的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 1 去除悬浮物,漂浮物以及降解有机物的能力; 2 具一定水量平衡能力; 3 污泥处理和容纳能力。

4.1.3 预处理程度根据具体水质情况与水质要求,选择一级处理、强化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等适宜工艺,以达到协同削减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4.1.4 污水进入预处理系统前应设格栅拦截。当处理量较小时可选用人工清除格栅,处理量较大时用自动清除格栅。食堂和餐厅的含油污水,应需隔油池处理后方可进入预处理系统。 4.1.5 预处理设施应设置排臭系统,其排放口位置应避免对周围人、畜、植物造成危害和影响。

4.1.6 对污水处理厂的一级处理出水、二级处理出水或类似污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可不需预处理,直接进入人工湿地。

4.2 预处理设施

4.2.1 化粪池有效容积应为污水部分和污泥部分容积之和。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合流排放,化粪池体积应按有关公式计算确定;如生活污水单独排放,则根据使用人数选用相关规格化粪池。采用化粪池预处理时,应符全下列要求:

1 化粪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20m,距离地下水取水构筑物≥30m。 2 化粪池可作污水一级处理构筑物时,BOD去除率可按20%计算。

3 污水在池中停留时间应根据污水量确定,宜采用18~24h;污泥清掏周期宜采用6~12个月。

4.2.2 调节池主要在待处理的污水量、污水水质变化较大时设置,停留时间设为4~8小时,起到调节水量、均恒水质作用。

4.2.3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宜≥24小时,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则停留时间可适当延长。厌氧池作为预处理设施时,应注意:

1 接触厌氧池内宜用固着型弹性填料,填料间宜保持10~30cm间距以防堵塞,水力停留

第 8 页 共 27 页

时间宜≥18小时。

2 沼气池作为预处理单元加以利用, 可改建成厌氧滤池,将生活污水直接接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3 用化粪池、沼气池改建为厌氧池时,应检查池体的防渗状况,存在渗漏现象的应加以改造。

4.2.4 当采用鼓风曝气时,曝气池的超高为0.5~1.0m,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气量不应小于3m3。供氧量应能维持混合液达2mg/L的溶解氧量。曝气器的数量,应根据供氧量和服务面积计算确定。

4.2.5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结构设计应符合:

1 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形状宜为矩形,每池可分为两室,出水宜采用堰式出水。 2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填料可采用全池布置(底部进水、进气)、两侧布置(中心进气、底部进水)或单侧布置(侧部进气、上部进水),填料应分层安装。曝气装置安装宜根据填料的布置形式布置。

3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碳氧化宜为2.0~5.0 kgBOD5/(m3·d),碳氧化/硝化宜为0.2~2.0 kgBOD5/(m3·d)。 4.2.6 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

1 好氧生物过滤有曝气生物滤池与自然充氧生物滤池两种,农村地区处理规模低于150m3/d宜采用自然充氧生物滤池。

2 曝气生物滤池宜采用滤头布水布气系统;自然充氧生物滤池宜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或穿孔管布水系统,沿滤池池壁四周下部设置自然通风孔,其总面积不应少于池表面积的1%。

3 生物滤池滤料应具有强度大、不易磨损、空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化学物理稳定性好、易挂膜、生物附着性强、比重小和不易堵塞的性质。

4 生物滤池的容积负荷宜根据实验资料确定,无实验资料时,曝气生物滤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为3-6kgBOD5/(m3·d),自然充氧生物滤池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为0.3-1.0 kgBOD5/(m3·d)。

4.3 设备及控制系统

4.3.1 当预处理构筑物出口与人工湿地排水口高差小于0.5m时,预处理设施应采用污水提升设备保持出水口一定的高度,保证人工湿地的水力条件。

4.3.2 污水提升泵宜采用潜污泵,应至少设一台备用泵。水泵安装于池底时应进行固定,同时要保证污水泵吸水口距污水池底面0.2m高度。

4.3.3 鼓风曝气系统中的曝气器,应选用有较高充氧性能、布气均匀、阻力小、不易堵塞、耐腐蚀、操作管理和维修方便的产品,并应具有充氧性能、底部流速等技术资料。

第 9 页 共 27 页

4.3.4 设备电源宜采用三相动力电源。当无动力电源、处理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二相电源水泵。

4.3.5 污水预处理系统的电气、设备、控制系统及检测仪器,宜装设在构筑物附近室内。如条件不允许而安装在室外时,则应有防雨、防晒及防盗等保护措施。

第 10 页 共 27 页

5 人工湿地

5.1 一般规定

5.1.1 人工湿地的表面积设计应考虑最大污染负荷和水力负荷,可按CODcr表面负荷、水力负荷、TN表面负荷、NH4+-N表面负荷、TP表面负荷进行计算,应取设计计算结果中的最大值,并校核水力停留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1.2 人工湿地的进水,宜控制COD≤200mg/L,SS≤80mg/L。

5.1.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接纳污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时,其浓度应符合GB8978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有关规定。

5.1.4 人工湿地前的预处理程度应根据具体水质情况与污水处理技术政策,选择一级处理、强化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等适宜工艺,其设计必须符合GB50014 中的有关规定。

5.2 工艺形式

5.2.1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面在人工湿地填料表面以上,水流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及存在一定的环境卫生问题,在实际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较少,本规程对该类型人工湿地不进行详细说明。

图5.1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结构简图 (a)平面图 (b)剖面图

5.2.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水面在人工湿地填料表面以下,水流从池体进水端沿填料孔隙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

第 11 页 共 27 页

图5.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结构简图 (a)平面图 (b)剖面图

5.2.3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污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填料层的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型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型人工湿地两种。单向垂直流型人工湿地一般采用间歇进水运行方式,复合垂直流型人工湿地一般采用连续进水运行方式。

图5.3 垂直流人工湿地结构简图 (a)平面图 (b)剖面图

第 12 页 共 27 页

5.2.4 组合式人工湿地

由多个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池体组合构成的湿地处理系统。

5.3 设计参数及公式

5.3.1 生活污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可直接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处理,相应的人工湿地作为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设施,其主要设计参数如表5.1所示。

表5.1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COD表面负荷 NCOD TN表面负荷NTN NH4+-N表面负荷NNH TP表面负荷NTP 水力负荷 Nq 停留时间 T 池底坡度 i 填料深度 h

1 人工湿地污染负荷有CODcr表面负荷、TN表面负荷、NH4+-N表面负荷、TP表面负荷,用污染负荷计算人工湿地面积为:

二级处理 ≤16g/m2·d 2.5-8g/m2·d 2-5g/m2·d 0.3-0.5 g/m2·d ≤40L/m2·d ≥3d ≥0.5% 700-1000mm 深度处理 ≤16g/m2·d 2.5-8g/m2·d 2-5g/m2·d 0.3-0.5 g/m2·d ≤200L-500L /m2·d ≥0.5d ≥0.5% 700-1000mm A?Q(C0?Ce)

N式中 Q—污水流量,m3/d

C0—进水污染物浓度,mg/L或g/m Ce—出水污染物浓度,mg/L或g/m

N—污染物表面负荷,g/m2·d

2 用水力负荷计算人工湿地面积为:

33

A?Q Nq式中 Nq—水力负荷,L/m2·d 3 水力停留时间T计算为:

T?lbhn Q式中 l—人工湿地长度,m

第 13 页 共 27 页

b—人工湿地宽度,m h—人工湿地深度,m n—人工湿地填料孔隙率

5.3.2 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如表5.2所示。

表5.2 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COD表面负荷 NA 水力负荷 Nq TN表面负荷NTN NH4+-N表面负荷NNH TP表面负荷NTP 停留时间 T 池底坡度 i 填料深度 h 二级处理 ≤20g/m2·d ≤80L/m2·d 3-10g/m2·d 2.5-8g/m2·d 0.3-0.5 g/m2·d ≥2d ≥0.5% 800~1400mm 深度处理 ≤20g/m2·d ≤100L-300L /m2·d 3-10g/m2·d 2.5-8g/m2·d 0.3-0.5 g/m2·d ≥1d ≥0.5% 800~1400mm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面积、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公式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5.4 结构设计

5.4.1 人工湿地池体可采用混凝土、砖、毛石或黏土结构,采用混凝土和砖砌结构时池底需要设置不低于100mm厚的C10混凝土垫层,采用黏土结构时,防渗要求需要符合5.5规定。 5.4.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单元长宽比宜控制在3:1-10:1之间,垂直流人工湿地长宽比宜控制在1:1- 3:1之间。对于长宽比小于1或不规则的潜流人工湿地,应考虑人工湿地均匀布水和集水的问题。

5.4.2 潜流人工湿地设计中如采用多个人工湿地单元时,独立单元面积不宜大于800m2。多个人工湿地并联时,各单元面积应平均分布,并保证配水均匀。

5.4.3 潜流人工湿地的应保持一定深度,以保证人工湿地单元中植物的生长及必要的好氧条件。在设计人工湿地时,应考虑雨季暴雨径流带来的超高水位,此时淹没的最大深度应保证大部分植物能够生存并发挥功能,淹没深度宜控制在200mm以下。

5.4.4 在冬季易发生冻害的地区,人工湿地设计时应考虑以下两种保温防冻措施:

1 低温环境时将人工湿地水位上升至人工湿地表面上≥50mm位置,形成表面冰层对人工湿地填料区及水生植物根系进行保温。

2 在人工湿地表面覆盖树叶、树枝或农用塑料薄膜进行隔离,减少人工湿地热量散失。 5.4.5 人工湿地防堵塞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污水的悬浮物浓度、有机负荷、投配方式、基质粒

第 14 页 共 27 页

6.2.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在交工验收时,在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后,建设单位应组织通水试运行。试运行期为一年,施工单位应在试运行期内对工程质量承担保修责任。试运行一年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竣工验收。

6.3 质量验收

6.3.1 人工湿地工程验收程序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 单位工程的主要部位工程质量验收; 2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3 设备安装工程单机及联动试运行验收; 4 人工湿地工程交工验收; 5 通水试运行;

6 人工湿地工程竣工验收。

6.3.2 人工湿地工程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应按本规程附录A划分。 6.3.3 人工湿地工程的验收记录和报告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格式和要求填写。

6.3.4 人工湿地工程验收申报制度参考《城市污水处理厂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02)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6.3.5 人工湿地竣工验收时,应核实竣工验收资料,检查其填料级配、底板、侧壁及其连接处是否漏水、植物种植密度是否合适等,并填写竣工验收鉴定书。

8.3.6 竣工验收后,相关设计、施工、质量验收文件及运行维护手册交与运行维护单位。

第 20 页 共 27 页

7 运行管理

7.0.1 项目单位须严格按照运行维护手册进行后期维护和管理,确保人工湿地正常运行。 7.0.2 湿地单元进水后,应检查配水效果,配水应均匀,不得有侵蚀和短流现象。 7.0.3 植物栽种初期,应设置专业人员进行看护,及时清除杂草,保证植物成活。植物成熟期内,植株密度应保持稳定,不可过密或过稀,且应注意病虫害防治。及时清理人工湿地内枯萎的植物。

7.0.4 填料级配应保持恒定,如出现堵塞,需采取停止人工湿地进水、更换填料并补栽植物等有效措施。

7.0.5 冬季低温情况下,应采用植物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增加滤层厚度、塑料大棚等有效的保温措施,确保人工湿地处理效果。

7.0.6 日常运行中,应对组合型人工湿地进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各检测项目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各监测项目主要应包括:水位、COD、氨氮、总磷、总氮等。监测频率宜每月一次。如发生水质异常,应及时检查并解决问题。

7.0.7 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技术指标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按照要求巡视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并按时做好运行记录。

7.0.8 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保养、检查和清扫,预防设备发生功能障碍和故障,保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达标。

7.0.9 运行记录可参照本规程附录C填写。

第 21 页 共 27 页

附录A 人工湿地工程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

A.0.1 单位工程: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构筑物及建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A.0.2 分部工程:按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附属构筑物以及各种设备安装等划分。 A.0.3 分项工程:按表A.0.1划分。

表A.0.1 人工湿地工程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分 项 分 部 设备安土石方、打桩、基槽、混凝土地基与基础工程 垫层等 (分部) 管线工主体工程 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砖等 程(分部) 电器装置工程(分部) 土建和设备安装连接部位及附属工程 预留孔、预埋件等 自动化调节系统安装调试、仪表(分仪表盘(箱)、仪表部) 防护等 功能性检验 气密性试验、满水试验等 管道水压试验、闭水试验、设备单机试车、运行、联动试车等 检测系统安装调试、进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管线、放空管线等 电机,成套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接地装置等 装工程等 格栅、水泵、鼓风机单位工程 构筑物工程 格栅、化粪池、调节池、厌氧安装工程 格栅、调节池、曝气池、人工湿水解池、曝气池、人工湿地池 地池

第 22 页 共 27 页

表B.0.1 单位工程或主要部位工程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分部(分项) 工程序号 资料 外观 主要使用功能 施工单位 名 称 项目负责人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单位(分部)工程负责人 单位(分部)工程质量员 单位(分部)工程数量 施工单位检查情况 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设计(勘察) 单位名称 单位(分部)工程验收结论签认 建设单位 名 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总监理工程监理单位 名 称 工程师) 备注 注:1 单位工程或主要部位验收记录分别填报此表; 2 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均使用此表; 3 该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保存一份,建设单位保存一份备案。 检查记录附后 师(驻地监理

第 23 页 共 27 页

表B.0.2 设备安装工程单机或联动试运转记录

工程名称:

设备部 位图号 设备所 施工单位 在系统 额定数据 设备名称 格、台数 型号、规 试验单位 负责人 试车日期 年 月 日 序试验项目 号 试验记录 试验结论 1 2 3 建设单位 监理 单位 管理 单位 设备生 产厂家 总包 单位 施工 安装 单位 质检员 负责人 施工员 注:此表一式三份,其中施工单位一份,管理单位一份,建设单位一份备案。 年 月 日

第 24 页 共 27 页

表B.0.3 工程质量交工验收报告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工验收日期 开、竣工日期 工程简要内容 存在问题 整改完成期限 验收结论 施工单位 养管单位 建设单位 参加验收人员签字 (盖公章) 监理单位 设计(勘察)单位 年 月 日

第 25 页 共 27 页

C.0.1 人工湿地运行记录表

工程名称 记录人员 记录日期 运行状况 运行水量 检测指标 COD 氨氮 总氮 水质检测 总磷 SS pH 进水 出水 存在问题

第 26 页 共 2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ao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