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防沙职院42号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更新时间:2024-03-06 19: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1 -

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 2 -

《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数学 总 学 时: 120 所属专业: 中职各专业 层 次: 中职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林业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作用 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基础。

3.前导、后续课程 课程为中职一年级入学新生开设,力求使学生能在普通初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数学基本常识理论、学习各类专业课程与技能以及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 。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

遵循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突出应用,注重创新”的基本原则,形成以下课程特色:

(1)注意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在导入数学新知识时,适当铺垫初中数学的相关内容,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

(2)淡化数学学科体系。介绍数学新知识时,在保证数学概念的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几何直观图形和物理意义、经济意义等来导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力求使抽象的数学概念通俗化、形象化。

(3)弱化理论性的推导。尽量加强定性说明,并选择工程或经济上的应用性例题和习题,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介绍科学型计算器和常用的数学软件,培养学生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

(4)各章末的开辟“阅览室”栏目。介绍数学历史、数学家以及数学的新方法、新领域等,引导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5)善于在教材每页的切口处给出一些“注意”、“提示”、“说明”、“思考”等,以扩充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留有一定的空白,便于学生做课堂笔记,可以因学生学习情况补充高中相应内容,便于部分学生高职考试要求。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理解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会用有关数学结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能力目标 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工具使用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4.具体目标 熟悉数集的符号,关系,能够进行相关运算;掌握充要条件的符号、知识和能够对条件结论做相应判断;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含绝对值一元一次不

- 3 -

等式的的解法,会用区间表示解集;掌握函数概念,会求定义域,能对简单函数作图,熟悉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能解函数最值问题的应用题;熟悉简单幂函数

y?x,y?x,y?x,y?x?1,y?x3的图像性质;能够做实数指数幂、对数的习题;掌握

212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会解指数模型应用题;学会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进行相关运算证明,已知三角函数会求角;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能够判断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会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求职、化简、证明;对立体几何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能计算有关面积体积、表面积;对概率与统计知识、方法、术语有个初步了解。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1.课程第一学年上册教学时数分配表(附表1); 2.课程第一学年下册教学时数分配表(附表2);

3.按章、单元或项目,明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附表3); 4.按课程教学时数分配总纲(附表4) 五、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两学期均为考试课,每学期期末统一命题考试作为学生学业的主要依据之一,成绩考核依据学院学籍管理办法中的《成绩考核与记载办法》执行。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基本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其中笔试占7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数学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掌握情况;作业占20%,主要考核学生基本实际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态度及其他占10%。

六、课程实施建议

1.选用教材:本课程根据课程标准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李广全 李尚志《数学》(基础模块)确定。

课程设置 数学 教材名称 数学(上)基础模块 教材ISBN 主编 出版时间 版次 2009 3 出版社 高教 单价 17.8 课程类型 公共 9787040277692 李广全

2.教学参考书:

课程设置 教材名称 数学(上)基础模块教学参考书 教材ISBN 主编 出版时间 版次 出版社 高教 单价 课程类型 公共 数学 9787040267952 李广全 2009 3 15.9

- 4 -

3.学生学习训练用书:课堂或课后使用

课程设置 教材名称 数学(上)基础模块学习与训练 教材ISBN 主编 出版时间 版次 出版社 高教 单价 课程类型 公共 数学 9787040267969 李广全 2011 3 20.7 4.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课堂教学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多结专业实际,以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数行转换、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

(1)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理解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会用有关数学结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工具使用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七、课程标准编制人员说明(负责人及参编人员等)

执行时间 修订执笔人 课程归口部门 教研室主任 课程归口系部主任 2014年 5 月 闵青芳 公共学科部 吴林岚 冯学成 沈忠美

- 5 -

附表1 上册( 数学30讲60学时) 第一学期 授课进度

讲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第四章 第二章 不等式 授课章节 主要内容 1§1 集合的概念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1§3 集合的运算(上) 集合 1§3集合的运算(下) 1§4充要条件 习题课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区间 2§3 一元二次不等式(上) 2§3 一元二次不等式(下)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习题课 3§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第三章 3§2函数的性质之单调性 函数 3§2函数的性质之奇偶性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习题课 4§1 有理数指数幂 4§1 指数幂运算法则 4§1幂函数举例 4§2指数函数 4§2指数函数应用 学时 教学形式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时间 24 指数函数与4§3对数的概念 25 26 27 28 29 30 总复习 对数函数 4§3积、商、幂的对数 4§4对数 4§4对数函数 4§4对数函数的应用 习题课 卷面题型解析

- 6 -

附表2 下册( 30讲60学时 ) 第二学期 数学授课进度

讲次 授课章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主要内容 5§1 角的概念的推广 5§2弧度制 5§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5§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学时 教学形式 2 2 2 2 2 2 2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解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解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授练习 讲解练习 讲授练习 讲解练习 讲解练习 讲解 总复习 备注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5§5诱导公式 1 5§5 诱导公式2 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2 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5§7已知三角函数求值 习题课 6§1数列的概念 6§2等差数列1 第六章 数列 6§2等差数列2 6§3等比数列1 6§3等比数列2 6§ 数列应用举例 习题课 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 第八章 函数 8§2 直线的方程1 8§2 直线的方程2 8§3圆1 8§3圆2 8§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8§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习题课 9§1平面的基本性质 第九章 9§2点、直线、平面的位置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立体几何 9§5柱、锥、球及其简单集卷面题型解析 - 7 -

附表3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要求

序号 1.学习集合的概念,能准确表达集合,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2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够用数学符号正确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3能进行集合间的三种运算。 4.掌握充要条件,能进行判断。 1.熟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熟悉区间。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4. 会解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1.?集合与元素。 ?集合的表示方法。 2.?子集 ?真子集 ?集合的相等。 3.?交集 ?并集 ?补集。 4.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0 ???0 ???0 3.?不等式x?a或x?a ?ax?b?c,ax?b?c。 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及要求 考核要点 参考课时 1 集合 ?上册? 14 2 不等式 ?上册? 14 3 4 1.熟悉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会求定义域;掌握函数作图的基本步骤。 2.熟悉函数的性质,会看函数 图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上册? 能够对函数的奇偶性进行判断。 3.理解分段函数,会做简单分段函数图形,函数的实际应用—能解决最值。 1.能够熟练进行分数指数幂与根式互化,能熟练进行实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与 2.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 图像性质。 ?上册? 3.掌握对数的定义,能够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对数的运算。 1.?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2.?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 3.?分段函数 ?最值问题。 14 1.?分数指数幂 ?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 ?幂函数举例 2.?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 ?指数函数应用举例。 3.?对数的概念 18

- 8 -

4.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会求相关的定义域,对指数模型应用能够解答。 5 三角函数 ?上册? 1.角的概念的推广,能写出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2.熟练进行角度值与弧度制换算,记忆特殊角的弧度制表达。 3.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4.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5.熟悉诱导公式。 6.熟悉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6 数列的概念 1.熟悉数列的概念,知道?下册? 项、项数、通项公式。 2.学习等差数列,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学习等比数列,能够进 ?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积商幂的对数。 4.?对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 ?对数函数应用举例。 1.①任意角的概念 ②终边相同的角。 2.①弧度制 ②应用举例。 3.①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②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号 ③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 4.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②含有三角函数的式子的求值与化简。 5. ①??k?3600的诱导公式 ②??的诱导公式 ③1800??的诱导公式。 ④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6.①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②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①已知正弦函数值求角 ②已知余弦函数值求角 ③已知正切函数值求角 1.①数列的定义 ②数列的通项公式。 2.①等差数列的定义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④等差数列应用举例 18 12

- 9 -

7 8 行相关计算,对数列的应3.3.①等比数列的定义 用题能够解答。 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1.①两点间的距离 ②线段中点的坐标法。 2.①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会使用两点间的距离公 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式与线段的中点坐标公与斜截式方程 式。 ③直线的一般式。 直线与圆的2.理解直线的方程。 3.①两直线平行 方程?下册? 3.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②两直线相交 系。 ③点到直线的距离。 4.熟悉圆。 4.①圆的标准方程 ②圆的一般方程 ③确定圆的条件 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⑤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 1.①平面 ②平面的基本性质。 3.①直线与直线平行 1.知道平面的基本性质。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 2.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 ③平面与平面平行。 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4.①空间两条直线所成的判定与性质。 的角 3.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 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立体几何 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角 的角。 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下册? 4.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角。 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5.①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的判定与性质 5.理解柱、锥、球及其简 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单几何体,会进行侧面判定与性质 积、全面积、体积计算。 ③平面与平面的判定与性质。 6.①棱柱与棱锥 ②圆柱、圆锥、球 18 12

- 10 -

附表4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学期 课程(章、单元或项目)内容 理论讲授(学时) 不等式 第一 学期 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第二 学期 直线与圆的方程 立体几何 合计 总合计 18 12 60 120 三角函数 数列 18 14 18 14 60 18 12 14 14 集合 14 实验(学时) 教学实习 小计 14

- 11 -

附表4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学期 课程(章、单元或项目)内容 理论讲授(学时) 不等式 第一 学期 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第二 学期 直线与圆的方程 立体几何 合计 总合计 18 12 60 120 三角函数 数列 18 14 18 14 60 18 12 14 14 集合 14 实验(学时) 教学实习 小计 14

- 1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a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