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实验与探究专题25实验与探究考点3调查类实验与教材隐性实验对点训练(A)

更新时间:2023-12-10 07: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调查类实验与教材隐性实验

[考法综述] 该考点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土壤中小动

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重在考查调查方法的选择、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的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数据分析及其注意事项等。

命题法1 调查方法的选择

1.下列有关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蚜虫、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可用五点取样法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查草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标志重捕法 答案 B

解析 调查农田中蚜虫等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而田鼠的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可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正确;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等,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错误;蚯蚓的活动能力小且不易被标记,调查其种群密度时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宜采用样方法,D错误。

【解题法】 几种常见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

(1)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鼠、鸟、鱼等。 (2)样方法: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等)和虫卵等。 (3)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法):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 (4)取样器取样法:活动能力强(不宜用样方法)、身体微小(不宜用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

命题法2 调查结果分析

2.某兴趣小组成员在草原上调查田鼠的生存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某次调查时,在3 km的区域内共捕获了60只田鼠,做好标记后重新放回到草原上,一周后再次捕获了60只,其中发现带有标记的只有4只,则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________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调查过程中,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如果动物被捕获并标记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300只/km (2)活动能力 活动范围 (3)偏大 偏大 偏小 不变

1

2

2

解析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个体总数),根据题意,则60/N=4/60,得N=900,由于区域面积是3 km,故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为300只/km。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个体总数),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量减少,所以所得数值可能偏大;如果动物被捕获并标记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导致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量减少,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偏大;如果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时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量增多,导致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会偏小。如果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则不会影响估算数值。

【解题法】 标志重捕法的误差分析

(1)若标记物过于醒目而易于被人为捕捉、重复计数、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等,则计算出的N偏小。

(2)若标记物易脱落、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标记物过于醒目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等,则导致N偏大。

(3)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不会影响估算数值。

2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a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