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3-09-07 14: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

姓名:臧蕾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庄友刚

20071101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的现实存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变革。进入2l世纪,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本文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理论等为指导,从探讨价值观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尤其对影响当前大学生价值观转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理论对价值观念体

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进行了剖析;第二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肯定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重点考察分析了社会转型、

经济全球化、学校及家庭教育、西方社会思潮、网络媒体传播等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在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从而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教育者应当在允许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前提下,重视加强建设主导价值观、以更包容的新体系适应时代的发展,引导及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多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

作者:臧蕾指导教师:庄友刚

Res疵honvaluesofunive晤itysnldentsatmep佗sentageAbstract

ResearchonValuesofuniVersitystudents

thepresentageat

Abstract

V砒ueconcept'appeared嬲asocialconsciousness,depends

ollrontllerealexistenceoft11e21tllsociet)r锄dbeingch柚ged

ofalongwims0Cialilldevelopn圮nt.Whenent嘶ng0ur∞mlⅨVallleC0nC印tulliVerSi哆咖dentScoun町presentSaⅡmltiphc撕0n

tlleactuantyValueconceptionoftendency.Upon衄sbackgm岫d,tllisnlesis弛alyzed

a盯即t咖【ivers时咖dentSproceed、Ⅳitll

Value

valuestlle0嘎especianyt0硼删tlleonb嬲alValuetlleoriesunder吐legIlideofMaⅨistmaillrc嬲onwllichⅡlec明rImtuniVerSitystudent0ntra衄fomedt0

gave∞tcounk=m粼s

acarrytllemoroughanalysis.B硒edaUmese锄alysiswcofand∞ggestionsons仃engtlleIlingValueeducati∞universi哆stIldents.TIlisⅡlesisdiVidcsint0mrecm勾orpans:intllefirstpan,MaⅨistValuetlleor)rw弱伽叩loyedt0卸a1)rzeseries0fb觞alconceptions柚dcategories

cllrrentinValuesysteIn;iIIthetllemain∞condpan'analysisabouta咖ali哆ofuniversitystudents姐d

ValueinlK廿on

holdbyf.ac缸swerecarried伽t'af.f.medtllatt11emainsn.e锄ofC0nce砸。璐cumntllniVersi哆stIlde鹏躺healtll柚dposi曲e,me柚whilepointedouttllattlle∞didexistsomeno吐c∞bleprobl伽陷.AmongⅡ,e锄alysisprocess,廿listllesisf.ocuscd∞鼢,ie丽ngⅡ圮impacts

sch00landofsocial缸ansfolmations,econolllic“910balization,nIend,iIlfluencef.romtlle血emct

uniVersitystudentS;illhome出atio玛westemonsocialideological卸dmediatllef0J1n撕on趾ddevelopm锄t0fValuec咖ceptof

血c倒帕pan'Ⅱlistll鼯isgave伽tconsidc瑚畸ons觚dsugges石onsabouts仃engtllellingvalueeduca廿onf-orllniVe璐i哆studentsuponconcreteanalysistllusboostedllptlleobjec帅ofmisrcsearch.W色suggestedmatunderc岍emsituadon,uniVersitypedagogIl鹊shouldregamreiIl|brciIlgleadingValueconceptcons缸uctionupontllep佗nliseofaUowing也ecoeXistenceofmultiplicationValue,usiIlgmore

tol咖lce

R器e批hon

systemsvalu酷ofuniVe巧itystudentSat山epreSentageAbs吮tpromotinguniVersitytoad印ttlledeVelopⅡlentofourepoch,leading柚d

studentstoconsm】ctcorrectValueconceptions.

K.eywords:uIli、,盯s时studcntsValu部muJtiplicaljonvalu%educ撕伽

WrittenbyZangL七i

Super妇dbyZhuangYouGang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旺芷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绒暂工、p日期:少口加 r旁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l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研究生签名:缒日期:少.7.ff‘I彦

导师签名:乒趔日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引言

引言

(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一直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当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①被放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主要任务之首。因此,从理论上对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经济格

局、政治格局以及文化格局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同时,在社会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信息交流得到极速膨胀,世界的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大学生历来是对社会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高智力青年群体,他们接受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着社会变迁带来的种种,同时在经济规律作用下自身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方面,多元化成为一种基本态势,呈现出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景观。在信息极速传递的时代,他们虽身处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甚至是同一个学校,但是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观念的影响,早期文化及教育的影响以及正在接受的不同的文化概念,都使得他们在分析事物事件等方面产生不相同或是截然相反的感受、体会及想法。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使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这多种因素影响下,以封闭、绝对、追求共性的一元化价值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价值观逐渐发生了转变,开放的、相对的、充满个性特色的多元化价值观已在形成。

高校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明天的“社会栋梁’’,理应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们的教育成败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明天的社会建设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前进的方向,它是一个涉及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因此来说,对大学生的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广泛关注的,而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更应该是重中之重。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新世纪信息时代全球文化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一方面,世界的整体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引言势要求多元化发展,提倡多元价值;另一方面,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却又需要有一种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婀多元文化与学校德育相互撞击、相互影响,同时又推动着学校德育的发展和改革,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加强对多元价值观的研究,探索我国高校学生德育的成功之路,使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研究者应负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个哲学研究者,本文力图从哲学角度,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入手,

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及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及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理论出发,对当今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多元化价值观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与社会环境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出发,分析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各种因素,寻求发展规律,探索教育方法,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重构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总而言之,对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从理论上看,可以进一步深化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进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现实意义看,有助于丰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创新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现状

价值观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

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一@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社会,价值观问题都是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由于价值观问题的复杂性,不同学科乃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者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研究。一般来说,在学术界大致认为有三种研究取向,即文化、社会、个体。而这三种研究取向在研究的角度、研究内容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侧重。从文化方面研究的多数以国家、民族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文化积淀作为研究背景,从这个文化大背景中分析梳理出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因素。从社会方向研究的主要是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项因素如政治、经济、地域及文化特点等,以时代变迁或社会体制的变革等社会因素来考察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个体研究者主要以个体本身的因素来考虑个人影响,如个人的需要,生活历程,母王庆武,王芳,经济全球化背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理性分析哪,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l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0页。

个性特色等来研究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影响。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价值观问题就成为我国研究的重要课题,相关的研

究成果很多。而其中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占到近半数,尤其是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近年来价值观研究的热点。价值观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法律等学科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主要以批判个人主义,号召集体主义为主。在改革开放中,外国思潮涌入,参差不齐的思想导致个人主义抬头,腐朽思想传播较快,尤其是在文化思想改革最前沿的大学生中,负面影响较重。因此,这一时期的价值观研究主要是批判为特色,在批判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时的研究成果主要代表有1990年第4期的《教学与研究》的《冲击、反思、转机一一“当代大学生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访谈录》,1991年第3期《高等教育研究》上发表的<浅析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渗透和影响》,以及1991年第3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西方反理性主义哲学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从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主义体制逐步建立,改革开放日益加深,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多样化,多角度的研究形势开始建立。理论分析类成果如:《:躁动的百年一一20世纪的教育历程》(陆有铨,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人生哲学导论》(宋希仁,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1990年第4期的《教学与研究》的《冲击、反思、转机一一“当代大学生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访谈录》、‘试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陈新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7期)、《: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构建》(包昆荣,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4期)等。通过实例研究得出的成果如《成长的中国一一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研究》(房宁、王炳权、马利军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还有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河北理工学院王绍玉教授共同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课题组完成子项目成果《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郗杰英主编,文心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其形式方法呈多样化。迈克 邦德在其《中国人的价值

观》一文中提出,在中国人的价值观研究中已有多种方法被采用,比如故事内容分析。金盛华、辛志勇,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法、学校公用课本分析法、主题统觉测验、自陈问卷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哲学思维角度进行分析,一种是从实例调查入手,进行实例分析。从哲学思维角度分析的,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注重理论根据及学说的可靠性研究。而实例分析研究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单纯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内容、专注于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发展的趋势研究、对大学生单个群体所具有的价值观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各种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外因进行分析。在不同的时期,研究的重点也有不同。

总的看来,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现有的

资料积累及选择的研究角度都比较多,但是从哲学角度进行深度学理分析的相对较少。一些研究工作往往流于表面,缺乏长期的系统的深入探讨,所以研究者很难去提出科学的、有效的、针对性强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和手段。但是不管怎样,这些研究成果的贡献都是不可轻视的,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和阶梯。今后的任何探究,都不可能跳过这些成果而进行。而其中存在的问题,则为我们进一步的求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价值与价值观

关于什么是价值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从纯主观主义出发,

看到了价值的主体内容,但忽视了价值的客观基础;有的学者从纯客观主义出发,把价值等同于对象或客体的属性和功能本身,这两种观念都没有正确把握价值与事实的内在关系。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是人类实践创造的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效用关系,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满足。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价值产生和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关系中,主体是价值的体现者,客体是价值的载体,而实践是价值的确定者。

“价值观念一一词表现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意义。人们对价值问题的认识即

“价值论’;人们对某物对某主体是否有某种价值关系的认识称之为价值认识;主体对自身利益、需要的意识即价值追求。价值观念是对价值关系的一种评价性反应,它是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思想以及意识的总和。价值观念的一般结构和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对主体的定位和自我意识;对社会结构和秩序的观念;对社会规范的态度;对首位价值的认定;对价值实践行为手段的态度和选择。任何价值观念都是对某种现实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但是,它却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反映形式上,而是一种评价性的反映,是一种价值尺度。他对每一个个体以至社会群体活动起着潜在的或公开的价值定向作用,是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的统一。

价值观从广义来讲即哲学基础理论中的“价值论",是指与自然观、历史观等

相类似的、以价值为特定对象的理论学说系统。从狭义来讲即“价值观念力的简称。普通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价值观”,就是指对于价值的观念,是人们对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娄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价值观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造世界、创造和享用价值的过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是人们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对人们的价值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圆“价值观的主体内容,一方面体现为价值取o‘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60页。

。陈章龙,冲突与建构一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向与追求,表现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作为价值尺度、评价标准,成为判断客体有无价值及其大小的观念模式和框架。"@从个体来说,价值观是人的信念,在价值活动中发挥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构成个人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制约着人的活动,是一个无形而有力的世界;从社会角度说,价值观念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代表着社会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什么的规范性判断,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观念灌输和传递给个人,内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就社会整体而言,它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就生命个体而言,它是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价值观依赖于社会存在,又反映社会存在。社会关系的变动使得价值观不可避免的打下时代的烙印。“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价值观具有双向性,与人的活动是互动的。它是在人的活动基础上形成的,但同时人的活动也受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价值观既具有行为导向的作用,又是行为在观念上的动力。

总体来说,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它的主要内容即是实现自

己的需要,反映了主体的最根本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利益的需求和动力,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什么和实现什么一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同时,价值观也是人们心中对事物进行评价的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制约着人的行为和态度,对人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即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动向,具有导向的作用。价值观作为判断好坏的标准、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本身也有正误好坏之别。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而错误的价值观则会引人误入歧途。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的现实存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社会的转型变化,价值观必然会折射时代的变迁。

o马俊峰,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变革及其对策[J],江海学刊,1999年第3期。

o马俊峰,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变革及其对策[J],江海学刊,1999年第3期。

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二、社会转型与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

(一)社会转型与价值观转变

社会转型这个概念是研究当代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点。在当前的理

论研究中,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我国学术界有许多界定。总的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①三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社会转型既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的、结构性的由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转变,同时也是社会体制的转变,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的转变,包括社会形态转变,人民生活的意识形态及人生价值观取向等的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从根本原因上来说是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在

社会变革的大潮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化,而大学生处在整个社会思想的前沿,是文化的先行者,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受到社会变革思潮的冲击。“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必然乘隙而入。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改革开放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带来了思想观念的革新,市场观念、经济意识、享受主义等西方的意识观念也必然进入到人们的意识中,进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由此可见,如果要研究价值观念的变化,尤其是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要进行社会环境方面的探讨,进行社会转型发展的探索。任何忽略外部条件的研究都是孤立的,不全面的。

。李培林,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3年第lO期。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1月10日。

(二)20世纪我国三次重大社会转型与大学生价值观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是社

会实践的产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是社会转型反映在大学生思想内的必然结果。“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和享受是以社会的尺度,而不是以满足它们的物品去衡量的。因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所以它们是相对的。一回当社会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必然随着社会转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显示出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从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三次大的转型,第一次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第二次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第三次以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与逐渐成熟为标志。

1,第一次社会转型在辛亥革命前后

辛亥革命前后,封建清王朝的封闭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破,西方资产阶

级的思想被逐渐引入中国,政治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的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先行者,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并且产生了共振。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剧烈转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认同、反叛与革命:一是积极认同,认同、吸收先进思想,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全身心地投入革命,把个人进退和成败皆系于革命之中;二是反叛,革命青年对封建社会的旧的伦理至上的价值观进行了背叛,追求人格的平等和自由,力图把个人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统一,来完成推动社会的革命和社会性质的转变;三是革命的呼唤,革命青年群体主动作为一支整合力量,采取了集体行动,主动出击,到工厂、农村,到大江南北,去传播革命,去唤醒民众,传播自己的革命信念。一@在先进的青年眼中,他们的目标是为了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思想上,他们宣扬改革原来的尊孔尚经,崇儒反法思想,主张民主与科学,追求自由、博爱与平等。在生活方式上,最具有特色的表现为剪长辫子、穿中山装。社会变革的大动荡对整个社会都产生的影响,而当时的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先行者,更加强烈的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产生了共振。第一次社会转型,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转变极其剧烈。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的这一时代,大学生及先进青年的价值观变迁,具有启蒙性与革命性的特点。虽然说他们的价值观念可能还不成熟,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8页。

。兰刚,社会转型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迁川,重庆师范学报,2000年第3期。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二、社会转型与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但这毕竟是一个民族的觉醒的开始。启蒙总是幼稚的,总是伴随着不完善的,而革命的失败,更是促进了新的民族价值观的进步。

2、第二次社会转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转型的主要特

征就是实现了政权的更替和意识形态的质的飞跃。而伴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的社会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社会倡导和践行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它不仅成为建国以后群众普遍接受的价值观,更是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念,并成为建国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一①它强调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以它作为行动的指南。价值取向于为社会主义而读书,为社会主义而劳动而无私奉献。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这次社会转型中,经济上的急于求成以及封建伦理和帝王思想的惯性影响,集体主义的社会总体价值目标产生畸变,青年的个人利益及社会局部利益被忽视,个人眼前利益也被不同程度的忽视,大学生具有依附型人格的较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常常迷失自我,价值观念有较大的混乱。

3、第三次转型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

前面所说的两次社会转型,封建王朝的灭亡及新中国的产生,它们都是以政

权更替为前提条件,而第三次社会转型则完全不同。改革开放是经济变革,是经济格局的全面开放。大学生在这一轮社会转型中受到的熏陶和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的转型带来了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化,随着这种变化的加快和更具理性,社会精神文化也在同步,社会关系中的人民,不管从政治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还是从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契合着社会主流思想的转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体系也同步地且更敏锐地反映着这种变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大体上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确立和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日益活跃,他们表

现出强烈的求知热以及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探求;同时,受西方各种思潮影响,主体意识开始增强,重视自我价值,他们对传统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集体主义至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开始质疑,进而价值观开始向个人本位、功利化倾斜。。陈学锋,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变化与调节I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l期。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二、社会转型与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厌学、经商风流行,自我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不断。

九十年代,由于高校招生分配体制改革,知识经济到来,知识认知开始回归。

价值观向“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移,表现出了“务实价值观"的特征。“关注自我”,以自我发展的绝对性来看待社会,在现实提供的条件和可能下谋求个人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大学生价值观走向更加现实和多元化,重视个人幸福,重视职

业选择,重视个人目标和社会需求的结合。与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有着较大区别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逐渐开始占据主流地位。它以个人实现为目标,在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强调不牺牲个人利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一。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价值观的转交,我们要看到它的优点和必然。而另一方面,

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研究而言,这仍然是一个现行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过程中对它的方向进行引导和把握。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进一步变迁及发展,我们还需作更深层次的追踪和把握。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走向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化显著,我们粗线条地勾勒出当代大学生价

值观的变化走向:

1、由社会本位I蚧体本位转移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以社会主体为本位,呈现出了服从集

体和国家需要的特征,强调集体至上性、绝对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并积极追求其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需要,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成熟欲望和自我责任明显增长,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开始显现。

2、关注视野从宏观转向微观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对整个社会、人类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探求精神,他们习惯

于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在理论书籍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武器。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大学生更注重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习惯于微观、个体问题的改革,在具体现实的人生中寻求生活的有益启示。大学生关注视野从国家大事转向个人生活领域,从抽象理论问题转向具体生活问题,从国家哲学转向生活哲学、人生哲学,谋求实现个人发展。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二、社会转型与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

3、价值取向从单一选择到多元重构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从单一选择到多元重构的变化。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管理与行政导向相一致,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单一的高度政治化特征。改革开放后,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价值重心的转移,各层次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普遍而多层次地凸显出来,人们不再以政治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将政治与经济、文化乃至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彼此参照起来,看作是一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多维整体。在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每一个作为主体的个人或群体,其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出多向化、多层次、立体化的面貌。他们个人价值观的建构就是一个抛弃一元、从多元萌生到多元重组的过程。

4、从追求理想到注重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真诚追求,

人们的理想高远、宏大。那时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为了实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放弃私人利益,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将自己所做的一切与共产主义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后,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人们挣脱思想领域的束缚和羁绊,重新回到现实的社会存在,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合理和充实。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把关切的目光更多地移到了现实生活,更多地投向了自身利益。总之,从追求理想到注重现实的转变,反映了大学生价值观念中对于现实主义的高度认同。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现状分析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现状分析

多元化价值观是指在同一个社会中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价值观念体系并存。进

入2l世纪,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大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进步向上的价值观念,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注重对社会的贡献,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渴望知识,立志成才,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下面,笔者就从特点归纳、原因探寻、客观评价等方面来对当前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作深层次的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基本特点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许多的具体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与多层次并存

当前大学生不仅仅面对的是中外文化差异的影响,还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

无国界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多变的现实社会造成了他们价值观的多元化。由于个体的千差万别,思维意识形态的不统一性,使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审视和思考着社会的现状与未来,人生的目标与价值。这就使得他们追求的目标呈分散状,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许多对立的思想同时并存。传统与现代交汇,东方与西方兼容,崇高与世俗同在,利他与利己并存。总之,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多元化与多层次并存。

2、重视个性发展,主体意识增强

主体性是近代西方哲学核心概念之一,主要含义指在事物的构成和发展变化

中占主动地位,起主导支配作用的主要核心部分。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主体性思想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他们更注重于实现自身内部和现实的价值,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从,他们希望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上,虽然大多数人依然主张为社会奉献,但前提首先是个人价值及个人利益被普遍认可。⑦o冯景源,西方价值观透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o吴家华、翟文忠,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川,求是,2002年第2期.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现状分析他们崇尚兼顾个人与社会,兼顾奉献与索取。由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得能力本位思想也日趋浓厚,研究生考试、托福考试、雅思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成为生活中的必需。而在选择职业上,他们尤为注重所选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挥自我能力的机会。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3、注重实用性,由理想向现实转化

当前的大学生在经历了社会转型的震荡之后,在越来越突出的利益关系的冲

突下,逐渐淡化了理想主义而向实用性或者说现实性靠拢。他们走出了“象牙塔"式的理想,把自己的视野转向现实。他们普遍认为,个体不是脱离现实而独立存在的,而是要受到现实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在现实利益的追求中试图把奉献和索取统一起来,他们推崇务实的精神,轻视空洞淡化理论说教。学业上,他们重能力,轻知识,重应用,轻理论。选择专业上,数理化不再被看好,金融、财会、计算机等专业成为热门选择。在选择职业上,实惠的职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成为热门。他们更注重职业的发展前景,个人的发展机会和现实利益。他们对待事物普遍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其价值观表现为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

4、自我的矛盾性和价值观的不稳定性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矛盾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已经逐步形成了正统的价值观念,但受经济社会利益分配的差异性和大量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在价值目标的设定上、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双重结构。他们在求新与守旧,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上存在着矛盾、并存、混杂的状况。①他们一方面崇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又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无奈俯首;既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又注重现实、讲求个人实惠、注重物质利益;既痛恨不道德,又宽容自己的放纵。于是他们经常是: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在同一个群体中,对同一件事情,各人观点不一,而在这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战中,他们逐渐成长。

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与选择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

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但心理状况不够成熟,个体的理性选择能力和辨别善恶能力较弱,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所以在面临重大。郑坷,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8期.

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现状分析抉择时,徘徊、矛盾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又一表现。

(二)当前大学生多元价值观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虽然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但勿庸讳言,也有许多消极因素

正呈蔓延和泛滥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过程中,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市场中运作的经济行为经常有失去调控的地方。这些失控的偶然性被一些人看作必然性,加之经济运行的竞争化模式,使很多人的心态浮躁、紧张、失落,使许多人的观念混乱、善变、随俗。富于塑造性的大学生群体虽然知识增长,理智力增强,但由于年轻而缺乏人生经验,加之社会历练较少,人生阅历不足,往往成为潮流和时尚的助推力量,在不知不觉中被改造成缺乏动力、缺乏创新、缺乏智慧的随波逐流者。①总的说来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l,过于追求功利实惠

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着突出主体性、现实性的特点,但在某些学生中这种特

点被加以夸大,表现为重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功利主义突出。有些大学生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的现象,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物质性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金钱对大学生思想左右的力度越来越大。追名逐利之势蔓延,读书的学生不思进取,以赚钱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在金钱的诱惑下,人性变得非常软弱。为追求高消费,有些学生千方百计去挣钱,为挣钱而不择手段,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静。对于大学生而言,功利不仅使他们为人处世功利化,而且在选择将要学习的专业及专业课程方面也呈现功利化。功利化思想最终导致许多大学生做人急功近利,学习浮躁作弊,人际交往虚伪欺瞒,最后还将这种功利主义带到社会,并产生更严重及广泛的影响。这些都严重恶化了高校的育人环境,使高校德育教育面临严重的危机,所产生的后果甚至可能危害社会。

2、政治价值观淡漠,轻理想和精神价值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专业学习,而政治理论修养缺乏,

这使得他们面对国际政治多元化的背景不知该做何种选择,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杨克宽、郭晖、杨育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其思考【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9z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