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五套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4-07-02 05: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财5套模拟题,希望大家谢谢我!!

TOP 楼主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3 只看该作者

中财5套模拟题,希望大家谢谢我!!

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萨?我前几天从一位中财的学长那买到了

最后的5套模拟题,现在做个好人给大家传一下吧!希望斑竹加精萨!小弟不胜感激!还过帖子的人回一个,别让它沉了,谢谢![/size]

中央财经大学

二〇〇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大体纸上,不必抄题,写清

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风险投资 2、平均利润 3、利益相关者 4、二元结构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

2、简述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3、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4、国家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原因。

(三)论述题(16分)

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预算约束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消费者均衡 4、再贴现率 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6、菲利普斯曲线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区别。

2、根据垄断者的价格来看垄断的无效率。

3、解释并推证LM曲线。

4、解释并推导国际收支曲线(即BP曲线)。

(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24L1/2K2/3,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rL=1和rK=2。求:①厂商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②如果资本的数量K=27,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③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 2、已知消费函数C=200+0.5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I=800-5000r,货

币需求L=0.2Y-4000r,货币供给m=100。请写出: ①IS曲线方程; ②LM曲线方程; ③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国民收入Y和均衡利息率r。 ④如果自主投资由800增加到9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你的结

果与乘数定理的结论相同吗?请给出解释。

中央财经大学

二〇〇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风险投资:风险资本的运营即风险投资,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风险投资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性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和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

用于风险投资的资本通常是通过一定机构和方式向社会各类机构和个人筹集,因而风险投资也是融资行为和投资行为的结合。经营风险资本

的机构和个人就是风险投资者。

2、平均利润:① 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得到的利润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 = 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

资本

② 平均利润是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率的乘积,它的形成实际上是全社

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3、利益相关者:① 利益相关者就是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

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②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体或群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多元化社会和企业本身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看,对企业经营拥有法定的利益或权力要求的,一是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和雇员;二是外部

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成员和政府等。

③ 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在于,管理层在决策

时要考虑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4、二元结构:指的是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一种经济结构。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科学技术极为落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严重缺乏等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现代化需要经过一

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简述题

1、答:(1)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

①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

门之间的分配。

②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

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③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答: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① 利润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越高,资本积累量越多。

[ 本帖最后由 baba1105 于 2006-12-22 10:57 编辑 ]

帖子地址:http://bbs07.kaoyan.com/t1709922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

址。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沙发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4 只看该作者

② 预付资本的大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预付资本量越大,资本积累量越多。 ③ 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在生产中的运用,可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都能提高利润率,增加资本积累量;而且由于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使得产品价格下降,一定的资本积累量可以购买更多的产品即要素,使资本积累的实际效果

提高。

④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这一差额会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大而增大。 ⑤ 积累率。在利润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率越高,资本积累量越大。

3、答

1) 企业组织的扁平化:

即企业正在从自上而下实现纵向命令和控制的多层级管理转向减少中间层次的扁平式结构。

这是因为:

①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可以在同一层次上快速传递和共享,过去用于传递信

息和命令的中间环节变得多余了。

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网络的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传统的中层

经理的组织和协调功能已经被计算机网络所代替。

③ 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也要求企业快速对市场

做出反应,从而要求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改变。

(2)企业组织的小型化: 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的过度扩张往往会降低组织效率,也就是降低

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3)虚拟企业的出现: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创新周期的缩短和个性化的需要,一个企业必须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把各个环节的业务都做完。在这种形势下,将单个企业的优势以比较灵活的方式结合起来,建立比较松散、动态的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就形成了虚拟企业。虚拟企业主要有网络型、品牌型和联盟型三种。

4、答: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

①财政政策:

指通过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

付)来影响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以求得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②货币政策:

指由国家银行或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以影响利息率,进而通

过利息率的升降来增加或减少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③产业政策:

即国家通过确定扶持、鼓励哪些产业,限制哪些产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组织结构

合理化的政策。 ④收入政策:

是指通过控制工资水平来控制通货膨胀,进而抑制失业上升和经济衰退。收入政策的主要

形式有:

① 工资——价格指导线。 ② 实现工资——物价管制。

③ 以税收为基础的政策,即政府采取惩罚或奖励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

5、答:① 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存在的内在矛盾。由于货币的出现,产生了供给和需求的分离。一些已经卖掉商品的货币持有者不立刻重新买进商品,急于卖掉商品的生产者难

以马上脱手。如果这种情况扩大至全社会,就会导致社会总供求的失衡。

② 微观方面的原因。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活动都是分散进行的,其活动不可

能与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目标完全一致,由此产生了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③ 宏观层面的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人们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性,或者

由于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不力等原因,都会造成社会总供求失衡。

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上述原因外,体制因素是造成这一可能性的最主要原

因。 (三)论述题

答:1、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

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结合方式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称为经济增长方式。

2、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类型:

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两种增长方式相比,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单纯的数量扩张型的外延式增长方式、效益相对低下;而集约型增长方式是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增长方式,

效益相对较高。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落后,只能实行粗放型增长方式。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在我国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是:

① 产品质量差,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② 资源消耗量高,浪费严重。 ③ 设备利用率低,工业流程落后。 ④ 单纯热衷于新项目,铺新摊子。

这些问题极大地伤害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4、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①发展科技:

(1)科技进步是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进步

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解决科技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3)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一方面是形成独立的高科技产业群,另一方面用高新技

术成果对广大的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平。

②大力发展教育: (1)教育是技术进步的基础。

(2) 在体制上解决好教育投资收益的归属和投资者长期行为问题。措施主要有: ⅰ 教育投资的主体要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主体转向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办教育的多元主体,

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格局。

ⅱ 为了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带来更大的效益,必须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投资的有

效配置。 ⅲ做好职业培训工作 (四)名词解释

1、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预算线是以消费者的收入和

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所以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

变动。

2、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如增加L 可以减少K ,增加L (DL)数量与减少的K (DK)的数量之比就是以L 代替K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写作MRTSLK,MRTSLK=DK/DL,边际技术替代率是

负的,且其绝对值有递减的趋势。

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有限的,他要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各种物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原则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是已知道,则,消费者一定要使其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他所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换言之,也就是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就是消费者均衡 4、再贴现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尚未到期的票据要求银行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称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

现过的但未到期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宏观财政政策应根据\逆风而行\的办法进行具体操作:第一,在萧条时,政府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如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减少个人所得

税,减少公司所得税等。

6、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变得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低,如图图中的OU代表失业率,OP代表通胀率(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有关,所以菲利蒲斯曲线又被用来表示物价上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胀

存在替代关系。 (五)论述题

1、解:(1)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一部分边际成本曲线。这是因为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在给定的价格下,厂商会按照边际成本曲线上相应的数量提供产出。在长期中,由于厂商能够调整生产规模,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因此只有在市场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会进行生产。所以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位于长期

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一部分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2)对于行业来说,行业的供给曲线就是该行业中所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之和,即由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得到。从整个行业来看,长期供给曲线不像短期供给曲线那样是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之和,因为在长期中,不仅市场需求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行业产量的变化,而且行业产量的变化,还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不同变化。因此,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不能将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简单相加,而是要根据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时,行业产量

的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来确定。

(3)在短期无论是厂商的供给曲线还是行业的供给曲线都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长期,厂商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但行业的供给曲线不一定是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根据成本不变、递增、递减不同,长期供给曲线可以分为水平、向右上倾斜和向

右下倾斜的三种不同的形状。

2、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最后将不购买物品。由于这些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大于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这个结果是无效率的。因此,垄断定价使一些

双方有益的交易无法进行。

如图, 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无谓损失三角形面积等于垄断 定价引起的总剩余损失。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 实际上,垄断者向私人税收者一样。由于垄断者通过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

格发挥其市场势力,它就打入了一个类似于税收的楔子。

在这两种情况下,楔子使销售量低于社会最适水平, 二者的差别是政府得到了税收的收入,

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3、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是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换一句话说,在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这些组合

点恰好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LM曲线的推导过程:

LM 曲线的推导:利用四象限图形法。如图15-7 所示。

象限(a)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m=L2(r)=e-hr 横轴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m,纵轴表示利息r。象限(b)表示当货币供给为一定量m 时,应如何划分用于

交易

需求的货币和投机需求的货币。由于m=m1+m2,所以,m-m1=m2,或m-m2=m1。那条和纵轴都成45 度的直线就表示这种关系。象限(c) 的直线是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m=L1(y),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横轴表示收入y,纵轴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m1。象限(d)表示与货币市

场均

衡相一致的利息与收入的 一系列组合。是将象限(a)中的r 和象限(c)中的Yy 对应过来而得到一系列均衡点,将这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就得

到LM 曲线。

4、BP 曲线是根据国际收支平衡模型推导出的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BP 曲线,也称为国际收支曲线。它反映了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时,国民收入和利息率之间必备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国际收入函数的图象。(推

导过程略) (六)计算题

1、解:①根据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MPL/rL=MPK/rK

得(12L-1/2K2/3)/1=(16L1/2K-2/3)/2

得2L=3K,即为劳动与资本最优组合。

②短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二方程组所决定: y=f(L,K) c=rLL+rKK(━)

即 y=24L1/2×272/3 c=L+2×27

解得c=(y/216)2+54

③长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三条件方程组所决定: y=f(L,K) c=rLL+rKK MPL/rL=MPK/rK 即 y=24L1/2K2/3 c=L+2K 2L=3K

从生产函数和最优组合这两个方程中求得L=y6/7/15362/7和 K=(2/3)×(y6/7/15362/7)

代入到第二个方程中得到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c=5/(3×15362/7) ×y6/7

2、解:①通过消费函数求解储蓄函数S=Y-C 并带入到I=S中: Y- (200+0.5Y) = 800-5000r 得Y+10000r =2000 此为IS曲线方程。

②由 m=L 得 100=0.2Y-4000r Y -20000r =500 此为LM曲线方程。

③联立上述二曲线方程,可得到Y=1500和r=5%, 即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

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④Y- (200+0.5Y)=950-5000r 得 Y+10000r=2300 ??IS方程 与上述LM方程联立,解得 r=6% ,Y=1700, △Y=200

这一结果小于乘数定理的结论。根据乘数原理,在简单模型中的乘数应是1/(1-0.5)=2,自主投资增加150带来的收入增加是150×2=300。两者不一致的原因是,IS-LM模型中允许利率变化,当自主投资支出增加导致收入增加时,收入增加导致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利率

上升,投资减少,挤掉了投资支出增加的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板凳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5 只看该作

中央财经大学

二〇〇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baba1105 注册时间 2006-10-12

考试科目:经济学

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大体纸上,不必抄题,

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无形资产

2、股份有限公司 3、级差地租 4、宏观调控

(二)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

共16分)

1、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总资本,并且扩大资本规模的速度比资本积

中快。

2、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 3、年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4、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抓大放小”,所谓“放小”

就是放弃国有小型企业。

(三)简述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特点。 2、简述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四)论述题(14分)

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的状况及超常经济波动的原因。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5分,

共30分) 1、边际效用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收支相抵点 4、理性预期 5、基础货币 6、自动稳定器

(六)论述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题10分,共

40分)

1、导出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2、试述外部性(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及矫正外部性的政策。 3、试说明凯恩斯的三种货币需求动机,并画出相应的货币需求曲线

以及总的货币需求曲线。 4

4、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七)证明和计算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

10分,共20分)

1、如果预算线给定,一条无差异曲线U(Qx,Qy)与其相切,试证明

切点E的坐标为最优商品组合,切点E为消费者均衡点。 2、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I=300-100r,储蓄函数为S=-200+0.2Y,货币需求为L=0.4Y-50r,该国的货币供给量M=250,价格总水平P=1。

(1)写出IS和LM曲线方程; (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1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多少? 中央财经大学

二〇〇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无形资产:① 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的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一定的收益,通常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

权和版权等。

② 无形资产的主要特点是: ⑴ 具有非实物形态。

⑵ 它的存在使占有者或使用者借以取得单凭有形资产无法

获得的收益。

⑶ 可有偿转让,某些无形资产还可以无限次向多个使用者重

复转让使用权。

③ 无形资产的估价主要依据其潜在的获利能力。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围绕无形资产开展的经营和竞争显得越发重要。 2、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股东的责任仅以所认缴的股票面额为限的

公司。这种公司的主要特征是:

① 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且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

出售。

② 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

③ 股东个人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相分离,股东凭股票分享公司的收益,但对公司负债只负有限责任,即以股票面值为限。 ④ 公司破产清算时,公司债权人可以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要求,而无权直接向股东起诉,公司以本身的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3、级差地租:① 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

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②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

的基础。

4、宏观调控:① 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需的行政手段,

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② 宏观调控的基本需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

展的战略目标。 (二)辨析题

1、答:错误。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总资本,但资本集中扩大资本规

模的速度比资本积聚快。

2、答:错误。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

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3、答:错误。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 4、答:错误。“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抓大”就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放小”并不是放弃国有小型企业,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对国有小型企业放开搞活,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因此,不能把“放小”理解

为放弃国有小型企业。

(三)简述题

1、答:(2)卖方市场的定义: ① 指因产品短缺而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 ② 此时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 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

④ 卖方市场中价格趋于上涨。

(2)买方市场的含义: ① 指产品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 ② 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baba1105

③ 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

④ 买方市场中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⑤ 供给略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最理想,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

一般市场状况。 (3)卖方市场的特点:

在卖方市场中,消费者主权的行使是比较困难的,企业也往往缺乏研究市场需求,改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动力,社会缺乏活跃的微观

经济基础。 (4)买方市场的特点:

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的地位上升,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力增强,市场需求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明显,企业的竞争意识强烈,创新较为频繁,资源配置趋于优化,微观经济的活跃会带来宏观经济的繁荣。因此一定的买方市场形势是优于卖方市场形势的。但如果供给过多的超越了现实的需求,买方市场的正面作用也会走向反面:大量产品积压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微观和宏观效益下降,失业率上升,

即期需求会趋于消极,发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会增大。 2、答:(1)经济增长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

量的变化情况。 (2)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①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力就业量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③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⑴投资增长和投资效率 ⑵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 ⑶自然资源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

⑷制度或体制

⑸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经济增长还要受到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

动状况的制约。 (三)论述题

答:1 经济波动、正常经济波动和超常经济波动的含义: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5 只看该作者经济波动一般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和收缩、繁荣和

注册时间

萧条、高涨和衰退现象。大都由一个经济扩张期和接下来的收缩期

2006-10-12 构成,并用“峰顶”和“谷底”分别表示两个阶段的转折点。经济

波动可以分为正常经济波动和超常经济波动。正常经济波动指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的波动。如果经济波动的幅度超出了一定范围,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

危害,这样的经济波动称为超常经济波动。 2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济超常波动的状况:

从1953-2000年的4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超常波动有10次,改革前有5次,改革后有5次。改革前的经济波动与改革后的经济波动有明显不同。改革前,经济波动的特点是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扩张周期短,属于古典型波动。改革后的经济波动的总体态势是,经济增长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经济波动的幅度也比较小,扩

张周期延长,属于增长型波动。 3 中国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

① 投资率的变动。 ② 消费需求的变动。 ③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

④ 资源共给。 ⑤ 技术变化的状况。 ① 经济体制的变动。 ② 心理预期的变化。 4 中国经济波动的特殊原因:

①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波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一方面是传统计划体制与生产力状况的不适应性,缺乏有效调节经济的手段;另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外部因素如政

治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

②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波动之所以会转变为增长型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得计划经济体制下导致经济超常波动的因素逐渐减弱。但是在体制转型阶段,一方面,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的消除有一个过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存在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下那些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如心理预期的变化、消费需求动机的改变等也开始影响我国的经济运行。所以我国

的经济波动仍然存在,只是波动形式发生了积极变化。

(四)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是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量。

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人们从商品增量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下降,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根据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等于零时,总效用极大化。换句话说,在边际效用等于零之前,商品消费的增加可以增加总效用;而在边际效用等于零之后,商品消费的增加,

则会使总效用减少。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的另一种

商品的消费数量。一般用MRS表示。

3、收支相抵点:当厂商的需求曲线相切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时,这一点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厂商既无利润,也无亏损,所以

这一点称为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4、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其具体的含义有三个,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理性预期假说认为,人们的预期建立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政府无法“愚弄”公众。因为人们具有充分的信息,并且

能得到政府所能得到的信息。

5、基础货币:普通的货币供给决定公式是:M=m*B,其中,M是货币供给量,m是货币乘数,B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由通货(C)和准备金(R)两部分组成,货币供给量由通货和全部存款货币(D)构成,那么,可以得出货币乘数是由通货存款比率(C/D)和准备存款比率(R/D)决定的,而前者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行为,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后者主要由央行控制,因而容易得出央行可以控制货

币供给量的结论。

6、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也就是自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使其降温,而在经济过冷的时候使其升温。因为通货膨胀时期,居民收入增加,所适用的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的收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萧条时期,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所适用的所得税率下降,政府收入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同样,在萧条时期,贫困者增加,政府给予的补贴增加,消费支出相应增加。在繁荣时期,贫困者减少,政府给予的补贴减少,消费支出减少。内在稳定器的这种自发调节作用

有望缓解经济的过热或者过冷,但是这种调节作用的力度是有限的。所以在特殊时期还是要靠财政货币政策的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其

到配套作用。 (二)论述题

1、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与完全竞争市场类似。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也是由需求状况和成本状况共同决定的。其利润最大化条件为MR=MC,这也是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在短期里,垄断厂商由于各种原因,如既定规模成本过高,或面对的市场需求较小等,可能导致短期里盈亏平衡甚至亏损,不一定总是获得垄断利润。所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有三种

情况: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或蒙受损失。

* 获得超额利润时的短期均衡

图(课本上有)反映了垄断厂商获得超额利润时的短期均衡状

态。

运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垄断厂商按照MR=MC的原则确定产量水平Q1,与Q1产量水平对应的价格可由需求曲线得到为P1,对应的成本由AC曲线得到为C1,显然P1>C1,厂商存在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为矩形P1C1BA的面积。

从图中看,在Q1产量水平上,MR=MC,所以Q1是垄断厂商利润

最大化时的均衡产量。 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

如图7—3所示。此时按照MR=MC确定的产量水平在Q2,这一产量水平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正好是AC曲线与需求曲线D的切点,因此在这一产量水平上P与C相等,即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因而垄断厂商的TR等于TC,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只获得正常利润。

* 垄断厂商亏损时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虽然可以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获得利润,但并不意味着总能获得利润,垄断厂商也可能发生亏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既定生产规模的生产成本过高,也可能是由于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

图7—4反映垄断厂商亏损时的短期均衡。

按照MR=MC的原则确定的产量水平在Q3的水平上,从需求曲线得到与这一产量水平相对应的价格为P3,从AC曲线上得到相应的总成本为C3,从图中可看出,即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厂商蒙受损失,但这时的损失额是最小的,等于矩形P3ABC3的面积。此时P3>AVC,因此垄断厂商继续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总收益在补偿了全部可变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补偿了部分固定成本。如果

P3

从以上三种情况可以看出,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2、外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影响,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

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提供的数量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可以由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及其私人收益与

社会收益加以说明。

如果一项活动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那么该项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施加正成本,从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反之,在存在正

的外部影响的条件下,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或:如果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则该经济单位施加了负的外部影响;如果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则该经济单位施加了正的

外部影响。)

如果厂商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的最优产量;如果厂商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正的

外部影响,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的最优产量。 矫正外部性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在内化,为决策

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影响的动机。这些政策主要有: (1)税收和补贴,即向施加负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向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等于

外部边际收益的补贴。

(2)企业合并,即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

并。

(3)明确产权和谈判。依照科斯定理,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

双方的产权,就可以通过市场谈判加以解决。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分析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可合称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后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可称为“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

数,而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的减函数。 ( Z<3'Xq 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是围绕着三大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展开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鲍莫尔的存货模型和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前者是对凯恩斯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

baba1105 注册时间 2006-10-12

发展,提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的增函数,而且也是利率的减函数。后者则是对凯恩斯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在维持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的基本结论的前提下,分析了人们在同一时间同时持有包括货币在内的多种不同收益率的

金融资产这一客观情况。

4、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

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Y=C+I+G+NX

其中NX为净出口,NX=X-M,C=a+b(Y-T),M=m+rY,m为自发的进口支

出,r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则, Y= a+b(Y-T)+I+G+ X-( m+rY) Y= (a-bT+I+G+ X- m)/(1-b+r) 两边对G求导,得dY/dG=1/(1-b+r) 上式即为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

(三)计算题

1、参考微观部分效用论相关内容

假定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x和y,假如MUx/Px>MUy/Py,而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增加x的购买量会增加总效用。反之,如果MUx/Px

2、(1)IS曲线:300-100r=-200+0.2Y LM曲线:0.4Y-50r=250 (2)求解:300-100r=-200+0.2Y 0.4Y-50r=250 得到:Y=1000 r=3 (3)C=100,则IS-LM方程为 100+300-100r=-200+0.2Y

0.4Y-50r=250

解得:Y=1100,因此,国民收入增加100。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5 只看该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

二〇〇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

考试科目:经济学

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大体纸上,不必抄题,

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贮藏手段 2、资本周转 3、可变资本 4、产业结构

(二)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

共16分)

1、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

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2、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

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3、资本积累就是投资者把全部资本集中起来,追加投入生产过程,

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4、股份制是众多投资者共同投资组建的企业,所以它是集体经济的

一种形式,具有公有性。

(三)简述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 2、简述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14分)

试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5分,

共30分) 1、效用可能性曲线 2、机会成本 3、外部经济影响 4、货币幻觉 5、棘轮效应 6、结构性通货膨胀

(六)论述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题10分,共

40分)

baba1105 注册时间 2006-10-12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 曲线上等于和高于

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

2、为什么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3、马歇尔-勒纳条件

4、试用乘数论和加速原理解释经济周期波动

(七)证明和计算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

10分,共20分)

1、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边际替代率

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即 。

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10R。货币供给为200 美元,C=60美

元+0.8Yd,T=100 美元,I=150 美元,G=100 美元。

(1)求IS 和LM 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 美元增加到120 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

投资有何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 本帖最后由 baba1105 于 2006-12-20 23:59 编辑 ]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6 只看该作者中央财经大学二〇〇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贮藏手段:①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

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② 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因而是社

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③ 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④ 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量的“蓄水池功能”。 2、资本周转:① 资本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运动就叫做

资本周转。

② 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而资本循环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

价值增值是怎样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中发生和实现的。 3、可变资本:①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不同,可以把全部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②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所以叫可变资本。

4、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它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一般说来,产业结构的变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产值的部门构成,二是劳动力的部门构成。

(二)辨析题

1、答:错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 2、答:正确。

3、答:错误。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即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资本积累

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的动因是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 4、答:错误。集体经济是由一些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而股份制是向社会筹资而组建的企业,其股东不一定是本企业劳动者,所以不是集体经济。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或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有集

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三)简述题

1、答:①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其基本规律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

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 /

同一货币单位 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商品的价格总额 - 赊售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 - 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 同

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②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

的流通金量相等。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

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

2、答:①1 自主经营。即企业拥有自主的经营权。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经营主体和交易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权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有权决定经营什么、经营多少和怎样

经营,有权按效益最优化原则配置资源等。

②自负盈亏。即扣除成本、税收后的盈利归企业所有,亏损由企业自己负责。这是核心特征。只有自负盈亏,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才有足够的经营动力和压力。

③自我发展。即企业规模的扩张、经营链条的延伸、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能力并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及其预期的利润空间自主决策。企业投资资金主要靠自我积累,或主要凭借自身能力或信誉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途径获得。规模扩张受硬

预算的约束。

④自我约束。即企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要在成本与收益、风险与收益的比较中,

形成自觉的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四)论述题 答:1 宏观调控的模式:

主要有两种:高度集中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市场经济模式。前者的特征和危害不再赘述。后者的特征有:

① 整个宏观调控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② 计划的形式和作用的范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③ 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④ 调控手段由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相结合,逐步转向以

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仅仅作为辅助手段。

2 宏观调控的目标: ① 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有条件发展快的就尽量快一些;另一方面又要搞好综合平衡,重视比例协调,讲求效益,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② 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是指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能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多种就业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③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确切的说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即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这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物价总水平稳定的主要标志是: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上升的幅度应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职工生活费用

指数上升的幅度应低于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

④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指资本流入、流出的平衡和进出口的平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对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应结合国内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状况,调控好国际收支的规模和结构,以保持国内总需求和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

3 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 经济政策:

是由政府制定的用于调整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影响经济活动的准则和规则。它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结合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

科学而灵活地运用这些政策。

② 经济计划:

经济计划是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计划的指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计划主要是指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指导性计划,是体现宏观管理目标、任务、各项宏观平衡和各种基本比例关系,并由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政策措施所组成的计划。这样的计划是建立在发挥市场调

节作用的基础上,并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

③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定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和政府行为的规范,保证社会生产和流通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政府还可通过经济司法,制止和纠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极现象,打击和惩办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行政手段主要指依靠行政机构采用强制性的命令和指示,规定和下达带有指令性的任务或某些具体限制等行政方式调控经济的运行。在一定时期内这种手段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也容易产生消极

baba1105 注册时间

2006-10-12

影响,必须谨慎使用。 (五)名词解释

1、效用可能性曲线:亦称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达到的最大满足程度。就前面假定来说,就是在一个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给定的前提下,另一个消费者可能达到的最

大满足程度。

2、机会成本是经营决策过程中,经营者所必须考虑和重视的概念。假设一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那么资源用于其他它方面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就是资源用于实际方面的机会成本。这个概念的前提是大多数经济资源都具有多样用途。提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如果一个企业占用某种资源,但是它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资源的潜力,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它就

应当把这种资源转用于其他的方面。

考虑机会成本的前提是资源在现实的使用方式上没有获得最大的可能的收益,也就是使用一项资源所获得的现实收益小于其他使用方

式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3、外部经济影响: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

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6 只看该作者

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有些称之为外部经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相反,产生负向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 4、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

(IrvingFisher)于1928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

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 是升了,

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

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吃亏了。

5、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

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这一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提出的。 6、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发展趋势不同,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不同,但由于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开放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却又要求在工资、价格等方面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和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

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六)论述题

1、答:供给曲线表明,厂商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有P=MR,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此式可以这样理解: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成立,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在价格P 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 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而厂商的SMC 曲线恰好准确地表明了这种关系。但是,厂商只有在P>=minAVC 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

特有的形状,一般说来,它向后弯曲。

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的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和消费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

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

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得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之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

曲的形状。

3.答:汇率下降或者说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大多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变国际收支,取决于该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和该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先看出口: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本币贬值所引起的商品出口增加的幅度才会大于外币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外汇收入增加;如果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小,本币贬值(从而使出口商品便宜)所引起的出口增加幅度会小于本币贬值幅度,就会使外汇收支减少。再看进口:本币贬值是进口减少,但如果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小,则本币贬值(从而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所引起的进口的减少幅度会很小,这时外汇支出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因此,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贬值可改善一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这一理论首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提出,后又经美国经济学家

A.勒纳发挥,因此,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4、答:用乘数论和加速原理说明经济周期波动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的。他提出,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结合,经济中将自发的

形成周期性的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程形成的。 希克斯提出了经济周期的上限和下限的概念。认为,当经济扩张到周期上限时,在加速原理作用下,收入或产量降低又会引起投资加速度的下降;在乘数原理作用下,投资降低又会引起收入或产量按照某一倍数下降。收入或产量下降要受到周期下限的限制。从社会总投资特点分析,净投资可以成为负的,但由于折旧即重置投资存在,使社会总投资不可能为负的。所以,经济收缩就有一个限度。从加速原理才能发挥作用,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开工不足情况下,

baba1105

加速原理不起作用,只有乘数还起作用,边际消费倾向不能等于零,因此,经济收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乘数作用会使收入或产量逐渐增加,经济开始回升。如此循环,将自发的形成经济周期的波

动。

(七)证明和计算题

1、证明:我们考虑 情况不妨假定假设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为1: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因为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为1:1,这意味着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1 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减少1单位商品2的购买就能够增加1单位商品1的购买。反之,也成立。接着我们看消费者减少1单位商品2的购买情况。因为边际替代率MRS12 = 。就是说消费者减少1单位商品2的购买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了。根据预算线要求消费者如果再增加0.5。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必然提高了效用水平,于是无差异曲线会自动向右上方。移动其它情况可以类似推导如图3 11

的a点。

2、(1)由C=60 +0.8Y, T=100 美元,I=150 美元。G=100 美元。

由 Y=C+I+G,得IS 曲线为60+0.8Y+150+100=60+0.8(Y-T)

+150+100,

化简得IS 方程为Y=1150 ① 由L=0.2Y-10R,M=200,和L=M,得LM 曲线为0.2Y-10R=200,

即Y=1000+50R ②

(2)由IS 和LM 方程联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3,投

资为常量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则会导致IS 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 可得新的IS 曲线为Y=60+0.8(Y-100)+150+120,化简得Y=1250,与LM 曲线Y=1000+50R 联立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

率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的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 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 的直线。

(5)图略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7 只看该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

注册时间 2006-10-12

二〇〇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四

考试科目:经济学

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大体纸上,不必抄题,

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资本积累 2、银行信用 3、借贷资本 4、收入分配政策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2、简述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3、简述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垄断的各种类型及成因。 5、简要分析投资规模及其决定。

(三)论述题(16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如何实行这样的制度?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需求的交叉弹性 2、洛伦茨曲线 3、科斯定理 4、货币创造乘数 5、萨伊定律 6、价格粘性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对比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2、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3、试述开放经济的IS-LM 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

衡。

4、试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 (六)证明和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证明之。

baba1105 注册时间

2006-10-12

2、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 表示,价格水平用P 表示,货币需求用L=

ky-hr 表示。

(1)求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 等式的斜率的表达式。 (2)找出是k=0.20,h=10;k=0.20,h=20;k=0.10,h=10 时LM 的斜

率的值。

(3)k 变小时,LM 斜率如何变化;h 增加时LM 斜率如何变化,

并说明变化原因。

(4)若k=0.20,h=0,LM 曲线形状如何?

[ 本帖最后由 baba1105 于 2006-12-21 00:01 编辑 ]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7 只看该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二〇〇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模拟试题(四)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资本积累:①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即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 ② 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资本

积累的唯一源泉。

③ 资本积累的动因是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

④ 资本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润率、预付资本的大小、生产要

素效率的提高、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积累率等等。 2、银行信用:①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

主的信用。

② 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

的。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资本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

③ 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⑴ 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

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⑵ 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⑶ 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

围。

3、借贷资本:①作为商品的资本,既是货币,又是资本,有两重使用价值,即货币的使用价值和资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

和生产利润的能力;②作为财产的资本,对借贷资本家是所有,不是职能资本,不生产剩余价值,对职能资本家才是职能资本,生产、

实现剩余价值,双重身份,所有权、使用权。

4、收入分配政策:①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它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

收入分配政策等。

② 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③ 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

(二)简述题

1、大: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

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

质。

2、答:①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

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

②国民收入。一般讲,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

本币价值,造成外汇贬值。

③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

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

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

④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 ⑤财政收支一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对国际收支有很大影响。财政赤字扩大,将增加总需求,常常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及通货膨胀加剧,结

果本币购买力下降,外汇需求增加,进而推动汇率上涨。 ⑥利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差异引起资金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流动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国利率差异大于两国远期、即期汇率差异,资金便会由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从而有利于利率较高国家的国际收支。 ⑦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的变动。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央行都尽力协调各国间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力图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中的供

求关系来达到支持本国货币稳定的目的。

⑧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

⑨政治与突发因素

3、答:①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大,并且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资本积聚使单个资本增大,增强了资本的竞争力,有利于它在竞争中加快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又使单个资本具有更大的增殖能力,促进资本积累并推动资本积聚。

②区别:

⑴ 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则不。 ⑵ 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

约,资本集中则很少会

⑶ 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只能改变资本的结构和

质量。

⑷ 资本集中扩大资本规模的速度比资本积聚快。

4、答:(1)垄断的类型:

① 按照垄断主体存在的不同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

(如地方保护主义)。其中经济垄断有以下4种: ⑴ 自然垄断:定义按照西经课本叙述。

⑵ 技术垄断:指经济主体对技术专利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

⑶ 市场垄断:指少数企业或组织排他性的控制要素或产品市

场。

⑷ 由产品差别引起的垄断:如品牌效应。

②按照垄断行为来划分至少有以下3种: ⑴ 价格垄断行为:如垄断高价或低价。⑵ 非价格垄断行为:如广告,研发,销售,售后。

⑶ 组织垄断行为:如购并。

(2)垄断的成因:

竞争引起的生产和资本集中为垄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

性:

① 生产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由于社会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在一个产业部门中,少数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份额。这使得少数大企业有可能超越单个企业组织的局限,在一个产业或若干个相关产业部门之间进行更高层次组织协

调。

② 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⑴ 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而在一定时期的特定市场上需求总是有限的。如果企业仍遵循自由竞争的规律各自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势必导致生产过剩和利润减少,也造成资源的损失与浪费。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间有必要

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

⑵ 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了少数大企业寡

头垄断的格局。

⑶ 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

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 5、答:(1)投资规模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用货币资金支出表现的对投资品的总需求。划分投资类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主要有: ① 从投资补偿的时间和形式分,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前者又可分为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以及经营性投资和非经营

性投资等。

② 从资金来源分,可分为预算内投资和预算外投资。 ③ 从管理形式分,可分为计划内投资和计划外投资。 ④ 从投资主体分,可分为国家投资和各微观经济主体投资。

⑤ 从时间跨度分,可分为年度投资和在建投资。

(2)投资规模的主要决定因素有:

baba1105 注册时间 2006-10-12

① 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率。在国民收入分为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的比例一定的条件下,社会用于新增投资的规模将取决于

国民收入的数量及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0 23:58 只看该作

其增长率。国民收入数量越多,可用于投资的数量越多,投资规模

越大;国民收入增长率越高,投资增长幅度越大。

② 消费率与积累率。在国民生产总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率与积累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积累率提高,投资规模增大;消费率提高,

投资规模减小。

③ 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物力和人力。由于投资支出终究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消费率和积累率的比率必须同社会所能提供的物力和人力及其构成

相适应。

④ 投资效益的高低。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益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投

资效益的提高对投资规模的扩大具有促进作用。

⑤ 经济体制对投资主体行为的影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不承担投资风险,因此有强烈的投资冲动,从而导致投资规模的膨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投资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受到理性决策的影响。

(三)论述题(16分)

答:1、实行这种分配方式的依据: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分配制度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结构上,也必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分配方式上的实现形式。另外,由于存在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各种非公有制形式,与此相适应,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2、如何实行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要体现效率优化、兼顾公平的原则。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效率优先,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和劳动效率挂

起钩来,不仅要衡量投入劳动的量,更要衡量劳动的质和劳动绩效;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则要把生产要素获得的收益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联系起来。兼顾公平,就是在分配中允许拉开合理差距的同时,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2)要建立、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① 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及其客观调节机制,使每个劳动者的收入分配都置于同一规范和调节机制之下,受客观的市场分配规律

的制约,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

② 要建立、完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特别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价格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客观的指示器。

③ 要通过企业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3)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具体措施有① 制定并实施价格政策;② 加强税收政策调节;

③加强法制建设。

(4) 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需求的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 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

之 一时,引起对商品B 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2、洛伦茨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用纵轴表示社会财富百分比,横轴上将所有人口按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从左向右排列,将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百分比积累起来,相应的点连成的曲线。 3、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

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4、货币创造乘数:指货币供给量(M:通货与活期存款总额)对基础货币(H: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变动的比率。公式:M/H=(rc+1)/rc+rd+re)(rc:现金—存款比率,

rd:法定准备率,re:超额准备率)。

5、萨伊定律: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

投资。

6、价格粘性:是指在以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

前提下,认为商品价格不能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及时迅速变动,具有

粘性。 (五)论述题

1、解: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垄断竞争行业也包括有大量小规模厂商,小厂商能自由进入该行业。这些情况都很像完全竞争行业。但是,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各厂商产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差别。尽管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但这种差别毕竟使每个厂商对于自己的产品享有一定的排斥其他竞争者的垄断力量。因此,垄断竞争行业每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不是需求弹性为无穷大的直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惟一差别。 垄断竞争行业厂商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虽然也是该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之点的价格和产量,但由于这一切点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那样在长期平均曲线的最低点,而是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侧。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而价格则高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价格,但厂商并未因此赚得更多利润,因为较少的产量的平均成本也较高。此外,垄断竞争厂商之间的广告竞争也导致更高的平均剧本。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同完全竞争比较,垄断竞争行业各厂商使用的设备规模小于最优规模,这样的设备规模提供的产量的平均成本大于该设备所能实现的最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生产资源未能实现最优利用,说明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也会出现过剩生产能力。这对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造成了浪费。然而,由于垄断竞争情况下造成这种浪费的原因是产品差别性,产品的差别又能满足人们本来就存在的多种多样的需求。产品的多样化,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这对消费者也有利,因此,垄断竞争情况下产品价格较高,可看作是消费者为满足多样化的需

要而付出的代价

2、解: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实是假定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性”,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但是现实生活中,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

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为什么呢?令VP、VS 和CP、CS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P<VS,但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上不等式中可以得到:(VS- VP)>(CP-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 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这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再假定CS>VP> 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二不等式中又可得到(CS- CP)>(VP- 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得不偿失,因此

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3、试述开放经济的IS-LM 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

衡。

答:开放经济是IS-LM 模型研究的是四部经济的均衡情况。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的公式为:C+I+G+X=C+S+T+M,消去C,得均衡公式I+S+G=S+T+M,G、X 同利率没有直接关系。T、M 同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只考虑I 同利率的关系,因此推导出四部门的IS 曲线,四部门LM 曲线同两部门中的一样。四部门IS 和LM 就构成开放的IS-LM 曲线模型。它不仅考虑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即内部均衡),还考虑国际收支均衡(即外部均衡)。 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是不一致的,达到了内部均衡不一定也同时实现了外部均衡。当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不一致时,就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内外部均衡点一致,即当IS 和LM 曲线相交于BP 曲线上时,才同时实现了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4、答: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①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 和资本K 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③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④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⑥

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其主要内容为:在生产的规模效益不变和劳动与资本可相互替

代两个前提下,推导出sf(k)=k+nk,这里,sf(k)为社会的人均储蓄,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即资本的深化,nk 为新增人口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即资本的广化。这样社会的人均储蓄可被利用于两部分:资本的深化及资本的广化。当人均资本不便即k=0 时,产量(或收入)的增长率等于劳动力的增加率,经济数均衡增长,这时有 sf(k)= nk。如果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加率固定不变时,经济中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达到这样数量,即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k)=n ,此

即黄金分割率。 (六)计算题

1、解:(1)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

成本”必须相等。

(2)假定除了劳动这一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会发生变动。

这样,厂商的利润可表示为:л=TR-TC。

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dл/dL=dTR/dL-dTC/dL (3)从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方面看,当厂商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数量时,一方面,带来产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带来收益

增加量。结果,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为:TR/△L=△TR/△Q×△Q/△L=MR×MP即要素(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

MRP。

(4)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方面看,如果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则厂商的总成本取决于变动投入的数量。经济学中增加一单位要素的

边际成本被定义为边际要素成本,表示为MFC。

(5)于是,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示为 MRP=MFC。否则,若MRP>MFC,厂商会增加要素投入;反之,则减少;直到相等。 特别地,如果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则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从而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如果厂商是要素市场的完全竞争者,则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该要素的价

格。

2、(1)由L=M/P,得LM 曲线代数表达式为ky-hr=M/P 即

r=-M/hp+ky/h,其斜率代数表达式为k/h

(2)当k=0.20,h=10 时,LM 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 当k=0.20,h=20 时,LM 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 当k=0.10,h=10 时,LM 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 (3)由于LM 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 越小时,LM 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 越大时,LM 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

baba1105 注册时间

2006-10-12

越平坦。

(4)若k=0.20,h=0,则LM 曲线为0.2 y=M/P,即y=5M/P此时LM 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 的直线,h=0 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

正好是LM 的古典区域情况。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TOP

TOP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21 00:01 只看该作

中央财经大学

二〇〇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五

考试科目:经济学

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大体纸上,不必抄题,

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劳动生产率 2、虚拟经济 3、两大部类

4、可持续发展

(二)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

共16分)

1.“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

纱机就是纺织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马克思这句话深刻地

揭示了资本的本质。

2.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哈伯尔梅斯曾宣扬说:“技术和科学已成为主要的生产率,已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越来越不重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应用前提不存在了。”这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不再是雇

佣工 人的剩余劳动。

3.19 世纪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认为: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是资本家为了社会进步而做出的个人牺牲,利润是资本家节欲美德的报酬,

社会进步要仰仗的就是资本家的这种美德。

4.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

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由此可见,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内在客观趋势。但绝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

(三)简述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资本经营的特点。

2、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

(四)论述题(14分)

设:社会两大部类预付资本的情况如下:

I 12000 c + 1500 v ; II 3000 c + 750 v 。两大部类C 中固定资本都占60%,使用年限均为5 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为

100%。

求:(1)请写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2)当年社会总产品价值是多少?

(3)为实现扩大再生产,第一部类积累率为60%,第一、二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9:1,剩余价值率不变,第二年社会资本

扩大再生产的结果社会总产品价值,比第一年增加了多少? (4)通过上述两大部类的计算,说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那些基本

规律性?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5分,

共30分) 1、吉芬商品 2、生产可能性曲线 3、经济租金 4、准货币 5、投资的边际效率 6、消费价格指数

(六)论述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题10分,共

40分)

1、简要分析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劳动的

需求有何不同?

2、简要说明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3、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4、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何种相互影响?

(七)证明和计算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9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