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7-11 05: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二 年级 月 日 课 题 教学目标 训练与评价重点 古诗文诵读《弟子规》 设计者 郭光辉 1、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2、要学生知道做人不要自私自利,要关爱他人,品行高尚的人会得到尊重。 3、 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 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今天我们就来交流《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谁写的?又是根据什么写得呢? 二、 整体感知 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2、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 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教学流程 育。 3、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一遍上节课的内容,说说通过学习知道了什 么? 三、诵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句 1、下面请大家听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他小时候,一天在村外玩耍时,突然发现了一条两头蛇。孙叔敖大吃一惊,因为他听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谁见到它就会死去。孙叔敖刚想躲开,转念一想:自己看见它就够倒霉了,要是留着它,别人见了也会倒霉的。于是他就把两头蛇砸死深埋了。孙叔敖回到家里后,哭着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孙叔敖的话,笑了:“孩子,你死不了,因为在危险时还想着别人的人是不会轻易死掉的。 2、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指名读,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4、学了这句弟子规,你能说说和同学他人该怎样相处了吗? (1)小组交流,指名谈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到的合自己亲身经历的谈感受。 (二)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我们对大家一起拥有的东西也要好好爱护。泛爱众的人,心中怀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私心,关怀大众。从而在道德品行修养上就得到大家的敬重。 而怎样得到大家的敬重呢?下面我们来学下一句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1、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得到什么启发? 2、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人正是深知此道,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才是名垂青史的根本。就连相学家都说,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大家熟知的晏子使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齐王派长相普通的晏婴出师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个矮,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晏婴不卑不亢地说:“这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楚国人一听,忙打开城门让晏婴竟区了。见到晏婴,楚王故意问:“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对晏婴肃然起敬。 过渡:晏婴虽然其貌不扬,又矮又丑,出使楚国一开始受到奚落和侮辱,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能征服了楚王,被尊为上宾。而晏婴也凭借其才能成为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名相。 3、老师响起了一个寓言,说是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住着小猴和小猪,小猴长得英俊潇洒,还会耍些小聪明,很得老师欢心,但是他很懒,不爱学习。相反,小猪长得很难看,人人都讨厌他,同学们都说他长得肥头大耳,蠢,没用。可是他十分爱学习。有一年,森林之王狮子觉得自己老了,想找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做百兽之王,于是便让所有人来考试,中状元者就是下一任的大王。小猴觉得自己不含糊,志在必得。结果可想而知,状元是小猪! 你能说说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 4、弟子规》在“信”篇就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一直到“泛爱众”开头,依然在强调德才的重要性。以德服人,以才服人,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 5、练习背诵,齐背,比赛背。 四、小结拓展。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规》教育我们这样做,古人还有好多关于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的成语、名言警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仁者义之本也〈礼记〉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唐·韩愈) 以德服人。 -------拉丁谚语 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雨果 (2) 众望所归 爱人以德 德高望重 3、齐背今天学的两句弟子规 结束: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互相关爱、文明有礼的人。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反思 与总结

校 本 教 材 导 学 案

《 弟 子 规 》

二 年 级 ( 下 册 )

围 屏 满 族 乡 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

教学内容: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

原文: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会读、会背这两句三字经。 2、使学生理解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苏询故事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询是谁?(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有关他的故事呢?

3、好的。现在老师给你们讲讲《苏询苦读》这个故事。放苏询故事磁带。

苏询,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询年轻时并不好好读书,而是糊里糊涂地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就去考进士,茂才,结果都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询的书房里冒出了黑烟,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走进去一看,只见苏询正把一摞摞文稿往火炉里送。原来,他要把他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文章轰动京师,士大夫争相传阅,学者竟相郊法。 4、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5、导入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原文,感悟道理。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诵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准。(游戏:开火车)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请听录音。(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自己试读。

(3)指名读,师生共评。(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经文的节奏韵律) (4)齐声背诵。 3、质疑问难。

(1)同学们。这两句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苏询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们来讲一讲吧!(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我们已经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把握现有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长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结合自己的实际跟爸爸妈妈或同学谈谈今天的收获。 教后反思

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横生。本次教学中,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诵读《三字经》的积极性。通过以上这个故事的叙述,也使学生理解了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读起来也就更有味道了。听故事更使学生明白更深刻的道理,深深知道了苏询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拓展升华我设计了:1、在生活中,你的长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现在要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好准备,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而请听录音。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经典诵读《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三..讲解句子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导读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9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