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档案管理学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3-11-22 07: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档案管理学研究综述

1200900833 马波粉

摘要 档案管理学是档案家族中的入门学科,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我国档案管理

学研究的有关成果,在此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最后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一些建议,旨在简要回顾已有的成果,对新时期档案管理学的研究有所参考。

关键词 档案管理学 研究 综述

1986年,原国家教委高教一司和国家档案局教育处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研讨会”上,将《档案管理学》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档案专业必须开设的五大重点课程。到1998年, 在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 再次将《档案管理学》规定为档案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 由此确立了《档案管理学》在档案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于是档案管理学便成为档案学中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科目,无论是档案学专业还是秘书类学校的教育,都把档案管理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研究我国档案管理学的有关情况,既能夯实档案管理学的理论之基又可指导档案管理实践。

一、档案管理学研究情况

自新中国成立起,我国先后陆续出版了许多档案管理学的著作。概括的说主要有:

殷钟麒著《中国档案管理新论》,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出版部(1949, 档案出版社1987 年再版);陆晋蘧著《档案管理法》,工人出版社(1953);陈兆祦主编的《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7);和宝荣、陈兆祦编著的《档案工作基本知识》,档案出版社(1982.9) ;路守常著《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台北启明印刷有限公司(1983);谢伦伯格著、黄坤坊等译《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档案出版社(1983);陈兆祦、和宝荣主编《档案管理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1996 年修订再版, 2005 年修订本);邓绍兴、陈智为编著的《新编档案管理学》,档案出版社(1986.5) ;陈兆祦、和宝荣主编

的《档案管理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10) ;唐汝信、张春瑞等编著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档案出版社(1987.3) ;姚锋主编的《档案管理学概要》, 档案出版社(1987.5);濮德祥编著的《档案管理学》,档案出版社(1987.7);范金波著的《中英文档案管理》, 台湾国家出版社(1988.2);王德俊编著的《档案管理学》,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88.5);邓绍兴、陈智为主编的《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邓绍兴等主编《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1997年修订再版, 2004年第三版);何嘉荪主编《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版(1991) ;赵嘉庆、张明福编著的《档案管理》,档案出版社( 1991.12) ;陈兆祦、和宝荣主编的《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5 第二版) ;王秀文主编的《档案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6);邓绍兴、陈智为主编的《档案管理学》(修订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11 第二版) ;王向明主编的《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3) ;郑文著《档案管理学原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3);郑文著《档案管理系统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10);冯惠玲主编的《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王云庆、苗壮编著的《现代档案管理学》,青岛出版社(2002.2) ;杨红主编的《档案管理》,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王立维、陈武英主编的《档案管理学简明教程》,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7);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主编的《档案管理学基础》(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陈智为 、邓绍兴、刘越男编著的《档案管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

二、浅析我国已有的档案管理学研究成果

简单统计上述的数据后可以得出我国档案管理学著作出版的时间分布情况,即20世纪50、60年代各有一本;70年代没有;80年代最多,达到了出版高潮,共计有13本,平均每年出版1本;90年代有3本;21世纪有4本,其中有2本是修订本。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20世纪我国档案管理学研究的著作颇丰。就论文看,由于档案管理学的内容较为宏观,所以,对档案管理学进行高度概括的论文并不多。其中,多数是对档案管理学课程教学及结构设置的一些探讨,如

周铭、胡莹、王雪飞《〈档案管理学〉教学模式探究》(科教文汇 2008年9月)等。由于论文的数量较少,下面的探讨中主要以著作为主。

因为是专著且用来作为教材,其体系等要求更为严格、固定,故它们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具体说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多数围绕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利用、统计八个管理环节平行展开。这一类的著作较多,而郑文1999年著的两本书中借鉴了系统论的相关原理,是档案管理学与系统论交叉后形成的成果。这样使得档案管理学的内容更新颖,同时,从系统运作的完整过程提出了档案管理的输入——组织——控制——输出——调控的立体模式,较之传统的平行结构,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运动规律,显得更为科学又易懂。

第二,一些著作中加入了某些特殊历史时期的档案管理及某些专门类别档案的管理和文件管理等。如陈兆祦、和宝荣主编的《档案管理学基础》(第一版)中加入了明清档案和民国档案;冯惠玲主编的《档案管理学》中有人事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和电子档案等;王向明主编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则补充了文件管理的内容。

第三,绝大数著作都包括了档案和档案管理概论、档案工作概述、档案管理的过程及专门档案等几个部分,当然也有少数不包括档案和档案工作概论,如邓绍兴、陈智为主编的《档案管理学》。

小结后得出档案管理学著作中绝大多数采用的章节安排以三段式为主,即前面部分的内容多是对档案学概论的补充,为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的原则、技术、方法等;中间部分则是档案管理的过程的论述,无论是传统的八环节的平行式还是郑文老师的立体论述,其主线仍是对档案管理的过程的讲解;最后一部分是对一些特殊而又常见的档案的管理知识。这与当前我国档案占主体的是文书档案相关,这因为如此,档案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书档案。关于这点,于是一些学者在档案管理学的编著中又加入了文件管理等内容。可以说,无论是何种结构,都是基于编者特定的思路和目的形成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学研究成果既呈现出“百花盛开、百家争鸣”的开放氛围又具有其稳定的体系。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容、结构等也应随之有所变化、发展。

三、推动我国档案管理学研究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鉴于我国档案管理学研究成果数量相对不多的事实,个人认为加强研究的力量尽快出版一部概括性高、内容丰富、体系合理的著作尤为重要。具体讲,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研究学者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包括国内、国际;本校、外校;本专业、相近专业等的合作与交流。固然,一部巨著的完成还要集思广益。而今网络的发展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当著作完成后,还应成立专门的修订组织,根据实际所需进行不断修订。例如日本就成立了档案管理学会,其会员有专门研究历史的也有专门的研究人员,有图书馆的、文书馆、起源等的相关人士。

其次,对于档案内容,可以考虑把关于档案学的基础知识与档案学概论的内容进行整合。而关于特殊时期和特殊类型的档案如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等可另外补充到专门档案的著作中,以避免重复。此外,鉴于当前,电子档案逐渐成为趋势且档案管理多采用专门管理软件来管理,故是否应该加入该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与具体的实践部门结合教学。

最后,要努力提高档案管理的权威性和地位。一直以来,档案管理在众多人的眼里是容易且简单的事情。事实上,表面看来,档案管理确实一件简单的事。但实践告诉我们,档案管理并不简单。档案管理作为档案管理学的实践操作,二者相互影响。随着新内容的补充,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档案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化等工作。为此,对档案管理专门人员通过设定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将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档案管理的威信,影响人们的档案意识。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学研究成果自21世纪以来,数量少之又少。档案管理学的研究应该是基础性和实用性结合后形成的。推动其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学者的共同努力,期待一部档案管理学巨著早日问世! 参考文献:

[1]陈智为,《档案管理学》三十年求新与矛盾【J】,档案学通讯,2009年第5期; [2]王向明,基于学科建设的《档案管理学》课程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9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