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一二三单元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26 18: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人体的生理机能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索活动,将“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2、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突出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和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4、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力求在失望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5、在教学中贯彻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汉字。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人的一生 7课时

能珍爱生命,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通过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7课时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测方法;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一些大胆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三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8课时

了解钟摆的秘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四单元---------探索宇宙 6课时

了解仿生学知识,初步体会仿生创造发明的过程。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五单元---------科技与能源 6课时

了解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展望美好的未来世界。关心与能源有关的新科技、新产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了解能源利用的正反面影响。 能认识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畅想未来新能源。 六单元---------研究与实践 2课时

知道科学探究要允许别人的质疑,科学结论需要证据。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细胞——1课时 我从哪里来——2课时 人的一生——1课时 我像谁——1课时 生物繁殖新技术——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珍爱生命,通过感悟体验妈妈的辛苦;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了人的生育方式,认识了繁植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观察的细胞;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4、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5、通过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

2、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4、了解生物繁殖新技术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信息状况,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5、了解生物繁殖新技术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信息状况。 教学

1、细胞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观察的细胞。 2、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难点: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活动准备: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片装、口腔上皮细胞片装。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3、细胞 二、探究活动:

(一)活动一:我们来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1、教师讲解显微镜的主要构建和使用方法。 2、分小组用显微镜观察研究细胞。

(二)活动二:把我们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吧。

1、学生表述观察结果。(用语言表述,也可用图画表示)

2、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学生观察课本6种细胞图谱,充而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位的细胞是不同的。

三、自由活动:我们来制作细胞模型。

让学生回忆自己用显微镜看到的某种细胞的样子,然后照样子来制作模型。 四、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长的。 板书设计: 1、细胞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显微镜构件:目镜、物镜、调焦螺旋、载物台、反光镜。 显微镜用法:安放、对光、观察。 课后反思:

2、我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能珍爱生命,通过感悟体验妈妈的辛苦。 2、利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解释,形成探究的结论。 3、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的生育方式,认识繁植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讨论引入:

“我从哪里来”这个内容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今天就揭开此秘密,顺应大家的好奇心理。板书课题:1、我从哪里来 二、探究活动:

(一)交流我们获得的信息。

1、学生对“我从哪里来”这个话题各抒已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取长补短。 (二)你知道吗?

1、展示“胎儿发育过程”的图片。

2、师介绍胎儿的形成、发育、出生过程的文字资料。 3、全班学生共同学习,学生分小组研究。 三、延伸提高: 我还想知道??

1、让学生针对胎儿的形成及发育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让学生猜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

一.自由活动: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合作完成) 二、交流生命手册,讨论自己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的生育方式,认识了繁植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四、拓展活动:进一步积累材料,丰富自己的生命手册。(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我从哪里来 精子 + 卵子—→受精卵

1个月(像小鱼) 3个月(脑部发育完成) 5个月(有记忆功能)

7个月(视膜网形成) 9个月(就要出生)

教学反思:

3、人的一生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能选这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

3、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了人的生育方式,认识了繁植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 活动准备:准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3、人的一生 二、探究活动:

1、活动一:人的一生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1)让学生出示搜集的一些“人从小到大身体发展变化”的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3)归纳: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到40岁)、渐衰期(40 到60岁)和衰老期(60 岁以后)等4个发展阶段。 2、活动二:从上学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1)让学生查阅自己的体检表,说说从上面的数据感觉到什么? (2)学生利用这些数据制成表格或图形,进行研究。

(3)学生绘制并展示图表说说自己的发现:我们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人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都增长的很快,而且还有人长出青春痘,男同学长喉结、长胡子等特征。

3、活动三:青春期应该如何搞好卫生保健? (1)师问:我们在青春期应该注意什么?

(2)生讨论回答:应该加强体育锻炼,要注意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不吸毒、不参加赌博,不和坏人交朋友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 4、自由活动:推测未来的我。(学生进行自由活动) 三、拓展活动:调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的体貌特征。 板书设计: 2、人的一生

发育期 成熟期 渐衰期 衰老期

青春期保健:加强体育锻炼,要注意营养,保证足够睡眠。 课后反思:

4、我像谁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2、通过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教学重难点: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教学准备: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以免镜子,同一株植物的多片叶子、花、果实。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归纳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用谚语导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类似现象。(板书课题:4、我像谁) 二、探究活动:

(一)活动一:找找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点。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进行观察,可以用镜子边观察边比较。 2、填写调查表,进行研究观察自己的哪些身体特征与家人相似,哪些地方与他们有差异。

3、学生记录研究情况,小组讨论研究得出结论。 (二)活动二:动植物中有没有这样白的现象呢? 1、学生讨论交流对动植物的观察情况。

2、阅读课本遗传和变异的资料卡,明确定义。

三、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了解了遗传和

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四、自由活动: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从人、动物 、植物中选取研究对象) 五、拓展活动:进一步整理并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 板书设计: 4、我像谁

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教学反思:

5、生物繁殖新技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和综合处理加工信息。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了解生物繁殖新技术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信息状况,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教学重难点:了解生物繁殖新技术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信息状况。 活动准备: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5、生物繁殖新技术 二、探究就活动:

(一)活动一:交流动物克隆技术的有关资料。 1、学生小组交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信息。 2、全班进行交流。

(二)活动二: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呢? 1、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讨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2、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3、师归纳:(1)利:克隆人体的各种器官可为人类造福。(2)弊:克隆人,违背了人类伦理道德,克隆人并没有科学研究价值。

(三)活动三:交流植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 1、学生阅读课本两个有关植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卡。 2、教师介绍杂交水稻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水稻杂交的难度。 三、自由活动: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畅想,大胆猜测预言。

四、拓展活动:以克隆技术为题,搜集资料办一份“手抄报”。(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5、生物繁殖新技术

利:克隆人体的各种器官可为人类造福。

弊:克隆人,违背了人类伦理道德。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牢记所复习的概念题和简答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书写上填空题、简答题。 教学方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课。

二、出示习题,进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复习。 A 、填空:

1、“多利”于1996年7月5日出生于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它是通过(克隆)而来的。

2、2003年2月14日“多利”因患严重(肺病)而接受安乐死。 3、随着(人体器官)克隆技术的发展,某些疾病将(不复存在)。 4、(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称其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B、简答:

1、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答:克隆人体的各种器官可用来替换人体病变的器官,克隆人却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三、课堂巩固:

让学生课堂上把以上习题熟读背诵。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火山——1课时 地震——1课时

各种各样的矿物——2课时 地表的变化——2课时 做一块卵石——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够模拟火山和地震的形成。

2、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测方法;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4、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一些大胆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6、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

7、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 2、知道火山和地震的利与弊。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4、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

5、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6、火山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够模拟火山的形成。 2、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3、意识到火山可以带给人类好处,更会给带来灾难。 教学重点:

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知道火山的利与弊。 教学准备:

毛巾、木棍、土豆泥、番茄酱、火山和的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壳在不断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关于火山和地震,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2、板书课题:6、火山和地震 二、探究活动: 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提问: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 (2)小组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全班交流、小结: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三、提高认识:

火山和地震有哪些危害?

(1)谈话:火山和地震都是自然现象。那么火山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讲解:火山喷发的危害有摧毁建筑,吞噬生命,污染大气等;地震的危害有:引起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了人身伤亡及大量社会物质的损失,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发生海啸而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 四、总结全课。

7.地震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够模拟地震形成。 2、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3、意识到地震可以带给人类好处,更会给带来灾难。 教学重点:

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知道地震的利与弊。 教学准备:

毛巾、木棍、土豆泥、番茄酱、地震的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火山的形成,小组交流。 二、探讨新知:

看课本,了解地震发生的过程,小组讨论。 当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1)讨论:如果遇到地震时,你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2)讲述:当地震发生时,首选的是想办法离开高楼大厦,到相对空旷的地方——逃生;第二,如果在房子里出不去,要拉掉电闸、关好煤气以防起火,躲藏到卫生间或有一定支撑力的物体如桌子、床的下面——躲藏等等。

(3)小组自由交流,提高认识。 三、自由活动:

思考:火山和地震对人类来说,除了有害的一面,还有没有有益的一面呢? 交流,总结。 四、拓展活动:

1、搜集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 2、了解避震小知识,模拟避震演习。

板书设计: 7、地震

挤压拉伸 释放能量

地壳岩层———→褶皱—→断裂———→地震

岩浆侵入裂缝↓

冲出地面↓

火山喷发

教学反思:

8、各种各样的矿物

教学目的: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运用简单的工具对常见矿物进行观察研究。 2、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3、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

教学重难点: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矿产的资料。各种矿物标本。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板书课题:7、各种各样的矿物。 二、探究活动:各种各样的矿物

1、准备几种常见的矿物,让学生一一观察、辨认。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认识这些矿物。 3、交流观察研究结果。

4、教师总结补充:观察矿物从颜色、光泽、硬度、条痕几方面进行。 三、巩固提高:矿产和人类的关系

1、提出问题:关于矿物,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

2、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分组进行研究。了解人类对矿产的开采、加工和提炼。

3、汇报研究结果,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4、教师讲解:古代炼铁、现代炼铁,古代煤的开采、现代煤的开采。 四、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你们知道铁矿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说一说。 二、探讨新知:

1、学生研究讨论,广泛发言。

2、学生查资料了解矿产的保护,进行讨论和交流。

3、教师总结:对人类来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物,我们要保护好矿产。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们有什么收获?知识方面的或其他方面的都可以谈谈。

四、拓展活动:根据插图推想煤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8、各种各样的矿物 颜色、光泽、硬度、条痕

能源矿产 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 教学反思:

9、地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一些大胆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3、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地震、海啸、山崩、泥石流的资料。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9、地表的变化。 二、探究活动:

思考:地球表面是一成不变的吗?

1、师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

2、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 以前的情况。意识到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认识地表变化的。

3、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

4、师述: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边的礁石等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

5、小结: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三、巩固提高:

思考: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 1、提问:人类的活动对地表有哪些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汇报归纳: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及大规模施工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提供了细沙;矿山过度开采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

四、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小组交流。

二、自由活动: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 三、集体交流,提高认识。

四、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的变化。(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9、地表的变化

火山、地震、海啸、山崩、泥石流

流水、冰川、风、气温、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 教学反思:

10、做一块卵石

教学目的: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 2、喜欢大胆想像,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各种卵石模型。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板书课题:10、做一块卵石 二、探究活动:

1、活动一:欣赏美丽的卵石。 (1)教师展示各种卵石。 (2)学生尽情欣赏卵石。 2、活动二:做一块卵石。

(1)学生想一想做卵石需要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 (2)学生根据设计的方案做卵石,师生共同参与。 (3)学生展示作品。

3、活动三: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1)提问:大自然做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各组选一代表到班上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得出卵石形成的结论:岩石的风化、河水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三、巩固认识,交流提高。

四、拓展活动:海边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0、做一块卵石

卵石形成:岩石的风化、河水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变化的能量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摆的秘密——2课时 钻木取火——2课时 通电的线圈——2课时 无处不在的能量——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钟摆的秘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2、 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3、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5.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6.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7.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点:

1、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2、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3、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知道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难点:

1、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2、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3、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知道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

10、摆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钟摆的秘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归纳探究法。

教学重点: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钟表的摆模型、自制活动的摆、螺丝帽、小铁锁、橡皮泥、细线、秒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10、摆的秘密。 二、探究活动:

(一)活动一:说说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师提问:大家见过摆吗?用图片展示类似摆的现象。 2、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其他类似摆的现象。 3、各组选出代表班级交流汇报。

(二)活动二:做一个摆,研究它的秘密。 1、自主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摆。 2、展示各自制作的摆。

3、研究在相同时间内同一个摆的摆动次数是否相同。

①拿出自制的摆,在三个一分钟内测出摆摆动的次数,你的发现是什么? ②大家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是什么决定了摆的快慢呢? 4、研究摆长与摆摆动快慢关系

①同样的摆锤,改变摆长,观察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②摆长相同,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其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三)活动三: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

1、学生让摆摆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 2、师提问: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3、学生提出猜想,小组交流。

4、师归纳:静止的摆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摆动,在摆动过程转化,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

三、巩固认识。 四、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

一、自由活动:应用所学知识制作独特的摆。 二、交流展示,提出建议。

三、拓展活动:用自己制作的摆,观察沙漏现象,探究其中奥妙。 板书设计: 10、摆的秘密

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 与摆锤重量无关 摆 + 外力—→摆动 摆动的摆 + 外力—→停下来 教学反思:

11、钻木取火

教学目的:

1、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 2、 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3、 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教学准备:钻木取火的有关图片。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板书课题:11、钻木取火。 二、探究活动:

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

1、师问: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会事吗?你能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达成共识。

4、学生动手做一做验证,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填写到课本空白处。 三、巩固认识: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2、各组选一代表到班上汇报交流。

3、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热能、电能、光能、声能) 四、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知识,小组交流。 二、自由活动:实验摩擦产生热。 三、集体交流,提高认识

四、拓展活动: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古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钻木取火、阳燧

取火、击石取火、钻冰取火)

板书设计: 11、钻木取火

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声能

机械能→热能:钻木取火、切割金属、玩滑梯、飞机起落。 古人取火方法:钻木取火、阳燧取火、击石取火、钻冰取火 教学反思:

12、通电的线圈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车马达、铁钉、包皮细电线、鳄鱼夹、电

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等。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12、通电的线圈。 二、探究活动:

(一)活动一: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1、利用电铃、电话听筒、马达、高音喇叭的废旧物品进行拆卸,探究其内部构造,从而发现电磁铁的共同特点。 2、学生讨论交流探究结果。

3、师归纳:(1)电磁铁的基本结构:铁芯和线圈。

(2)电磁铁的作用: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二)活动二:做个电磁铁,研究它的特性。

1、提示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和自己对电磁铁结构的认识组装电磁铁。 2、师问:什么样的电磁铁磁性大?电磁铁有没有极性?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影响电磁铁极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展开探究活动。

4、引领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活动,共享探究成果。 三、自由活动:做个电磁起重机。

1、提示学生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设计、制作电磁起重机。 2、学生开展用自制的电磁起重机吊起重物的比赛活动。 四、拓展活动:

1.生活中人们利用电磁铁的地方很多,找一找,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2.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不能产生电呢? 板书设计: 12、通电的线圈

电磁铁:铁芯、线圈 电能—→电磁铁 ↗通电—→有磁性 电磁铁↘断电—→无磁性

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电池极性、绕线方向、线圈匝数 教学反思:

13、无处不在的能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2、 知道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

教学重难点: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知道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准备:风轮、马达、导线、小灯座、小灯泡、小皮筋。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课文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2、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活动一:生活中的能量。

1、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

2、师讲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3、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 4、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例。

(二)课堂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

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板书设计: 13、无处不在的能量

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 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都是能量在起作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探究法。

教学准备:风轮、马达、导线、小灯座、小灯泡、小皮筋。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生活中,你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

二、探究活动:

(一)活动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寻找我们身边的能量。

①我们来寻找一下周围的能量,看谁找到的多。

②小组研讨,交流各自知道的能量形式和具有能量的物体。 ③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带来的资料。 ④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 2、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能量的作用。

①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

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电能转化成光能、热能) ②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

③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④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 ⑤再让学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 3、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

让学生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二)自由活动: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

1、从电视的声和像到电磁波,再到电,再到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最终归结到太阳能。

2、从电视的声和像到电,再到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最终归结到太阳能。 三、小结:能量的转化是在物体工作时发生的,物体不工作,就没有能量的转化。 四、拓展活动:留心观察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试着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式。

板书设计: 13、无处不在的能量 电能—→灯泡—→光能、热能

能量:源泉、生活、学习、工作、生长、降落、发光。 太阳能—→电视的声能、光能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9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