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部重点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5-06 18: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部重点名词解释

1.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下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2.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同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3.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4.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5.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6.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7.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8.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不变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9.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例外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例外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0.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1/ 6

11.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优良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1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有专门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13.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4.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5.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16.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17.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手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手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18.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19.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详尽化,也就是例外类型,例外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详尽质量规格标准。

教法学名词解释重点:

20.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不气氛,场景等。

2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2/ 6

22.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调和发展的过程。

23.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安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2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25.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6.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27.调研学习法: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28.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9.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30.板书技能:板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技巧。

31.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32.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33.合作评价: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3/ 6

3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35.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心理学

1.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分外的观察形势,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

2.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3.观察:是一种分外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设计、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4.表象:(记忆表象)是曾经感知的食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5.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资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6.后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7.超额学习: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8.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9.想象: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10.求异思维: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1.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4/ 6

1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3动机;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的,以满足个体某种内不需要的内部动因。

14.内部动机: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他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15.情商: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品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16.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17.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8.气质:是人的典型的、安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19.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安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20.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没这个独到模式包含了一人区别于他人的安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22.变式:是指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是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

23.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控制。

2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5/ 6

25.程序性知识:即操作型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详尽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

26.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7.技能:是指经过联系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28.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安定的倾向与特征。

29.心理健康:是一种优良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优良的社会适应,能够有用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30.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6/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9h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