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语文苏教必修三)

更新时间:2023-11-09 19: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的演变》基础练习

本课时编写:合肥皖智中学 瞿静静

一、基础积累

1、吕叔湘先生在《语言的演变》一文中,指出文言词语的意义在今天有扩大、缩小、弱化和转移等几种情况。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在今天已经转移的一句是( ) A. 颜色不少变 B. 臣所以去 亲戚而事君者 C. 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D. 吾 羞,不忍为之下

2、吕叔湘先生在《语言的演变》一文中,指出文言词语的意义在今天有扩大?缩小?弱化和转移等几种情况?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在今天已经弱化的一句是( ) A. 君之病在肠胃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乃令张良留谢 D.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3、下列关于“语言”“汉字”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三要素是指语音、语汇和语法,其中由于时代的久远,语音的变化最快、最显著。 B. 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词义弱化等几种类型。 C.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专注”“假借”六种造字法。 D.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三十年始终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水准的香港金像奖,如今已沦为“港片式微”的最佳佐证,表明“香港制造”的旗帜正在慢慢 蜕化。

B. 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出名,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为自己的出名 摇旗呐喊,唯恐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C. 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 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D. 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的京剧唱段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其声 穿云裂石,其曲荡气回肠,真有金戈铁马、气壮山河之慨。

5、下面对汉语词汇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词形的变化解决了汉语音节有限而词语数量不断增长的矛盾,避免了多音词和多义词的大量产生。

B. 词语的消长变化是指旧事物消亡了,与之相应的旧词语不用了;新事物产生了,相应地也产生了表达这些事物的新词语。

C. 词语的演变还有社会因素、观念改变、语言系统内部等因素。有些事物或现象没有变化,而表达这些事物或现象的词语被别的词语代替了。

D. 有的词语形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或者缩小,或者转移。对这种古今词义的引申变化,要仔细辨别。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言达意,好像用连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②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③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④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⑤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⑥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

A. ①⑥⑤③④② B. ②⑥⑤③④① C. ①②⑥⑤③④ D. ②⑥⑤③①④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使这里豁然开朗,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 写作,要有语言创新意识。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一味用流行的语句来包装自己的文章,不但你会失去读者,也会失却自我。

C.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D. 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的演变获得一定的认识。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多世纪。

B. 有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C. 演讲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感染听众,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D. 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成语运用是否准确恰当,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 。 。 , 。 , 。 ①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 ②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③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 ④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 ⑤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⑥只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A. ④①⑥②③⑤ B. ⑥②③⑤④① C. ④①⑥③⑤② D. ⑥③⑤②④① 1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________。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源头活水。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A. 语言不只是一种表达与交际的工具,它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有时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B.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 C. 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善待善用语言,正是善待我们自身 D. 不听任低俗、粗鄙的语言泛滥,是纯洁语言的历史自觉,更是在给文明留一点尊严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B. 吕叔湘,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一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是中国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著有《吕叔湘文集》。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老王》作者杨绛是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作品有散文《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随笔集《将饮茶》。

12、下面语段划线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①: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②,”坐行就是膝行③(蒲服即匍匐)④;要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语言的演变》) A. ①: B. ②, C. ③( ) D. ④;

二、课内巩固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文后的问题:

语言是经常在变的,语音,语义,语汇,语法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短时间内看不出,时间长了就明显了。因此在对某一种语言进行研究时,必须明确是在研究它的现状还是研究它的历史①。第一个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主要指当代)和历时研究的区别的语言学家是瑞士的F·de索绪尔,他这个主张对后来的语言研究影响很大。可是有一点是索绪尔当时没怎么强调而是后来的语言学家加以发挥的,那就是历时的研究是以若干个共时的断面研究为基础的②。这个认识对于汉语研究待别重要,因为直到不久以前,还有很多人把“古代汉语”当做一个单纯的东西来论述③。 ——吕叔湘《语言和语言研究》

13、语言研究有两个方向,为什么作者要强调研究者必须明确研究方向?

14、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关系怎样?

15、怎样理解吕叔湘所批评的“把‘古代汉语’当做一个单纯的东西来论述”的倾向?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在中学课本里数量不太多,平时加以记忆就行。另外还要结合句子理解。A项,“颜色”古代指容颜、脸色,而今天指色彩。词义转移。B项,“亲戚”古代指内外亲属。今天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词义缩小。C项,“河”古代指黄河,今天泛指河流。词义扩大。D项,“羞”古代指羞愧、耻辱,今天指害羞、不好意思。程度减轻,弱化。故选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在中学课本里数量不太多,平时加

以记忆就行。另外还要结合句子理解。“病”古代指严重疾病,今天指一般疾病。程度减轻,弱化。“行李”指出使的人,而今天仅仅指出门所带的东西。词义转移。“谢”有辞别、感谢的意思,也有道歉的意思,今天指感谢或谢罪。词义缩小。“河”指黄河,今天泛指河流。词义扩大。故选 A。 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A.“语音的变化最快、最显著”错,应是:语汇的变化最快、最显著。故选A。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选项A“蜕变”比喻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比关系;不合语境,应为“退变”;选项B“摇旗呐喊”原指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此题的对象是“自己”,对象错配;选项 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有时也指一言不发,这里望文生义为“不说一句称赞的话”。似是而非。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语词汇的演变。解答此类题,重在加强日常学习的力度和广度,将基本常识的掌握落到实处。同时,做题时注意对细节的判断,细心认真,不难选择。A项,“多音词”应为“同音词”。故选A。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和准确能力。这是一道排序型客观选择题。排序型客观选择题是一个传统题型,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题目给出的语料;二是从语料中抽出的已经打乱循序的六句话。语料多是议论性语段和说明性语段,有时也可能是记叙性语段。对于议论性语段,考生要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据之间的并列、递进等关系;对于说明性语段,考生要分析说明对象的内涵、外延以及概念和解析之间的关系;对于记叙性语段,考生要注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以及主次轻重的顺序,有时还要考虑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的顺序。另外,还要注意抓标志词,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关键词语、相同句式的反复出现,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前后陈述主语的一致性等。

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作出正确选择。本段的话题是“以言达意”,②句是观点句,说明“言”是用来达“意”的,但“言”无法尽“意”;⑥句“因为”紧承②句引出下文对原因的陈述;⑥句与⑤句形成对比,③句与④句形成对比,紧承观点意脉,按照由“言”到“意”的顺序表述;①句以一个比喻句照应“以言达意”的话题作结。故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成分残缺,去掉“由于”;B.语序不当,“不但”和“你”互换位置;C.句式杂糅,“采用”和“以……为准”杂糅。故选D。 8、【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时需做好以下三步: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A项不合逻辑,“近半个多世纪”表述不合逻辑;C项成分残缺,应在“听众”后加“的效果”;D项两面对一面,可去掉“是否”。故选B。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中准确连贯的能力。题型上属于排序题,即对提供的句子进行排序,并使之和上下文衔接恰当。具体方法:一、把握中心,确定龙首。二、留心语段,注意标点。在审题时,我们要注意语段和备选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借之帮助排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分号和句号。三、联系语境,辨明句间关系。四、瞻前顾后,巧抓关键词句。1.代词;2.重复出现的相同词句。在做此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语境和所给句子,根据语境中的某些暗示,确定首位句。本题⑥与“我什么也没忘”构成转折,应排首句,排除AC;③中的“它们”指②中的“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的事,②应排在③前,排除D。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做此类题我们要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先通读选段,再读选项,运用排除法——“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对应下一句话中的“白话文运动”“延

安的反对党八股”;“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对应下一句话中的“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故排除A、C、D。因此,答案为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次为E。 1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C.“国别体”应为“编年体”。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题中②处,应该没有任何标点。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号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号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

二、课内巩固

13、【答案】语言的历时研究着眼于纵向比较,而语言的横向研究着眼于横向的搜集、综合和分析、比较。前者着眼于研究语言古今差异,后者着眼弄清某种语言的特点。 14、【答案】共时的语言研究为历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15、【答案】所谓“单纯的东西”就是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古汉语,既看不到它的源流,外来影响,又看不到它的发展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99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