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3-12-02 20: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磐安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 ………………………………… 1 1.现状概况 ………………………………… 1 2.规划背景 ………………………………… 2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 4 1.规划依据 ………………………………… 4 2.规划原则 ………………………………… 5

第三章、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 7 1.规划期限 ………………………………… 7 2.规划范围 ………………………………… 7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发展目标 ………………………………… 8 1.国际、国内与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 8 2.磐安县历次总体规划回顾 ………………………………… 9 3.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11 4.产业结构 ………………………………… 11 5.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识别 ………………………………… 13 6.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 14 7.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 15 8.城市发展总目标 ………………………………… 17 9.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 17 10.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 18 11.经济与社会发展策略 ………………………………… 19 12.土地利用开发策略 ………………………………… 20 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布局 ………………………………… 23 1.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 23 2.城镇体系规划 ………………………………… 26 3.县域人口发展 ………………………………… 30

4.县域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 ………………………………… 32 5.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 34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 36 1.城市性质 ………………………………… 36 2.城市人口规模控制 ………………………………… 36 3.城市用地规模控制 ………………………………… 38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 45

1.城市功能布局与发展方向——两个支柱、三种职能、四个板块 …………… 45 2.城市用地展方向及布局调整 ………………………………… 46

3.城市道路交通架构 ………………………………… 47 4.城市产业布局及发展引导 ………………………………… 47 5.城市特色的形成 ………………………………… 48 第八章、居住用地规划 ………………………………… 50 1.居住用地发展状况 ………………………………… 50 2.规划原则 ………………………………… 50 3.规划目标 ………………………………… 51 4.布局结构 ………………………………… 52 第九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54 1.公共设施的范畴及发展目标 ………………………………… 54 2.行政办公用规划 ………………………………… 56 3.商业贸易设施用地 ………………………………… 56 4.教育设施用地 ………………………………… 58 5.文化设施用地 ………………………………… 60 6.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 62 7.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 63 8.体育设施用地 ………………………………… 65 第十章、工业用地规划 ………………………………… 67 1.工业发展状况 ………………………………… 67 2.工业发展策略 ………………………………… 68 3.工业用地布局现状 ………………………………… 69 4. 工业用地规划 ………………………………… 69 第十一章、仓储用地规划 ………………………………… 71 1.现状及存在问题 ………………………………… 71 2.仓储用地规划布局 ………………………………… 71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与城市景观规划 ………………………………… 72 1.绿地系统 ………………………………… 72 2.城市景观规划 ………………………………… 73 第十三章、对外交通规划 ………………………………… 75 1.对外交通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 75 2.对外交通设施发展前景分析 ………………………………… 75 3.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 77 第十四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79 1.内部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79 2.内部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79 3.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 80 4.道路交通设施 ………………………………… 80 第十五章、市政基础设施 ………………………………… 83 1.现状概况 ………………………………… 83 2.现状设施评价 ………………………………… 85

3.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 86 4.基础设施规划依据 ………………………………… 88 5.给水系统规划 ………………………………… 88 6.排水系统规划 ………………………………… 92

7.电力系统规划 ………………………………… 94 8.邮政电信系统规划 ………………………………… 95 9.燃气系统规划 ………………………………… 96 10.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 98 11.城市防洪规划 ………………………………… 100 12.城市消防 ………………………………… 102 13.人防规划 ………………………………… 102 14.防震、抗震规划 ………………………………… 103 15.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104 第十六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105 1.生态环境保护 ………………………………… 105 2.县城环境质量分析 ………………………………… 106 3.环境分区及环境控制标准 ………………………………… 107 4.历史古迹与传统街区保护 ………………………………… 108 第十七章、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规划 ………………………………… 111 1.磐安县地理条件概况 ………………………………… 111 2.旅游资源分析 ………………………………… 111 3.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13 4.旅游规划 ………………………………… 114

第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 117 1.规划原则 ………………………………… 117 2.近期建设年限及发展规模 ………………………………… 117 3.近期建设目标 ………………………………… 117 4.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 118 第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 125 第二十章、城市郊区规划 ………………………………… 127 1. 郊区范围 ………………………………… 127

2. 郊区范围内城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布局 …………………………… 127 3. 郊区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布局 ………………………………… 127 4. 主要农副食品基地规划 ………………………………… 128 第二十一章、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建议 ………………………………… 129 1.相关规划的编制 ………………………………… 129

2.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运作机制 ………………………………… 129 3.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 130 4.制定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导向的公共政策 ………………………………… 131

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

1.规划背景

2002年年底,磐安县建设局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商讨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磐安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事宜。经过几个月的酝酿与准备,2003年2月,双方进入项目合作的实质性阶段。春节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磐安县建设局共同组成的

磐安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组开始现场工作。

2003年2月底,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面总结现场工作资料,进行了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根据项目合同,磐安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应于2003年3月完成规划纲要(方案)工作,于2003年4月进入总体规划设计阶段,并于4月底、5月底前后进行总体规划方案的讨论工作,于2003年7月完成初步工作成果,2003年9月磐安县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了磐安县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2003年12月由金华市规划局领导主持磐安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技术鉴定会,并通过磐安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月金华市人民政府对磐安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

在春节后的工作组现场工作中,涉及到统计局、民政局、发展计划局、县政府办公室、经贸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农业局、旅游局、人民银行、文教局、卫生局、交通局、公交公司、水利局、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电信局、邮政局、广电局、消防队、燃气公司、环保局等,各个部门提供了图纸标示和书面意见。 1.1 修编工作方法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正处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和长三角经济发展高潮期,也处在国家的城市发展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调整时期。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使得城市政府和城市规划专业人员都能够比较冷静地回顾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和城市规划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城市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选择比较切合实际的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发展规划。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在磐安县于1984年、1991年、1997年三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城市发展情况和宏观政策、经济环境调整的进一步修编工作。经过3轮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使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设计研究单位可以认真地总结20年来城市总体规划技术工作的得失,吸取成功经验,进行技术手段和方法上的尝试和完善。在磐安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城市规划院技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规划修编工作组和协作单位的努力下,本次规划修编工作在满足国家、省、市、地方关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对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技术层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使本次规划修编更好地服务于磐安的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需求。 1.2 修编技术路线

以磐安城市发展与规划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为目标;在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专题研究基础上,重点把握区域与城市发展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与开发、生态环境、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等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 1.3 技术方法

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开展既有一定广度又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扩展规划思路。 2.现状概况 2.1政区概况

磐安县建县历史虽然不长,但行政区划归属多变。今磐安地域在春秋战国时代属越国统辖范围,自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始,分属东阳、永康、缙云和天台。清初曾设四平县,稍时即废。1939年7月1日正式置县,以1939年设立的大盘山绥靖区为基础,划东阳、永康、缙云、天台四县边缘山区建县,县治设今大盘镇学田村。

1949年10月30日,磐安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县城设安文,属金华专区。1958年撤县,辖境并入东阳。1983年7月,国务院决定恢复磐安县,县城仍设安文镇。恢复后的磐安县比原来增加岭口、玉峰、尖山、胡宅、前山五个乡镇,属浙江省金华地区。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金华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制,磐安县属金华管辖。 2.2 地理位置

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地区,位于东经120o17’——120o47’、北纬28o49’——29o19’。东与天台县、新昌县相连,南与仙居县毗邻,西部与缙云县、永康市接壤,北与东阳市相连。县域呈东西短、南北长的形态,东西47公里,南北54公里,总面积1198.88平方公里。

磐安县目前县城所在地安文镇位于县域西部,东经120o26’、北纬29o’03,镇域面积90.03平方公里。镇区北距杭州市216公里、南至温州市261公里、西至金华市126公里、北至宁波市212公里。

2.3社会经济概况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2%,比1998年增长9.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795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2.41%;按三次产业分,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6.5:48.2:25.3。全市农业总产值6.29亿元,工业总产值31.71亿元,财政收入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130万元。 2.4县域人口分布情况

到2002年底磐安县人口共计20.62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10.94万人;劳务输出3.59万人。磐安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其中:安文镇3.11万人;深泽乡0.93万人;云山办事处0.23万人;新渥0.74万人。 2.5地形地貌

磐安县属浙中山区县,全县受天台山、会稽山以及括苍山、仙霞岭余脉影响,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山峦重叠,一般都在800m以上;中南部较高,境内的青梅尖、大盘山、高二山海拔均在1220m以上,最高峰为南部青梅尖,海拔1314m;西部低,最低处是东北部夹溪谷地,海拔150m,相对高差1164m。 2.6 地质构造

县内地质以断裂构造为主,有新华系构造、华厦式构造、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等四个构造体系。出露地层为中新生代,上侏罗统岩系最发育,次为白垩系陆相碎屑,再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少量第三系玄武岩。 2.7 河流水系

磐安县位于浙江中部,是浙江省四大水系的分水岭,钱塘江的支流金华江、曹娥江的干流澄潭江、瓯江的支流好溪、灵江支流永安溪、始丰溪均发源于本县山区。 2.8 水文气象

磐安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为16℃,最热月(7~8月)温度25.6o~ 28.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全年大于10℃的年积温4859~5306℃,无霜期200~243天。全年日照时数为1441~2031小时。

平均降水14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550mm,多年平均径流量930mm,年内降水分布不均,三、四月份出现春雨,常年雨量250~400mm,占全年雨量的17~24%;五至六月进入梅雨季节,常年雨量350~700mm,约占年雨量的21~40%;七、八、九月份,主要受热带风暴影响,常年雨量在304mm左右,占年雨量的20%。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1.规划依据

1.1 国家、浙江省关于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国家其它有关法规与技术规范 《磐安生态建县建设规划》 1.2 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

建设部关于《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03年工作要点》(建城综函[2003]6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98]161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1.3 磐安县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 《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 《磐安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磐安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 《磐安县安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浙江省磐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规划原则

2.1 合理性原则

以规划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对于该区的规划设计要求为依据,使该规划设计既满足磐安县居民的现代化生活要求,又能够带动磐安县城市发展,从而使磐安县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综合地区城市化进程,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合理确定功能布局。 2.2 人本性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新磐安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新县城。注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而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合理的功能布局将有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3 生态性原则

在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地区内的自然环境,并通过生态绿化系统的形成,提高环境质量标准,创造具有自然风貌的优美环境。通过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同时加强污染防治,以形成绿树成荫、碧水环流、空气清新、舒适恬静宜人居住的生态型城市空间。

2.4 公众参与和可操作性原则

加强磐安县总体规划的灵活性,在保证整体结构系统的前提下使具体操作便于分期实施和经营;提供合理、可行、富于弹性的开发计划和设计手段,针对开发建设,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实行公众参与制度,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从而在充分满足居民需要的同时也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

2.5 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的原则

加强磐安县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功能互补,创造便捷的整体关系。整合区域间的整体发展构想。

第三章、规划期限与规划区范围

1.规划期限

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参考磐安县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本次磐安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具体分期年限为: 近期:2003年-2010年 中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远景:2021年以后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修编的地域范围为磐安县县域全境1198.88km2陆域总面积。规划修编的行政范围包括磐安县县城行政辖区及其发展用地。规划控制区范围约230平方公里,包括现安文镇镇域全部和新渥镇镇域部分;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南起新渥镇宅口村、北至安文镇台口村,东起云山街道办事处、西至深泽乡的道士岙。南北长约16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规划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范围13平方公里。

从地理单元上,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范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地区: 中心城区(以安文为主) 东南分区(以云山为主) 西南分区(以深泽、新渥为主)

具体范围安文片区北起台口畈,东南至根溪,西南至下园畈、双溪口;东南组团以云山为核心,包括中田村、上马石村、上葛村;西南组团的深泽片区以深泽为核心,北起田口村,南至森屋村,东起上横村,西到道士岙,新渥片区北起大麦坞村,南至新渥镇宅口村,西至大山下村。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发展目标

1.国际、国内与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1.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化

随着各国经济走向开放和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某种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导致全球贸易资本和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同时为了聚集向心力和协调利益,各种规模的地区一体化(区域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这一趋势将深刻影响地区乃至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也要求城市在区域发展环境中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重新定位。 1.2 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知识经济的支柱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对未来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活动和市场组织、资金需求、劳动力结构生产影响,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因素。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域或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人才更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3 国际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

长江三角洲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地区,目前虽然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但现状经济结构尚不成熟,城市间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倾向严重,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协作和调控。配合区域功能优化的态势,进行城市空间资源合理配置,是当前新形势下赋予城市规划的新任务。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发展杭州、宁波、温州三个都市区,要求沟通联系上海、面向长三角发展,为区域内各个等级序位的城市提出的高起点的要求。尽管江浙一带小规模工业板块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后劲不足,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 随着诸永高速公路建设紧锣密鼓的进行,预计2007年将全面完成。该道路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浙中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及经济结构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磐安这样一直受到外部交通制约的城市来说,道路开通后,极大地缩短了与上级城市、乃至上海等的时空联系距离。长三角经济圈及浙中城市群对磐安县的经济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1.4 城市发展政策

1996年以来,国家一再强调了控制大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的政策,特别是严格控制大城市的用地总量和人均用地标准,以保护城市周围地区的耕地。国家也更加重视城市规划的作用,强调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合理发展的指导作用。同时,国家对城市户籍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凝固的城乡户籍分离状况正在被消除,由此可能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这些政策在某些方面的不一致性,无疑加大了城市规划编制的难度。 1.5 产业政策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未来的产业政策走势大致是:加快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的发展;积极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环保与生态产业将有优越的生长环境。 1.6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资源政策

《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将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与环境发展,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耕地资源保护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生态(或绿色)产业的兴起,环境资源的公平使用,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城市和农业地区的协调发展,减少交通需求和私人机动车交通的土地利用——交通发展模式、城市社区的均衡发展等等,都应成为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2.磐安县历次总体规划回顾 2.1 设县时间

1939年建县,1983年恢复建制。 2.2 历次总体规划时间

磐安县于1984年,1991年,1997年分别编制了三次总体规划,每次规划侧重点略有不同,但总体方向基本一致。 2.3 城市性质调整回顾

1984年总体规划——磐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工业生产以二轻食品为主,是开放山区建设山区的前哨基地。

1991年总体规划——磐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工商业综合发展的山区城镇。 1997年总体规划——磐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型加工和农副产品贸易为主导,度假休闲职能逐步强化的综合性城市。

2.4 人口规模

表4-2-1:磐安历次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比较

1983年实际 0.63(安文) 万人 1984年总规预测 1990年 2000年 1.5 万人 1.0 万人 1996年 1991年总规预测 2.5 万人 4.0 万人 1997年总规预测 2.5 万人 3.5 万人 1998年 4.5 万人 1995年 201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人数 单位 表4-2-2:磐安历年人口规模规划人口与实际人口比较

1997年 计划 20.67 万人 实际 20.34 万人 计划 20.61 万人 实际 20.42 万人 实际 人数 单位 2.5 用地规模:

表4-2-3:磐安历年总体规划用地规模预测比较

计划 21.13 万人 20.30 万人 1983年实际 27.8 公顷 1984年总规预测 1990年 2000年 91.4 公顷 58.6 公顷 1991年总规预测 1995年 162.6 公顷 2010年 285.6 公顷 1997年总规预测 2000年 195.0 公顷 2010年 287.0 公顷 2020年 382.5 公顷 面积 单位 2.6磐安县县城历次总体规划回顾 1984年总体规划 1984年 1984-2000年 磐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城市性质 和交通中心;工业生产以二轻食品为主,是开放山区建设山区的前哨基地。 用地规模 人口规模(安文)

1991年总体规划 1991年 1991-2010年 磐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工商业综合发展的山区城镇。 285.6公顷 4.0万人 1997年总体规划 1997年 1997-2020年 磐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型加工和农副产品贸易为主导,度假休闲职能逐步强化的综合性城市。 382.5公顷 4.5万人 修编时间 规划期限 91.4公顷 1.5万人 3.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表4-3-1:磐安经济与产业结构变化

单位:亿元(当年价)

年份 GDP总量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三产结构 (%) 人均GDP (元/人)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9.52 9.93 10.28 11.34 12.44 14.00 2.93 3.14 3.53 3.16 3.29 3.42 4.42 4.45 4.69 5.38 6.00 7.00 2.17 3.84 2.53 2.80 3.15 3.58 30.8:46.4:22.8 31.6:44.8:38.7 34.4:45.7:24.7 27.8:47.5:24.7 26.5:48.2:25.3 24.3:50.0:25.7 4677 4861 5021 5527 6045 6795 注:数据来源于1998-2002年《磐安统计年鉴》,人均GDP采用户籍人口。

磐安县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在5-6%左右,处于徘徊阶段,二产和三产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时间序列上,从资料看来1998年前以三产为主;而1998-2002年以二产为主。 4.产业结构 4.1工业结构

2002年磐安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1.71亿元,比2001年增加17.05%;工业税收已占磐安县财政收入90%以上。工业在磐安县经济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2002年14.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有50%的份额是由工业提供的。

工业结构初步改变了以“县城搞工业,农村搞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磐安县初步形成以塑料橡胶加工、圣诞礼品、木制工艺品加工等主导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内销与外贸并举、城镇与乡村结合、工业与农业互补的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在磐安县工业企业中,其中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9个。诸多企业中,骨干企业的缺乏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2002年外贸自营出口总值达到1994万美元,同比增长34.82%。在磐安县工业销售总产值比例与江浙其他同类县市相比仍然偏低,工业的外向性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2第三产业结构

到2002年第三产业增长10.80%,2002年第三产业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8亿元,已占磐安县GDP的25.7%。

“八五”、“九五”时期第三产业发展重点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市公用事业等传统产业上,从而基本清除了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

表4-4-1:2001年、2002年磐安县第三产业结构比较

单位:亿元(当年价) 2001年 GDP 3.15 0.02 0.02 0.72 0.81 0.29 0.19 0.12 0.18 0.35 0.01 0.43 0.01 比重(%) 100.00 0.63 0.63 22.86 25.71 9.21 6.03 3.81 5.72 11.11 0.32 13.65 0.32 GDP 3.59 0.02 0.03 0.80 0.90 0.38 0.20 0.13 0.21 0.40 0.01 0.50 0.01 2002年 比重(%) 100.00 0.56 0.84 22.28 25.07 10.58 5.57 3.62 5.85 11.14 0.28 13.93 0.28 第三产业总计 农林牧渔服务业 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 教育、文艺广播电铃电视事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其他 注: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2001及2002年《磐安统计年鉴》 5.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识别

根据对磐安县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对比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作用,可以识别出磐安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95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