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26 09: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填空题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 勘探, 勘探, 勘探和 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答:地震;重力;电法;磁法。

2.用 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 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 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 方法,叫地震勘探。

答:人工;地下;地下;物探。

3.地震勘探分 地震法、 地震法和 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 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答:反射波;折射波;透射波;反射波。

4.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 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 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 时,会产生 成反射波。

答:地层;传播;分界面;反射。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 。检波器把地表的 转换成 ,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 地震记录。

答:振动; 机械振动;电振动;数字磁带。

1

6.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 ,等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 ,做出地震 ,并提出 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答:处理; 解释;构造图;井位。

7.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 ,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 层状,这样的特性称为 。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 。

答:形变;恢复;弹性;弹性体。

8.、物体在作用下,弹性体 所发生的 或 的变化,就叫做 形变。

答:外力;体积;开关; 弹性。

9.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 ,若去掉外力以后,物体仍旧 其受外力时的开关,这样的特性称为 。这种物体称为 。

答:形变;保持;塑性;塑性体。

10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 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 具在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 形变。也产生 形变。

答:对立;同时;弹性;塑性。

11.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 形变或 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 物质,作用其中上的外力

2

作用力延续时间的 ,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 、压力等外界条件。

答:弹性、塑性;物理;大小;长短;温度。

12.当外力作用 ,而且作用时间又 ,大部分物质主表现为弹性性质。

答:很小;很短。

13.当外力作用 ,且作用时间 时,所有物质都表现为塑性性质。

答:大;长。

14.当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地震波时,在药包附近爆炸产生的 热气球,爆炸前沿 ,经测室达几十万个大气压,大大超过岩石的 温度,岩石遭到破坏炸成空穴叫 空。

答:高压;压强;抗压;实际。

15.远离爆炸中心,压力 ,小于岩的 强度,但仍超过岩石的 强度,此时岩石虽不遭受破坏,但产生 形变,形成一个等效空穴。

答:减小;抗压;弹性;塑性。

16.在等效空穴以外的区域,爆炸压力降低到岩石的 强度以内,由于爆炸产生的作用力的延续时间 ,一般只有几百个微秒。因此对于 震源的地层来说,完全可以看成是近似的 介质。

答:弹性;很短;远离;弹性。

3

17.弹性体受体 作用发生形变时,在弹性体内部便产生一 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答:外力;反抗。

18.被拉长的弹簧,在弹簧 便产生一个 拉长的弹力在外力 时,这个弹力使弹性体 原状。

答:内部;反抗;取消;恢复。

19.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 ,形变消失,弹力也就 了,可见弹力与形变之间是互相 又互相 。

答:越大;不存在;联系;依存。

20.弹性体在 作用下,由于外力对弹性体的作用力 和 不同,弹性体发生的 也是多种多样的。

答:外力;方向;作用点;形变。

22.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发生的形变只改变 ,而它的 不变,这种形变叫 形变,简称 (见图08AA-2)。

答:形状;体积;形状;切变。

23.形变类型不同,产生的 类型也不一样。 形变产生的弹力方向,必然 于岩石体的各个面,这种弹力称为 弹力。

答:弹力;体积;垂直;法向。

24.形状形变产生的弹力方向,必然和六面体的某两个面 ,这种弹力称为 弹力,不同类型的 和弹力,将产生不同类型的 。

4

答:相切;切向;形变;地震波。

25.地震勘探中,在岩层中 ,使岩层 发生振动振动通过岩层 出去形成 。

答:爆炸;质点;传播;地震波。

26.地震波属于 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 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27.形变和弹力 的过程,是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 过程,也就是地震波的形成过程。

答:相互作用; 传播。

28.由于A点在振动过程中,与机邻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就必然引起相 邻 的振动。相邻 的振动又引更远一些的振动,因此,在弹性介质中,振动就以质点A为中心,由近及远按一定速度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答:弹力;质点;质点;质点。

29.地球是由若干个 组成的,其中外部圈层包括 、 、 。

答: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0.地球内部圈层包括 、 和 。软法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为 。

答: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

31.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 圈层,平均厚度 。在大陆部分较厚,一般 ;在大洋部分较薄,一般 。

5

答:固体;15-17公里;30-40公里;6-16公里。

32.大陆型地壳具有双重结构,上部为 ,下部为 大洋型地壳只有 。地壳的下界石称为 。

答:硅铝层;硅镁层;硅镁层;莫霍面。

33.在地表环境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于 的变化,以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岩石发生崩裂,分解等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成为 、 和 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答:温度; 碎屑物质; 溶解物质;残余物质。

34.岩浆岩按其形成 分为 、 和 。

答:深度;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35.在图08AA-3中,M为岩层层面,L为假想水平面;岩层层面M的产状要素是: AB的两端延伸的方向为走向,OC的水平投影OD为 ,它的指向为倾向,<α为 。

答:走向线;倾斜线;倾向线;真倾角。

36.根据炮点 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 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 关系,这种系称为 。

答:接收点;连续; 相互位置;观测系统。

37.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 和 两大类。

答:纵测线;非纵测线。

6

38.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步骤为;野外地震采集,( )( .)

答:室内资料处理 室内资料解释

39.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一般分为( )分辨率和( )分辨率。 答 水平 垂直

40.影响地震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 ).

41.地震波速度,一般随地层深度的增大而( ),随地层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42.经过动校正和水平迭加,( )得到加强,( )受到压制。

43.经动校正和水平迭加,并将所有的新地震道,放在相应的( )点位置,就构成了该测线的( )时间剖面。 44.在等to平面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地层倾角越( )。 1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 )( )

( )( ) ( )

2 控矿因素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 ) ( )( )( )( )( )( )( )人为因素等中任5个3 勘探基地的

7

确定、勘探计划与设计的编制、勘探施工与管理、勘探报告的编写。 3 矿床勘探的一般程序是( ) ( )( )( )( )( )。

4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依据有( ) ( )( )( )( )。

5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 ) ( )( )。 6 矿产勘查是( )和 ( )的总称。 二、选择题(40道)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 A 勘探。 A.地震; B.重力; C.电法; D.磁法。 2.地震勘探最主要的是 C 地震汉。 A.折射波; B.透射波; C.反射波。

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原地层形成 B 。

A.透射波; B.反射波; C.滑行波。

4.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 B 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5.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 A 。 A.一个点; B.许多点。

6.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 A 。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7.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身波的传播速度 A 。

8

A.低;B.高; C.相等。

8.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 B 。 A.道距;B.炮检距; C.偏移距。 9.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 A 。 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

10.若地下界面有倾角,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 B 进行观测。

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

11.若组合检波器都采用串联,这时的到的记录能量 ,但是干扰背景 A 。

A.强,大;B.弱,小;C.强,小;D.弱,大。

12.为了得到理想的记录,一般组合检波器都要用 C 的连接方式。

A.串联;B.并联;C.先串后并。

13.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 A 反射时间。

A.垂直;B.标准。

14.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 B 。 A.突出;B.增强;C.压制;D.变化不明显。

15.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外力去掉后,物体立刻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 B 。

A.塑性; B.弹性。

9

16.物体的弹性和塑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 A 性质。 A.物理;B化学。

17.物质的弹性和塑性是相对的 A 。 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B.是不变的。 18.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 C 。 A.垂直;B.不垂直;C.一致;D.不一致。

19.横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 A 。 A.垂直;B.不垂直;C.相同;D不相同。 20.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B 。

A.3-16公里;B.15-17公里;C.30-40公里。 21.地壳的下界面称为 C 。 A.硅铝层;B.硅镁层;C.莫霍面。 22.质点振动一次所 B 叫振动周期。 A.行的距离;B.需的时间。

23.质点在一秒钟内 B 叫振动频率。 A.行的距离;B.振动次数。

24.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 B ,叫振幅。 A.时间;B.最大位移。

25.波在 B 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 A.一定时间;B.一个周期;C.一种介质。 26.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 C 。

A.相互平行;B.相互斜交;C.相互垂直;D.无关联。

10

27.以下几种只有 C 才是内力地质作用。 A.剥蚀作用;B.沉积作用;C.岩浆活动;D.成岩作用。 28.下列几种不属于沉积岩的是 B 。 A.碎屑岩;B.变质岩;C.粘土岩;D.碳酸盐岩。

29.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 A 。

A.为最小;B.为最大;C.不一定;D.都相同。 30.在反射定律中,入射角 B 反射角。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关系。

31.当入射角增大到i,透射角增加到90°时,这时手腕 射叫 D 。

A.面波;B.多次波;C.折射波;D.滑行波。 32.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 B 。 A.真速度;B视速度。

33.由视速度定理可知,真速度 A 视速度。 A.不大于;B.不小于;C.永远等于。

34.直达波就是从震源 D 到达检波器的波。 A.反射;B.折射;C.滑行;D.直接。

35.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反射界面上的 B 。 A.一点;B.一段。

36.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 B 。 A.直达波;B.折射波;C.反射波。

11

37.常见多次反射波共有 C 种。 A.2;B.3;C.4;D.5。

38.自然界中形成不同种类沉积岩的主要原因有 A 个。 A.2;B.3;C.4;D.5。

39.沉积岩层状构造中的块状构造是指单层厚度大于 B 米。 A.1;B.2;C.5;D.10。

40.炮点与 B 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观测系统。

A.炮点;B.接收点。 三、选择题(18道)

1.速度最大的岩石是( )

(1)花岗岩 (2)变质岩 (3)粘地 (4)页岩 答:(1)

2.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 )

(1)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 (2)岩石密度越大 (3) 岩石密度越小 (4)有效孔隙度一定大

答:(3)

3.岩石埋深越大,其( )

(1)密度越大 (2)密度越小 (3)孔隙度增大 (4)孔隙度不变

答:(1)

4.用作盖层最好的是( )

12

(1)砂岩 (2)泥岩 (3)碳酸盐岩 (4)砾岩 答:(2)

5.连续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Z关系是( ) (1)V=V0(1+βZ) (2)V=V0(1+β+Z) (3)V=V0βZ (4)V=V0(1+2βZ). V0 答:(1)

6.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

(1)直线 (2)曲射线 (3)双曲线 (4)抛物线 答:(2)

7.动校正是为了压制( )

(1)面波 (2)折射波 (3)反射波 (4)多次波 答:(4)

8.水平迭加能使( )

(1)反射波能量增强 (2)多次波能量增强 (3)干扰波能量增强 (4)面波能量增强 答:(1)

9.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沿( ) (1)最大路径传播 (2)最小路径传播 (3)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 (4)双曲线路径传播 答:(2)

10.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

(1)一条条射线 (2)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13

(3)一种波动 (4)面波 答:(3)

11.油气运移的总趋势是( )

(1)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 (2)从高处向低处运移 (3)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运移 (4)在等压条件下运移 答:(4)

12.在平面图上,断层常组合成( )

(1)阶梯状 (2)迭瓦状 (3)Y字形 (4)平行式 答:(4)

13.油气二次运移是( )

(1)从生油岩中向外排出 (2)石油脱离母岩后在储集岩内部或其它和种通道中的传导过程

(3)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运移 (4)向泥岩中运移。 答:(2)

14.最有利的储集体是( )

(1)砾岩 (2)泥岩 (3)砂岩 (4)粘土 答:(3)

15.聚集型凹界面反射波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表现为( ) (1)一段凹型反射同相轴 (2)一段凸型反射同相轴 (3)一段直反射同相轴 (4)一个点 答:(4)

16.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14

(1)有构造就会有油气 (2)有构造就会有一定圈闭面积 (3)有构造就会有一定幅度 (4)有圈闭不一定有油

答:(1)

17.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 (1)具有生,储,盖条件就会有油 (2)构造中的油气一定是原生油气 (3)构造中的油气一定是后生油气

(4)只有生,储,盖,运,圈,保条件具备才会有油 答:(4)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面波不是波 (2)地震波是波 (3)直达波不是波 (4)多次波是有效波 答:(2) 选择

1.当不整合面以下地层褶皱而以上地层不褶皱时,下层褶皱形成于该褶皱的最新地层( )

A.之前 B.之后 C.同期形成 答:B

2.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 )。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

15

A.褶积 B.二维 C.频率 答:C

3.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 )表示。

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 答:C

4.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 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 答:B

5.产生伪门原因,是同( )离散采样造成的。 A.滤波因子 B.输入信号 C.连续信号 答:A

6.吉布斯现象的存在,对数字滤波是不利的,在通放带,由于Hn(f)曲线的振荡变化,使反射波的波形( )

A.子波延长 B.产生畸变 C.滤不干净 答:B

7.一个单界面反射波称为( ) A.尖脉冲 B.混合波 C.地震子波 答:C

8.实际地震子波的波形,是由( )决定的。 A.地质结构 B.地层序列 C.激发岩性 答:A

16

9.地震子波的能量延迟特性分( )种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答:C

10.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 答:C

11.地震刻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 ) A.声波 B.反射波 C.浅层折射波 答:C

12.当地形高差比较大时,一般要作( )校正。 A.井口 B.低降速带 C.基准面 答:C

13.因为地震波的能量差异很大,一般浅层能量强,深层能量弱,小炮检距的振幅大,大炮检距的( )振幅控制就是把这种差别很大的振幅控制在某一范围内。

A.振幅小 B.振幅大 答:A

14.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水平选加存在差反射层的( )问题。 A.选加 B.偏移 C.干涉 答:B

15.为了解决水平选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 )处理。 A.偏移归位 B动校正 C.相干加强

17

答:A

16.在偏移归位中如偏移速度小于地震波速度,这时归位后,反射层深度变浅倾角缓界面位置( )

A.向下倾方向位移 B.向上倾方向位置 C.不变 答:A

17.层拉平后的振幅切片技术有助于对细微的( ),沉积环境进行研并进行砂体预测。

A.沉积相 B.地震相 C.滨海相 D.前积相 答:B

18.平界面反射波的t0时距曲线是一条( )。 A.直线 B.双曲线 C.任意曲线 答:A

19.沉积地层中,相似的岩性组合有规律的( )出现称为旋回性。

A.单独 B.重复 答:B

20.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及气候环境相联系,在广泛的地区稳定形成的岩相,称为( )

A.沉积旋回 B.沉积建造 C共生组合 D.层层超复 答:B

21.喜山构造运动期西主要以( )运动为主。 A.掀斜 B.造山 C.夷平

18

答:B

22.喜山晚期,我国东部主要以( )为主 A.造山运动 B.断陷下沉 答:B

23.埋藏在地层中,并经过( )的地史时期生物的遗迹叫化石。 A.有机质分解 B.高压高温作用 C.石化 答:C

24.能够指示生物( )特征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A.生活环境 B石化 C.向有机质转化 答:A

25.背斜的最高构造等高线或最高点的标高称为( ) A.地层深度 B.构造高点 C.岩层厚度 答:

二、选择题(36道)

1.野外放炮记录,一般都是( ) A.共中心点 B.共反射点 C.共炮点 答:C

2.把刻录道按反射点进行组合,就可得到( )道集记录。 A.共中心点 B.共炮点 C.共反射点 答:C

19

3.共反射点道集记录,把每一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减去它的正常时差这就叫做( )

A.动校正 B.静校正 C.相位校正 答:A

4.所谓多次复盖,就是对地下每一个共反射点都要进行( )观测。

A.一次 B.四次 C.多次 答:C

5.如果在同一点放炮和接收,就会得到地下反射界面的( 反射波。

A.垂直 B.铅直 C.断面 D.多次 答:A

6.地震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 A.垂直 B.一致 C.相同 D.相反 答:C

7.质点振动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 ),叫做振动的振幅。A.位移 B.时差 C.轨迹 答:A

8.描述质点位称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图形叫做( ) A.振动 B.切片 C.波剖面 答:C

9.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叫做( )

20

A.波长 B.周期 C.波数 答:C

10.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该时刻( )

A.基准面 B.反射面 C.波前面 D.波尾面 答:C

11.主要造岩矿物是组成( )的主要矿物。 A.地层 B.岩石 答:B

12.所谓射线就是地震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 ) A.直线距离 B.传播路径 C.传播速度 答:C

13.地壳表层及浅部,由原岩经过风化剥蚀作用,搬运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答:A

14.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同部结构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统称为( )

A.地质作用 B.构造作用 C.沉积作用 答:A

15.( )是沉积岩原一种,主要由碎屑物质和胶结物组成。 A.火成岩 B.玄武岩 C.碎屑岩

21

答:C

16.碳酸盐岩是属于( )成因的一类沉积岩 A.化学生物化学 B.沉积作用 C.构造运动 答:A

17.沉积岩的粒度和成分是由于手动过程中的( )作用决定的 A.地质 B.搬运距离 C.分选 答:C

18.费马原理认为波前在地震波沿射线传抑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为( )

A.最大 B最小 C.一样 答:B

19.迭加速度( )均方根速度 A.大于或等于 B.小于 C.等于 答:A

20.迭加速度转化为均方根速必须进行( ) A.动校正 B.静校正 C.倾角校正 答:C

21.平均速度把地层假设成为( ) A.均匀介质 B.连续介质 C.水平介质 答:A

22.野外记录中最先到达接收点的波称为( ) A.直达波 B.有效波 C.透射波

22

答:A

23. 由炮点传播到地面再到界面再到检波点这样的波称为( ) A.绕射波 B.层间多次波 C.虚反射波 答:C

24.岩石的( )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 A.地震 B.岩性 C.运动学 答:B

25.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的岩层称为( ) A.水平岩层 B.倾斜岩层 C.沉积岩层 答:B

26.( )是指沉积岩和其它层状岩石在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波状起伏的连续弯曲。

A.褶皱 B.褶曲 答:A

27.褶曲的基本类型有( ) A.五种 B.一种 C.两种 答:C

28.回转型反射波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表现为( ) (1)一段凹反射同相轴 (2)一个点 (3)一段凸反射同相轴 (4)一段直反射同相轴

答:(3)

29.平缓型反射波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表现为( )

23

(1)反映界面的范围增大 (2)反映界面的范围不变 (3)反映界面的范围减小 (4)一段直反射波 答:(3)

30.下面那个因素不能为对比时间剖面的三个标志之一( ) (1)振幅 (2)波形 (3)相位 (4)波组 答:(4)

31. ( )一般对相位闭合差要求是满足(△t为闭合差,为该反射层波视周期)

(1)△t≤T*/3 (2)△t≤T*/2 (3)△t≤T* (4)△t≥T* 答:(2)

32.凹界面反射一般在深层为( ) (1)平缓型 (2)聚焦型 (3)回转型 (4)直线型 答:(3)

33.通过测线,我们一定能观测到地层的( ) (1)真倾角 (2)视倾角 (3)走向 (4)倾向 答:(2)

34.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1)有构造就会有油气 (2)有构造就会有一定圈闭面积 (3)有构造就会有一定幅度

24

T*(4)有圈闭不一定有油 答:(1)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生,储,盖条件就会有油 (2)构造中的油气一定是原生油气 (3)构造中的油气一定是后生油气

(4)只有生,储,盖,运,圈,保条件具备才会有油 答:(4)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面波不是波 (2)地震波是波 (3)直达波波不是波 (4)多次波是有效波 答:(2)

三、判断题(112道)

1.地震波的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地震速度( √ )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与岩石的密度有关( × )

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地震波速度小于沉积岩的地震波速度。( × )

4.孔隙度越大,地震波的速度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5.岩石的密度与孔隙度成反比。( √ ) 6.当岩石密度增加时,地震速度不变。(× ) 7.地震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 )

25

8.岩石的结构单元是岩石骨架和充填物( × ) 答:×

9.当地下界面倾角较大时,由速度谱求的平均速度为等效速度。( × )

答:×

10.断层走与岩层走向相同,称为走向断层。( √ ) 11.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相交,称为斜断层。( × )

12.剖面是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数字处理后得到的( × ) 13.水平迭加剖面实质上就是反射时间剖面。( × ) 14.水平迭加剖面记录的是反射界面的垂直反射时间。( √ ) 15.油气主要在浮力和水动力的驱动下进行二次运移。( √ ) 16.石油从生油岩中向外排出的过程叫初次运移。( √ ) 17.油气藏是在圈闭内,具有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 ) 18.地槽是地壳上活动性不太强烈的地区。( × ) 19.地台是地表上相对稳定的地区。( √ )

20.反射系数有突变的界面,在突变点上不会产生绕射波。( × )

21.平界面反射波的t0(X)曲线为一条抛物线。( × ) 22.水平长反射段的反射波,具有一个主体四个尾巴。( × ) 23.不同波的迭加叫做波的干涉,迭加部分叫做干涉带。( √ ) 24.背斜是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上弯起的部分。( √ ) 25.向斜是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上弯曲的部分。( × )

26

26.断层是发生明显相对移动的一种断裂构造现象。( × ) 27.不整合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它不一定有沉积间断。( × ) 28.沿测线方向反射界面的倾角,叫视倾角。( √ ) 29.界面与地面的夹角,叫真倾角。( √ )

30.在一个油气藏中,气位于最顶部,油居中,水在最下部。( √ )

31.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波。( √ )

32.地震实质上就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波。( × ) 33.描述质点位移随时间和空间位置变化的叫做波形。( × ) 34.任意一个振动的波形,无论怎样复杂,都可以看成许多正弦(或余弦)波,迭加而成。( × )

35.反射系数不能说明反射波的强度。( × ) 36.反射波的振幅与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无关。( × ) 37.当条件相同时,反射波振幅越强,反射波的振幅就越强。( × )

38.地震波的振幅是由激发条件确定的。( × )

39.在频率域,用频率响应可以描述滤波器的特征。( √ ) 40.石油勘探中,主要是地震法。( × )

41.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便会产生波的反射。( √ )

42.反射界面倾角越大,记录点与反射点位置偏移越大。( √ ) 43.有波阻抗就会产生反射波。( × )

27

44.在平面图上,断层常组合有阶梯状形态。( × ) 45.腐泥型干胳根生油潜力最大。( √ ) 46.过渡型干胳根生油能力量最差。( × ) 47.腐植型干胳根,主要靠藻类堆积而成。( × )

48.油气二次运移主要传浮力和水动力的驱动下进行。( √ ) 49.油往高处走,气向低处流。( × )

58.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绕射波时距曲线也称为双曲线。( √ )

59.折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 × )

60.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表现形式是“层断波不断” ( √ )

61.向斜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一定表现为一向斜。(× ) 62.一个反射界面的终断点上,将产生左、右两支相位相关180°的绕射波。( √ )

63.水平迭加剖面与迭加偏移时间剖面一一对应。( × ) 64.静校正是消除地层地形影响地震记录的过程。( × ) 65.水平迭加时间冲剖面上,凸界面反射波的能量较弱,振幅变化不大。( √ )

66.凸型反射界面反射波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形态扩大。( √ )

67.当凹界面园半径R大于其底点埋深H时,所产生的反射波属回转型反射波。( √ )

28

68.当凹界面曲率半径R等于其底点埋深H时,所产生的反射波为一凹型形态。( × )

69.野外放炮记录,一般都是共中心点记录。( × )

70.把记录道按反射点进行组合,就可得到共反射点道集记录。(√)

71.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把每一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送去它的正常时差就叫做静校正。( × )

72.共反射点道集记录时间,经过动校正后都校正成为垂直反射时间。( √ )

73.反射波经动校正后,记录道之间没有时差,迭加后反射波就会增强。( √ )

74.如果在0点放炮,在同一点接收,就会得到地下反射界面的铅直反射波。(×)

75.水体相对稳定,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沉积环境称为底能环境。(√)

76.利用平均振幅能量准则计算出来的速度谱称为相关速度谱。(×)

77.相关速度谱的灵敏度较高,迭加速度谱抗干扰能力较强。(√) 78.矿物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它们一般具有稳定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 √ )

79.沉积岩是由地下深处高温高压岩浆上升到地壳中或喷出地表,冷疑结晶形成的岩石。( × )

29

80.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81.在大陆地壳表面,由风化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松散薄壳称为古风化壳。( × )

82.碳酸盐是属于化学――生化学成因的――类沉积岩。( √ ) 83.碳酸盐岩的次生孔隙一般叫裂缝,溶洞为主。( √ ) 84.费与原理为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又叫看成是新的震源,这些小震源发生的子波前包络面,就是新的波前面。( × )

85.滑行波也称全反射波。( × )

86.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视速度。( √ )

87.波的到达时间和观测点距离的关系曲线,叫做时距曲线(√ ) 88.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为称于时间轴的双曲线。( × ) 89.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有构造,对应地质剖面也有构造。( × ) 90.对比时间剖面的三个标志是皮的振幅,波形、相位。( √ ) 91.相交测线的相交点反射的地下同一地点。( × ) 92.两条测线相交点的记录时间相等。( × )

93.向斜构造一般有两种,一是对称向斜,一为非对称向斜。( √) 94.不整合分为平等不整合和角度于不整合。( √ ) 95.不整合总是表现为上下地层向有一角度。( × ) 96.超覆和退覆表现在盆地边缘和斜坡带。( √ ) 97.退覆是海平面下降,新地层沉积范围渐小。( × ) 98.在沿测线观察到的倾角一定为地层真倾角。( × ) 99.等t0平面上构造形态与等H平面图上形态一一对应。( × )

30

100.同沉积背斜是随地层沉积而形成的背斜。( √ ) 101.同沉积背斜由顶向两翼,地层厚度由小变大。( √ ) 102.同生断层的断层面倾角随深度和大而变缓( √ ) 103.控制盆地或凹陷边界的断层为一级断层。( ) 104.公式H=Vt0/2,中V为平均速度( √ ) 105.空速度是平均速度( √ )

106.闭合差一般不能大于该标准层的反射波波长的一半。( √ ) 107.某一地层的倾角与其在迭回偏移时间剖面上反映到的倾角相等。(×)

108.到一个新工区为了搞准资料,一般先搞小折射,后搞地震。(√)

109.等t0平面图描述的是反射时间相同的点的情况。( × ) 110.迭加偏移剖面上的偏移指的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偏移。(√)

111.岩石孔隙度越大,地震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低。( √ ) 112.海相沉积相对于陆相沉积而言,其沉环境稳定。( √ ) 答:√

113.根据干扰波和有效波之间的差别,采用组合法可以消除干扰波。(×)

114.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为视速度。( √ )

115.地震层速度是地层厚度与地震波穿过该地层时所用的时间的比。(×)

31

116.迪克斯公式所求的速度为均方根速度。(× ) 117.反射波振幅越大,信噪比越高。( × )

118.反射界面倾角越大,记录点与反射点位置偏移越大。( √ ) 119.有波阻抗就会产生反射波。( × )

120.凸型反射界面反射波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形态扩大。( ×) 121.当地下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良好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一些来往于各界面之间的反射波,这种波称为多次波。( √ ) 1.成矿的多旋回性主要与区域构造活动有关。( ) 2.为了不漏圈矿床,找矿远景区应圈定范围大一些。( ) 3.世界上的钼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 )

4.边界品位是对矿体内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 ) 5.石门属于垂直坑道。( )

6.矿体地质特征主要指的是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质量特征。( )

7.刻槽法是一种可靠程度最高的化学取样方法。( ) 8.类比预测法是在相似原理指导下的一类成矿预测方法。( )

一名词解释(15分)

1.绕射波:几何地震学认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地层岩性的突起点,这些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动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

2.时距曲线:地震波旅行时间与接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曲线。

32

3.多次覆盖:地下界面被连续多次接收到反射。

4.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接收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

5.水平分辨率:指地震记录在水平方向上分辩地下特殊地质体大小的能力。

6.剩余时差:指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0之差。

7.三维地震:在一个平面上采集地震信息,并在(x,y,t)三维空间进行处理。

8.动校正:将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的地震波旅行时间均校正到炮检距中点处的时间。

9.运动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之间的几何关系。

10.剖面闭合:两条相交的水平叠加剖面交点处的t0时间相等。 11.视电阻率:在进行电阻率测量,受井眼、泥浆侵入以及上下围岩等的影响,所得到的电阻率不等于地层的真电阻率,这一结果成为视电阻率。

12.增阻侵入:地层的电阻率较低,当高电阻率的泥浆侵入地层后,使所得到的地层视电阻率偏高。

13.周波跳跃:在疏松地层或含气地层中,由于声波能量的急剧衰减,以致第二道接收波列的首波不能触发记录,而往往是后续波的波至触发记录,从而造成声波阵面单位面积所传递的能量。

33

15.含氢指数:单位体积的任何物质中氢核数与同样体积的淡水中氢数的比值。 1. 找矿模型: 2. 原始地质编录: 3 .矿床工业指标: 4.矿产普查: 5. 勘探工程间距: 6.均匀介质校正:

2.叠加速度:将共中心点处的反射波时距曲线看成双曲线,使叠加效果最好的那个速度就是叠加速度

3.正常时差: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差。

4.地震时间水平切片:地震水平时间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出某一时刻T各道的信息

5.地震连续介质:所谓地震连续介质是认为在界面两侧介质的速度是不相等的,有突变,但界面上部的覆盖层的波速不是常数,而是连续变化的。

6.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度也就是把各层的速度之的平方按时间加权平均,再去平方根

二、真空题(25分)

34

1. 垂直分辨率是指(地震记录在垂直方向上分辨地层厚度的能力),它的极值是(λ/4)

2. 真倾角、视倾角和测线方位角三者关系是(sinφ=sinφcosα) 3. 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形状是(双曲线),极小点坐标是(±2hsinφ,

2hcosφ) v4. 绕射波极小点坐标是{L,1/v(L2+h2+h)1/2}。

5. 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v2>v1)和(θ1=θc=arcsinv1/v2),盲区半径是(2htgθc)。

6. 当侧线为任意方向时,界面的真深度与法线深度的关系为(h3

h) cosΨ7.

R0Rbα=m,1=n

R0SmRwψ8. 无穷小;极大值 9. 2α

vc?v1vc?v1

10. 地层水电阻率大于泥浆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等于泥浆电阻率

11. 划分地层;判断气层;估算地层孔隙度 12. 增大

13. 径向振动;轴向振动;厚度振动 14.大

三、简答题(50分)

1. 有效波与干扰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分别用什么办法压制干扰波效果好?

35

答:(1)传播方向可能不同(组合) (2)频谱可能不同(滤波)

(3)动校正后的剩余时间差不同(多次叠加) (4)出现的规律不同(多次叠加、组合) 2. 水平迭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速度选择的准确性。(2)当地层倾斜时共中心点叠加而不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3)按水平界面作动校正存在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4)仪器的因数。(5)处理时产生的噪音。

3. 地震剖面上常见的特殊波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答:(1)绕射波:与正常界面在断点处相切,振幅减半,形成绕射尾巴。一般是中小断层。(2)断面波:大倾角反射波,能量强弱变化大,常断续出现、往往是大断层。在相交侧线上相互闭合。(3)回转波:来自凹界面的反射波。(R<H),它的波形、相位、能量等都与正常反射波相当。它的时距曲线比同深度的绕射波还要弯曲。(4)多次波:旅行时间是正常一次波的n倍。

4. 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答:地震反射界面是指物性界面,即具有波阻抗差的界面,它基本上时追随大的时代界面的沉积表面。

5. 如何利用微电极测井曲线划分渗透层和致密层?

答:微电极测井在渗透层出现正幅度差或负幅度差,而在致密层不出现幅度差,所以可用来区分渗透层和致密层。

36

6.在感应测井中,以六线圈系为例简述复合线圈系相对于双线圈系存在的优点。

答:六线圈系增加了聚焦线圈和补偿线圈,可分别用来改善仪器的纵向分层能力和径向探测深度,它相对双线圈系来说纵向分层能力较强,且探测深度也更深。

7.怎样利用双测向测井判断油水层?

答:油层一般为泥浆低侵,深双侧向结果主要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的变化,线双侧向的探测深度较浅,主要反映井壁附近侵入带电阻率的变化,故在油层处,深三侧向的计数高于浅三侧的读数,曲线出现“正幅度差”,而水层一般为泥浆高侵,曲线出现“负幅度差”。

8. 双发双收声系是如何补偿井径变化影响的

答:双发双收声系采用两个发射探头替发射声脉冲,对应井径变化层段,一个时差值偏大,一个时差值偏小,所以当取两个时差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正好消除井径变化的影响。

9. 如何利用中子寿命测井来划分油气层和盐水层?答:对应油气层,中子寿命长,俘获截面小;而对应盐水层,中子寿命短,俘获截面大。利用两者的这种差别可划分油气层和盐水层。

10. 伽马射线与地层有哪几种作用方式?分别适用于什么测井方法? 答:伽马射线与地层的作用方式有:(1)光电效应(岩性密度测井);(2)康普顿散射(密度测井);(3)电子对效应(在放射性测井中利用少)。

3. 地震剖面上常见的特殊波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37

6 密度测井侧孔隙度原理及其与声波孔隙度的差别? 7. 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

8. 简述槽、台大地构造成矿分析理论的要点? 9 双侧向测井?

11 简述控矿因素的概念及具体内容? 12 简述勘探工程布置的4个原则? 四、综合题

1、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过程?

答:选取子波(一般选雷克子波);利用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求取速度和密度; 根据速度和密度求取反射系数;反射系数与雷克子波作褶积即可。

2、在同一坐标内定性画出下列时距曲线(1)水平界面I反射波 Vav=2000m/s

t0=1.0s (2)水平界面II反射波 Vav=4000m/s t0=1.5s

(3)界面I折射波 (4)面波 Vav=800m/s 五、 论述题(20分,两个任选一个) 1.化学分析的分类及其作用

2.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四 试分别画出均匀覆盖介质水平界面和倾斜界面地质模型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根据图中参数和坐标写出相应的时距曲线方程 五 计算题

1 计算t0=1.0S,波速V=3000m/s,在炮检距x=1000m的动校正量(精

38

确到毫秒)

2 如下图十一层状介质模型,其中P为密度,单位为克/立方厘米,V是速度,单位是米/秒,h是厚度,单位为米,R表示界面。 (1)计算深度为400米处的平均速度;

(2)指出那几个界面能产生地震折射波?并计算其临界角; (3)指出那几个界面能产生地震反射波?并计算R1界面的反射系数。

39

六 简述题

1 简述地震反射波勘探中的主要干扰波类型及其压制方法?

2 什么是组合检波,它在地震勘探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 简述地震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4 简述断层在地震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识别标志?

5 什么地质条件下容易产生地震绕射波,用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它?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8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