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定稿)

更新时间:2024-01-16 23: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提纲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引言 四、正文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乡镇政府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为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 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走出困境,不仅要依靠乡镇自身的努力,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改善干群关系等等。同时还应从客观方面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切实改善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是权责不对等;二是政府职能庞杂、错位;三是工作体制的矛盾;四是财政紧张,负债严重;五是党政不分,政事不分;六是工作考评片面;七是干部工作不安心;八是舆论导向的失衡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许多乡镇干部发出了“乡镇干部难当,农村工作难做”的感叹!

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乡镇领导的管理水平,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行政管理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不当。客观上来说体制结构等相关因素也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行政运作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另一方面,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而他们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一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出现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事,农民找政府,乡镇政府除了做点解释工作外根本无能为力。二是乡镇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对下,由于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乡镇政府该为农民办的事却无能为力。直接影响了群众对乡镇政府的信任,他们看见乡镇干部就戏称为“催粮、催款”,因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对上,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每种事务喘不过气来。三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行政命令式政权运作方式的矛盾难以解决。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以直接的、微观的、权力导向型管理为特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忽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行政运行成本高,市场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一些乡镇政府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直接插

手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具体事务,干涉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原则。

(二)政府职能庞杂、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人代会有l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但实际落实并非如此。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办企业、发展经济。二是乡镇机构设臵重叠。机构设臵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乡镇在职能职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在乡镇,而根源却在上级部门。有的上级部门偏离了责权一致的原则,通过行政命令和资源配臵权,把一些本该属于自己抓的工作下放给了乡镇,使乡镇疲于应对若干的“一票否决制”,弱化了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工作体制的矛盾性。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发

展,农民逐渐适应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够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组织调节生产,在客观上要求乡镇行政管理与之相适应。但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考虑到农民奔小康共同致富和完成上级的计划目标,加上新旧体制的不协调,部门利益、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为农民服务,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思想较淡溥,各地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尚不能完全脱离行政手段和政 府行为,必然会下达一定的生产计划,而计划一旦作为任务下达给乡镇,就必然 坚决完成,乡镇自然就处在这个矛盾的焦点上,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四)财政紧张,负债现象严重。一是“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目前,乡镇人员大都超编,财政包干经费严重不足,而乡镇人员的工资、奖金、发展企业、办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财政没有,只好\取之于民\向农民摊派。二是近几年乡镇企业上报产值的虚假,致使上级对税源了解不准确,下达财政收入任务高标要求,上级为确财税任务完成采取党政一把手帽子工程,乡镇干部个个成了税务干部,而税务部门压力反而更小,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任务,采取垫税、摊税,甚至买税的办法,使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财政经挫 更趋紧张,也影响了干群关系。三是财政体制不顺。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由于财政支出远远高于财政收入,这就必然使得这些乡镇的财政为短缺型财政,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

诸如发工资等一系列问题。四是乡镇负债严重。当前,由于乡镇各项目标建设任务繁重,如公路、河堤、农村集中供水等工程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投入较大,而上级财政又没有资金投入或者投入资金较少。比如目前我市农村村道公路硬化每公里需资金40万元,而上级财政只补助10万元,村民筹资投劳5万元,每公里下差20万元,这20万元只有乡镇自己解决,乡镇没有财政收入。差钱怎么办,只有去借,导致目前大部分乡镇想尽一切办法去借钱,甚至给乡镇干部下任务,每个人每年必须组织一定数量的借款给乡镇政府用于开支。而乡镇所借的贷款每年又必须支付一定的资金利息,无形中又增大了乡镇负担,造成恶性循环。

(五)党政不分,政事不分。党政不分,主要表现为党委一元化领导与乡镇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按照规定,乡镇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对政府工作实施领导主要是把宏观、把方向,做好统揽和协调工作。但事实上,在乡镇一级,党委与政府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几乎所有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对每一个干部都同等下达、同等考核。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党政一体化运作的现象与党政分开的改革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在乡镇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僵化、政事不分等问题。由于职能界定不清晰,部分事业单位严重依赖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上主管部门怎么说就怎么做,经费上有财政拨款

作保障,人员也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实际上成了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造成这些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从而使这些事业单位法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

(六)工作考评的片面性。目前,对乡镇考评内容繁杂,没有抓住关键,脱离了实际。首先考核的指标要求高,如对乡镇企业的考核面广项多,要求高,乡镇为完成任务,或拼命上项目,投入大大超出乡镇所能承受的能力,或者虚报夸,助长了不正之风。其次在考评过程中部门利益、本位主义严重,比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采取一票否决,本来无可非议,然而在考评过程中,主管部门并不根据你单位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好坏来评议,而是看你单位是否完成他们下达的部门任务,特别是报刊、杂志、宣传品和上交的各项费用,未完成则难达标。第三在考评过程中,往往不考虑乡镇之间的基础和环境,有些乡镇由于基础偏差,尽管行政管理工作力度大,措施硬,人员时间集中,但效果不够理想,往往形成劳而无功,考评落后换罚,挫伤了基础差和边远乡镇的积极性。

(七)干部工作不安心。主要原因是:一是乡镇条件艰苦,行政管理工作繁杂、任务重,使部分乡镇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产生“跳槽”思想,工作分心。二是“上头\和“下头” 对乡镇干部不理解,工作难做。乡镇干部往往应付了

上头,下头要挨骂;宽大了下头,上头挨批,感到左右为难, 两头受气,弄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三是一心挂两头。部分家居城市,工作在乡镇的年轻干部,缺乏农村工作经验,不适应艰苦生活耐不住清贫寂寞,\人在曹营心在汉”,盘算如何再返回县城。

(八)舆论导向的失衡性。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顾,一些新闻媒体缺少冷静的分析,没有从客观方面寻找原因,没有站在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中去探寻深层次的原因,而是矛头直指基层干部工作方法,执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乡镇工作极为不利。不仅造成群众对,乡镇干部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更加大了乡镇干部落实工作的难度,致使乡镇干部情绪低落,工作放不开手脚。

二、乡镇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

(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削弱了乡镇的职能体制。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

先后实行了垂直管理。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经济因素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税。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权责不对等影响了乡镇政府的职能发挥。乡镇工作十分繁杂,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当前大多数乡镇只有20多个工作人员,而对应的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就有五、六十个之多,而相关的上级部门又将本应由他们做的工作划分到乡镇,而将涉及到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有油水”的事情又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导致乡镇工作人员每天都职能应付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和各项检查和目标考核。只有责任,没有权力,或则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

这种权责的不对等导致乡镇干部工作无激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应付性工作。

(五)“前途无望”造成乡镇干部工作无心。当前我国乡镇工作人员主要分为公务员和事业干部。而目前我国干部选拔制度不健全,领导干部基本在公务员中进行选拔,致使部分有工作激情,有能力的事业干部得不到提拔,一辈子只能做个一般干部。另一方面现在乡镇领导干部得提拔主要是在上级党政部门的人员中特别是上级党政部门领导身边的人员中进行选拔,乡镇公务员得到提拔的非常稀少。导致乡镇干部无心工作,能混时间的混时间,不能混时间的应付了事。有门路的都找关系进城工作,没有门路的只有在基层一直呆到退休。

三、完善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措施

乡镇工作走出困境,不仅要依靠乡镇自身的努力,如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强化核心作用,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不断壮大乡镇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改善干群关系 等等。同时还应从客观方面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切实改善乡镇行 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乡镇要从过去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上来,切实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转

变职能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一是由政府改革带动企业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而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包括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政府治理架构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种种便利条件,如信息技术支持、财政贴息等手段,通过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引导好资源积聚和资金投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二,通过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与社会保障等,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而)理顺县乡条块关系。从乡镇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来看,及充分发挥乡镇统筹协调的整体功能。应扩大乡镇的权利,使之权责一致。凡人、财、物在县的,全部下放给乡镇,比如公安、司法、税务、工商、教育等,都应纳入乡镇管理,这样乡镇做到全局一盘棋,增强自身行政调控手段,指挥运筹工作更能得心应手,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当然放权时注意区别情况,做到宜放则放。

(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乡镇工作体制。对涉及

农民利益的经济行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切忌不顾实际,搞一刀切,一窝蜂,更不能 搞强迫命令,甚至以扣减乡镇包干经费来强调。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应从片面行政管理转到管理理服务并重上来。乡镇对农村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应干涉过多,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建立农村社会化 服务体系上来,抓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抓服务体系建设,实实在在为农民生产 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服务。

(四)增大财政投入,减少乡镇负担。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钱,上级部门资金投入少,工作经费是一刀切,而乡镇工作开支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各项工程投入较大,造成乡镇负债严重,每年年底都有人前来讨债、收钱,给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甚至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缓解这一矛盾方法主要有一下两方面,一是上级财政加大对乡镇的投入力度,化解乡镇债务;二是做到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少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减少财政开支,从而减轻乡镇负担,使乡镇不负债或者少负债。。

(五)健全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考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的考评制度,才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但是对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评比、达标、验收则要进行取消。建议乡镇工作内容划分为

财政收入,农民增收,计划生育,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大项。这样提出考核的理由是:财政收入是乡镇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指标的考核直接体现在农民人均 纯收入上。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摆在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臵上,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农村社会稳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障,必须抓紧抓好。当然,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还要有严密科学的考评方法,考评手段 和考评鉴定等。这样,乡镇工作才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计划和实施计划,避免应被动应付而带来的无效劳动和负面效应。

(四)要改革用人制度。乡镇干部最好在乡镇产生, 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能够吃苦、了解民情,与农民群众有共同语言,一般能够安心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确需要县选派,也必须要求他们树立扎根农村的思想,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让他们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来。要有计划地从优秀村干部中选聘乡镇干部。从符合条件的村级正职中选聘村干部,既有利于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乡镇干部 队伍的稳定,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

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乡镇政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新农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的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寇凤超.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集团经济研究, 2006, (8): 8

[2] 吴雁俊. 毕节地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研究. 贵州发展研究, 2006, (5): 19-22.

[3] 左然.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 瞭望新闻周刊, 2006, (4): 6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8f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