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06 10: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一)《论语〃宪问》(二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上: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伟大发明。
让美国《人名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享有世界级艺术奇观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光彩照人;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僧鉴真。不仅如此,我们的诸子百家的“大争鸣”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两千多年;我们的元杂剧比莎士比亚的剧作早了几个世纪;我们的“芦沟晓月”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叹为观止。所有这一切都堪称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奇葩、世界艺术的精华。
伟大的祖国:不朽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学术,穿越历史的隧道,跨越无垠的时空,影响着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全世界诸多的人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他们的思想点燃我们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明灯。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有德者必有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以德报德: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2、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为什么说“有德者必有言”呢?
2、“以德报怨”是道家思想,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你赞同哪一种抱怨方式?为什么?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妙的言论,这是言行一致;但有精妙言论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的人,因为生活中难免有心口不一的奸佞之人。一个仁者一定有大勇,无私无畏,见义勇为;而勇者却不一定有仁,有的人惊世骇俗,一朝之忿而不顾身家性命,这只是匹夫之勇,是血气方刚之辈。“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在这里被孔子一言道破。
2、报德、抱怨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主张明辨是非的。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1. 在生活中,你能分辨言行一致、或心口不一的人吗?怎样才能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2. 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宽容地对待别人?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二)《论语〃卫灵公》(四则之1、2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 “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守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含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它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很喜欢《论语》,曾经借用《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给他的女儿们取名为李敏、李讷,希望她们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可以跟他交谈而不跟他交谈,这是失去了可以交谈的人。不可以跟他交谈而跟他交谈,这是浪费言词。明智的人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2、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呢?
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
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重仁义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这关系到个人的修养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当生与义矛盾时,孟子也说要“舍生取义”,对“杀身成仁”你是怎样看的?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孔子说:可以对一个人直言不讳,那人便是自己的朋友。如果看到他发生错误,宁可对他下一个警告,即使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但等到他失败了,就会想到我对他说的话是有益的,那就是对得起人。你能做到“不失人吗”?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在家庭中亲人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谈了也是白谈,这是时机不对。所以,人与人之间,说话真难。学校里同学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你能做到不失言吗?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二)《论语〃卫灵公》(四则之3、4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 “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守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讲述《令狐荐贤》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唐宣宗教界时,令狐绹任宰相,他想向唐宣宗推荐李远,因为唐宣宗听了别人的话,死活也不答应。令狐绹认定李远有真才实学,对宣宗说:“我们不能因为谁言辞动听而提拔他,也不能因为一句话埋没了人才啊!”唐宣宗连连点头,李远去了杭州后,果然把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听了花言巧语就上当,更不能因为一句话埋没了人才。
孔子认为,在评价和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只是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孔子最初对人是听到人家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是后来,他从弟子宰予白天睡懒觉这件事上认识到这种看法的偏颇,于是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认为,对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观其行”,也就是要考察人的实际行为。
历史上“以言举人”结果却坏了大事的例子很多,比如战国时的赵孝成王以言取人,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活埋。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素有知人之名,但也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了言过其实、不懂实战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了街亭,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明代学者王夫之评价孔子所说的“以言取人,失之宰予”,这句话是千古以来言语虽简短,却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3、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有价值的言论。”
4、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什么是君子呢?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对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提问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如颜渊问仁,孔子说:“为仁由己”;仲弓问仁。则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颜渊、仲弓、子路等人的性格、经历,想一想孔子为什么要对“为仁”这个问题做不同的解释。 六、引导实践,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
2、课外阅读《论语》,积累关于君子之德的言论,看看那些是自己应当具备的美德。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三)《论语〃季氏》(四则之1、2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交益友与损友的利害关系。 2.明确何谓有益的乐趣,何谓有害的乐趣。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好的孩子们在一起,攀比的不是梳妆打扮,吃喝玩乐,而是成绩,大家暗中较劲,你追我赶,看了就叫人舒心。且不要说恶友,即使交上一个不对路的朋友,麻烦也就接踵而至。初中的孩子,世界观尚未形成,这种年龄的孩子尤其有逆反心理,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不同审美观点、生活情趣,不同处世原则,不同学习态度的朋友,便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重视交友,就是传统的文化也非常重视交友的重要。俗话说:“鱼有鱼伙,虾有虾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十分重视交友的选择。孟母三迁接芳邻,是重视孩子耳濡目染的教育典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注释】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⑤便佞:花言巧语。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注释】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佚:同“逸”。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2、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
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人生不可无友,交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该交怎样的朋友呢?
2、人生须有快乐,人们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养成自己的快乐观呢?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我们应怎样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孔子曰:“乐多贤友”,你是否以交了贤明朋友为快乐?读读房龙著的《与世界伟人谈心》,谈谈你是否经常与古往今来的为人谈心?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三)《论语〃季氏》(四则之3、4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君子有三戒。 2.明确没有私心是孔子教育的真谛。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于丹女士说: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去用理性的侵绳去约束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使人生更有意义,使社会更加和谐。孔子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生命的成长虽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但呈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与危机,惟有透过学习,才能顺利度过危机,找到生命的意义。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注释】陈亢,字子禽,是孔子弟子。伯鱼,名鲤,孔子之子。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2、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孔鲤)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我父亲独自站在院子里,我“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这叫“趋”。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快步从庭院里走过),父亲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院子里,我快步从院子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行事。”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陈亢对同是学生的老师儿子孔鲤有所羡慕,理所当然,于是侧面向孔鲤了解孔子在家中是否为他开小灶,而孔鲤回答的也同样听老师说过,但陈亢没有失望,反而能“问一得三”。知道老师表理如一、言行一致,对学生一视同仁,并未因孔鲤是自己的儿子而留有私心。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思想文化意识的并存。再读孔子的三戒,有什么现实意义?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人生活在社会里,无欲无求似不可能,但怎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绪呢?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诗礼传家》讲了“庭训”的来历。后来,“庭训”专指父亲的教诲。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有时也泛指家庭教育。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你读过知道哪些关于庭训家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四)《论语〃阳货》(三则之1)
目标定向: 1 积累文言词语,
2 归纳析孔子及其弟子有关观点;
3 能结合实际,对孔子观点作出自己的评析。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同学们谁知道“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示例“~”?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示例“~”?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阳货接着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评析】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可见这样的礼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这是阳货的计策,还要去,是为不明智。孔子内心根本就不想去见阳货,所以故意选择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这样种行为本身是不诚实,是一种虚伪。“邦无道则不仕”是孔子学术的一个重大原则,可是面对阳货对这一原则的批判,孔子居然被驳斥得哑口无言,连声称是,可见,孔子主张的这一原则是多么软弱
无力。事实上,从孔子为管仲的行为辩护,以及孔子面对弟子的反对和质疑还要坚持去为谋反的公山弗扰的手下去做官,都可以看出孔子对“邦无道则不仕”这一原则,是自相矛盾的。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由孔子的观点我们亦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作为个人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水准的思想则可,要想作为治国安邦的思想,也许以前曾经有效过,但是在今天,是已经完全落伍和不适用了。 六、拓展延伸 丰厚文化底蕴
1 “《诗》三百首”为什么可以“一言以蔽之”?
2 孔子认为“好学”者必须具备哪两点?为什么颜回死了,孔子就说没有了“好学”者? 3 孔子说“诵《诗》三百”“虽多,亦奚以为”其实质是在强调什么? 4 陈亢为什么要质问孔子的儿子伯鱼?
5 伯鱼的回答说明了除了说明孔子强调学诗学礼的重要性外,还是说明了什么? 6 陈亢为什么而“喜”,这个“喜”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7 “割鸡焉用牛刀”是一个比喻,那么其中的“鸡”和“牛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8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这话原本是谁说的?它与上一段是怎样关联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强调突出什么?它对社会发展将产生怎样影响?) 9 孔子最后说这句话时应该是怎样的神态?子游和其他同学又应该是怎样的情状? 10 “六言”是指哪六种品德? 11 说这“六蔽”其用意是强调什么?
12 学诗对于自己有什么好处?对于做人又有什么意义?至少也有什么作用?
13 孔子告诫儿子如果不学《周南》《召南》,就“犹正墙面而立”,这个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14 子游为什么瞧不起子夏的学生弟子?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观与孔子与什么关系? 15 子夏为什么又说子游的话是错误的?他与子游的分歧点在什么地方?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四)《论语〃阳货》(三则之2)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恭、宽、信、敏、惠的儒家思想。 2.明确孔子教育的真谛。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于丹女士说: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去用理性的侵绳去约束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使人生更有意义,使社会更加和谐。孔子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生命的成长虽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但呈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与危机,惟有透过学习,才能顺利度过危机,找到生命的意义。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理解恭、宽、信、敏、惠的含义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评析】“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妥当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个人庄重固然可以避免受到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方便使唤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六、拓展延伸
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四)《论语〃阳货》(三则之3)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孝的儒家思想。 2.明确孔子教育的真谛。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我们提倡爱的回报,古人讲善有善报,看看孔子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译文:
宰我问:“三年守孝期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行礼,礼必坏;三年不奏乐,乐必崩。陈谷吃完,新谷又长,钻木取火的老方法也该改一改了,守孝一年就够了。”孔子说:“三年内吃香饭,穿锦衣,你心安吗?“心安。“你心安你就做吧。君子守孝,吃鱼肉不香,听音乐不乐,住豪宅不安,所以不做,现在你心安,那么你就做吧。”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真不仁德,婴儿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期。难道他没得到过父母三年的怀抱之爱吗?” 重点字词:
期(一词多意) 女(通假字)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从以上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孔子的心目中,三年之丧这一礼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一种形式,实际上,它是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恰当的方式。一个真正热爱和怀念父母的人,会自觉地遵守这一规定,否则便于心难安。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孔子称之为仁。仁既是礼所由生的内在根据,也是人们自觉守礼的内在动力。只有仁发于心,则行才能合于礼,仁心不动,礼就失去了根据,变成一堆毫无意义的虚文。既然是虚文,当然就可以随意改动,也可以随意废弃了。宰我欲改三年丧制,孔子便斥之为“不仁”,原因即在于此。由此可见,所谓礼的本质内涵不是别的,正是仁。孔子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五、拓展延伸
的确,为人而不仁,如何能理解礼乐制度的本质内涵呢?不能理解其本质内涵,又如何能尊重其仪文形式呢?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二、《诗经〃卫风〃淇奥》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 明确君子的真正内涵。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重视交友,就是传统的文化也非常重视交友的重要。俗话说:“鱼有鱼伙,虾有虾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十分重视交友的选择。君子只叫淡入水,君子坦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下面走进君子形象。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翻译原文
看那淇水河湾,翠竹挺立修长。有位美貌君子,骨器象牙切磋,翠玉奇石琢磨。气宇庄重轩昂,举止威武大方。有此英俊君子,如何能不想他!
看那淇水河湾,翠竹青青葱葱。有位美貌君子,耳嵌美珠似银,帽缝宝石如星。气宇庄重轩昂,举止威武大方。有此英俊君子,如何能不想他!
看那淇水河湾,翠竹聚合竞茂。有位美貌君子,好似金银璀璨,有如圭璧温润。气宇旷达宏大,倚乘卿士华车。妙语如珠活跃,十分体贴温和!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人生不可无友,交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该交怎样的朋友呢? 2、君子具有哪些内涵? 3、描述一下心目中君子的形象?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诗人要赞美君子。却先咏叹翠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体会比、兴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文。
《易经〃系辞》二则 (一)书不尽言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欣赏艺术作品的教诲。 2. 明确书不尽言真正内涵。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供资料,入境生趣
《易经》也叫《周易》、《易》,有人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易》在夏朝名为《连山》、在商朝名为《归藏》,周朝才叫做《周易》。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易经》这本书,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有几句名言可以形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最该最高的思想,四书五经等一切中华文化思想,都来自于《易经》。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之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翻译原文
孔子说:“书是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所要讲的话,言语是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心意的。”那么圣人的心境,难道就不能被了解了吗?孔子说:“圣人设立卦象来说明未能完全表达的心意,设臵六十四卦以竭尽宇宙万事万物的情态,有用卦辞来说清语言无法表达的思想,并加以变通来得到全部好处,再加以鼓励激扬来收到神奇奥妙的作用。”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你怎样理解“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应怎样欣赏艺术作品? 3、应怎样创作艺术作品?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举例阐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含义。 2、背诵全文。
传统文化:《墨子〃染于苍则苍》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学生明白“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道理。
2.明确空间环境对人也很重要。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性格。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让同学们说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引入课文。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①变。五入必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②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加点字:①亦:也。 ②慎:慎重,谨慎。 翻译:
墨子先生见到染丝时感叹道:“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放入的颜色变了,它的颜色也就变了。将丝绦放入五种颜色(的染缸中),最后就是五种颜色了。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不仅仅是染丝有这种情况,国家也有如染丝一样。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我们不能盲目跟随别人,凡事都应该经过慎重考虑。不可人云亦云,亲近品德修养不高的人,这样只会玷污了自身的心性。
染丝的意思:将丝染色。喻受人熏陶感化。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如何理解“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环境能改变人的性格,你对自己环境满意吗?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想一想“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个观点和孔子的“益者三友”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
阮籍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阮 籍 了解阮籍及其所处的环境 体会阮籍傲然自得,任性不羁的性格 认识阮籍及其性格 体会阮籍性格的形成与环境作用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教学方法。 投影仪、 执教人 一、人物介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 二、朗读课文,解难释疑 1、 阮籍的“现场办公”与“拆墙办公”- 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10岁。当时正值乱世,到处可见鲜血和头颅,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对当官不感兴趣。但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从学问到人品都非常出众,这就引起了官场的注意,朝廷非让他当官不可。- 阮籍当官,完全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他的举动让人深感意外和新鲜。 司马昭斗败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与名士阮籍联姻,让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就托媒人来敲阮籍的门。但每次来,媒人都看到阮籍喝得酩酊大醉,一直醉了60天,联姻的事儿也就搁浅了。 一次,阮籍无意中说:我曾去过山东的东平,那里的风土人情很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司马昭就让阮籍去东平做官。阮籍想:反正东平那地方好玩,去就去,骑着驴就去了。到了东平之后,他发现官衙办公是一人一屋,官员们商量公务时,还得到对方的办公室寒暄半天,很不方便,也影响办公效率。
他立即“现场办公”,下令把墙壁都拆掉。框架结构的房屋,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这样一拆,房屋之间一下子就通透了,敞亮得很,既便于大家沟通,又便于相互监督,官员们不得不认真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这是了不起的改革,采用这种高度透明的办公方式,哪个官员想接受别人的贿赂,已经不太可能了。 最令人叫绝的是,阮籍办完这件事后,觉得好玩的已经玩过了,不屑于邀功请赏,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就骑着驴回洛阳了。前后算起来,他这次当官,仅仅10天时间。 有了前面的政绩,朝廷又要阮籍做官,允许他在一定范围内任选一职。阮籍歪头一想,说:我就担任北军的步兵校尉吧。- 行!就让你当个步兵校尉。于是,阮籍就有了“阮步兵”的称谓了。大家都以为他还会像上次那样有所作为,再创辉煌,谁料,阮籍来到这个地方后,终日饮酒,不理政事。 原来,他是冲着酒来的!他打听到这个兵营里有一个厨师特别会酿酒,库里还保存着300斛酒!哈哈!有酒喝,他就来了! 除了喝酒,阮籍一件公务也没管过。 2、阮籍对封建礼教不屑一顾- 阮籍醉酒后,爱躺在一个美女脚边呼呼大睡,他的这种举动,曾引起许多人的非议。- 按当时的礼教,男女之间防范很严,叔嫂之间不可以说话;男子对于邻里女子,也不能直视。- 于是,所谓的君子都标榜自己不近女色。而阮籍我行我素,从来不把这些规矩当回事。一次,嫂子
回娘家,阮籍大大方方地和她说话,与她告别,完全不理会叔嫂之间不能对话的规矩。 阮籍家隔壁有一酒坊,酒坊里有个小媳妇,长得漂亮,阮籍就经常过去喝酒,喝醉了,就在人家的脚边睡着了,根本不避嫌,小媳妇的丈夫也不起疑心。 这样看来,阮籍完全是性情中人,干什么都自自然然的,不做作。他听说有个女孩出身于军人家庭,极有才华,又非常美丽,可是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与这家人根本不认识,更没见过这个女孩,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急急忙忙赶去吊唁,在灵堂上大哭一场,对女孩的夭折,悲伤同情;对生命的脆弱,深感惋惜。 他哀悼完了,倾诉完了,觉得心里畅快了,就旁若无人地走了。他的眼泪,不是为了亲情,不是为了爱情,只是为了悼念一个美好的生命。这看起来似乎很荒唐,但崇高与纯洁,也就深藏其中了。一个男人能这样哭,确实是心底无私了。- 魏晋时期最讲究“孝”,统治阶级常常利用“孝顺不孝顺”为标准,给人定罪甚至杀人。尽孝的方式非常繁琐,父母死后,做儿子的要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欲。更有甚者,还得在父母的墓旁搭个茅棚,守墓三年。- 这种礼教对“孝子”是一种折磨和摧残。阮籍对此很反感。他母亲去世时,他正在下围棋。噩耗传来,对手不下了,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才从别人手中夺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 他,在大悲大痛之前,做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就是继续下棋。这个停顿,等于把封建孝道,冷冷地搁在那儿了!他是故意这样做的。但他的内心是很孝顺的,以至于在母亲下葬后,他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了。 - 阮籍的青眼和白眼 上面已经说过,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经他这么一折腾,也就慢慢地有了“青睐”、“垂青”这样的词汇。- 细究一下,这里的青色,是指黑色。因为瞳仁是黑的,正眼瞧人的时候,瞳仁在眼睛中间,看起来黑得多,就叫青眼;斜眼看人的时候,眼白多,就是白眼了。我们现在常说的“遭人白眼”,就是这个意思。其实,阮籍这样做,是表明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显示一种立场罢了。 你会说:表明态度,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就得了!看官有所不知,阮籍生活的时代,祸从口出的案例很多,不少人因此被判了死刑,所以阮籍也就懒得说话了,只拿眼睛来表达感情,有时竟像鲁迅说的那样:连眼珠子都不转过去。 他的母亲下葬前,有不少名士前来吊唁。其中一人名叫嵇喜,此人的官位和名气都不小,但阮籍不喜欢人家,就拿白眼看嵇喜。嵇喜在灵堂哭拜的时候,按理说阮籍应该陪着哭,但他却披散着头发坐着,不站起来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阮籍完全不守礼法,完全不委屈自己的心态。他讨厌的人,即使是来向自己表示友好的,也给白眼,不搭理人家。但若是自己喜欢的人,就给青眼,很欢迎。嵇喜的弟弟嵇康来吊唁时,阮籍就很欢迎,马上迎了上去,“青眼相看”,因为嵇康和他一样,也是不拘礼法之人。 他活得是真实的! 由此看来,阮籍冲破“孝”的条条框框,来践行真正的“孝”,只是想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表达一种爱憎,他只想活得真实、自在。- 他的青眼与白眼,他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除了表现在行动上之外,还蕴含在他的诗文里。他在《咏怀诗八十二首》中,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与社会的黑暗,流露了自己的愤懑和痛苦。他还通过《大人先生传》,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先生”的旷达、潇洒和自由自在,对于能拥有自由的生活和心态,表示了热切的向往。- 但是,阮籍毕竟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社会:宫廷内部刀光剑影,权力之争异常惨烈;门阀士族相互争斗,名士们一批又一批被送上刑场。何晏、嵇康、张华、潘岳、郭璞、刘琨、谢灵运、范晔??这些当时一流的诗人、作家、哲学家,这些如今还活跃在中学、大学课本里的人物,一个个地,或被公
开行刑于洛阳街头,或被秘密地杀害于黑夜之中。 这是何等残酷的现实!难怪何晏会说“常畏大网罗,忧祸一旦并”;难怪嵇康会说“心之忧矣,永啸长吟”;难怪阮籍会感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这些知识分子,一方面有“忧生之嗟”,一方面又找不到出路。于是,阮籍就一个人驾着一辆木车往前走,往前走,他要寻找出路。 但是,他一次次地失望了,崎岖不平的道路,把木车颠簸得像跳现代舞一样,但那节奏,却是最封建的音符,一声声使阮籍绝望。于是他大哭,无路可走的时候,他哭!这是史书上说的;有路可走的时候,他还哭!这是我现在推测的——因为从阮籍驾着木车上路之时,他就已经知道,条条道路,都是死路!逼得一个名士束手无策,只有痛哭。魏晋,魏晋,你可伤心?
传统文化新授课教案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投影仪、 教学准备 一、人物介绍 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朗读课文,解难释疑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他的籍贯、姓字,并主要记述了他的文学才能,能为赋、作诗、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顾恺之能根据具体的环境写出贴切的诗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时,印证的是下文的“才绝” 第二部分:突出表现了顾恺之最辉煌的成就——绘画艺术的高超。其画极为祭祀,特别是人物图,更是精妙异常,不仅能再现人物的神情,更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其画人时人所推崇。这一段是证明顾恺之“画绝” 第三部分,表现了顾恺之性情淳厚的一面。很容易相信别人的话,别人说什么也不加以仔细的辨别,就盲目地相信别人,所以,下文称他为“痴绝”。顾恺之性情淳厚的特点是通过具体的整合告诉我们的。 第四部分,概括了顾恺之的重要特点:才绝、画绝、痴绝。并简要介绍了卒年以及作品。文章结构严谨,从分述一总结,全面地表现了顾恺之的性情特点。 三、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学习本课,你认为顾恺之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与他的艺术成就有什么关系? 掌握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教学方法。 顾 恺 之 1、了解顾恺之在文学、绘画方面的成就 2、掌握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了解顾恺之在文学、绘画方面的成就 执教人
传统文化:七、李世民
目标定向:
1.了解唐太宗的思想和成就。 2.学习一点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3.结合时代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对待自己的荣辱得失。 教学方法:
采用交流研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由玄武门之变引入新课。 二、介绍唐太宗的早年。 三、了解玄武门之变。 四、对教材选文内容的了解。 1、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第一遍。 2、结合注释会翻译课文。 3、学生提出质疑,大家一起解答。 五、对贞观之治的了解。 贞观盛世的历史因素
1、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是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丝绸之路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造就了贞观之治的产生。促进了唐时的南北贸易发展。由此看来,开创大运河,弊在当时,功在后世。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汉朝初期汲取秦灭亡的教训一样,让百姓休养生息,李世民自己也基本能虚怀从谏。但是,晚期的李世民变了,不在那么虚怀从谏,不在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是好大喜功,征服高丽失败。这些是贞观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
唐太宗在位共二十三年,虽然他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当时的世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古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几乎是唐朝的翻版,至今日本中央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就是来源于唐朝中央的三省制。所以,后来人就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
五、总结。
传统文化教育教案 康有为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内容,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但不发民众力量,任何进步的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
教学重点:光绪帝诏书的主要内容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1.复习提问: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运动?这活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导入新课:一千多名举人参加的“公车上书”,使京师哗然,国人震惊,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南北呼应的舆论宣传,使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人为 挽救民族危亡,实现维新图强的政治抱负四处奔走,百折不挠。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的迅速开展,康、梁的“上层路线”也终于感动了深居“大内”的光绪帝,法即将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学习1898年那不寻常的一幕。 3.讲授新课:
一.保国会的成立1.康有为再次上书
康有为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重要。(让学生阅读P81-P92内容) 2.康、梁组织保国会
1894年产值月,康、梁在北京组织保国会,制定章程,倡议在和省设立分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 二.百日维新 1.光绪帝下诏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开始。 光绪帝
2.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让学生看P82-83表格,了解变法的具体内容,老师通条分析。 三.戊戌政变
1.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下令手势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诏令。 2. 百日维新失败 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梁逃走
谭等六人被杀,是为“戊戌六君子”
从变法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小结:“戊戌变法为什么那么快就归于失败?”学生讨论发言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势力太小。而他们又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相反,当时的封建顽固势力则十分强大。因此,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但这次变法时日虽远,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课后记:
通过让学生讨论发言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向“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一、入境生趣:让学生讲有关关汉卿的故事或窦蛾冤的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对关汉卿作简单介绍:关汉卿是元代伟大的戏曲作家,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窦娥冤》为元代杂剧杰出的代大作。
关汉卿,名不详,号已斋,又号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解州等多种不同的说法。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公元121O年前后),卒于1300年。在元代杂剧四大家中,关汉卿为四人之首,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很高。
关汉卿多与当时大都一带的著名杂剧、散曲家及艺人来往,商酌文辞,评改作品,有时候还会亲自登台演出,在创作之余,过着“射践排场、面敷粉墨”的书会才人个活。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翻译原文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那些纨绔子弟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国之月,饮的是东京美酒,观赏的是洛阳名花,玩弄的是章台美女。我也会围棋、蹴踘、狩猎、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吹拉弹奏、滑稽表演、双陆博戏。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口、打跛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悔改。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鬼自己来勾,三魂归入地府,七魄丧入黄泉,苍天啊,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没的场所去。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说一说这首元曲表现了关汉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从中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尾】曲是全套曲子的最精彩的部分,谈一谈它精彩在哪里?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你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我们应向关汉卿学习什么? 3、背诵课文。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课下搜集有关关汉卿的更多的资料。
一、入境生趣:让学生讲有关关汉卿的故事或窦蛾冤的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对关汉卿作简单介绍:关汉卿是元代伟大的戏曲作家,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窦娥冤》为元代杂剧杰出的代大作。
关汉卿,名不详,号已斋,又号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解州等多种不同的说法。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公元121O年前后),卒于1300年。在元代杂剧四大家中,关汉卿为四人之首,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很高。
关汉卿多与当时大都一带的著名杂剧、散曲家及艺人来往,商酌文辞,评改作品,有时候还会亲自登台演出,在创作之余,过着“射践排场、面敷粉墨”的书会才人个活。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翻译原文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那些纨绔子弟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国之月,饮的是东京美酒,观赏的是洛阳名花,玩弄的是章台美女。我也会围棋、蹴踘、狩猎、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吹拉弹奏、滑稽表演、双陆博戏。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口、打跛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悔改。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鬼自己来勾,三魂归入地府,七魄丧入黄泉,苍天啊,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没的场所去。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说一说这首元曲表现了关汉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从中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尾】曲是全套曲子的最精彩的部分,谈一谈它精彩在哪里?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你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我们应向关汉卿学习什么? 3、背诵课文。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课下搜集有关关汉卿的更多的资料。
正在阅读: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06-06
1.2.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04-21
第6章 变压器 - 图文11-22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04-25
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12-14
国旗下教师节演讲稿多篇精编06-02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05-21
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分析调查及投资前景行业报告2018目录09-24
引起孩子磨牙的原因07-28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答案 doc01-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传统文化
- 教案
-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