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一诊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1 16: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一诊模拟理综

生物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2.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B.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与进入动物神经细胞的方式不同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3.—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 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做出合理解释的是

A.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C.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險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

4.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霈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成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5.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下丘脑对人体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定都有调节作用

B.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识别抗原、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 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调査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29.(10分)科研人员剪取A、B两种植物的叶片各10cm2,分别放置在两个容积为1L的密闭玻璃小室中,在6千勒克斯的光强度下,测得小室中1小时内C02的浓度变化如下图甲所示:用多组同样的装置在不同光强度下重复实验,每组均在第60min时测定小室中CO2的浓度,通过计算得到两种植物叶片不同光强度下1小时CO2的吸收量, 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不考虑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通过众多的基粒来扩展受光面积,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分布着。

(2)图甲显示,A、B两种植物所处的密闭小室中CO2浓度变化趋势均是逐渐降低,其原因是。第60min以后,两个密闭小室中C0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原因

是。

(3)图乙中表示A植物的曲线是;图乙所示的实验条件下,能使一种植物积累有机物,另一种植物消耗有机物的光照强度范围约在千勒克斯之间。

30.(8分)早在1926年,科学家就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据研究,赤霉素(GA3)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细胞壁里的Ca2+有降低细胞壁伸展性的作用,有人用赤霉素消除细胞壁中Ca2+的作用来解释赤霉素促进细胞延长的原因。据报道,用CaCl2处理莴苣下胚轴,生长变慢当加入 GA3(50 u mol)后,生长迅速增快,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率过快,将导致稻谷产量。

(2)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

其细胞周期的期明显变短。

(3)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证明Ca2+抑制植物生长,而赤霉素通过消除细胞壁中Ca2+而促进植物生长。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和赤霉素溶液、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若干、蒸馏水。

实验步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7p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