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被放在首位

更新时间:2024-03-26 2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期

2011年8月9 日

主编: 李小凤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被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的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爱因斯坦

学情通报:请没有完成作业的教师们,尽快提交三次作业。

学习日志/评论/被评/我的教育叙事故事/评教学设计与反思/评论

姓名

推荐

论/被评/推荐

/被评/推荐

作业/评论/被评/推荐

发帖/回帖/被回帖

已学时间

/推荐

孙文科 曹莉敏 贾方幔 刘国富 姜延立 张立祖 鱼建英 熊建中 李明海 樊天才 魏慧琴 蒋国鸿 郑刚

5 /7 /10 /4 2 /0 /2 /1 1 /0 /0 /0 3 /0 /0 /2 4 /8 /24 /0 14 /63 /33 /0

6 /17 /9 /0

86小时27分

15 /12 /9 /6 3 /12 /3 /3 1 /4 /0 /0 3 /10 /1 /3 167小时56分

4 /0 /2 /2 1 /0 /0 /1 1 /0 /0 /0 3 /0 /1 /2 84小时8分

4 /0 /5 /2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77小时49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21小时12分

6 /8 /4 /1 1 /3 /0 /0 1 /0 /1 /1 3 /0 /1 /3 5 /23 /28 /0 91小时8分

3 /7 /7 /1 4 /6 /8 /2 1 /2 /1 /0 3 /0 /0 /1 2 /4 /7 /0 13 /39 /23 /0

84小时35分

4 /4 /7 /4 0 /2 /0 /0 1 /0 /0 /1 3 /0 /1 /1 81小时32分

6 /1 /6 /2 1 /0 /1 /1 1 /0 /4 /0 3 /0 /0 /1 6 /21 /15 /0 72小时46分

4 /4 /3 /3 0 /0 /0 /0 1 /0 /0 /0 3 /0 /0 /0 5 /17 /21 /0 88小时3分

4 /0 /0 /1 0 /0 /0 /0 1 /1 /1 /1 2 /0 /0 /0 6 /15 /38 /0 64小时32分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5 /3 /7 /1 4 /2 /7 /3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1 /1 1 /0 /1 /1 1 /0 /0 /0

1 /0 /0 /1 0 /0 /0 /0 3 /1 /3 /3 3 /0 /1 /1 3 /0 /2 /1

1 /1 /9 /0 0 /0 /0 /0

54小时26分 51小时57分

马景 9 /6 /15 /4 杜红 董丽萍 王巧萍 杨秀琴 司建晖

4 /6 /2 /2 4 /4 /0 /0

8 /27 /26 /0 101小时8分 7 /16 /22 /0 69小时15分 8 /18 /22 /0

93小时5分

6 /5 /8 /2 1 /1 /3 /1 1 /2 /1 /1 3 /0 /1 /3 5 /27 /11 /0 83小时26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1 0 /0 /0 /0 61小时59分

4 /4 /13 /2 1 /2 /1 /1 2 /1 /6 /2 2 /0 /2 /2 0 /0 /0 /0 2 /1 /2 /2 2 /1 /5 /1

1 /2 /0 /1 1 /1 /3 /1 1 /2 /3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2 /1 /1 /1 3 /1 /2 /2 2 /0 /0 /1 3 /0 /2 /1 3 /0 /0 /1

4 /23 /25 /0 78小时14分 3 /12 /2 /0 6 /4 /15 /0 8 /22 /25 /0 5 /10 /4 /0 5 /10 /9 /0

85小时23分 78小时7分 64小时9分 69小时2分 72小时29分

李晓云 4 /10 /1 /1 李学睿 陈晶 李辉 马雪艳

5 /0 /5 /4 6 /0 /5 /4 4 /0 /6 /1 4 /3 /3 /1

《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兰化一中 马景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

2、 重视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 3、 学会分析影响兰州的天气系统。

二、教材分析

1、该节教材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分别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及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等常见的天气系统,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习贴近生活、运用于实际。

2、新课标对这一节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如下: (1)、“简易天气图”是指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它只注重海平面的天气图,对高空的不作要求 (2)、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但对气旋、反气旋的概念不作要求 (3)、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三、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

2、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地理,激发学好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地理,激发学好地理的兴趣。

五、学情分析

扩招后本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地县初中地理知识薄弱,再加上高一尚未学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本节内容旨在课堂上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形成基础的知识框架。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八、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法、讨论探究法、图文分析法、对比归纳法、练习巩固法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质疑

展示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感知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天气会有差别,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天气也会有差别。并质疑,为什么会这样?

教学环节二:自主学习,了解冷暖锋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印象。

1、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内容,了解基本概念。老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对概念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印象。

冷气团 锋面 锋线 暖气团 2、思考交流

对照冷锋、暖锋的动画示意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 冷锋、暖锋在运动的过程中,暖气团的抬升是主动还是被动?

②什么是锋面过境前、锋面过境时、锋面过境后?分别在图中甲乙丙处标出前、时、后(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锋、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的范围和雨区的位置有何特点? 3、交流成果的展示

学生代表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

暖气团 冷气团 甲 乙

甲 冷气团

乙 丙

冷锋:降水特点:强度 时间 雨区位置: 暖锋:降水特点:强度 时间 雨区位置: 天 气 状 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教学环节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完成冷暖锋的区别与联系

4、课堂探究

冷锋、暖锋在图形上的差别?

(箭头方向、锋面坡度、雨区范围、锋面符号) 锋面过境时是否都能形成降水?

教学环节四: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看暖气团所含水汽的多少,以及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是否达到过饱合。 准静止锋降水的特点?(锋面徘徊不前,形成连续阴雨天气) 常见的准静止锋类型? 名称 成因 时间 天气

江淮准 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春末夏初 (6月中旬—7月上旬) 冬半年 梅雨 贵阳冷湿 (天无三日晴) 昆明准 冷空气受云贵高原阻挡 静止锋 教学环节五:总结与练习,提升学生能力

5、 课堂小结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春季节爆发的寒潮、沙暴天气也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6、课堂练习

右图是某地几日内气温和气压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这几天影响该地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B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该天气系统从该地过境的时间是: ( B ) A.6日 B.9日 C.11日 D.12日

3、该天气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变化情况是: ( C ) A.气温下降,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B.气温上升,气压升高,出现降雨 C.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D.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教学环节六:为我所用

7、作业布置:学生分析影响兰州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并画出气温气压变化图。

8、板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

1、气团:温度、湿度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2、锋面系统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锋面的特征:①它的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②一般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

③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

(3)分类与天气状况:

分类 过境前 气温 高 低 气压 低 高 阴晴 晴 天气 暖锋 名称 江淮准 静止锋 成因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昆明准 冷空气受云贵高原阻挡 静止锋 冬半年 贵阳冷湿 (天无三日晴) 时间 春末夏初 (6月中旬—7月上旬) 梅雨 天气 晴 多连续性降水 不大 升高 降低 转晴 过境时 阴晴 雨雪 冷锋 大风 降低 升高 转晴 风 气温 过境后 气压 阴晴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课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再加上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了一些了解,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保持了极大的热情使课堂气氛和学生的主动参与都比预想的要好。但还是存在课堂时间把握不够好,对学生即兴出现的问题没办法一一解答及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到,没办法做到个性化的教学等问题。

如何创设有效的地理教学情境

兰州12中 曹

莉敏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点做法来抛砖引玉。

一、引入地理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故事是人类社会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许多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在课堂中引入地理故事既能把许多课本知识具体化,情境化,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讲解热力环流时提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产生海陆风,为了激发学生探究这部分内容的热情,我先给学生讲了个侦探故事。一个漆黑的夜晚,海边小屋发生了一起谋杀案。神探根据举报抓了两名嫌疑犯,神探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海风迎面吹来,让人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着海风想心事。”乙说:“我站在沙滩上眺望大海,感觉凉风从后背吹来,冷嗖嗖的。”神探根据他们的话马上确认了凶手。在安静中听完故事,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热烈讨论并很快掌握了海陆风的知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再比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几乎无人不知,火烧赤壁的故事可拿来讲季风气候,隆中对可理解为区位分析。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如果我们能借来巧用,原本平淡、枯燥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鲜活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能更深地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关心自己周围的生活,更多地习惯于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了,地理素养增强了,地理课堂也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二、营造认知冲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善教者善问,善学着善疑。教学中提出好的问题,有助于形成乐思的气场,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同时,好的问题有助于形成具有良好迁移价值的,可

不断生长的地理知识网络。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呢

在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要掌握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课本上给了一幅《地上河与开封铁塔示意图》,我先让学生读图,让学生对地上河形成感性认识,继而提问,开封市属于什么流域?学生想当然的回答说属黄河流域,当答案是否定时,学生疑惑不解。教师自然而然的对地上河的水文特征作了讲解,等到后来学习河水与潜水的互补关系时,学生能够把地上河做一种特殊情况,得出黄河下游永远是河水补给地下水的结论。

在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会遇到很多课本中隐性呈现的知识,如果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那学生学到的就不仅是理解后记住的知识,还学到了一种地理思维的方法。对天山南北两侧降水差异的学习,我要求学生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1600mm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得出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再让他们仔细看,便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新疆西部降水量较大,与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相反呢?接着又要求学生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有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新疆天山以北是半干旱区降水量较多,以南是干旱区降水量偏少呢,带着疑问我们完成了天山准静止锋的教学。

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从而产生新奇和探索,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性的行为,激发学生向未知王国进发,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分析、综合、比较等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尝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三、丰富文本素材创设情境,增进学生的学科兴趣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去创设情境?怎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俄罗斯》一节为例,在不同的时期,我设计过不同的课堂引入:

1、通过读画经纬度,这种方法专业性强,不太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2、视频、音频引入;

3、新闻时事引入,如中、俄两国签署一项重要的石油协议——铺设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到大连的石油管道;2007中国俄罗斯友好年等;

4、地理知识引入,如通过俄罗斯国徽上东张西望的双头鹰标志引出它地跨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通过俄罗斯的三色国旗引出国土辽阔,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

新的教材观告诉我们,要活化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蕴含的这些情感和美感,以地理知识的博与巧,去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激起新欲望。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四、设计探究活动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感悟

实践出真知,听过的东西忘的快,我做了我就记住了。科学探究挖掘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体现出真正的自主学习行为,是促进学生对科学内容深层次理解的重要途径,而探究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在讲授非洲的气候时,按照常规让学生看图就能说出来,但为了让学生加强印象,我采取了分组做图上旅行的方法,效果不错。首先播放多媒体影视片段《走进非洲》,营造氛围,并在班级中发出倡议:让我们现在一起去旅行吧!从赤道出发,沿东经15度经线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去旅行,沿途你看到了那些植物和动物?沿途你准备的生活用品有什么变化?这和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活动时提出以下要求:

1.每个组内,前排的一半同学往北走着看,后排的一半同学朝南走着看; 2.配合看课本的相关地图、景观图片和文字; 3.讨论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发现向南走和向北走经过的气候类型一样,从而总结出了本区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还发现在经过热带草原时,所看到的景观南北差异很大,通过分析,同学们明白了热带草原的气候特征,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在图上旅游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突破口,能够为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发挥提供空间;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查询、搜集、读图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一种境界,境界的要求在于追求;除了更新观念以为,我们还应该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迫切的愿望下进行学习,形成一个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吧。

收获并思考着——骨干教师培训有感

兰州12中 曹莉敏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甘肃省初高中新课改的全面铺开,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们无论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文本的处理以及自身角色定位等方面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其中有实践中的惊喜,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反思和困惑。通过参加兰州市2011年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看视频,听讲座,老师辅导,学员交流,给了我全新的理念,思考是深刻的,意义是深远的,指导是实用的。

在开班仪式上,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南战军讲话,对全体学员寄予了殷切厚望,兰州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作了《切实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打造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的专题报告,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嘉毅教授的讲座《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与策略》发人深省,兰州教育学院院长闫林德的讲话,触动人心。这一切都深深激励我鼓舞我去认真听课努力学习。 一 、新颖的培训方式

这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和线下集中学习,不搞花架子,不高谈阔论,实实在在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视频讲座中有专家理论指导,有名师课堂实录,还有名师教学经验介绍。这种培训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有一种和大师亲临对话的感觉,心里倍感亲切。针对新教材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网络上还安排了课堂实录。比如在“太阳高度角“的教学中,老师通过画概念,由一般情况的引出到特殊的阳光直射与极昼极夜情况的引导,很巧妙地让学生理解了概念,掌握了重难点。观看后,顿时让我豁然开朗,对以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定位。 二、教育理念的提升

以前对于教学中的疑惑常不知所措,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良师却在新课改培训中。比如说,原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改来改去,还就是那些学科知识,换汤不换药。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去解决,而不是消极应对。

其实,在没来培训之前,我一直认为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二者是差不多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更为详尽的课堂教学过程的描述。听了四中李小风老师的精彩讲座,我受益非浅。课堂教学设计侧重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学生的行为发展为导向,其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系统,而传统备课侧重于教学的准备过程,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导向。再比如对新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九中杨建军老师给我们讲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基础,符合课标要求,体现文本特点,力求适度、具体、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和。

在培训期间,我在网上聆听了许多专家教育科研理论方面的讲座,他们精辟的论述、睿智的观点、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闪耀着思想的火花。相比之下,自己的学识就显得太微小不过,这不正是我要为之努力奋斗的吗?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自己欠缺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我由衷的感谢这次培训,她似我的良师,又如一针强心剂,时时指引着我,警示着我,使我在教学中不会迷失方向。 三、道德情操的陶冶

培训开始后,每每打开培训项目主页,欣赏着同行们的学习日志、教育教学故事、论坛中对问题的探讨和发表的一些观点,点滴中体现着一份执着,一份钻研,他们爱教师这个职业,正是这份爱,让他们成为教育上的有心人,他们的表现给了我极大的动力和压力,让我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职业,正如一位老师说的,善用三尺讲台,我们会享受到课堂的快乐;耐心对待批改,我们会享受到批改的快乐;用赏识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学生们获得了自信,我们也会收获成功的。同样是工作,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就像何郁教授那样,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用事业理想激励自己前行,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提高我们教师的人道修养。我将会把

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百倍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以博大的教师爱陶冶自己的品德,做学生信赖和满意的教师。 四、带着思考上路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教师在教材文本的处理上有很大的弹性,如何能更好的把握教材知识度?课程改革之后,旧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教材了,于是一上公开课就要用多媒体,就要分组合作学习,就要用讨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否则就怕被评价为“老一套”。那么,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是否就真的不适应新教材了?。。。。。。在新课改实施中会有新问题不断产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重温培训学习中的一幕一幕,新课改,新理念,如晨风清新扑面而来,专家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鞭策鼓舞着我们,我们收获着并思考着。

发布者: 曹莉敏

注重细节管理,忌做“消防队员”

众所周知在学校里班主任工作的辛苦。教育无小事,事事都得管,有些班主任总是不断的奔忙于各种学生出现的问题中,整天疲惫不堪,应接不暇,可效果

却不怎么样,戏称自己为“消防队员”,哪里失火到哪里救火。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那些经验老道的优秀班主任,发现他们没有被问题搞的乱了分寸,沉着淡定且很有效果,班级管理尽在掌控之中。他们未雨绸缪,把精力放在预防上,防范于未然。正可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们能把握细节管理,提前把工作做在前,这样在一件事开始初期就做好工作,避免了一些不良风气的形成。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曾有过深刻的教训,比如教室里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我起初发现有些同学将用过的胶带,纸巾随意掉在课桌下,没太放在心上,只是走过去提醒一下,可后来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多的同学步入后尘,甚至连以往没有这毛病的同学也慢慢乱扔垃圾,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来重视这个问题,再来管的时候,费了很多时间,也花了不少心思,这种恶习才得以转变。回想起来,本来一个很小的问题,如果刚开始就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赏罚分明,很容易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可等到已经形成习惯,再来解决的话就费事费力,事倍功半,牵扯了班主任的很多精力。

良好班级班风的形成,学生良好养成习惯的塑造,都体现在学生日常细节中的培养和引导。注重学生的每一个细节,第一次迟到,第一次不搞值日,第一次不做作业……从这些无数个第一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学生本身的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只要有一些学生带头,一些不好的风气和习惯就会很快形成,如果不注意学生出现的一些细节,等到发现问题再来做就会很难。

总之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无需大动干戈,关键是要有班级发展的长远规划,从细节入手,长抓不懈,我想如果我们把各个细节都抓好了,在细节中取胜,班级管理也就比较成功了。

影视剧中的“人口迁移”

在高二学习“人口迁移与自然环境”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央视连续两年先后热播了大戏《走西口》、《闯关东》,按我的预测吗,明年要开播《下南洋》了。学生好奇地问我:“老师,你怎么知道?”,于是,我很自然地

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人口迁移。告诉学生这是中国近代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走西口》、《闯关东》 两部电视剧都是人口迁徙题材的作品,都描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时代大背景下坚辛的创业历程,将他们引入地理课堂,不仅能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渗透。《闯关东》描述了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 “闯关东”的故事。《走西口》描述了民国初期山西祁县的部分民众饱受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移民到河套等地区创造新生活的艰辛故事。学生根据剧情中的地理知识迅速查找中国区域地理分布图,找出相关的区域。我马上设问:为什么要移民?学生很快分析出了西北地区因距海较远,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而联想到剧中的山西祁县的连年大旱的情景,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人口迁移。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适宜生活。接着又进一步设问:人口的迁移会给河套地区带来哪些影响?这个问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分析得出人口的迁移影响了河套地区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带动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同学说到因为走西口的热播,大家认识了山西老宅,带动了那里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针对教材中提到的“靖康之难”,我又问道:“同学们知道《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的取名有什么含义?”,课下了,同学们还意犹为尽。

电视剧是许多人都喜欢看的节目,有些电视剧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地理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建立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7c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