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kdh

更新时间:2023-09-06 04: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业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省荣城市第一中学  卢书清

 摘 要: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以及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来论述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法,以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的现代化。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地理学科 学习兴趣 探究能力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以及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教育界正经历着一场由信息技术带来的从形式、内容到观念上的重大变革。当然,地理学科也不例外,信息技术正以其技术特性和功能优势,在地理学科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学科包罗万象,而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等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新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保证。随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成为地理教师在新课改中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地理学科的新课改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

一、创设地理教学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讲授《我国的火山地震》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视听结合的火山、地震三维动画演示,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到火山、地震的场景及其巨大的破坏力。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火山、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的巨大能量能否为人类利用?

这样,学生马上进入了学习状态,开始积极踊跃地思考、讨论有关问题。可见,视听结合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枯燥

的文本生动化。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巧设问题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探究愿望。

二、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

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课程目标,创设地理教学新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设计恰当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如,在讲授《地球的公转运动》一课时,可以设计成视听结合的虚拟三维动画“地球的公转运动”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以下问题:

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向有没有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怎样变化?  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怎样变化?

 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怎样?  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

28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2(基础教育)

专业文献

趣。学生在获取生动感知的基础上探究问题,不但获取了知识,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地理学科是开放的学科,有很多资源需要到课外去挖掘。而Internet拥有丰富的资源库,为地理学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通过网络搜索地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相互交流信息等,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我们可以这样设问:

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用到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   学校当地,一年四季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怎样变化?

 如果地球不公转,地球上有没有四季的变化?

 假如说地轴是正立着的,四季的变化又会怎样?

 这些问题是课本上没有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或上网查询,或进行社会调查,或自己去观察、去思考,或在网上与同学讨论、交流,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

的合作探究能力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进入了学校、进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学生有可能、也有条件、通过信息平台开展探究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进行探究学习时,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学习资料通过网络来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借助信息平台,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地理学科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平台,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新课改要求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要求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信息系统检索、提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并用地理学的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和评价有关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认识学生身边的地理问题和现象,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如,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探究“我国渤海、黄海地区发生赤潮现象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措施”。学生接到任务后,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探究学习。不少同学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资料,并进行了分析整理,用地理学的原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较好地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较好的防治措施。同时他们又把自己研究的结果在学校网页上进行交流、探讨,使信息得到共享。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以致用思想。

五、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双边”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使地理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传递教学信息,具有传递速度快且生动鲜活的特点。因此,它不但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加了教学容量,同时也便于师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

学,使师生的“双边”活动更加生动有效,因而较好地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提高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恰当

地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但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有它的独特作用,例如在讲解经纬网时,使用地球仪和经纬仪可能要比用投影、幻灯、电脑效果更好;在讲解等高线时,用地形模型可能更直观更形象;在介绍褶皱断层时,展示褶皱、断层模型比用电脑演示更形象、更加贴近学生等。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地理学科特点及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特点,正确处理好电教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传统媒体和电教媒体,有时则需要二者兼用,效果会更好。  当前信息技术正逐步介入和渗透到地理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给地理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最新成果,如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地理信息系统IS)等,要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并要学习、掌握和应用相关技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改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和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和谐的发展,并使地理学科的新课改获得更高的成效。

JJ

China Education Info

29

(G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6u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