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林业局中长期规划

更新时间:2023-09-22 06:15: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兰州市城关区林业局中长期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率先实现“三个转变”。按照“显山、露水、透绿、通畅、靓丽”的思路,深入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大力推进城关区南北两山绿化,城市园林美化,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态文明的节约型和谐社会,实现城关区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与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尊重客观规律性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首先是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复合而成,同时,它又是一个经济系统的复合体。因此,人类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经济规律,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2.科学发展观原则

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以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不断进步为目的,强调社会公平,通过对人口、资源利用、环境承载力等问题的合理规划和协调来实现。不但关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关注人们所居住的环境质量,在发展的同时,取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以人为本原则

作为城市一切活动主体的人,对城市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忽视了人的作用和影响力,城市也就失去了活力和生机。一方面生态建设要依靠城区中从事各行各业的人的劳动来完成;另一方面生态建设活动又要为人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二、总体思路及规划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社会繁荣、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城关为目标;从生态支撑能力、城市发展规律和人类需求出发,以加强绿化为基本手段,全力抓南北两山旅游经济带建设、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森林防火控制,合理布局建设生态景观,鼓励绿化与开发相结合,全面推进城区绿化美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城关,满足人们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不断追求。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有效减少林木病虫害,消除森林火灾危害,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建立南北两山绿化和旅游经济带,改善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增强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提高城关区人居环境质量,创造独特靓丽的城关区形象,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近期目标(2015年)

加强南北两山生态景观建设。“十二五”时期生态保护和建设要齐头并进,完成南北两山生态景观区和兰州北出口1.63万亩景观区林分改造,营造经济林700亩,完成林区道路建设30公里,防火道路10公里,喷灌改滴灌面积1.63万亩。完成两山范围内高削坡、滑坡陡坎的改造。完成九州开发区生态林建设、九州生态园森林生态修复区、小达沟坪生态园林绿化区建设、石门沟灌木林和兰山公路两侧景观区林分改造,营造经济林500亩,林区道路建设28公里,新建上水工程5500亩,维修改造老水利工程1.6万亩。

改善城区景观质量。按照“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景观化”的要求,以城市公园绿地、楔形绿地、各类沿街沿河绿色通道为主体,以中心城区大型绿地为基础,以裸露黄土绿化为重点,加快实施城区绿色雕塑景观和公园景观绿化改造,全力推进“大树进城”计划。植树10万株以上,新增绿地50公顷,绿地率每年增0.2%,达到29%,绿化覆盖率每年递增0.3%,达到32.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年递增0.02平方米,达到8.49平方米,城区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有效改善。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北山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69.45h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57.57hm2。罗锅沟流域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40.53 h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51.25 hm2。

3.远期目标(2020年)

力争到2020年,南北两山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产业体系,建成贯通南北的两大绿色长廊。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4%,绿化率达到30%,城市绿地覆盖率和园林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关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质量,有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主要任务

(一)减少林木病虫害,加强森林防火控制

为了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实现有虫不成灾,有病不成害的目的;建设城关区南北两山森林病虫鼠害综合防治体系,提高森林病虫鼠害防治能力,逐步实现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的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

狠抓森林防火管理,确定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为南北两山森林防火期,每年10月为“护林防火宣传月”,通过印发宣传材料,设置护林防火宣传牌,大力宣传护林防火的重

要性。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增加必要防火器材和设备,增强防火能力,努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突出重点森林火险地段的森林防火建设,建立防火林带,营造混交林分,不断完善南北两山林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提高森林消防的快速反应和控制火灾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实现林区森林防火的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

(二)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生态景观建设

科学制定《城关区南北两山森林生态景观林建设规划》,合理布局生态建设重点区域,明确“十二五”生态建设主要目标。加强兰山生态景观区、长洼山生态景观区、九州台生态景观区、九州生态园景区、徐家山森林公园景区和小达沟坪生态景观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南北两山生态景观效果,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景观区,为打造“山水之都”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实现“让城市环抱在森林中,让人们生活在花园里”的蓝图。

(三)绿化与开发相结合,建设生态经济型林业

建立和完善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巩固和提高南北两山绿化成果。以绿化为主,将绿化与开发相结合,建设生态经济型林业。依托“两山一河”和“西部夏都”资源优势,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期开发、伏龙坪整体开发、民族风情园建设和兰山索道改造为重点,大力开发建设皋兰山、五泉山等旅游风景区,形成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文体娱乐为一体的南线经济带。以黄河风情线、金城关、白塔山公园、五一山公园、徐家山公园为依托,重点实施徐家湾兰州民俗文化风情园和九州生态园等“三园”建设项目,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居住度假为一体的北线经济带。

(四)加强城区绿化美化建设

继续完善提高城区重点路段绿化档次。以新思维、新模式审视城区绿化美化工作,对重点路段及前庭绿地,采取引进新苗木品种、设计新艺术造型的形式,进行景观搭配,形成植物层次分明,色彩鲜艳,错落有序的标志性景观道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全面完成天水中路、南昌路、酒泉路、庆阳路、北滨河路、南滨河路等“六条主干道”绿化提升改造项目。

彻底清除绿地裸露现象。根据裸露绿地周边的具体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当苗木或草籽进行栽植,真正做到即绿化环境又美化环境。同时对道路边的行道树及时进行补栽、修剪,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完成安装更换城区绿化带护栏。逐步对城区的绿地栏杆进行更换。新更换的栏杆样式美观,构造简单,质量精致牢固,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景观效果,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全面完成“千棵大树进城关”任务。保证千棵大树栽植效果及成活率,优先完成东方红广场、北滨河路、南滨河路春、夏、秋、冬园,东岗西路、铁路局周边前庭、中山路分车带、省委前庭、酒泉路、五泉下广场前庭、东岗东路、会宁路等路段或区域的树种栽植工作。

(五)推进公园绿化美化建设

全面改造雁滩公园。适当降低地势,平整、换土、栽植爬坡植物、时令花卉,更换草坪,力

求乔灌草相结合。逐年对园内破损道路、绿地、栏杆、设施等进行改造更新,平整陆地,安装树池,铺装吸水砖。新建两个休闲亭,重新修建“八角亭”,增建几处植物景观,改善游乐场所环境,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完成儿童公园更新改造。首先更新改造水泵和供水管网,其次增配喷药车、割草机、垃圾车等相应管护设施。逐年引进栽植名贵植物、提升景观档次、打造精品园区。做好道路、喷泉、路灯等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不断完善环境配套设施、增设便民设施和服务网点,为游客提供更加靓丽的环境。

(六)强化绿色园区建设

以科教园区(以中科院兰州各院所,兰州大学及各分部,瑞得摩尔商贸中心的绿化效果为中心)、雁滩园区、九洲园区、铁路园区(以火车站、铁路局、五泉广场一线为中心)、中心园区(以西关什字、南关什字、东方红广场,中央广场等周边地区构成)、河北园区(以绿莹花园、亚太嘉园、兰铝花苑、天源嘉泰等住宅区为龙头)、庙滩子园区等七个园区为核心,通过做好骨干道路行道树补栽和更新改造,新建道路两侧前庭花坛、栽植色块花卉、灌木,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立体绿化,补充完善园林设施,增建园林景观,强化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建成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园区,带动全区绿色园区的绿化美化建设。

(七)保障洪道绿化建设

结合市政部门对洪道的综合治理改造,对城区内具备条件的洪道进行绿化美化,拆除洪道上的违章建筑。以排洪路(瑞德大道)的综合治理改造模式为示范,带动其他洪道周边单位积极投资参与洪道绿化美化建设工作。在洪道红线范围内开辟5—10米的绿化带,修建小游园和园林景观,栽植苗木林带,彻底改善洪道周边脏、乱、差的环境,保证洪道的正常行洪功能。

(八)科学布局防治体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采取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北山项目区和罗锅沟流域治理工程。在小流域内,从梁顶至沟道,分别布设相应的防线,对径流和泥沙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处处利用,增加土壤对降水的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总量,从而控制和减少侵蚀。在梁峁顶部和坡面上部,通过林草措施增加降水入渗率,增加坡面糙率,消耗径流的能量。在梁峁坡,通过梯田和造林整地工程控制和利用地表径流,同时,在汇流面积较大的坡面下方及宅旁、路旁等,布设集雨水窖,解决牲畜饮水和发展补灌,开发和利用地表径流,减少径流对地表的侵蚀。

(九)建立科技示范园,增强群众水土保持意识

“十二五”期间建成兰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设立宣传博览区、工程示范区、治理措施更新区及配套设施区等四大功能区。通过现代化手段,配置声、像、图、文,介绍水土流失的成因、发展规律、控制手段、最新科技成果。设立各类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示范点,向社会各界宣传和展示水土保持工程的根本作用、适用条件、建设程序等,让游客和培训人员通过现场观摩,深刻理解各种水土保持设施,从而增强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职能管理,健全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

成立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从规划、计划的编制,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施工管理到检查验收,都要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在工作思路、操作方式和技术手段上都要有新突破。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单位要按照规划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行动,精心组织好规划的实施。通过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限期完成生态建设目标。

(二)实施优惠政策,激发群众生态建设积极性

通过制定和实施免交土地使用费、免征农业税、给予适当经济补贴、允许依法转包、拍卖、出租和入股经营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形成专业绿化,单位绿化与个人绿化相结合的齐抓共建格局。

(三)加强招商引资,广开生态建设资金来源

健全生态建设的投融资机制,稳定增加财政对南北两山建设、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全区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投资,鼓励企业参与,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等不同形式参与生态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允许取得合理回报和依法继承、转让,切实保障投资建设者的合法权益,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制度,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行为。

(四)深入开展监测,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能力

加强生态保护相关领域的基础调查、监测、评价能力建设,从生态安全、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系统评价,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支持。整合利用各部门和相关机构的信息、研究成果。深入开展生态监测工作,建立地面观测站点,逐步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充分利用遥感、卫星图片等数据信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对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期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在深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开展生态环境监察示范活动。建立基层生态环境监察队伍,保障资金,开展人员培训,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与执法装备,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

(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态建设成效

生态建设必须讲究科学,在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生态建设成效,以有限的资金、人力获得最大的成果。在生态建设中,要以科技为先导,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一方面要在政策上给科技应用提供保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以科学务实的思路指导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要吸收林业、水土保持和环境等相关业务部门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组建智囊团,为城关区生态建设献计献策。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对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的作用,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增强建设生态城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结合“绿色生态建设”,

鼓励健康而有益于环境的消费方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6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