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2 03: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倡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否该重倡,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 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中庸。“中,正也。”(《说文》史字解)正,也就是恰当、妥当、合乎客观实际的意思。“庸,用也,从用,从庚;更事也。”(《说文》)更事也就是经历事物,与经事同义。联系起来讲,“中庸”就是正确、恰当、妥当地为人处事,就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第二章注)。 ……品格可以列成三等,各类中的第一类和末一等都是极端和缺德,居中的才是道德或优越性。所以,居于怯懦与鲁莽之间才是奋勇有为;吝啬与奢侈之间才是慷慨大方;怠惰与贪婪之间是意气风发;卑屈与骄傲之间是谦虚谨慎;秘密与多嘴之间是说一不二;乖僻与滑稽之间风趣幽默;寻衅与谄媚之间是友善可亲;在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与堂·吉诃德的冲动任性之间是自我克制(《伦理学》,第1卷,第7节。——原文注)。其实说到底,“中庸”就是度的正确把握和关系的良好协调,就是在平衡中寻求发展。所谓“道”,既是理念,也是方法。现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系的失衡,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一定能够协调各种关系,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庸之道应该重倡。 在政治上存在两个有失中庸的极端,一个是无政府主义,一个是独夫专制主义,辜鸿铭先生用“群氓崇拜”和“强权崇拜”来说明这两个极端,非常贴切。针对这两种极端的中庸之道自然就是民主集中制,当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不是集中基础上的民主。作为政治的基础的经济结构也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是计划经济,针对这两个极端的中庸之道自然就是带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凯恩斯主义便是这样一种较为中庸的东西。在道德问题上,也有两个极端,一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忠、孝、诚、信等,另一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忠、孝、诚、信等,前一种被称为奴才哲学,后一种被称为强盗哲学或虎狼哲学。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中庸之道自然是相对的道德,这种道德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是一种竞争手段。如果世界是奴才哲学的,自然不会有“囚徒的两难处境”这样的问题存在,也不会有博弈论、信息不对称,强盗哲学也是如此,因为此时根本不会有合作发生。日常生活里也有很多有失中庸的表现,比如: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份刻苦自励;有人对金钱的使用浪费无度,有人则是一毛不拔,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只张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适可而止,要不偏不倚,这就是中庸之道。

然而,现在的人们对中庸之道普遍有误解,主要是因为从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以前主流舆论都在借批判它来批判\封建主义\其实它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真正的中庸之道简单来说就是做事做人要追求和谐。其实我们的周总理就是中庸之人,所以才能让文革时期动乱的中国不至于太过混乱导致经济崩溃,也不会拂逆了毛泽东的意思而导致跟当时邓小平一样的下场,使得政权全部被四人帮把持 。早在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已了解到事物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买东西的和卖东西的,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员工的激励和惩罚......,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事物的发展也是矛盾发展的结果,关键是找出矛盾的平衡点,这才是中庸之道。偏袒某一方,就会激化矛盾,事物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是不好把握的。所以说,中庸之道是一种稳健的思想,不是颓废的,更不是封建的,而是积极的。

其实,中庸之道的作用早已经为历史经验所证明。选择昭君出塞,而不是大军西征,是中庸之道;抗战时期实行“三三制”而不是直接没收地主土地,是中庸之道;我们今天实行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存发展,更是中庸之道。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庸之道是解决现代社会失衡问题的有效方法途径和理念。它是一种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对度要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不偏不倚,不偏听偏信,不搞折中主意,努力地协调好各种关系,从而在平衡中寻求发展。

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勇敢而不细心就会显得鲁莽,如果正直而缺乏风趣就会显得枯燥,如果憨厚而缺乏情趣就会显得乏味,我们只有正确的掌握中庸之道,我们的生活才会像一朵丁香花,虽然没有绚丽的色彩,但它给你的却会是满室的。

在社会中,中庸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在保护民族的同时要打开国门,在发展东部经济的同时要加强西部大开发,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在的人都推崇超前消费,而或许超前消费可以使人们极大的消费欲望得到满足,让经济短期的的得到发展;让我们仿佛找到新天地的花明柳暗,但是,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美好的愿望需要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现今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庸之道强调“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反对“过”与“不及”。所谓“过”就是在条件尚不具备时采取行动,“不及”就是在条件已经具备时仍不采取行动,因而“贤者过之,愚者不及”,结果都不能达到目标,是为“过犹不及”。《管子》里说:“无度而用,则危本”,超前消费消耗的是社会生产的积累,带来的是积累与消费结构的失衡,可持续发展得不到实现,我们又怎么让未来充满希望?

所以,中庸之道在解决现代社会失衡的问题上,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途径和理念,重倡中庸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社会中出现了许多失衡现象,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重倡中庸之道,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政治学与行政学0801班 U200816615 陈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6f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