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流行病学试题3

更新时间:2023-04-15 13: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流行病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保健服务

B、婚前检查

C、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选

D、预防性卫生监督

E、经常性卫生监督

2、根据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的《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一文,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A、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

B、环境因素

C、生物因素

D、民族的风俗习惯

E、现有卫生保健系统缺陷

3、下列论述那项是正确的

A、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B、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C、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备对机体提供特异性保护的措施

D、二级预防不包括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

E、三级预防只能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提供康复治疗

4、我国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是

A、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B、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C、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

D、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

E、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

5、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A、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C、基本治疗

D、社区服务

E、发展疾病监测网络

6、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混杂因素存在一定会产生混杂偏倚

B、混杂因素主要指年龄、性别、职业这些人口学特征因素

C、混杂偏倚引起的继发关联是典型的混杂偏倚类型,而引起的间接关联则不是混杂偏倚

D、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E、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绝对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

7、个体水平的变异不可能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

A、个体真值随时间改变

B、仪器标度或精密度差

C、抽样方式误差

D、环境因素改变

E、测量者记录误差

8、以下关于研究真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的真实性反映了结果随机误差的大小

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结果结论外推具有普遍性

C、外部真实性回答了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D、真实性的反面是研究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E、真实性好的研究能反映研究对象及目标人群的真实变异

9、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因果关联

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

10、某研究者对女性被动吸烟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研究,随机选取现患乳腺癌患者300人(年龄40~65岁),同时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同一年龄段并且职业相同的女性400名进行调查。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样本人群的目的及方法是

A、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限制

B、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限制

C、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匹配

D、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匹配

E、方便调查,限制纳入标准

11、未采用盲法收集资料的临床药物疗效实验研究,最容易产生的偏倚是

A、选择偏倚

B、无差异错分偏倚

C、有差异错分偏倚

D、混杂偏倚

E、以上都是

12、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传染期

B、临床症状期

C、恢复期

D、病原携带期

E、潜伏期

13、某年冬季,某地区居民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发生甲型肝炎流行,此毛蚶称为

A、传染源

B、储存宿主

C、传播因素

D、传播机制

E、病原携带者

14、确定对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

A、传染期

B、潜伏期

C、临床症状期

D、恢复期

E、病原携带期

15、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

A、伤寒、霍乱、钩虫病

B、血吸虫病、甲肝、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霍乱、出血热

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

E、甲肝、戊肝、恙虫病

16、下列哪项不是传染源

A、病原携带者

B、传染病患者

C、受感染的动物

D、隐形感染者

E、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

17、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A、具有冬春季节升高的现象

B、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C、在未经免疫预防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被感染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8、传染病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潜伏期

B、潜伏期末

C、临床症状期

D、症状消失期

E、恢复期

19、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8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的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

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消除

C、错误,因为外界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

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

E、以上均不对

(20~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麻疹、水痘

B、结核、钩虫病

C、百日咳、流行性乙脑

D、伤寒、白喉

E、流感、麻疹

20、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是

21、恢复期仍能排除病原体的传染病是

22、传染期较长的疾病是

23、在潜伏期即已有较大传染性的疾病是

24、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

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

B、包括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

D、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E、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

25、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A、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B、设计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

C、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D、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

E、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

26、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

A、直接病因

B、间接病因

C、致病机的近因

D、必要病因

E、充分病因

27、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

1

A、假设可能成立

B、假设必定成立

C、假设尚不能成立

D、假设本身难以推论

E、假设商待更多证据

28、病因判定标准中哪些是必需的

A、前因后果和终止效应

B、前因后果和关联的合理性

C、广义关联程度和关联的可重复性

D、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合理性

E、前因后果和广义关联强度

29、下列研究设计类型因果论证强度由强至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随机对照实验,单组时间顺序序列实验,多组时间序列实验,无对照前后比较实验

B、随机对照实验,病例对照研究,嵌套队列中的病例对照研究,生态学研究

C、前瞻性队列研究,嵌套队列中的病例对照研究,新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

D、历史队列研究,前瞻队列研究,新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

E、实验性研究,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30、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同时这些疾病和不良饮食习惯也有关系,这说明以上病因判断标准哪项是不必要的

A、关联时间顺序

B、关联的强度

C、关联可重复性

D、关联的特异性

E、关联的合理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制定疾病预防策略的必要性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疾病的流行具有迅速变化的特性

B、如何寻求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C、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D、适合于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通用的疾病的防制模式

E、疾病相同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

2、根据《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一文,下面哪些因素属于健康影响的因素

A、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

B、环境因素

C、生物遗传因素

D、现有卫生保健系统缺陷

E、生物恐怖

3、关于真实性与变异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真实性的反面是变异性,因此,真实性高的研究是无变异的

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应能反映的是样本来源人群的生物学变异

C、外部真实性高的研究应能反映推论任人群的生物学变异

D、真实性高的研究系统变异和随机变异应较小

E、信度反映的是随机变异的大小,同时也反映研究的真实性的一部分

4、以下关于信息偏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无差异错分偏倚因其错误分类与研究分组无关,故不需要控制

B、差异错分偏倚因其错误分类与研究分组有关,故需要控制

C、差异性信息偏倚通常来源于回忆偏倚和调查者偏倚

D、无差异偏倚通常是分类标准误差造成的

E、盲法收集信息是控制信息偏倚的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5、关于混杂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混杂因素是观察结局效应的危险或保护因素

B、混杂因素存在时一定干扰研究的真实性

C、混杂因素的效应可以通过配比、随机化、限制等方法消除

D、混杂因素是判断是否存在混杂偏倚的唯一标准

E、混杂因素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控制

6、下列哪些是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A、新生儿增加

B、易感人群迁出

C、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D、免疫人群死亡

E、计划免疫

7、下列哪些属于计划免疫效果的流行病学评价指标

A、疫苗效果指数

B、疫苗保护率

C、疫苗接种率

D、抗体阳转率

E、抗体平均滴度

8、要判定为因果关联,除统计学关联外尚需确定的是

A、时间顺序

B、关联强度大小

C、无三大偏倚

D、有特异性

E、无随机误差

三、名词解释

1、健康

2、疾病监测

3、主动监测

4、预防接种

5、冷链

6、效度

7、外部真实性8、Bias

9、混杂偏倚10、选择偏倚

11、信息偏倚12、入院率偏倚

13、现患-新发病例偏倚14、检出征候偏倚

15、传染病流行过程16、source of infection

17、人畜共患病18、垂直传播

19、epidemic focus 20、传染过程

21、感染谱22、消毒

23、终末消毒24、planed immunization 25、vaccination 26、传播概率

27、病因28、因果关联

四、论述题

1、请解释疾病的三级预防的基本概念。

2、简述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

3、简述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及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

4、简述M-H(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方法的步骤。

5、简述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6、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信息偏倚?

7、如何认识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8、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具有哪些流行特征?

9、简述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主要因素。

10、判定疫源地消除的条件是什么?

11、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针对传染源的有哪些措施?

12、试述“三环节”和“两因素”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13、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在防疫工作中的意义?

14、简述预防接种有哪几种?

15、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16、简述病因判定的标准。(流行病学第四版标准)

2

3

【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疾病监测:又称为流行病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3、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称为主动监测。

4、预防接种:又称为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5、冷链: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发出,经冷藏保存并逐渐运输到基层卫生机构,直到进行接种,全部过程都按疫苗保冷并要求妥善冷藏,以保持疫苗的合理效价不受损害。

6、效度:

是指研究收集的数据、分析结果和所得结论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

7、外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外部真实性又称为普遍性。

8、Bias :研究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部分称为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

9、混杂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联系。混杂偏倚是在研究的设计阶段未能对混杂因素加以控制和在资料分析时未能进行正确校正所造成的偏倚。

10、选择偏倚: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由此造成的偏倚称为选择偏倚。例如研究对象采用志愿者,方便样本,或者研究对象的无应答或失访等。

11、信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是来自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使得获取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由于流行病学的暴露或疾病多为分类测量,所以信息偏倚又可称为错误分类偏倚。

12、入院率偏倚:伯克森偏倚,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的不同而导致的偏差。 13、现患-新发病例偏倚:奈曼偏倚,病例对照多用现患病例,而这些病例有可能在患病后改变原来的因素的暴露情况。而队列或临床试验多用新病例。

14、检出征候偏倚:因素与疾病无关联,但由于其存在而引起该病症状的出现,使之及早就医而导致该人群较高的检出率,得出二者有关的错误结论。

15、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16、source of infection :传染源,指体内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7、人畜共患病: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zoonosis ),又称人畜共患病。

18、垂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又称母婴传播。其传播方式有:①经胎盘传播;②上行性传播;③分娩时引起传播。

19、epidemic focus :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20、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1、感染谱:是指当机体感染了不同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其感染者轻重程度会表现出很大差异。

22、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包括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而后者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种类型。

23、终末消毒: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 24、planed immunization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5、vaccination :预防接种,是将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接种到机体,使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6、传播概率:也称传染概率,是指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后而成为感染者的概率。

27、病因: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8、因果关联:是指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

四、论述题

1、请解释疾病的三级预防的基本概念。

答:⑴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基本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⑵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方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

⑶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2、简述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

3、简述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及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 答:⑴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把握选取环节或已入选对象,是否存在人为增大或减少研究因素与结局的关联程度。 ⑵控制方法:严密掌握对象选取的各个环节,注意选取对象的代表性,增加应答和减少失访等。

4、简述M-H(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方法的步骤。

答:分层分析步骤:①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分层。②判定层间RR 或OR 是否相等或相近。③得到控制混杂后的调整RR 或OR 。④再将调整RR 或OR 与分层前的粗RR 或粗OR (cRR 或cOR )进行比较。

5、简述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答:混杂因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②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③一定不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中间环节。

6、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信息偏倚?

答:①对偏倚要有丰富的知识,对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

选择性偏倚要充分了解。②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③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④尽量采用多种对照。

7、如何认识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答: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①根据潜伏期长短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②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③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8、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具有哪些流行特征?

答: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①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②冬春

季节高发;③少年儿童多见;④在未经免疫预防

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⑤居住拥挤和人口

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9、简述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因素:

⑴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⑵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

10、判定疫源地消除的条件是什么?

答:判定条件:

①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痊愈)。

②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③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未受感染。

11、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针对传染源的有哪些措施?答:针对传染源:

⑴对病人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⑵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登记、管理、随访。

⑶对接触者的措施:留检、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

⑷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彻底消灭、捕杀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

12、试述“三环节”和“两因素”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答:“三环节”是构成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只有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连接、相互作用传染病才会在人群中发生和蔓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则流行过程即可中断。三个环节能否相互连接,受“两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社会因素更重要。社会因素不仅促使流行过程的发生,而且可以制止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以至消灭。

13、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在防疫工作中的意义?

答:人群易感性和群体免疫状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水平高,人群易感性低。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传染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当人群中免疫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可终止传染病流行。

14、简述预防接种有哪几种?

答:预防接种的种类有三种:

⑴人工自动免疫:指将疫苗接种到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⑵人工被动免疫: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其制剂有:①免疫血清;②免疫球蛋白。

⑶被动自动免疫: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15、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答: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①假设不成立;②先行条件不成立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

16、简述病因判定的标准。(流行病学第四版标准)

答:⑴关联的时间顺序: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

⑵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

⑶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

⑷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

⑸关联的可重复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⑹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

⑺终止效应: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

⑻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是多余的。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5z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