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

更新时间:2024-05-18 00: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整理编辑:廖自威

一、考点诠释: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般指鉴赏诗歌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四方面的特色。

(考试说明)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题型与规范:

★1、分析表达技巧类型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写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扣住字眼细析手法;

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以及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公式: ①技巧 ②分析 ③感情、作用、效果 ★2.分析一词领全诗类型答题规范 。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结构技巧的把握程度。 【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表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第三步,总结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题公式: ①主旨 ②分析 ③结构作用 注意,此题实际考查篇章结构,与炼字类考查极易混淆。 三、表达技巧(概要)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 (1)修辞方法。(见后文)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以乐景衬哀情)

▲描写手法:衬托:正衬 / 烘托 对比与反衬(动静、明暗、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虚实) 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描写方法与表现手法在分类上存在交叉关系。下同。

第 1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编者注)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方法:①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高低、俯仰、上下) ②画面色彩(明暗、冷暖);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诗画结合 ③动静虚实 ④点面、时空 ⑤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⑥用笔繁简:工笔细描、粗笔勾勒????

(3)表现手法。赋、比、兴(创作方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首尾呼应)、伏笔铺垫、总分结合、层层深入、承上启下等。

四、知识储备: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5种。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2.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描绘和刻画。

(1)细节描写。通过对某一场面或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刻画,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如张籍的《秋思》,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

(2)白描。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虚实结合。(见《《状元360》P187—188》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某种感情。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即暗写);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像显实境。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虚”的方法,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如曹操《观沧海》、朱熹的《水口行舟》、李白的《越中览古》。 (4)动静结合。如王维的《鹿柴》。 …………

3.抒情。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直接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的《望岳》。

(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①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第 2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②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 ■乐景与哀景的关系:

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要品味出情是何情,景是何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许浑的《谢亭送别》。

③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托物抒怀。托物言志常常通过象征的手法来实现。王冕《墨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表现情绪的。所谓的“景物”,是由若干个具体的、各自不同的“物象”构成的,而托物言志诗的所托的“物象”是单一的、唯一的,如“梅”“菊”等。情感方面比较,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而托物言志的“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的心迹、人生态度或人生感悟等,既是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4.议论。如苏轼《题西林壁》、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 (二)、修辞手法。

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用典等。 (考试说明——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编者注。)

1、比喻。2、比拟。3、夸张。4、借代。5、对偶。6、对比。7、设问。8、反问。9、双关。10、互文。11、用典。

▲修辞手法。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绵长。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如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的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4.对比。也叫对照,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

第 3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5.借代。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

(1)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2)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3)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举酒欲饮无管弦”,“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6.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双关的作用:(1)语意丰厚,余味深长;(2)含蓄委婉,耐人寻味;(3)形象鲜明,印象深刻。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7.对偶。指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用表述语:语言工整,音韵和谐,描绘了或渲染了(什么)形象。

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用表述语:正反对比,态度鲜明,突出了(爱憎分明)的感情。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8.反复。指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方法。作用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优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诗中“硕鼠硕鼠”与“乐土乐土”的反复重唱,使得气氛越来越浓烈,感情越来越激越,不仅深刻有力地揭示了剥削者贪婪、残暴的本质,还充分地表现了农民对剥削阶级深恶痛绝的感情。

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第 4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名称 说明 主要作用 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 比 暗喻 用“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 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征,使人容易理解,并引起 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比想象。/ 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 借喻 喻词都不出现。 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喻 博喻 把一个本体比作几个喻体。 通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比 拟人 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的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化了。/ 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修辞方法。 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被描写 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拟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的修辞方法。 夸 张 引 用 根据表达需要,对客观事物作扩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的大或缩小的描述。 感情。 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概述大加强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帮助说明论理,增强表意的不能加引号。 现力,说服力。 排比必须是内容相关、结构相同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排 比 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力。 以上的短语、句子连起来用。 设问一般是采取自问自答形式来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在结构上起到设 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深理解。 反 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问而不答的疑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利,更富启发,语气更确定,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 感情更强烈。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对 偶 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对仗) 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语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起。 反 语 使用语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增强战斗性。 意。多数是表示讽刺嘲弄的。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反 复 强调突出思想,加强与气,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情,有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段加强节奏感。/ 间隔重复起到前后、首尾的呼应作用 落一再出现,就是反复。 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对 比 对照比较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出出来,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对照) 表现作者鲜明的态度情感。 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揭示出人货物的借 代 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特征,并引发读者联想。 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借代。 第 5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常常指对比、衬托、渲染、象征等;有时候又借用修辞格来表现,如比喻、拟人等;或借用抒情或描写手法来表现,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白描、细描、用典等;有时候又会涉及篇章结构,如扬抑、照应、铺垫、卒章显志等,需要我们仔细辨识。

1、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也叫烘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如杜审言的《渡湘江》

2、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细致描写与形容,以形成某种氛围,借此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

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而且更精炼),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如黄巢的《菊花》。

4、比兴。 5、铺陈。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 6、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起另外有关的其他事物。

7、想象。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其余表现手法请视情况而补充) ▲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1)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通过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抒发了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片云”“孤月”组成了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2)反衬,即陪衬物与主体事物或感情方向相反。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以乐景写哀情。如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的美景反衬出今日之悲。眼前的鸟语花香反衬出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②以哀景写乐情。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五月的天山,映入眼帘的仅有皑皑的积雪,无花可赏,无柳可折,寒气逼人。情景如此单调,如此凄凉,反衬出了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③以衰衬兴。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辛夷花,又叫木兰花、毛笔花,阴历二月开花)此诗第一、二句作者用“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三个意象具体渲染了“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的

第 6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凋零气氛,那么作者写此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伤春思绪吗?非也。请读三、四句:山窗之下的幽竹是多么可爱啊,它不改清新阴凉,殷切地等我归来。这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幽竹”,不正是外美与内美和谐统一的象征吗?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最爱吗?读到这里,我们恍然领悟出,原来作者写“春残”之景物,并不在抒发伤春之情,而是借春鸟春花之“改”,来反衬幽竹之“不改”。明乎此,作者抒发的钟情幽竹之痴情,作者表达的赞美坚贞节操的题旨,就显得鲜明可感了。

④以声衬静。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

⑤以有衬无。如李白《月下独酌》中这样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明只有自己一人,却说看到了三个人影,这就是以有衬无。这样写,就把李白当时孤独寂寞的生活际遇和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了。

⑥以明衬暗。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渲染。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后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创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四)、篇章结构。在诗歌的结构手法方面,较常见的有层层铺垫、抑扬法、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等。

1、层层铺垫(铺垫)。通过对景物的层层铺垫、渲染来突出主体。苏辙《江上看山》 2、抑扬法。李商隐《贾生》。 3、首尾照应。 4.卒章显志。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篇章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有: 1.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2.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诗歌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作者先景语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式。

3.伏笔。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

第 7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4.照应。照应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类,即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下面就每一种照应类型在具体诗歌中的运用作简单的分析。

(1)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的情感。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2)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如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很有特色。

(3)伏笔照应。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5.卒章显志。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句标其目,卒彰显其志”。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6.以景结情。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览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7.铺垫。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如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造了一种清静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者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8.画龙点睛。画龙点睛指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句如撞钟,磅礴而高亢,把诗人心系国家、胸怀民族、舍生取

第 8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推至最高潮,感召着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浑然天成。浑然天成指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

2013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20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shuāng,):小船。②海幢(chuáng),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0广东卷)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12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第 9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防外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全国丙卷)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5重庆卷)

第 10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8、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

鹧鸪天 [元]魏 初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①-----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第 11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6年四川卷)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2012年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第 12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小题。(7分)(2012年浙江卷)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2006广东)(1)晚: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天)空、老鹤。(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2、(2010广东)(1)①(客观上)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上)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3、(2012广东)(1)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1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中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的鲜丽。(2分)或:使用渲染的手法。(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蔬菜(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2分)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排列)的组句手法。(1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具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2分) (2)“一晴生意繁”的意思是: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

“一晴生意繁”体现在:①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 ③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4、(2009江西)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5、(2005全国丙卷)(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6、(2005重庆)(1)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第 13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的。(2)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7、(06天津)(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8、(06江苏)(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9、(2006年四川卷)(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10、(2012辽宁)(1)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2)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1、(2012年浙江)(1)还未展开 芳心. (2)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

第 14 页 共 14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年11月6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5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