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社会会考复习提纲上册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0 18:48:01 阅读量: 医药卫生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复习提纲(上册) 专题 小节 小标题 职业的变迁 岁月的见证 丰富的生活内容 多元的生活方式 积极拥抱精彩世界 从容面对现实生活 人离不开社会 人生活在群体关系中 行为方式差异导致人际冲突 热性特征不同影响人际关系 为人处事是一门学问 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永不停息的城市生命 相互关联的各行各业 跃动的生活节拍 脆弱的城市生态 城市管理与生活秩序 市民素质与城市文明 谁是聪明的消费者? 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哪种行业适合自己? 哪个地段生意好做? 商机从何而来? 什么是经营之本? 信息剧增和当今社会 信息技术与媒体纷争 革新学习方式 剖析网络利弊 抵制网络诱惑 构建网络道德 提纲页码 课本页码 2 1 2 2 2 3 2 5 2 8 3 3 3 4 4 4 4 5 5 5 6 6 9 10 12 19 20 22 25 27 31 35 38 40 1

案例 正在消失的职业 儿时的弄堂生活 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部分消费支出对比 母与子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的困惑 一个现代鲁滨孙的故事 夏青的烦恼 热心的朋友 做客的尴尬 生活不能承受之“好” 图书站还办下去吗? 公交司机刘师傅 责任在谁? “上海部分年份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每天水平”“上海的一天” 李先生的烦恼 如果没有了环卫工人 阿尔斯通事故 到底买哪一种好? 一双打折鞋 王阿姨的决定 一家中式快餐店的选址 “昼夜有别”的百货商店 造船厂的命运 崔先生的故事 剪报的命运 课桌上的计算机 腐朽与神奇 骆莲的难题 网上战争 不断变化的社会 专题1 认识社多姿多彩的生活 会生活 复杂的生活环境 我们身边的人际专题2 关系 体验人人际交往中的矛际关系 盾和冲突 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运行的脉搏 专题3 现代城市问题 感受城市运行 城市秩序管理 专题4 走进市场 学习消费知识 选择投资方向 了解经营学问 提纲页码 2 2 3 3 3 4 4 4 4 5 5 5 5 6 6 6 7 7 8 8 9 9 10 10 10 10 11 11 11 11 课本页码 2 4 9 11 13 15 20 22 23 26 29 31 36 40 43 46 48 50 55 58 59 61 65 67 73 75 78 80 82 84 信息爆炸带来了 什么 专题5 信息社会意味着面向信什么 息时代 如何成为信息社会的主人 知识窗 社会生活 职业 新陈代谢 石库门住宅 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基本因素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消费类型 (绿色)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 社会群体 人际关系的种类 豪猪定理 换位思考 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 城市与城市化 职业道德 系统 知识窗 多米诺骨牌效应 木桶原理 城市生态 休克疗法 公德 市场 我的“消费观” 消费者的权利 投资原则 市场调查 选择店址的基本因素 经营活动的六个“W” 比特和字节 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信息高速公路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提纲页码 课本页码 6 41 6 43 7 47 7 49 7 50 8 8 9 9 9 9 10 10 10 10 11 11 54 57 58 59 60 61 65 73 73 74 78 85 专题1 认识社会生活

知识窗:

1、社会生活:广义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狭义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现象。

本专题三节内容的逻辑关系:在认识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基础上,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习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

一、职业的变迁

案例:正在消失的职业(P3) (一)知识窗:

1、职业:是指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2、新陈代谢:形容社会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的现象。 (二)主要观点:

1、职业与需求的关系:职业满足需求,需求促进职业发展。 2、职业的新旧不是绝对的,旧职业可能在新时代焕发出青春。

3、职业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直接感知社会生活的发展与进步。

(三)案例分析:

1、有恒久不变的职业吗?

世界上没有恒久不变的职业,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职业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职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举例说明) 课后资料:

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职业:更夫、街头修面、补锅匠、铁匠、媒婆

正在兴起的职业:家政服务员、社工、投资理财顾问、网络警察、形象设计师 未来可能消失的职业:交通警察、邮政投递员、售票员、搬运工、翻译

未来可能出现的职业:情感医生、工作造型设计师、产品鉴赏师、航天警察、太空导游 注:同学可以思考这些职业消失或出现的各自原因。

二、岁月的见证

案例:儿时的弄堂生活(P5) (一)知识窗:

1、石库门住宅:上个世纪上海地标性建筑。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结合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因其正门以石料为门框,木料大门如仓库之门般坚固,故整体建筑而得名“石库门”。 2、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环境、人口变动、政治制度、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念、文化交流等。 (二)主要观点:

1、衣、食、住、行等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 2、社会发展由许多因素决定,其中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3、了解过去的生活,有助于认识社会的发展。

4、城市建筑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当地历史文化的缩影。 (三)案例分析:

1、对于石库门建筑,拆除还是保留?

同意拆除,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增长,石库门越来越不适合现代居住要求。同时也与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建设定位不相符。但毕竟石库门是上海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上海的文脉,全部拆除比较可惜,可以选择地保留一些。 课后资料:

蒙古包:毛皮制品。形成原因:适应当地干燥寒冷气候,适应他们游牧生活的方式。 2、江苏民居:土砖泥瓦。形成原因:适应当地河流湖泊众多,降水少的地理气候。

3、傣族竹楼:竹子。形成原因:适应当地潮湿多雨气候,适应当地楼上住人楼底圈养牲畜

2

的生活方式。

4、陕北窑洞:就地取材,适合当地地理环境。形成原因:适应干燥寒冷的气候,冬暖夏凉。有利于农耕。

三、丰富的生活内容

案例: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部分消费支出对比(P10) (一)知识窗: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美国社会学家认为人的需求依次有五个层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成为驱动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

2、消费类型:一般可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生存消费包括:食品、服装、住房、医疗、接受基础教育;享受消费包括:高档商品、欣赏艺术、观看比赛、参加旅游;发展消费包括:参加社交活动、终身教育。 (二)主要观点:

1、决定着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经济条件和需求层次。

2、近年来,上海市民家庭消费正在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变,说明上海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越来越丰富多彩。

3、生存消费支出比例越低,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支出比例越高,说明这个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水平越高。 (三)课后资料:

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和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本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本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如在59%以上为贫困。

四、多元的生活方式

案例:母与子(P12) (一)知识窗:

1、生活方式:一般指人们的物质资料消费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以及闲暇生活方式等内容。 2、绿色生活方式:如选择无污染、无公害的饮食,参加户外活动,倡导节约资源和善待动物等。

(二)主要观点:

1、制约和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个人的经济收入、文化传统、教育背景、职业、民族习俗、自然环境以及人的价值取向等。

2、社会上存在着多元的生活方式。我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

3、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提倡勤俭节约,倡导合理、科学的消费。

(三)案例分析:

1、吃绿色食品是不是等于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包括吃绿色食品,但吃绿色食品并不等于绿色生活方式。如案例中儿子尽管在超市中买的大多是绿色食品,但夫妇俩用起水来大手大脚就不是绿色生活方式。

五、积极拥抱精彩的世界

案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P14) (一)主要观点:

1、社会是复杂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2、面对复杂的社会,我们一方面要倡导独立精神,勇敢面对挑战;一方面要防范各种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从容面对现实生活

案例:我的困惑——一名初中生的日记(P16)

3

(一)主要观点:

1、社会上存在着许多生活困难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

2、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既要有防范意识,也要具备一颗爱心。

专题2 体验人际关系

知识窗:

1、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通常以直接交往为主。

本专题三节内容的逻辑关系:在了解我们必须要面对身边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知道人际交往中会产生矛盾与冲突,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我们要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一、人离不开社会

案例:一个现代鲁滨逊的故事(P20) (一)知识窗:

1、社会群体:人类出于某种动机或利益,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 (二)主要观点:

1、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开了与他人的交往,也就远离了幸福。 2、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一个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的。 (三)分析案例:

1、一个人的生存,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上,都依赖于社会。离开社会,一个人将寸步难行。

2、人利用自然界的物品维持生存,说明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3、人需要有精神生活。 (四)课后资料:

1、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两者的统一。自然属性指人的剔透存在及动物本能,人的社会属性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如人在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倾向、欲望和需要。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他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他的社会属性。

二、人生活在群体关系中

案例:夏青的“烦恼”(P22) (一)知识窗:

1、人际关系的种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邻里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业务关系、同乡关系、朋友关系、临时关系等。 (二)主要观点:

1、人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与人形成的各种交往关系中。 2、交往是生活的需要。 3、交往是双向行为。 (三)案例分析:

1、夏青要处理五种人际关系:作为家长要接待儿子的班主任;作为女儿要探望母亲;作为同学要陪老同学逛街购物;作为同事要参与公司周末活动;作为下属要完成上司布置的工作。夏青因为不知如何处理这些关系,陷入了烦恼。

三、行为方式差异导致人际冲突

案例:“热心”的朋友(P24) (一)知识窗:

1、豪猪定理:说明人与人之间既要相互合作,又要保持适当距离。 (二)主要观点:

1、只要有交往,就可能会有冲突。

4

2、导致人际交往冲突的利益冲突、文化差异、观念不同以及个人的自由行为。找到冲突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3、避免不必要冲突的方法是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相互尊重和协调。 (三)案例分析:

1、外向的人朋友多,但也许会有意无意地冷落得罪朋友,有时会越帮越忙,吃力不讨好。 2、太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他人的感受,无意中给他人带来不快,甚至伤害。这是由于昕儿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决定的。

3、交往中想要得到他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

4、昕儿和我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我俩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四、个性特征不同影响人际关系

案例:做客的尴尬(P27) (一)知识窗:

1、换位思考:就是提倡人们调换一个角度,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二)主要观点:

1、个体性格的缺陷也是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引起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2、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3、矛盾冲突双方应该加强沟通,相互尊重,反思自身的不足。 (三)案例分析:

1、造成马娟和陈霞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热性特征的差异:

(1)马娟有些自卑,心胸不够开阔,对陈霞妈妈的言语有一种抵触情绪。

(2)陈霞妈妈接受的教育和生活背景与马娟不同,无法了解马娟的心理和感受。 (3)陈霞在马娟到她家做客时,太过被动,缺少主人公意识。

(4)说明与人交往要考虑对方的性格、特点,不能一厢情愿。及时帮助人,也要设身处地,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习惯、文化。

五、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

案例:生活中不能承受之“好”(P29) (一)知识窗:

1、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回避、强制、克制、合作、妥协策略。 (二)主要观点:

1、要敢于正视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积极协调。

2、在人际交往中要宽以待人,必要时能容忍别人的缺点。 3、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人际交往中也要学会适当的拒绝。 (三)案例分析:

1、造成李梦园人际交往难题的原因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老师简单地把工作交给班干部,使得班干部和同学之间行成对立;同学没有很好地把李梦园的工作当成是对自己的服务,排斥李梦园;家长认为做学生干部浪费时间和精力;李梦园缺少主见,问题产生后,没有积极解决。角色冲突和角色错位。

六、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案例:图书站还办下去吗?(P31) (一)知识窗:

1、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一是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交往中人格独立完整;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乐于助人;四是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二)主要观点:

1、要多学习人类交往中的知识和方法。要把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吸收化为自己的人生财富。 2、人际交往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的。我们应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案例分析:

5

专题5 面向信息时代

本专题三节内容的逻辑关系,第一节介绍了为什么说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第二节进一步阐述了信息时代对我们的影响,第三节谈了我们应怎样面对信息时代,即如何成为信息社会的主人。

一、信息骤增与当今社会

案例:崔先生的故事(P73) (一)知识窗:

1、比特和字节:Bit和Byte,都是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单位。

2、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向前联邦德国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穿越长城,走向世界》。

3、中国互联网的发展:1994年与世界互联网接通。2004年,中国注册网民约8000人多万,世界第二位。 (二)主要观点:

1、20世纪后期开始,以计算机和网络普及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2、信息时代改变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 3、信息量骤增也增加了人们选择信息的难度,产生了新的信息蔽塞现象。

二、信息技术与媒体纷争

案例:剪报的命运(P75) (一)主要观点:

1、网络媒体特征:信息量大、传输快和互动性好。

2、各种媒体的功能是互补的。传统媒体仍然有网络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案例分析:

1、网络媒体和报刊等纸质媒体各有哪些有缺点? 网络媒体优点:信息量大,传输快,互动性好。

网络媒体缺点:因信息量大而选择困难,可信度降低,存在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

纸质媒体优点:信息丰富,传播及时,可信度高,不依赖设备,符合人们固有的阅读模式。 纸质媒体缺点:信息来源有一定局限性,传播速度和范围受到限制,信息存储不便。

三、革新学习方式

案例:课桌上的计算机(P78) (一)知识窗:

1、信息高速公路:一是指信息传播的速度象光速一样,二是指像一个充满信息的市场或一个交易所。

(二)主要观点:

1、网络进入课堂,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我们应积极面对网络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四、剖析网络利弊

案例:腐朽与神奇(P81) (一)主要观点:

1、使用网络资源时,要独立思考,要有创新意识。 2、使用网络资源时要有知识产权意识,避免侵权行为。

3、学习效率高是指在短时间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抵制网络诱惑

案例:骆莲的难题(P83) (一)主要观点:

1、网络的最大优势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成为一种现代化的交流工具。 2、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这对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 3、青少年进行网络交流应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辨别能力,慎交网友。

11

六、建构网络道德

案例:网上战争(P84) (一)知识窗:

1、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侮辱欺诈他人、不随意约会网友、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时空等。 (二)主要观点:

1、爱国情感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合适的渠道来表达,要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 2、网络行为应该遵循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57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