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07 14: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作业一 (第1-3章) 四、简答题
1、 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答:统计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的属性和特征,它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标志表现则是调查所得的结果。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2、 如何认识总体和样本的关系?
答: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大量性,同质 变异性。
总体单位是指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3、 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统计报表同属于全面调查,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统计报表不可能象普查那样充满热情如此详尽的全面资料,与定期报表相比较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以及指标内容要广泛详细、规模宏大。解决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不可能经常进行。 4、 调查对象、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答:调查对象是应搜集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 5、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可依次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组。租用单项式分组。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很大,次数又很多,或是连续型变量,采用组距式分组。 6、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 ②确定全距
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③确定组距和组数
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
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 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 组数=全距/组距 ④ 确定组限
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 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 ⑤ 编制变量数列
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的各组次数栏中. 六、计算题
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 (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 解:1)等距分配数列
1
工人数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合计 企业数(频数) 3 5 9 7 3 3 30 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10 16.7 30 23.3 10 10 100 不等距分配数列 工人数 200——400 400——500 500——600 600——800 合计 2)
向下累计 工人数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合计 频繁数 3 5 9 7 3 3 30 累计频数% 3 8 17 24 27 30 — 累计频率% 10 26.7 56.7 80 90 100 — 工人数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合计 向上累计 频繁数 3 5 9 7 3 3 30 累计频数% 30 27 22 13 6 3 — 累计频率% 100 90 73.3 43.3 20 10 — 企业数(频数) 8 9 7 6 30 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26.7 30 23.3 20 100 2、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
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 解:1、
成绩(分) 60分以下 60---70 70---80 学生人数(个) 4 6 12 频率(比重)% 10 15 30 2
80---90 90以上 合计 15 3 40 37.5 7.5 100 2分组标志是“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分组;本班学生考试的成绩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 作业二(第4章) 四、简答题:
1、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变异系数: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有平均指标相同的讲师单位,也就是与各单位标志值的讲师单位相同。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V6=6/ˉx
3、请分别写出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答 1). 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状况的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产品的合格率等都是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的,总体中各组比重之和等于100%。 2).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一定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的对比,是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分母的计算范围应当一致。强度相对指标多用有名数表示,例如,人口密度、人均占有土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也可以用无名数表示,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3). 动态相对指标(发展速度)
动态相对指标是两个时期同一指标数值的对比,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4、请分别写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说明其应用条件。 答:①简单算术平均数x??x,它适用于未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单位标志值和总体单位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②加
nxf?权算术平均数x??f数x,它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③调和平均
??m,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由于缺乏总体单位数资料,而不能直接计算平均数,这时就可以采用调和平均数。
m?x五、计算题:(做题请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 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解:(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
3
f?f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件)x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合 计 (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工人数(频数)(人)f 7 8 9 10 6 40 比重(频率)(%) 17.5 20.0 22.5 25.0 15.0 100 x1?27.5;x232.5;x3?37.5;x4?42.5;x5?47.5方法1、(x取组中值)X1=27.5;X2=32.5’X3=37.5’X4=42.5’X5=47.5
x??xx?f?f?=37.5(件)
xf27.5?7?32.5?8?37.5?9?42.5?10?47.5?6方法2 (件)
40?37.5答: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 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 甲 乙 丙 销售价格(元) 20—30 30—40 40--50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 总销售量的比重(%) 20 50 30 ??f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已知:
x1?25;x2?35;x3?345;f1?f?20%?0.2;f2?f?50%?0.5;f3?f?30%?0.3x?x?25?0.2?35?0.5?45?0.3?36(元)
3、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x1生产班组 3 5 8 2 2 生产工人数 150 100 70 30 50 ?f?f答: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
?55,x2?65,x3?75,x4?85,x5?95 f1?150,f2?100,f3?70,f4?30,f5?50
根据公式:
x???68.25(件/人) 答: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8.25件/人
4、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
?xf?f55?150?65?100?75?70?85?30?95?50150?100?70?30?504
品种 甲 乙 丙 价格(元/公斤) 1.2 1.4 1.5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2 2.8 1.5 乙市场成交量(完公斤) 2 1 1 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
m1.2?2.8?1.55.5?解:甲市场平均价格x????1.375(元/公斤) m1.22.81.54?x1.2?1.4?1.5xf? 乙市场平均价格x??f?1.2?2?1.4?1?1.5?15.3??1.325(元/公斤)
2?1?145、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10-20 20-30 30-40 40-50 工人数(人) 18 39 31 12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已知:甲班: x1乙班:x1
?36;?1?9.6
?15,x2?25,x3?35,x4?45 f1?18,f2?39,f3?31,f4?12
?15?18?25?39?35?31?45?12?28.718?39?31?12x2??xf f?
x乙2152?18?252?39?352?31?452?12??907
18?39?31?12σ乙?x2?x??2?907?28.72?9.13
??? 1?1x1?
9.6?0.26736??2??2x2?9.13?0.31828.7答:因为?1v?v?2,所以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五、计算题 1、
5
2、外贸公司出口一种食品, 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包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每包重量(克) 148-149 149-150 150-151 151-152 —— 包 数 10 20 50 20 100
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便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 解:2)已知:n?100;F(t)?99.73%;t?3
包数f 10 20 50 20 Xf 1485 2990 7525 3030 组中值x 148.5 149.5 150.5 151.5 合计
x2 f220522.5 447005 1132512.5 495045 ?f??f?100 ?xf?15030 ?x2 2259085 f? (克) (克)
?x??n? 0.872?0.0872100?x?t?x?3?0.0872?0.26x??x?X?x??x0.26?150.30?X?150.30?0.26150.04?X?150.56?100;n1?70;F(t)?99.73%;t?3
P(1?P)0.7(1?0.7)??4.58%n1002)已知:nn170p? ??100%?70%;?p?n100
t?p?3?4.58?13.74?p?
p??p?P??p??p?13.74%?70%?P?70%?13.74V.26%?P?83.74%答: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为150.04---150.56克,大于150克,所以平均重量是达到规格要求 2) 以99.73%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为56.26%--83.74。
6
3、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资料如下: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9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1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7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 解:1)分配数列
f成绩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合计
工人数(频数)f 3 6 15 12 4 40 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7.5 15 37.5 30 10 100 ?f2)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成绩组中值x 55 65 75 85 95 合计 工人数f 3 6 15 12 4 40 Xf 165 390 1125 1020 380 3080
x2f 9075 25350 84375 86700 36100 241600 x?
?xf?f?3080?7740???(x????x2?x2? x??x241600?772?10.52 40?x??n?10.52?1.6740?x?t?x?2?1.67?3.34
2?73?X?x??x?77?3.34?X?77?3.34.66?X?80.3xf?f?xf????13.34?1.67(分) t = 2 3)已知:?x??x?222t2?222?10.542n2?2??160(人) 2 1.67?x2
答:(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73.66---80.3;(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160名职工
4、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要求: (1)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品率进行区间估计(t=2)
7
解:已知:1)n?200;n1?195;
p(1?p)97.5(1?97.5)??1.1%n200p?n1195? ?100%?97.5%;?p?n200
2)已知t=2
?p?t?p?2?1.104%?2.2%p??p?P?p??p?97.5%?2.2%?P?97.5%?2.2%?95.3%?P?99.7%答: 1)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为1.1%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品率区间为95.3%--99.70%
5、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月份 1 2 3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解:设产品产量为x与单位成本为y
月份 1 2 3 4 5 6 合计 1)相关系数 2)
产量(千件)x 单位成本(元/件)y x22 3 4 3 4 5 73 72 71 73 69 68 426 ?y?4 9 16 9 16 25 x2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2 3 4 73 72 71 月份 4 5 6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3 4 5 73 69 68 y25329 5184 5041 5329 4761 4624 y2 xy 146 216 284 219 276 340 ?x?21 2?x279 ?y2?30268 ?xy?1481 ??
?n?xb?n?xy??x?y2?(?x)n?y?(?y)2??2???6?79?21??6?30268?426?226?1481?21?426??0.9091?xy?n?x?y?x211(?x)2nyx??a?y?bx??b?426/6?(?1.8128)?21/6?77.34nn??1481?1/6?21?426??1.812879?1/6?212yc?a?bx?77.34?1.8128xc3) x?6时, y?77.34?1.8128x?77.34?1.8128?6?66.46(元) 答:(1)相关系数为09091,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为高度负相关。 (2)回归方程为
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1.8128元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66.46元
8
yc?77.34?1.8128x6、根据某地区历年人均收入(元)与商品销售额(万元)资料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x 代表人均收入,y 代表销售额) n=9
?x=546
?y=260 ?x12=34362
?xy=16918
计算: (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2)若2002年人均收为14000元,试推算该年商品销售额 。
解:(1)
2) x=1400 (yc??26.92?0.9246x??26.92?0.92?14000?12853.08万元)
答:(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ycb??xy?n?x?y?x21?(?x)2n?16918?1/9?546?260?0.9234362?1/9?5462yx??a?y?bx??b?260/9?0.9246?546/9?26.92nnyc?a?bx??26.92?0.92x??26.92?0.92x回归系数的含义:当人均收入每增加1 元,商品销售额平均增加0.92万元; (2)若2002年人均收为1400元,该年商品销售额为12853.08万元 。
7、某地区家计调查资料得到,每户平均年收入为8800元,方差为4500元,每户平均年消费支出为6000元,均方差为60元,支出对于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8,
要求: (1)计算收入与支出的相关系数; (2)拟合支出对于收入的回归方程; (3)收入每增加1元,支出平均增加多少元。 解:1)已知:
x?8800;y?6000;?x?4500;?x?67.08;?y?60;b?0.820.8?67.08?0.89?y602)
a?y?bx?6000?0.8?8800??1040yc?a?bx??1040?0.8x
??b?x?yc ??1040?0.8x答:(1)收入与支出的相关系数为0.89; (2)支出对于收入的回归方程;
(3)收入每增加1元,支出平均增加0.8元 收入每增加1元,支出平均增加0.8元。
作业四(第8—9章)
四、简答题
1、 写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公式,并说明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答:数量指标指数Kqqp???qp1000,质量指标指数Kppq???pq1101
确定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以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
2、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试列式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平均数指数必须在特定权数的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p0q0)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p1q1)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列式证明如下:
q1q0p0?kqp?00?q0 Kq??qpqp?00?00?q?q1p00p0,Kppq??pq?k9
1111pq??1?ppq11111pq???pq1101
p03、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写出时期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
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
(3)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a??a
n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
a1?a2a2?a3an?1?an?f1??f2????fn?1222a??f(间隔不等)
11a1?a2??an?1?an2a?2n?1aka0(间隔相等)
4、写出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计算公式:定基发展速度
:
a1a0a1a0,
a2a0a2a1,?,
ana0
环比发展速度
akak?1: ,,?,
anan?1
累积增长量 ak逐期增长量 ak关系:
?a0: a1?a0,a2?a0,?,an?a0 ?ak?1:a1?a0,a2?a1,?,an?an?1
aaa1a2a3????n?na0a1a2an?1a0ana0a?naa0an?1 相邻两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n?1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a1?a0)?(a2?a1)??(an?an?1)?an?a0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
相邻两个时期的累积增长量之差 = 相应的逐期增长量
五、计算题
1、(1)某年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209亿元,增长2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
分别增长13%和6.8%,试问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多少?
(2)某厂2003年的产量比2002年增长313.6%,生产费用增加了12.9%。问该厂2003年产品成本的变动情况如何? 解:(1)城镇物价指数:
128.24.3%?113.45% 农村物价指数:?116.39%
1136.8%城镇物价上涨13.45%,农村物价上涨16.39%
(2)产品成本指数:
112.9%?27.3%,即产品成本降低了72.7%。
413.6%
2、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量 产品名称 甲 乙 计量单位 万件 万只 基期 1000 5000 报告期 1200 5000 单位成本(元) 计量单位 元/件 元/只 基期 10 4 10
报告期 8 4.5
丙 万个 1500 2000 元/个 8 7 要求: (1)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 解:(1)单位成本指数:Kp??pq?pq1011?8?1200?4.5?5000?7?200046100??96.04%
10?1200?4?5000?8?200048000单位成本变动影响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pq??pq1101?46100?48000??1900(万元)
(2)产量总指数:Kqpq???pq0010?10?1200?4?5000?8?200048000??114.29%
10?1000?4?5000?8?150042000产量变动影响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qp??q100p0?48000?42000?6000(万元)
(3)因素分析:
?q?q1p1p0?0?qp?qp1110??q?q10p0p0 109.76%?96.04%?114.29%
?qp??q110p0???p1q1??p0q1????p0q1??p0q0?
4100万元??1900万元?6000万元
3、某公司三种商品销售额及价格变化资料如下: 商品销售额(万元) 名称 基期 报告期 价格变动(%) 2 -5 10 甲 500 650 乙 200 200 丙 1000 1200 要求:(1)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绝对额; (2)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额总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绝对数;
(3)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指数和销售量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绝对数。 解: (1)价格总指数Kppq??pq?kp1111?650?200?12002050??105.74%
65020012001938.69??1.020.951.1p1q1?111.31(万元) kp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绝对额
?p1q1???(2)销售额总指数KRpq???pq0110650?200?12002050??120.58%
500?200?10001700销售额变动绝对数
?pq??pq1100?350(万元)
?120.58%?114.03%
105.74%(3) KR=Kp×Kq 销售量指数Kq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350-111.3=238.69(万元) 4、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指标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工业总产值(万元) 180 160 200 190 月初工人数(人) 600 580 620 600 试计算: (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 (1) 一季度月平均总产值a??a?180?160?200?180万元
n311
bb1600600?b2???bn?1?n?580?620?2?22?600人 一季度月平均工人数b?2n?13a180??0.3万元/人 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c?b600(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3c?3?0.3?0.9万元/人
5、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资料如下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5760.3 5425.1 5854.0 6280 6322.6 6860 —— —— 要求: (1)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全期平均增长量;(2)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 (3)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 (4)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解: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5760.3 5425.1 5854.0 6280 6322.6 6860 逐期增长量 —— -335.2 428.9 426 42.6 537.4 累积增长量 —— -335.2 93.7 519.7 562.3 1099.7 定基发展速度(%) —— 94.18 101.63 109.02 109.76 119.09 环比发展速度(%) —— 94.18 107.91 107.28 100.68 108.5 定基增长速度(%) —— -5.82 1.63 9.02 9.76 19.09 环比增长速度(%) —— -5.82 7.91 7.28 0.68 8.5 平均增长量=
an?a01099.7??219.94(万吨) n5平均发展速度x?nan56860?=1.0356=103.56% a05760.3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3.56%
6、(1)某地区粮食产量2000~2002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03,2003~2004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05,2005年比2004年增长6%,试求2000~
2005年六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2)已知2000年该地区生产总值为1430亿元,若以平均每年增长8.5%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生产总值将达到什么水平? 解:(1)2000~2005年六年的平均发展速度x?61.033?1.052?1.06?104.2%
(2)2010年生产总值an10=3233.21(亿元) ! ?a0最新资料,xn=1430×108.5%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12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13
正在阅读:
2017年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06-07
2017-2018第一学期天津五区县高三期末高三生物答案05-14
汽车发动机复习题 - 图文10-09
节日促销广告语02-11
上河镇中心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12-09
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技术与设计 MMIC设计中CAD技术03-18
路面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 - 图文01-26
车间管理规章制度文档05-07
兽医传染病学02-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成性
- 统计学
- 电大
- 答题
- 考核
- 原理
- 答案
- 计算
- 2017
- 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2016-9-22)
- 信息学奥赛试题及答案.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课后答案(邹红主编)
- 区长在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青岛科大与海利尔药业揭牌仪式及协议签订举行
-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
- 11.20高三物理限时练试题
- 党考试简答题论述题
- NC系统账簿打印操作手册(新)
- 宁夏海原县李俊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散步教案 新版
- 实验班管理方案
- 编辑部邮箱大全
- 小学音乐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 4春天的歌《聆听 杨柳青》 优质课公
- 防火预案
- 全国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概要
- 精益求精
- 王家沟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调查报告
- 常见地被植物
- 上海市报关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 春节走访慰问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