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
更新时间:2023-03-08 04:35:58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 高考地理复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逻辑联系:
人口增长过程及地区差异 数量变化: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人口的变化 人口迁移过程 空间变化: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在农业文明之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农业文明的出现,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人口增长仍是缓慢;产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3.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4.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5.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如:俄罗斯,德国,
1
日本。
6.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④人口死亡率下降。
7.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8.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 高 低 传统型 高 低 高 现代型 低 低 低 分布的国家和地区 土著居民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9.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度阶段;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10.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1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12.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2
人口二战前 迁移 欧洲←亚洲→北美洲 非洲→美洲 迁移欧洲→美洲→路线 大洋洲 南美洲→北美洲 因灾害和战争引起的迁移 迁移集团性、大批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特点 移民为主 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大洋洲 ↓ 二战后 13.我国人口迁移特点:
建国后到 古代 80年代中期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迁移永嘉之乱、安史之乱、特点 靖康之难出现三次人口南迁高潮 14.人口迁移作用: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5.人口迁移的影响:
3
80年代中期以后 流量增大,流向由有组织、有西北内陆向东南沿计划进行 海迁移
迁出地:有利: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与
交流,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不利:人才和劳动力流失。
迁入地:有利:带来大量劳动力,增加了社会活力;
不利: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带来压力,并带
来社会管理治安上的问题。
1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②个
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17.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18.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19.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0.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左右。
21.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4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2.人口问题: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 解决措施: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3.城市形态:小比例尺地图——点;大比例尺地图——面。 24.地形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
25.城市形态类型:团块状——成都;条带状——兰州;分散型——重庆。
26.各项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功能区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27.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28.商业区:多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主要为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29.中心商务区(CBD):①多形成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②不但是商业活动中心而且还是服务中心③外观上表现为建筑
5
物高大稠密。
30.工业区:城市内部工业相互集聚而形成;主要分布地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区。
31.城市地域结构: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3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3.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付出租金的高低;一般来说,用地的付租能力表现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社会因素:工资水平的不同会导致住宅区分化;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由于种族或宗教团体的优势,往往会形成种族聚居区。
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规划城市,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 3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变化
早期:功能空间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
6
业的自然团聚;
达一定规模之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36.城市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一般等级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37.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的三个主要环节:相离的圆形、相切的圆形和嵌套六边形。
38.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的关键因素:距离远近。 39.高等级城市数目少,距离远,服务范围广;中等级城市数目较多,距离较远,服务范围较广;低等级城市数目较多,距离近,服务范围较小。
40.德国南部城市的特点:中小城市发达,分布分散且均匀;荷兰圩田居民点的特点:根据人口的需求量布臵相应的功能。 4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第三节 城市化
42.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
7
镇的过程。
4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人口迁移动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地区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受自然灾害等影响,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等。 44.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45.城市化的重要意义: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46.世界城市化进程主要发生时间开始于工业革命之后。 47.世界城市化进程主要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
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48.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进入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
8
49.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①生物栖息地改变,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大量的工业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③城市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影响降水、径流、蒸发、渗透等环节④工业废气等使城市气候出现“热岛效应”。 50.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如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等措施,使得环境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能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51.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52.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具体实施: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53.农业区位的含义:①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臵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54.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因素);
9
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机械、科技(社会经济因素)。 55.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56.千烟洲农业的区位:降水多、丘陵、红壤(自然特征);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57.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58.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变迁的主要原因:市场需求、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主要原因:市场、交通运输、科技。
59.农业地域: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60.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动植物的地域分布。
6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乳畜业。 6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 主要分布区: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 主要农产品:小麦、羊毛
生产结构: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围栏放牧、区划轮牧、改良草场等
10
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程度: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6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形成原因: 自然条件:气候暖湿、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早期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市场条件、科技条件等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64.季风水田农业: 主要作物:水稻
主要分布地区:亚洲季风气候区,其中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主要分布区区位优势:气候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自然条件);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社会经济条件) 主要特点及原因:
经营方式以小农经营为主←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单产高←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投入大
商品率低←人口稠密、粮食总量需求大、小农意识强 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社会经济水平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特点:水旱灾害频繁 65.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主要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
11
区位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条件);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小、喜食面食和肉类、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社会经济条件)。
6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家庭农场生产、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类 型 案例 地区 作物 主要分布主要主要特点 区位条件 12
全年或夏季高东亚、东小农经营(生水亚洲稻季风种以植种业 植 业粮食需求量大 为美国、加主拿大、澳的大利亚、农阿 业地域类商美国根廷、俄品中部罗斯、乌小麦谷平原克兰等玉米物(图国。 型 农2-3) 我国东北业 和新疆的国营农场。
13
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产规模小);单生长;地势低产高;商品率平,适宜水田低,机械化和管理;人口稠科学水平低;密,劳动力丰水利工程量大 富;人多地少,南亚、南亚季风区及东南亚水稻 区(图的热带雨2-2) 林气候区 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生产规模大;水丰富);交通商品率高;机运输便利;市械化和科技水等 平高 人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 场广阔;地广
美国、澳气候温和,草大以牧畜场牧放业牧为业 2-4) 半干旱气主候区 的地形平坦,气农北美五大业湖周围、牛奶地域类型 西兰等 乳西欧、中及其畜业 利亚、新等 大城市周围 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西欧 欧、澳大制品高;多分布在习惯影响,对集约化程度水平高,生活械化程度高;生长;城市化商品率高;机适宜多汁牧草候温凉、潮湿,品经营。 (图的干旱、近,促进了商草原南非等国羊 业化程度高; 低廉;距海港帕斯阿根廷、牛、商品率高;专稀,土地租金廷潘新西兰、生产规模大;优良;地广人阿根大利亚、类茂盛,草质 14
农场内土地交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及大洋洲澳大的澳大利利亚亚、新西墨累-兰等地混合农达令(主要是业 盆地种植业与(图畜牧业结2-5) 合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羊 安排农业生产麦、畜产品产活动;可以根地);机械化水据国家政策和平高;交通发市场情况,农达;政府扶持。 户及时调整种植与放牧的规模,保证稳定的收入。 小麦合理、有效地(世界主要小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两种土壤肥沃;气生产方式在时候温和,降水间上做到忙、适中;地广人闲错开,便于稀;市场广阔 15
亚马孙河流域和非生产原始粗放洲刚果盆热带迁亚马地等地广移 农业 孙河人稀的热流域 带森林及就等收获 其边缘地区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67.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地区:美国、阿根廷(牧牛),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农产品:牛、羊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68.潘帕斯草原的放牧业:
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自然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经济条件)距海港近(交通运输条件)
为发展所做工作: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和牧草用水、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养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16
不固定;烧荒、气候极湿热; ∕ 掘穴播种;不生产力水平极翻耕也不施肥低下
69.乳畜业:
主要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许多大城市的市郊 生产对象:奶牛
主要农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70.西欧乳畜业:
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边
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饲料因素)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因素)接近市场,交通便利(交通因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71.工业生产一般过程:
投入: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及零部件等 产出:产品与“三废”
72.工业布局一般经济利益原则:选择在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地方
73.按经济因素分:
原料导向型: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制糖工业等 市场导向型: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家具制造业
17
等
动力导向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电解铝工业等 劳动力导向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服装工业等 技术导向型:技术要求高;飞机制造业等
74.工业区位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以及工业区位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75.污染大气的企业应当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污染水源的企业应当布局在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及河流上游;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企业应当布局在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业 水果加工业 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业 印刷业 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能源供应充足的地业 工业 区 廉价劳动力指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向型工业 带、制伞、制鞋工业 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集成电路、航天、航空、高等教育和科技发业
18
精密仪表 达的地区。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76.工业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②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
工业集聚: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
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
工业地域: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与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不
同的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臵、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
↓
77.工业城市:鞍山——钢铁城;大庆——石油城;十堰——汽车城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78.传统工业区:
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中国辽中南地区等
形成条件:丰富的煤或铁等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 特点:规模大
19
代表性工业: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存在的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 79.鲁尔区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①调整工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③发展第三产业④优化环境(P67) 80.新工业区:
代表性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
特点: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代表性工业:微电子工业等
81.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生产高度专业化④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⑤大量同类企业集聚
82.美国“硅谷”生产特点:①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高②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③研发费用高④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83.“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①地理位臵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高素质人才⑤市场稳定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84.五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0
85.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86.交通运输网:
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构成要素:交通点和交通线
两种基本形式: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两种及其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
三个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87.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因素:经济、技术、社会、自然等因素 88.南昆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P80)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89.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如:湖南株洲市、日本筑波
②一个地区的聚落空间形态随该地区主要的交通线变化而变化a.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浙江嘉兴;b.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如:扬州、济宁。 90.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①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大;
②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臵,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21
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91.商业网点分布原则:市场最优原则(新街口、山西路),交通原则(装饰城)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92.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采集渔猎时期: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或保持原始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环境问题突出
新技术革命时期:人类谋求人地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93.人类与环境关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的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94.环境问题产生机制: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95.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96.环境问题危害:
22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人类生存;
局域性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97.环境问题表现:
地区差异:城市,环境污染;乡村,生态破坏;
国家差异: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 污染转移
发展中国家,主要体现为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98.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99.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100.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采集渔猎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 23
农业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时期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0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①沉重的人口负担②自然资源相对短缺③自然环境面临极大的危机
102.发展总体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①发展集约型经济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0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工业生产:清洁生产——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生态农业——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公众参与:积极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的行动或项目、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谋求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完善,得到公认。 24
正在阅读:
最新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03-08
中职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赛题(2013国赛)06-08
007-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文本A406-05
电信级流控设备技术方案05-31
湘潭市岳塘区学催乳师培训考证,选金职伟业11-07
化工原理课程思考题10-19
村完善一约四会工作制度流程09-13
管理信息系统 第九章 决策支持系统08-05
- 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车型与VIN代号对照表
- 第2章服装原型及原型制作
-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经济户口管理办法及四项制度
-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试题2
- 传感器综合题答案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硕招生人数及学费
- 初三新编英语教材下册
- 公司庆中秋、迎国庆联欢会客串词
- 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材料
- 2006年GCT英语模拟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 经济法概念的早期使用
- 我爱做家务课堂教学设计
- 学校安全工作月报表、消防安全排查表、消防隐患排查台账
-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 2018年天津市高考文科试题与答案汇总(Word版) - 图文
- 铁路论文
- 2017年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考试时间及地点
- 1.111--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起爆点主图 注意买入 拉升 逃顶源码指标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 复习资料
- 地理
- 高考
- 精华
- 最新
- 2017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知识整合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3讲
- 【史上最全高考生物必考资料】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总结!
- 2009年成人高考高中起点物理系统复习资料一
- 2017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总动员专题29语法填空(一)(含解
- 高中地理资料高考难点: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 高考英语艺术生专用资料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高考全部复习资料汇编(打印版)
- 大师的为师之道——梁实秋(高考作文阅读素材)
-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 文科数学专题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专练)高考二轮复习资料含答案
- 高中生物高考总复习资料
- 历史高考模拟题材料题二
- 杨浦高中补习班杨浦高考培训机构新王牌资料闸北高三一月录音和答
- 【文科高考复习资料】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汇总,建议保存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Ⅰ 第一章 第1讲
- 2017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押题专练)专题19+无机化工流
- 专题5-2+The+environment(重点知识突破)-2018届江苏高考英语一轮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4整式的加减课标解读素材北师
- 假2018第一张高考满分作文作者程小纯资料照片:有意无心
- 专题1.3+Looking+good+feeling+good(知识对点检测)-2018届江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