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9-26 07:05:02 阅读量: 教学工作计划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抽屉原理》教学设计第二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第三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第四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第五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情感与价值: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课件、扑克牌、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笔筒、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师生演示)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这其中蕴含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数学原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 活动1

课件出示: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

师:你们摆摆看,会有什么发现?把你们发现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1、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 汇报交流 说理活动

① 师: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4,0,0)(3,1,0)(2,2,0)(2,1,1)

师:你们是这样记录的吗?

师:还可以用图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② 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板书: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③ 怎样摆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摆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4÷3=1(枝)??1(枝)

④ 师: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枝铅笔呢?(学生交流)

⑤ 把5枝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板书:5÷4=1(枝)??1(枝)

⑥ 课件出示:把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呢?

把7枝铅笔放进6个笔筒呢?

把10枝铅笔放进9个笔筒呢?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

板书:7÷6=1(枝)??1(枝)

10÷9=1(枝)??1(枝)

100÷99=1(枝)??1(枝)

⑦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 深化探究 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 学生活动

② 交流说理活动

预设:生1: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用商加余数,应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

生2:不同意!不是“商加余数”是“商加1”.

③ 师: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 师: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

至少有几本书?

1、 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2(本)??1(本)

9÷2=2(本)??1(本)

2、 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几本书?

生:至少数=商+1

3、 师: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

”,(点题)。“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三、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 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 课件出示: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

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 课件出示: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 课件出示: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

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四、 畅谈感受教学结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抽生谈谈,师总结。)

第二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仙居县岭下张小学王胜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我依据学校的新课堂理念,注重先学后教,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1、通过一道世界名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

2、“激趣导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模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本节课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在学生解决了“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中”的问题后,继续思考类推,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样设计,循序渐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当然,本堂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和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听了张校长的点评之后,更是对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

1、世界名题的设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偏难,应该在设计上下点功夫,深入浅出。

2、课前的先学部分,可以设计一张导学单来代替看书,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所有情况,进而得出结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紧接着再回过头去解释结论,从而重点引出“假设法”。通过“操作——总结——解释”等一系列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

3、在课堂设计中,应更注重突出假设法。这样对后续的学习更有帮助。

第三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1、《数学广角》的教学要适当把握教学的要求。

本内容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的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过于追求说理的“严密”性。而我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了,不仅要求他们能说理还要求他们的语言准确严密。在例1后的做一做中,有学生描述结论时说“至少有一个鸽舍会飞进2个鸽子”。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是“至少一个鸽舍”,而是“至少2只鸽子”,于是我错误地判断学生还没有理解,就揪住这一点不放,在文字上和学生纠缠不清。其实通过之前学生对例题1的证明、说理过程和对做一做的说理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理解了抽屉原理中假设法的核心“平均分”,这里学生只是表述结论时不够严密。由于我对文字的纠缠让本来思维清晰的学生反而不清了,也影响了例2 的教学, 临时改变例2的教学设计,又让学生动手操作了一次。

2、对原理的探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消化理解。

例1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充分的操作,让学生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本节课中,学生很快将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所有情况一一罗列出来了,也很快根据所有的情况证明了结论应该是“至少2只”,而不是“至少1只”。这时我就直接抛出了问题“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这里进行的太快了。虽然部分学生很顺利地罗列了所以的情况,也证明了结论,但是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都达到了同步。大多数学生此时只是刚刚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对于“总(来源 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有一个文具盒”和“至少2只”的理解应该再充分利用“一一列举”图示,加以解释理解。这个重要的环节,我没有落实到位,一带而过,造成了学生对“总有一个文具盒”的理解不到位,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制造了障碍。

3、问题面对的是全体而不是个体,应给大多数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每个具体问题的说理证明过程中,老师操之过急。问题提出后就马上指名回答,没有给大多数同学思考的时间,变成了点对点式的教学,没有做到点对面。

4、挖掘数学背景知识,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不能流于形式。

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围绕教学内容,与之紧密联系。本节课中,在总结规律后,向学生介绍了抽屉原理的发现者,数学家狄里克雷。但是仅仅停留在学生阅读资料的程度上,没有充分利用这个资料与本节课中的“做一做”联系,来说明抽屉原理为什么又叫做“鸽巢原理”,流于形式,与“高效课堂”是相悖的。

《数学广角》这个内容,我教学实践了几次,每次教学中学生反映的情况都不同,有的教学下来感觉不错,有的教学下来遗憾多多。特别是这节课,虽然开始还不错,但是由于中间对学生出现情况的错误处理,导致后面例2的教学完全改变了原来设计。

静下心来想,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要充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得站得更高,不是只着眼于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充分解读文本。从《新课标》的角度解读文本,掌握标准;从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了解编排的意图;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做到充分的预设。这样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不管在教学中碰到什么情况,都能围绕教学内容灵活机动处理,将被动化为主动。

第四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反思

“抽屉原理”是六年级下册内容,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制作本微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理解抽屉原理的内含,把握抽屉原理的关键点和解题步骤。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形式解决了教师讲解,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思维的难题,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动画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边观看边自主思考,发现并描述、透彻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的本质。从而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第五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发布:上前城小学时间:2014-4-27 16:55:24来源:兴庆区教育局信息中心点击:538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吕慧慧

抽屉原理是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比较失败的。在这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分组动手实验,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当在学生发现规律后及时让他们进行练习。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有学生对“总是……、至少……”理解不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我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把4支笔放入3个笔筒里,有的学生只有一种摆法,有的还有五六种摆法等,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导致后面学生吃了“夹生饭”。应该让学生找准并理解谁是物体、谁是抽屉,对“总是……、至少……”的描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在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没能真正理解“抽屉原理”,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来确定结果,不能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多了解学生,多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也认识到: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只要是合理的,都应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构建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本网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3l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