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期末复习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7-03 23: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中美关系

特征 扶蒋反共 (敌对关系) 史实概述 解放战争时期,美扶蒋反共,发动内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绝承认, 并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外交孤立政策, 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1950后10月—1953年7月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世界,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访谈 1971年10月,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签订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原因分析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泥潭 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走向对抗 (敌对关系) 走向和解 中美建交 中美正式建交后,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实现双赢 合 作 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摩擦不断。1999年3月,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与 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世界的主题;中国摩 擦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美建交后,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一波三折的特点,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 不利因素: 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②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以人权和民主化相要挟,散布中国威胁论 影响中美关系 ③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 的因素 有利因素: ①中国巨大的经济市场 ②中国战略平衡地位的加强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国际事务中,中美关系变化给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我们的启示 界和平;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对中美关系 发展的认识

1

中美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地区安全问题上(如钓鱼岛问题、南海安全问题)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二、新中国的外交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原因与启示 原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 (2)统治者腐败无能,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国贫民弱。

(3)近代国际关系中,实力外交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民族独立是外交自主的前提;提高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接见

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印、缅两国总理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建国初期的外交

国际形势: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政策;许多国家对中国缺乏了解。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

国际形势: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为此进行抗美援朝;阻挠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

(2)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

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

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国际形势:苏美争霸,苏攻美守。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

交关系。中美两国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

4、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

(1)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5、21世纪初期的外交:

(1)2001年,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2001年,中、俄、哈、吉、塔五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

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4)2001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

全面提高。

(5)2010年,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

(6)2014年,中国北京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7)2015年,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

(三)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根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改革开放和

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台湾香港问题

台湾问题

1.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原则: (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两岸均应坚持的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3)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

(1)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新时期推进祖国和

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5)2000年,台湾政局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

(6)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

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3

3.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1)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2)有利因素: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港澳成功回归提供了范例,两岸人民

的共同愿望等。

4.海峡两岸的未来前景——最终将走向统一

理由: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统一是民心所向。

②“一国两制”的方针尊重了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

③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将有效地震慑台独分子和反华势力的破坏行为。 ④两岸人民同宗同祖,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没有本质上区别。

5.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1)积极拥护和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方针政策。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3)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香港问题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1860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3)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标志着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

3、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现实意义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3k.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