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更新时间:2023-05-12 01: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问题

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一专多能型的教师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发展的目标。我们国家把地理课程纳入到初中学习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它作为一门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和学生的重视,其重要的功能已日渐显现出来。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但在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方面不断提升,而且要善于研究学习,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如今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注意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从教十几年以来,我逐渐的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可以在小组成员中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下面我仅从初中地理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关键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界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信息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

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进步,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上的合作交流表面上看热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教师在操作层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的形式化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时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时,走到前面浏览教案或是在学生堆里晃两晃,摆摆样,并不知道讨论的情况如何,进展到哪一步了。有时候,课堂上常常出现较大的喧哗噪音,这个问题在某些课堂上是非常突出的,以至于同组学生听清彼此的说话声都成了困难。著名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该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当课堂上出现了过于强烈的喧哗时教师应及时的提醒,必要时可以用铃声或其他信号来改变这种状态。

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一堂课的主导,也就说整节课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但要看这节课的类型,一般情况,我们在一堂课上最多用一至两次小组讨论就可以了。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肯定优等生,同时帮助和鼓励中等生及学困生参与到合作中去,平等的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探究,完善正确的结果,在参与过程中还能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点拨,指明方向,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所以讨论时容易偏离方向,在不必要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因此,我们说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要给学生架设学习的桥梁,指点学习目标,更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参与其中,适时的评价、引导,恰当的提醒。

二、提问随意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合作而合作,有时候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问。有时候抛出的问题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激发不起学生的讨论热情,学生讨论无实质内容而言,容易出现讨论的“一分钟热”的现象。而问题太难,外延太大,讨论往往不着边际,结果胡诌乱扯,费时低效,降低了讨论兴趣。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节中,针对“我国人口密度图”,有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如果想让你选择自己最想居住的地方,你会选择哪里呢?”

要避免“一分钟热”现象,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在提出任务时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较准确的认识,提出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而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简单了就不值得讨论,太难了则解决不了。我们看看下面两位老师在设置小组合作问题时就很恰当。

三、用时主观化

教学中,我们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公开课上需要有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环节,于是教师就将学生的讨论看成是一种表演,在抛出一个明明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后,只给学生一两分钟就宣布讨论结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思考,更何况深入的探讨,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急于进行下一环节教学的现象,使师生的共同学习匆匆忙忙走了过场。

所以,在提出问题后还应注意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给予适当的合作讨论时间,以避免在其他同学思维还未成熟时优等生已包揽讨论内容、进度的现象,给中等生学困生思考的空间,这将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到讨论中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参与失衡化

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有时候教师过于强调个别学生的发言,而忽略了调动小组中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角,甚至包办代替了一切,而学困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失去独立思考问题

的能力,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形成了懒于动脑、动手的习性。还有一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逐渐失去了主见,缺乏自我意识。个别学生显露出抵触情绪和封闭倾向,教师很难时常对其给予关注,使之感受不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无法形成合作意识,以上问题导致了参与的失衡。 实际上,合作性学习是通过小组组员的合作达到每个学生参与,每个学生都获得机会的学习方式,如果只注重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容易将中等生和学困生摆在不受重视的角落,出现讨论时优等生一言堂,发言时优等生一手包的现象,这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优等生的骄傲情绪,也给他们增加了心里压力,更剥夺了中等生和学困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机会。

这些情况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表面文章遮掩了合作性学习的实效性,实际上不仅不能解决学习问题,更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搞好合作学习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相互间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有共同的只是基础,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很重要,这个组要分得科学,分的合理。在进行讨论分组时,小组规模一般由2——6人组成,不超过6人。最常用的是4人组,为了使优差生共同发展,通常由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分配角色,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每个人都是所属小组必不可少的人物,使得小组成功依赖于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

合作小组的分配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固定分组,随机进行,节省时间;第二是自由组合,依照兴趣爱好相投,感情融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个性;第三混合编组,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等方面编成的正式性的合作小组。

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合作小组长期不改变形式,加之班额过大,有的合作讨论失去了意义,部分学生将讨论变成了玩耍、嬉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化,所以在小组合作形式上也不要过于固定化。

五、形式固定化

其实,小组合作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这一教学形式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就是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和指导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这其中可以人人在小组中自由发言,让全班充满争论的气氛。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也可以面对一个中心问题先由一人发言,然后由他本人请组内一个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续。还有一种形式,我把它叫做“一帮一”。因为每个学习小组的素质基本均等,在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小干部多少、智力基础能力等方面每个组做到了基本均衡,所以,每组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那么如何让学困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呢?就必需有人去帮助、指点他,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优秀生身上,从而形成一帮一的讨论类型。另外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我叫它“小组长轮换型”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他(她)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于是我们选派每个组的每个同学都担任组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于此,合作性学习如何真正走进我们的学习中去,如何在学习中发挥好其功用,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还有很多,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步调,设计过程,发现问题,寻求方法,才能使合作交流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方式。

倡导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还期待我们大家共同去探讨,从而丰富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亲爱的同行们,教育的征途很漫长,要想在这漫漫的人生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我们必须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再跃上一个新台阶,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成长的田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3a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