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相关资源 2.1二次根式的乘除 - 数学 - 初中

更新时间:2024-03-22 20: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数学《16.2二次根式的乘除》课堂观评记录 课题:《八年级数学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执教者:郝伟艳老师

开课时间:2015-3-23日(周二)下午第二节。 开课班级:初三806班。

课堂观察参与者:聂端英、张金丽、徐其良、王英、吴秋红、王翠香、殷乃敏、陈秀梅、秦爱云、常晓霞、刘利、张炳琛、高建华、许庆红、张玉奎、马建筑。 一、课前准备:

时间:2015-3-23日(周一)下午八年级数学组长吴秋红分别同各观察小组进 行交流。 观察内容:

1、郝伟艳老师简单阐述自已的设计思路,并提出本次课可能面临的问题, 在吴秋红(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同本组教师进行了初步交流。 2、提供课堂观察相关资料:课堂教学实录观察表格。 3、分工及注意事项: 分工:

(1)聂端英、张金丽观察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分布情况。 (2)陈秀梅、王英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分布情况。 (3)王翠香、吴秋红观察教师上课轨迹。 (4)徐其良、殷乃敏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 (5)秦爱云、常晓霞察教学内容设计。

(6)刘利、张炳琛、高建华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情况。

(7)马建筑、许庆红、张玉奎观察课堂氛围创设及教师课堂评价用语等方面。 注意事项:

(1)每个观察小组第一人为课堂观察研讨汇报责任人。

(2)请相关汇报教师在本周二下午15:20分之前做好本小组课堂观察的资料 搜集和整理工作,在汇报交流中提出自已建设性的意见,供上课教师参考。 (3)汇报次序以以上次序为准。 二、课堂观察实录

(备注:主持人:吴秋红)

吴秋红:下面先请上课的郝伟艳老师进行课后小结。

郝伟艳:刚开始准备的时侯感觉举轻若重,找了很多资料,还有相关的同中考衔接的题目以及一些上课的思路。备课组还集体讨论过。我考虑在问题设计上有所侧重,如何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而且是八年级新授课,在设计的时侯难度不能太大,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上完之后,感觉在习题的设计上层次性还是比较合理的,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来看,刚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算是基本满意吧!

聂端英:教师讲授新课时间分布情况:合作探究先由学生自主探究后老师强调结论3分钟,典例1讲解1分钟,典例2讲解5分钟,练习处理讲解2分钟,典例3 讲解 2分钟,纠错3分钟,课堂小结1分钟,共用时14分钟。

郝伟艳老师的课从教师讲授新课时间角度看,符合以下四个要求: 1、科学:时间处理上从教学要求出发,以便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潜能。 2、合理:时间安排上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 3、特色:语言流畅,衔接自然,知识点着落准确。

4、给予: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互相启发,发挥集体力量。 当然还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如小结较为仓促,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间的安排上还不够精细,师生之间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有待完善。

陈秀梅:(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长)我是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分布情况:课前预习法则、性质等(多媒体显示)用时1分钟;课前热身(思维锻炼题)用时1分钟;学习本节课目标用时1

分钟,合作探究用时8分钟;例1用时2分钟;练习巩固用时2分钟,例2用时2分钟;变式训练用时3分钟,例题3用时1分钟,变式训练用时3分钟,能力比拼用时8分钟;归纳方法用时1分钟,总用时33分钟。

郝伟艳老师的课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角度看,有以下三个特点: 1、和谐:讲练结合,确保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和谐分配。

2、理念:时间安排上符合现代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 3、给力: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当然还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如例3学生练得较为仓促,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可以做得更好。

王翠香:我是观察教师上课轨迹,以记录的路线来进行说明。

1、上课教师活动范围广,一节课教师活动有3次全教室巡视。教师关注全体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巡视过程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第二组和第三组先后有5名学生得到教师的有力协助,但第一组和第四组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能相对帮助不是很多,这也待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予以改进。

3、教师在巡视时对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关注相对多一点,对后排和四个角落的学生关注度可能偏低一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巡视时适当兼顾各个点上的学生。

徐其良:我是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整节课学生个别回答共25人次,第一组有四人次,第二组有4人次,第三组有6人次,第四组有1人次,从回答问题参与的点来看,呈正态分布,除第四组相对较少之外,分布还算均匀。25人次的个别回答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在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 秦爱云:我是从教学内容设计这一维度进行观察,郝老师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能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1) 知识结构的逻辑性

在教学上知识点的安排上体现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从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回顾、课前热身、典例1、2、3的分析讲解、到最后的能力比拼题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遵从学生的认知思维习惯,内容连贯而合理、紧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为下

一步的学习作好准备;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应用和升华,可以加强对前面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2)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的把握与处理得当,化简题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郝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上台讲演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较好地加以解决。教学目标全面,具体、符合中考考纲,并且目标达成意识强,贵穿教学过程始终。 (3)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在知识应用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从课前热身、典例的设置到综合题,无不体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及逆运算等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与巩固提高。 2、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本节课大部分时间包括问题的回答、学生的思考及课堂练习等,学生都处于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特别是开始的合作探究交给学生处理,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得出结论,较好地体现了课堂合作意识。 3、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能处理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热爱科学热心技术,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和技术活动,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和技术素养的人,才能更好的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纵观本节课郝老师在复习旧知时,不是简单地以回顾和练习为主,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调动所有的教学资源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来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梳理,应用与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生生情感交融,得到充分的交流。

当然本节课如能在习题设计的层次性,同中考相关知识的衔接方面处理不到位,再优化一点可能会更好,这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研究。

刘利:我的观察维度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采取表格观察,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如下:

学生应答方式统计表

学生应答方式统计表

学生回答方式 集体齐答 讨论后汇报 个别回答 自由答 学生回答的类型统计表 学生回答类型 无回答 机械判断是否 认知记忆性回答 推理性回答 创造评价性回答 频次 7 10 20 3 百分率 17% 25% 50% 8% 频次 0 0 4 10 3 百分比 0 0 24% 60% 16%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看,郝伟艳老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1)》这节课有这样四个特点:

一是问题多,互动充分,主要通过问题的分析解答,一步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达百分这一百,学生无回答情况为零。表格统计是按一个问题算一次回答,一共30次;但事实上该班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极高,往往一个问题就有多人回答,总数可能也很难具体统计。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对二次根式的乘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善于使用等候策略:在教师的提问前、在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之间、在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评价之间,教师要有意识的停顿,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等候策略。等待对激活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学会把等候时间从1秒钟增加到3-5秒钟(特别是对于高水平的问题)时,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当然,等待的时间并不是机械固定的,它与问题的思维水平层级正相关。思维水平层级越低,所需要的等

候时间就越少;反之,需要的等候时间就越长。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问题水平确定自己的等候时间。教师在提问时如果正确把握住学生的认知心理,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粗暴地打断沉默,急不可耐地寻求学生的答案相比,在从容的沉默后,教师更可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 纵观本节课郝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对一些认知性思维含量不高的问题,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直接口答或集体齐答的形式。对一些分析推理性的问题,郝老师会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如思考30秒或1分钟以上等。对一些较难的创造性问题,如例题2时,让学生思考4分钟以上甚至更多的时间。并且郝老师在给学生设定思考时间时,不是随意的,应该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而作出的一个理性判断。

三是本节课的分析推理性问题和创造评价性问题居多(约占80℅),也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对来讲八年级学生不同于六年级、七年级学生,可能更喜欢一些逻辑性思维较强和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对一些简单的机械性的判断可能不太感兴趣,也不太愿意回答这类问题。郝老师在问题设计时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

四是郝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尽可能放手,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分析、讲解,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在前面几个练习的处理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从教学的有效性来考虑,在问题设计和学生回答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课堂上低效重复的提问制约了我们教学效率的提高。我觉得要尽量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质,让问题少,让问题精,这才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理由是什么?与其他同学的回答比你要怎么改?你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郝老师在前面几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中,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追问,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加深对二次根式的乘法基本法则和逆运算的理解,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但在后面一些问题学生的回答中,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追问,更多的以教师引导为主。 二是本节课可能是由于内容相对简单的缘故,创造评价性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问题少。这些问题的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建议在以后的新授课中多创设这一类问题,开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

三是郝老师在教学中段,学生几个问题的回答中,可能因为教学时间的关系,自已引导多一点,学生讲得少一点。课堂给我们听课的老师的感觉是非常和谐的。由此启示我们:教师问题设计好了之后,要相信学生,可以让学生解决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搞定,实在搞不定的教师出面共同解决。

马建筑:我是从课堂氛围创设及教师课堂评价用语等方面进行观察: 1、关于课堂氛围创设

教师能以面带微笑的教态授课,但学生的表现有点放不开。建议教师能在以后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有声的语言、无声的肢体动作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气氛,调控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关于教师的课堂评价

(1)本节课教师共提问30位同学,对20位同学的回答作出了评判。 (2)评判的用语一般是“好的,请坐”“非常好”,规范中稍嫌单调。

(3)对第九位回答问题的同学作出了对其点头、微笑的无声语言评价,很自然亲切。 (4)侧重于对学生答案正误的评价,缺乏激励引导性的评价。比如马中俊同学在演板时,没有做完题目。老师只对此做出对错判断,没有再善意提醒强调,不要在细节上出现失误。这个地方是个很好的生成的地方,应该进一步利用好。

(5)如果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的氛围的调控,教师也要去关注、研究一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38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