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自己整理笔记 第一章

更新时间:2024-07-04 16: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交通建设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交通建设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水路】

? 隋朝在发展水路交通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 1.隋文帝 开凿山阳渎、打通了淮水连接长江的水路

2.隋炀帝 开凿通济渠(由黄河连接汴、泗两河,以通淮水), 邗沟(即山阳渎,以通长江) 永济渠(通知黄河以北的涿郡)

江南河(由镇江经苏州至杭州,以通长江与钱塘江),从而形成了连通 华北与江南地区的运河网 ? 唐朝 注重利用隋代开凿的运河

? 宋朝 利用汴河之漕运,运输荆南、两浙、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六路米粮” ? 元明清 为了弥补内河漕运的不足,发展海运

【陆路】

? 秦 陆路交通建设的发展主要反映于秦朝对“驰道”和“直道”的建设

驰道 以咸阳为中心,“东穷齐燕,南极吴楚,江湖之上,频海之观毕至。道广五 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直道 从咸阳北面的云阳通至九原郡(今包头西南),全场1800华里 五尺道 西南边疆地区

新道 今日之湖南、江西、广东、广西

? 历代封建王朝的道路建设发展可从历代封建王朝的驿站制度中得到反映 周礼和先秦典籍 有关于“传”、“置”、“邮”、“驿”、“驲”的记载 唐 每隔39华里设一“驿”

清 驿站的设置已扩展到内、外蒙古及新疆和西藏地区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行业

【华侨服务社】

演变历程:1949华侨服务社→华侨旅行社→1973中国华侨旅行社恢复成立→ 1974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 成立时间:1949年11月 成立地点:福建厦门

成立原因:基于巩固新生政权、扩大统一战线和贯彻侨务政策的需要建立 服务对象:初期专门负责接待海外侨报归国探亲和观光旅游,更名为华侨旅行社 后服务对象也扩大为来中国内地访问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 人

地位:建国后第一家国营旅行社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成立时间:1954年4月15日

成立地点:于上海、天津、杭州、南京、汉口、广州、沈阳、哈尔滨、安东、大 连、满洲里、南宁、凭祥、南昌建立14家分社

成立原因: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我国召开,考虑到接待工 作的需要,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成立 服务对象:①作为统一招待外宾食、住、行事物的管理机构,承办政府各单位及 群众团体有关外宾事务招待等事项 ②发售国际联运火车、飞机客票 真正任务:搞好政治接待,而非旨在盈利

【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

成立时间:1964年

成立原因: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主要职能:①负责管理外国自费来华旅游者的接待工作

②领导国内各地国际旅行社及其直属服务机构的业务,组织我国公民 出国旅游

③负责有关旅游事务的对外联络工作和宣传工作 地位: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规定:国务院明确规定,发展我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的方针和目的首先是为了学习 各国人民的长处,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促进同各国人民之间的 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其次才是增加外汇创收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时间:1971年

与会者: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召开

会议背景:①世界上大众化旅游兴起,全球旅游业因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 ②我国的旅游业因政治运动的影响跌入低谷

会议内容:提出旅游工作的方针是“宣传自己,了解别人”,并要求旅游部门的 收入在扣除成本开支后略有盈余 会议成果:中国的旅游业开始出现转机 问答题

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为什么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

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①第三次社会分工,即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这种易货贸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旅行的需要也由此产生

②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制时代西方的旅行如何发展?

①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客观上为当时旅行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罗马帝国

②当时旅行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以近距离的旅行为主,也有跨国经商的长途旅行,大多是贩运粮食、油、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也贩运各地出产的奢侈品

③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和社会秩序的动荡,旅行活动的开展条件也随之恶化,从罗马帝国衰落直到19世纪中叶,欧洲没有多少人外出旅行

4.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欧洲旅行活动的开展条件的恶化主要反应在哪些方面? ①各地间贸易量缩小,商贸旅行者的数量急剧减少 ②道路不再有人维护和管理,日渐毁坏 ③沿途盗匪猖獗,旅行安全条件不复存在

5.奴隶制中国的旅行是怎样发展的?

①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的统治者就派遣其臣工外出旅行,远在罗马帝国和希罗多德之前

②最具代表意义的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鼎盛时期的商代,这一时期商人的足迹“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达今日浙江,西南达今日之皖鄂乃至四川,西北达今日之陕甘宁绥乃至新疆”

6.奴隶制时代旅行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8.二战对旅游活动有什么影响?

①使得旅游活动,特别是国际旅游活动陷入停顿,航空公司的设备及大部分员工也投入了战争服务

②加速了各国对飞机技术的研发以及对机场的建设,客观上为这些飞机技术和机场设施战后转为民用奠定了基础

19.喷气式客机的发展对战后旅游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①飞机速度的提高有助于克服人们外出旅游的时间障碍,缩短了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时间距离,从而为远程旅游,特别是为国际旅游活动的扩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方便条件

②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机票价格下降,使得更多的人在经济条件上有能力搭乘飞机外出旅行,从而使航空旅行的普及成为可能

20.促成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与发展的推动性因素有哪些? ①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为战后旅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取得突破,世界经济和社会状况也不断出现新的进展,对战后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世界人口的增加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刺激作用

⑤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不仅意味着旅行条件的改善,更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

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不仅使出游人数大为增加,并且使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

⑦城市化进程加快成为促使战后旅游需求迅速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之一 ⑧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有积极的影响

21.解放前的旧中国,旅游业是如何发展的?

①旅游业在中国的出现可追溯到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的设立 ②出现过以组团旅游为唯一业务的地方性旅行社,但规模都不大

③住宿业的发展较为普遍,但多为传统的旅馆或饭店,高档次的住宿设施为数很少

④由于当时的国情是外有列强侵略,内有政府腐败,加之连绵的战乱影响,中国的旅游业终未能全面发展起来,尽管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经营领域当时已经出现,但无论是从游客接待量还是从经济规模上去衡量,它始终未能形成显著的经济部门

22.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旅游业是如何发展的?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巩固新生政权,扩大统一战线和贯彻侨务政策的需要,华侨服务社作为建国后成立的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于1949年11月在福建省厦门市诞生

②一些主要城市相继设立了华侨服务社,后大都更名为华侨旅行社,服务对象也扩大为中国内地访问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

③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我国召开,在周总理的提议下,经当

时的政务院批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于4月15日成立并设立14家分社 ④20世纪50年代后期,自费来华的外国宾客逐渐增多

⑤为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于1965年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步入新阶段

⑥60年代中期,正当世界上大众化旅游兴起,全球旅游业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时,我国的旅游业却因政治运动的影响而跌入低谷

⑦1971年,周总理亲自部署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旅游工作的方针是“宣传自己,了解别人”,中国的旅游业开始出现转机

⑧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恢复成立,并于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

23.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入境旅游如何发展?

①20世纪50年代后期,自费来华旅游的外国宾客逐渐增多

②最初主要是原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客人,后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这些国家的游客数量急剧减少

③60年代中期,欧美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市场

④周总理出访亚非14国之后,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访问者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

24.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旅游发展有哪些特点?

①背景环境:建国之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第一要务,对外封闭锁国;实行计划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短缺

②基本任务:服务于外交工作的需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③发展类型:有选择的入境旅游 ④企业经营:不计成本,国家补贴

⑤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总体规模很小

⑥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入,突出表现在,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虽为两块牌子,实为一套人马

25.根据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市场结构变化及其演进过程,可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①1978年~80年代中期,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尚未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旅游者的接待工作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

②80年代~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首次为旅游业设立了户头,首次明确地将旅游业的性质界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

③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我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面而快速的发展时期

26.1978年至80年代中期,我国对发展各种旅游活动持什么态度?有什么原因? 政策:入境旅游: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优先的旅游业发展途径 国内旅游:不提倡、不鼓励、不反对 原因:①我国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外汇支持

②经过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国门初开,很多外国人对前来中国访问都表

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③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制约了国人对旅游的需求,国内旅游需求市场尚未 形成足够规模

27.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7年,我国对发展各种旅游活动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政策:国内旅游:由“不提倡,不鼓励,不反对”逐渐过渡到“因地制宜,正确 引导,稳步发展”,进入90年代后,更进一步转化为“积极发 展”

出境旅游:对于国人初露端倪的出境旅游需求,鉴于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初 衷,国家政府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对于国内旅游政策变化的原因:

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发育,需求规模日渐增长,从而导致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结构开始出现重要变化 ②国内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增幅惊人

28.1997年至今,我国对发展各种旅游活动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政策:①1997年,经国务院批复,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颁布了《中国公民 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并宣布自199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展出境旅游业务,也标志着中国 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并行成为中国旅 游业经营的三大市场

②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 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面而快速的发展时期 原因:国民出境旅游需求增长

29.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旅游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①背景环境: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急需外汇;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②基本任务:拓宽外汇创收渠道;90年代后期转为发展创汇,拉动内需,提升国民素质

③发展类型: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模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④企业经营:强调经济效益;建设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⑤产业规模:迅速发展,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⑥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制定和颁布政策、法规、标准等方式实行“政府主导”

名词解释和小知识点 绪论

1.早在20世纪60年代,旅游业便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被誉为20世纪的“经济巨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进入新千年后,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时有挫折,但势头依旧,“已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

2.看待旅游活动时,适当的立场便是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立场;适当的角度便是同时兼顾和满足旅游者、旅游业和旅游接待地区居民三方利益的角度

3.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学科 第一章

4.在西方的史学研究中,“古代”通常用于指奴隶制社会之前;在中国的史学研究中,“古代”的时间范畴则延伸至封建社会时期

5.截止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并不存在有意识地资源外出旅行的需要 6.手工业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7.在最初的年代,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8.在奴隶制社会时期的中国,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存在集中表现为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游

9.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消遣性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在,在西方奴隶制社会中,除了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外,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也包括一些自由民:求医者或节日庆典活动的赴会者

10.士人漫游是指唐宋时期以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目的而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11.十三、十四世纪,欧洲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封建主间的频繁混战,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远不如罗马帝国时的水平

12.封建社会时期,商贸旅行在旅行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是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乡村人口占绝对统治地位。传统农业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13.19世纪初,旅行活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动的特征。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变化是人们因消遣性目的而离家外出的观光或度假活动在规模上开始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

14.对18世纪末旅游活动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技术因素当属铁路运输的出现。旅行方式的进步不仅使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为增多,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15.托马斯.库克在组织团体旅游方面的成功反映出旅游需求市场已经形成,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16.在朝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的科技因素当属内燃机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旅行方式的变革

17.人们一般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现代旅游发展的起点。即在旅游研究中,所谓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18.就全世界的总体情况而言,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的旅游活动不仅开始恢复,而且需要规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作为这一发展的结果,到了20世纪60年代,大众化旅游现象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开始率先出现,即在大众化旅游形成的初期阶段,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二战后全球旅游活动共的迅速发展,实际上是由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旅游业在中国的出现可追溯到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的设立(陈光甫,经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2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