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之研究》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09-13 15:09: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之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背景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开始萌发。《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或机械模仿。对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对优生来说,作业是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作业的设计不应该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力争使每个学生在适应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会。基于此,提出《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为课题开展研究。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要面向全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作业练习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扬长辟短,长善救失,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

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数学学习“人人能学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 (3)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有关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常见诸网络、报刊,相关研究的成果大部分以论文的形式呈现。顾淑平教师在《分层作业分层评价试验研究报告》中指出,她们在开展了作业分层后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分层作业、分层评价试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非常明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刘景蕉老师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出几种简便的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如修改数量呈现分层、隐去数字呈现分层、巧变图形呈现分层、增加条件呈现分层、减少条件呈现分层等。这些作业分层设计技巧为相关的研究提出很好的启发。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在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琼斯曾做一项实验研究,被试为两班程度相同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统一教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实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成绩远优于对照班。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生的能力是经过由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广泛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妥善地解决好既满足尖子生求知欲,又促进学困生达到教学的基

本要求是课堂教学本所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一个矛盾。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教育理论水平,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进一步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加深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1)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在存在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琼斯曾做一项实验研究,被试者为两个程度相同的班级(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传统的方法。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测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远优于对照班。因此实施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和优生的发展。实施分层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2)依据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我们从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看,是由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数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分层练习就是把难易程度不一,联系又非常紧密的习题放在一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概念的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条件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分层作业的设计,顺应小学教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潮流,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双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智

慧。在教学中以课堂实践为载体,努力探讨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一种分层作业模式,最大限度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作业训练,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内容的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方式,建立一个适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的教学的模式。 五、研究内容

(1) 小学数学计算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2) 小学数学统计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3) 小学数学空间图形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1、具体研究方法:

(1)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2)行动研究法—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高假设,在实践中逐步发现在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3)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跟踪,用大量案例和数据综合分析实验结果。 2、实验主要分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4月-6月):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分层作业设计的学习,以及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7月-11月)

①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作业现状,确定研究重点。 ②开展阶段性研究子课题的行动研究。 (3)实验的总结阶段(11月-12月)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②整理实验资料,形成经验,成果。 ③申报结题。 七、保障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工作开展,并在研究时间,硬件等方面给予保证。

(2)每学期各课题组成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3)每月召开课题组成员实验研讨交流、总结汇报。 八、人员分工

负责人: 男,200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教数学学科,1-6年级均有数学教学经验,多次获市区级教学成绩奖。负责课题日常工作管理负责实施;“小学数学空间图形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成 员:

女,2008年8月参加工作,教学能力突出。负责实施“小学数学计算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亓一诺 女,2002年8月参加工作,任教数学学科期间成绩突出,

负责实施“小学数学统计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女,2011年8月参加工作,主要任教低年级数学,工作扎实,成绩突出,乐于研究。负责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整理等 九、成果形式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各教师的观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完成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论文集和实验报告。 十、参考资料

1 .刘春生 《让学生爱上作业》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版》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中小学数学杂志社

4.曹培英《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曹培英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2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