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1-16 21: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练习与复习题 单选部分:分章练习

第一章 单选题

1.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观点有 ()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2.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观点有 ()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3.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的观点有 ( )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4.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机 () A. 1岁前 B 8岁前 C 初中 D高中

5.表情变化如同“晴雨表”的时期是。 () A. 学前期 B. 小学 C初中 D.高中 6.形成良好的品德时期是 () A. 学前期 B. 小学 C 初中 D.高中

8.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9.“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特 D.维果斯基 10.最近发展区是指 ()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 ()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

12.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皮亚杰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 ()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

13.维果茨基提出心理发展理论叫 ()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 C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

14.埃里克森提出心理发展理论叫 ()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5.本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直观原则 D.道德原则

16.自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直观原则 D.道德原则

17.超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直观原则 D.道德原则

18.中学生认知水平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9.维果茨基认为形成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工具是 A.语言 B.记忆 C.想象 D.情绪

20.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 A.图式的形成与变化 B.同化过程 C.顺应过程 D.参考答案:A B D B B C C D D BA C D A B D C A A 第二章

1、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B、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C、注意并不反映客观事物

D、注意是伴随着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 2、培养间接兴趣有利于引起和保持() A、有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无意后注意 3、注意的()是注意时间上的特征

() () () ()()()适应

A、稳定性 B、范围 C、分配 D、转移 4 、下列()是错误的 A、注意的分配是可能的 B、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C、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D、注意分配就是“一心多用”

5、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A、个别属性 B、整体属性 C、内部属性 D、本质属性 6、“过目即诵”是记忆的()品质

A、敏捷型 B、持久性 C、精确性 D、准备性

A、个别属性 B、整体属性 C、内部属性 D、本质属性 7、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容易被人注意,这是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8、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是() A、回忆 B、再认 C、保持 D、识记 9、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

A、匀速的 B、先慢后快 C、加速的 D、先快后慢 10、后学习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相互干扰 D、双重干扰 参考答案BBACAADADB 第三章

1、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 A、联想 B、思维 C、创造想象 D、想象 2、梦是()的极端状态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错觉 D、幻想 3、利用所学心理学原理解释心理现象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 B、系统化 C、抽象 D、概括 4、“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品质

A、批判性 B、敏捷性 C、灵活性 D、广阔性 5、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 A、思维 B、语言 C、言语 D、概念 6、画家作画、音乐家作曲更多地是运用()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实践思维 7、()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8、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关系

A、正比 B、反比 C、直线 D、函数 9、“一题多解”是()

A、常规思维 B、创造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0、鲁班因丝茅草割破手指发明了锯子这是() A、原型启发 B、破除定式 C、功能固着 D、灵感 参考答案 DAACABABDA

第四章 单选题

1、人的情绪体验与人的( )密切相关。 A性格 B意志 C需要 D热情。

2、()是具有渲染性的、比较微弱而又持续作用的情绪状态。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3、()是一种介于心境与激情之间的情绪状态。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4、人们在追求真理,从事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们探究知识、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叫()。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情操。 5、“一人向隅,满室不欢”就是()效能的表现。 A调节功能 B动力功能 C感染功能 D迁移功能。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效能的表现。

A调节功能 B动力功能 C感染功能 D迁移功能。 7、“爱屋及乌”是()效能的表现。

A调节功能 B动力功能 C感染功能 D迁移功能。

8、当学生心中有委屈、不平、抑郁时,可鼓励其向教师或同学、亲人倾诉,宣泄自己不满,这种方法是()。

A认知调节法 B语言调节法 C意志调节法 D转移注意法。

9、将痛苦、烦恼、忧愁等消极情绪升华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为,这种方法是()。 A认知调节法 B语言调节法 C意志调节法 D转移注意法。 参考答案:C A D C C B D B C 第五章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5.个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个性的( )的表现。 A.复杂性 B.独特性 C.功能性 D.统合性 6.下列对气质不正确的描述是( )

A.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B.气质是先天的。C.气质有好坏之分。D.气质就是秉性。 7.将性格类型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的心理学家是( ) A.培因 B.荣格 C.威金特 D.卡特尔

8.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 ) A.晶体智力 B.特殊能力 C.液体智力 D.一般智力 9.智力是( )能力的综合体现。

A.特殊能力 B.一般能力 C. 思维能力 D.液体智力 10.( )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成离差智商。 A.比奈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奥尔波特 参考答案 BABDBCBABC 第六章

1、王慧认为,社会法律制度应该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 B )

A、普遍伦理 B、社会契约 C、寻求认可 D、相对功利 2、根据科尔伯格的分类,初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属在 ( A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A ) A、道德行为 B、道德理念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4、从中学阶段看,哪个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B ) A、初一年级 B、初二年级 C、初三年级 D、高一年级

5、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C ) A、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6、在中学生生的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 B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小花在课堂上玩手机,肖海提醒小花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而小花不听。因此,肖海认为小花不是好学生。肖海的道德发展属于哪个阶段( D ) A、普遍伦理 B、社会契约 C、遵守法规 D、相对功利 8、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C ) A、巴甫洛夫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斯金纳

9、以下不是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内容( A )

A、两难故事法 B、他律与自律 C、谈话法 D、对偶故事法 10、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B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意志薄弱 C、道德认识缺乏 D、道德行为不良 参考答案 BAABCBDCAD

第八章 单选题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可以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掌握学习 D. 接受学习

2、小夏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锄禾日当午??”这首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 智慧技能 B.态度 C.动作技能 D. 言语信息

3、小明这次数学得了高分,妈妈取消了本打算给他增加额外30分钟的学习任务。从强化的类型来看,妈妈采取的是()

A.正强化 B.正惩罚 C.负惩罚 D.负强化

4、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5、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取消他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运用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6、在观察学习中,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这就是()。

A、 替代强化 B、 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 他人强化 7、“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是(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指的是是条件反射的( )。 A. 消退 B.泛化 C.分化 D. 巩固

9、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这是()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A.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建构主义 D. 认知主义 10、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 )”。

A.发现学习 B. 观察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1、根据奥苏伯尔对学习方式的分类,学生独立地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的答

案,这种学习方式是( )。

A.机械学习 B. 意义学习 C. 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1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答对一道题或做了一件好事时,教师都会以微笑、表扬等手段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教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A.负强化 B.消退 C.升华 D.正强化

14、柯勒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

A. 顿悟过程 B.强化过程 C.试误过程 D.同化过程

15、加涅认为,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可以分为五类,其中智慧技能指的是( )。

A.学习理解言语信息的能力和陈述观念的能力

B.指能使学生应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C.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内在组织的技能 D.是习得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

16、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最应该提倡的是( )。

A. 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发现学习 D.机械接受学习 17、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学习观点属于()。 A.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 B.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 认知理论的学习观 D.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8、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实现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联结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9、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20、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构造完形 B尝试错误 C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条件反射

21、儿童因改正错误行为表现,家长取消了限制看电视的禁令,这属于()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无强化 D惩罚 22、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加涅 23、柯勒认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过程 B同化和顺应过程 C主动形成认识结构 D试误过程

24、巴甫洛夫经典反射属于()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25、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条件反射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26、奥苏泊尔认为,影响接收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教学策略。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关键期 C结构主义 D先行组织者 27、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是()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8、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学习的是( )

A儿童学会使用筷子 B喝酒后开车 C每天浏览报纸 D转来的新生开始不愿与阿同学交流,慢慢时间长了与同学关系就融洽了

参考答案:D D D A D A C B A B C D A B B D C A C A B A A C D D B

第九章 单项选择题

1、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2、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4、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

A.形象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6、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7、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括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0

( ) 。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8、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9、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0、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

A.反例 B.概括 C.变式 D.抽象

12、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3、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14、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成为( )

A.动作定向 B.动作模仿 C.动作整合 D.动作熟练 15、高原现象通常出现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

A.初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 D.全过程 1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 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17、先于一定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况是() A、变式 B定势 C迁移 D类化

18、“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类个人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操作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19、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A上位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0、在讲果实的概奶奶时,选择可食的果实(如苹果)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

树子),这是利用了()

A反例 B变式 C抽象 D概括

21、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用黑色笔,老师改作业必修用红笔,这是运用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22、在直观教学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学习动机 B引起注意 C突出概念的本质 D丰富想象思维 23、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24、在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 A物质的、外显的、减缩的 C观念的、内隐的、减缩的 D观念的、内隐的、展开的 25、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

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26、下列活动中的熟练操作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体操 B打球 C做实验 D做数学题

27、在技能形成过程,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觉变得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具有这个特点的阶段是()

A操作的的定向 B操作的摹仿古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28、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

A示范与讲解 B模仿 C练习 D有效反应

29、各个动作之间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指的是动作的哪个部分特征?()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参考答案:C B C C D B D D C A C B C C B A B A C B B C A A B D C C B

第十章 单选题 一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句话适用于比喻以下那一术语 ( ) A 学习动机 B 学习策略 C 学习迁移 D 学习目的

2、以下关于学习策略的相关陈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 由学习规则和技能组成 B 与学习过程有关

C 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提高学习效果 D 为学习者积极主动使用

3、学生在学习时对学习内容列提纲、画概念图,此时,他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A 组织策略 B 监视策略 C 努力管理策略 D 复述策略

4、以下四种策略,哪一种属于精加工认知策略 ( ) A 进行类比 B 抄写 C 列提纲 D 浏览

5、以下关于元认知策略的相关陈述,哪一项是不正确 ( ) A 元认知具有个别差异性 B 元认知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 C 元认知与学习过程无关 D 元认知影响学习效果

6、教师在学习策略训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此,他(她)遵守的是哪一原则 ( ) A 个人效能感原则 B 主体性原则 C 特定性原则 D 内化性原则 7、计划安排每天的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的 ( )。 A 组织策略 B 认知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8、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是( )。

A 元认知策略 B 复述策略 C 组织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9、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又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 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元认识策略 D 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B C A A C B D D B 二

1、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称为()

A生成性学习 B视觉想象 C记忆术 D元认知监视

2、在直接讲解策略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是一种()

A交互式教学 B合作学习 C完形训练 D程序性训练 3、下列学习策略中,哪个属于元认知策略()

A划线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列提纲

4、将中国历史朝代、主要人物、历史事件归纳成一张表格,这种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5、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部首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6、学生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测验时先条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题目,属于元认知策略的()

A监视策略 B计划策略 C预计策略 D调节策略

7、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来落实,这是()

A元认知策略 B计划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参考答案:A C B A D D C 三

1、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2、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3、画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联想策略 4、联想法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联想策略 5、学习时间管理不包括的是

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C、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D、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6、资源管理策略不包括的是

A、学习时间管理 B、注意监视 C、寻求支持管理 D、学习环境管理

7、小明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的要点以画线的方式在书本上做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监控策略 B、计划策略 C、复述策略 D、调节策略

8、教师在讲课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阅读理解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通过一些技巧,然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的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0、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1、小丽为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她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 BDABDBCCDDD

第十一章

1、动机由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其中之一是内驱力,另一个则是 ( ) A 诱因 B 生理需要 C 社会需要 D 认知

2、以下关于学习动机的作用或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种是 ( ) A 引发学习活动 B 使学习活动指向某一目标 C 克服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困难 D 使学习活动维持一定的时间

3、在下列动机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哪一种 ( ) A 为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而学习 B 为获得老师表扬而学习 C 因看到别人学习而学习 D 基于兴趣而学习

4、某次考试前,任课老师与学生订立口头契约,即如果全班的平均分达到80以上,则对上次考试不理想而施加的惩罚——抄写第三单元生词5篇——取消,在此,老师用的是(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都不是

5、在以下归因的因素中,属于外部的、稳定的因素是 ( ) A 努力程度 B 能力高低 C 任务难度 D 运气好坏 6、“期望-价值”成就动机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 麦克利兰 B 班图拉 C 海德 D 阿特金森

7、强调“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的动机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麦克利兰 B 班图拉 C 海德 D 阿特金森

8、一只吃饱了的鸡看见另一只跑来的鸡吃东西时又开始吃起来。此时引发先前一只鸡产生进食行为的动力来自 ( ) A 内驱力 B 诱因 C 生理需要 D 情绪

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叫做 ( ) A 自我效能感 B 归因 C 强化 D 同化 参考答案 ACDBCDBBA 第十章

1、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2、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3、画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联想策略 4、联想法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联想策略 5、学习时间管理不包括的是

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C、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D、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6、资源管理策略不包括的是

A、学习时间管理 B、注意监视 C、寻求支持管理 D、学习环境管理

7、小明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的要点以画线的方式在书本上做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监控策略 B、计划策略 C、复述策略 D、调节策略

8、教师在讲课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阅读理解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通过一些技巧,然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的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0、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1、小丽为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她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 BDABDBCCDDD

第十一章 单选题

1、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A.70% B.50% C.90% D.100%

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不成比率 D.呈现倒“U”型曲线 3、在韦纳的三位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稳定、不可控 B.外部、稳定、不可控 C.内部、不稳定、可控 D.外部、不稳定、可控 4、下列需要中属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是()

A.长者的赞许或认可 B.同伴的赞许或认可 C.相应地位 D.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实际上是()

A无关系 B一致的 C非一致 D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6、最早对归因问题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韦纳 B班杜拉 C马斯洛 D海德

7、能激起有机体定向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和刺激物是()

A动机 B期待 C诱因 D间接动机 参考答案:B D B C D D C 第十二章 单选题

1、“举一反三”这一成语适合于用以下哪一术语解释 ( ) A 资源管理学习策略 B 学习迁移 C 学习动机 D 知识直观

2、从迁移的性质上来看,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属于以下哪一种迁移 ( )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水平迁移 D 垂直迁移

3、两种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处于同一抽象与概括层次,从迁移的水平上来看,这两种学习的相互影响属于 ( ) A 水平迁移 B 垂直迁移 C 同化性迁移 D 顺应性迁移

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两种类型的划分,其根据是 ( ) A 迁移的性质 B 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 C 迁移内容的范围 D 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

5、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两种类型的划分,其根据是 ( ) A 迁移的性质 B 迁移的内容 C 迁移的方向 D 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

6、强调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迁移理论是 ( )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内化说 D 关系转换说

7、强调“顿悟”两种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的学说是( ) A关系转换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内化说 D 学习定式说

8、提出迁移的“学习定式说”的心理学家是 ( ) A 贾德 B 哈洛 C 苛勒 D 桑代克 参考答案 BBABCAAB

第十二章

1、现代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与以下哪一项有关()

A.认知结构 B.经验内化 C.两种活动的相似性 D.对事物关系的认识 2、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

A.顺应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迁移 D.一般迁移

3、数学学习中认真审题的态度其身体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审题活动,这是()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4、经验类化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

A.任务的难度 B.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 C.原有的认知结构 D.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A B C C

3、最近发展区是指( d )。

A. 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 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 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 在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4、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青年初期存在的发展危机是( b )。 A.对人信赖与对人不信赖 B.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 C.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备 D.友爱亲密与孤独疏离

5、下列那一个特征不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c )。 A.过渡性 B.动荡性 C.快速性 D.闭锁性和文饰性 6、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遵循的是( b )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完美原则

D.主体原则

7、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是 ( c )。 A.知觉 B.记忆 C.注意 D.感觉

8、干扰说认为 ( c )指的是后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A.前摄抑制 B.日久淡忘 C.倒摄抑制 D.线索依赖遗忘 9、以下不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d )。 A.过度性 B.动荡性 C.闭锁性 D.未来性

10、小花的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小花说话,一边在织毛衣,这样的心理现象属于( a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分散 D.注意的转移

11、根据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属于 ( b )。

A.一般能力 B.流体智力 C.模仿能力 D.晶体智力 12、学习时,听到鸟叫将注意力指窗外,属于 ( b ) A. 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后注意

13.把已经经历过的信息巩固在头脑中的过程属于记忆的( d)阶段。 A.识记 B.再认 C.回忆 D.保持

14、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说明个性具有( a )。 A.独特性 B.复杂性 C.稳定性 D.综合性

15、反映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的心理现象( a )。 A.自我意识 B.能力 C.气质 D.意志 16、以离差智商测量智商的智力量表是 ( d )。

A.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西蒙智力量表 D.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17、根据人的知觉方式的不同,把性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心理学家是 ( a )。 A.威特金 B.比奈 C.西蒙 D.柯尔伯格 18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情感的构成成分( d )

A. 主观体验 B. 生理唤醒 C. 外部表情 D. 刺激情境 19 情绪有强与弱的变化等级,描述的是( a )

A. 情绪的两极性 B. 情绪的外显性 C. 情绪的冲动性 D. 情绪的感染性 20 关于情绪情感功能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d )

A. 情绪情感具有信号表达的功能 B. 情绪情感具有相互感染的功能 C. 情绪情感具有发动与调节行为活动的功能 D. 情绪情感具有认知功能 21.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种观点是( a )A A.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B.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 C.归因理论 D.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22、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 )

A.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3、下面哪一个不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需把握的环节。( d ) A.自我监督B.自我评价C.自我强化 D.自我认同

24、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从他律到自律的心理学家是( d )。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25.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b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26.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b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尔纳 D.巴甫洛夫

27、( b )表现为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A、 能力 B、性格 C 、气质 D、 智力

28、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时,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应( a )。

A、偏低一些 B、偏高一些 C、中等水平 D、不能确定

29、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为思维的( a )。 A. 灵活性 B. 广阔性 C.逻辑性 D.深刻性

30、鲁班发明锯子借助丝茅草的启示,说明解决问题受( a )的影响。 A. 原型启发 B. 定势 C.创造性人格 D.动机

31、人们看到钳子是钳东西的,很难想到它还能当锤子使用。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c )。

A.原型启发 B.知觉特点 C.功能固着 D.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动机 32、下列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c )。 A. 望梅止渴 B.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C.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身高、体重的增加 D.一头牛经过训练后,会拉犁 3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反射的( c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34、教师对认真听讲的同学减免作业,教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a )。 A.负强化 B.消退 C.升华 D.正强化 35、柯勒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 a )。

A. 顿悟过程 B.强化过程 C.试误过程 D.同化过程

36、下面不属于桑代克强调的学习规律是( c )。 A.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强化律 D.准备律 3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 d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V型关系 D.倒U型关系

38、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能力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a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39、关于学习迁移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

A. 迁移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B.迁移的能力有个别差异 C. 迁移的内容有不同的抽象与概括水平 D.迁移有不同的心理机制 40、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的分类,根据的标准是( d )。 A.迁移的方向 B. 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 C. 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 D. 迁移内容的范围

单选部分 综合练习题4

1、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心理学家是( c ) A.华生 C.维果茨基 A. 本我

B. 自我

B.皮亚杰 D.弗洛伊德 C. 超我

D. 他我

2、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按“快乐原则”(享乐主义)行事的是( a)。 3、注意的首要功能是( a )

A.选择功能 B.保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监督功能

4、白纸黑字,或者黑板白字都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充分说明了人们在进行知觉选择时易受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 d )

A.对象的运动 B.知觉对象的理解性 C.知觉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D.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5、小学生书写汉字时常常漏掉或添加笔画,中学生能够对各部分的细节加以分析,较少出现漏写、多写现象,这说明中小学生感知发展的哪一特点?( c ) A.感知的有意性逐渐增强

B.感知的概括性增强

C.感知的精确性提高 D.感知的逻辑性发展

6、个体的身心发展在婴幼儿时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随后是儿童期的平稳阶段,到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b ) A.方向性

B.不平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连续性 7、根据艾宾浩斯的发现,遗忘的规律是(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遗忘速度均衡 D.前后慢,中间快 8、以下不属于记忆的过程所包含的基本环节的是( c)

A.识记 B.保持

C.感知 D.再认和回忆

9、有人在记忆地形图时,把中国地图看成大公鸡,意大利地图看成靴子,他所使用的记忆方法是( d )

A.积极暗示法 B. 六步法 C. PQ4R法 D.形象记忆法

10、有人在学习英语时,对英语没有兴趣,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才能坚持学习下去,这时的注意属于( b ) A.有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无意后注意

11、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b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2、( c )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 A、替代强化 B、观察学习 C、自我效能感 D、自我估计 13、学习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b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14、认为顿悟情境中的关系是产生迁移的根本的迁移理论是(a ) A、关系转换说 B、形式训练说 C、相同要素说 D、学习定式说

15、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1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d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17. 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b )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18、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英语,如果不能辨别某些字母的发音区别,则常常会出现( b )

A 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9、“水下击靶”实验是探讨的是( d )

A 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学习定式说 D经验类化说 20、当前流行的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本质上就是让学生产生(d ) A 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一般迁移

21.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d ) A记忆 B认知 C思维 D想象

22、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b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23、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 a )

A高级阶段 B低级阶段 C中级阶段 D发展阶段

24、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一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a )

A.自我中心性 B.直观形象性 C.知觉的集中性 D.不可逆性

25、“初中生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却又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其心理的( a ) A.反抗性和依赖性

B.闭锁性和怯懦 C.高傲和眷恋童年

D.否定童年和自卑

26、不随意想象的特殊表现是( c ) A.灵感 B.原型 C.梦 D.顿悟

27、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d )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28、杜甫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了情绪和情感的特征具有( b ) A.感染性 B.情境性 C.两级性 D.移情性 29、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c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0、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 a )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D.变式

31.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C.三种水平五个阶段

D.柯尔伯格

B.两种水平六个阶段 D.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32.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d )

33.如果儿童已经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则该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c ) A.自我中心阶段 C.可逆性阶段 A.对儿童生活的观察 C.儿童的心理年龄

A.他律道德 B.自律道德 C.互惠道德 36.需要、动机、兴趣等属于( a )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性格 D.气质 37.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b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需要

38.根据气质类型的划分,《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应该属于( A )

B.权威阶段 D.公正阶段

B.儿童对“对偶故事”的判断 D.儿童的行为方式 D.非道德

34.皮亚杰划分品德发展的阶段所依据的标准是( b )

35.皮亚杰认为5~10岁之间的儿童出现的道德性一般是( 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9.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c ) 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40.“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以用来说明道德发展处于( d ) A.前习俗水平 B.世俗水平 C.后世俗水平 D.三个都是 41.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2.智商(IQ)等于( a)。

A.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43.( d)阶段的儿童思维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超过感知具体事物,能够摆脱事物的具体内容进行思维。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44.王悦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b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45.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c )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46.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知觉规律是(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7.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的相对论阶段是在(d )。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48.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这是( a )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A.联结主义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49.老师对认真听讲的同学减免作业,这种行为属于( b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升华 D.负惩罚 50.学校把考试作弊的学生张白榜公布,体现的是( d )。 A.自我强化 B. 正强化 C. 负强化 D.替代强化

5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最应该提倡的是( b ) A. 意义发现学习 B.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发现学习 D.机械接受学习 52. 布鲁姆将学习目标分为( c )、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三大类。 A. 知觉 B.情操 C. 认知 D. 体验 53.经典条件作用论是( d )提出来的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加涅 D.巴甫洛夫

54.苛勒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 a )。

A. 顿悟过程 B.强化过程 C.试误过程 D.同化过程 55.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学习观点属于(d) A.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 B.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 认知学习理论 D.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单选题: 综合练习题4

1、佛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有三个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本我遵循的原则是( )。 A现实原则 B快乐原则 C理想原则 D健康原则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最著名的理论是( )。 A自我效能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强化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3、妒忌心理属于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哪一类( )。

A品行问题 B精神疾病 C人格缺陷 D情绪问题 4、( )提出关键期,也被称为印刻现象。 A卡特尔 B洛伦兹 C朱智贤 D维果茨基

5、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一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

A自我中心性 B直观形象性 C知觉的集中性 D不可逆性 6、埃里克森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的依据是( ) A心理社会性危机 B性本能 C思维逻辑性 7、弗洛伊德所指的潜伏期是在( )。

A1—3岁 B3—6岁 C6—11、12岁 D11、12岁 8、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青年期存在的发展危机是( )。

A对人信赖与对人不信赖 B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C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备 D友爱亲密与孤独疏离

9、“爱屋及乌””一俊遮百丑”反映了哪一心理效应的影响( )。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10、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

11、小学生书写汉字时常常漏掉或添加笔画,中学生能够对各部分的细节加以分析,较少出现漏写、多写现象,这说明中小学生感知发展的哪一特点?( )

A感知的有意性逐渐增强B感知的概括性增强 C 感知的精确性提高 D感知的逻辑性发展 12、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B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C注意并不反映客观事物 D注意是伴随着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 13、培养间接兴趣有利于引起和保持( )。

A有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无意后注意 14、注意的( )是注意时间上的特征。 A稳定性 B范围 C分配 D转移 15、下列表述是错误的是( ) 。

A注意的分配是可能的 B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D习惯系统

C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D注意分配就是“一心多用” 16、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的反映。 A个别属性 B整体属性 C内部属性 D本质属性 17、“过目即诵”是记忆的( )品质。 A敏捷型 B持久性 C精确性 D准备性

18、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容易被人注意,这是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19、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是( )。 A回忆 B再认 C保持 D识记

20、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 )。 A匀速的 B先慢后快 C加速的 D先快后慢

21、后学习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相互干扰 D双重干扰

22、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 )。 A联想 B思维 C创造想象 D想象 23、梦是( )的极端状态。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错觉 D幻想

24、利用所学心理学原理解释心理现象是思维过程的( )。 A具体化 B系统化 C抽象 D概括 25、“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品质。 A批判性 B敏捷性 C灵活性 D广阔性

26、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 )。 A思维 B语言 C言语 D概念

27、画家作画、音乐家作曲更多地是运用(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实践思维 28、(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29、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 )关系。 A正比 B反比 C直线 D函数 30、 “一题多解”是( )。

A常规思维 B创造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31、鲁班因丝茅草割破手指发明了锯子这是( )。 A原型启发 B破除定式 C功能固着 D灵感

32、教师对认真听讲的同学给予表扬,教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负强化 B.消退 C.升华 D.正强化 33、最近发展区是指( )。

A 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在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34、研究表明,亲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一旦被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养父母收养,与生活在原来家庭环境中相比,IQ分数会明显地增加,这说明了( )。 A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B人的智力发展与遗传没有关系

C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先天决定的 D学校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35、干扰说认为 ( )指的是前面学习材料对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A.前摄抑制 B.日久淡忘 C.倒摄抑制 D.线索依赖遗忘

36、当读到书上对林黛玉的描述,读者头脑中呈现出林黛玉的形象,这是( )。 A表象 B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37、下面描述不属于青少年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

A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B 以意义识记为主 C 抽象记忆占优势 D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38、经过多年研究,卡特尔发现人格的根源特质有( )。 A 12种 B14种 C16种 D18种

39、反映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的心理现象 )。 A.自我意识 B.能力 C.气质 D.意志 40、智商(IQ)等于( )。

A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41、根据人的知觉方式的不同,把性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心理学家是 ( )。 A.威特金 B.比奈 C.西蒙 D.柯尔伯格

42、根据气质类型的划分,《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3、以下属于内归因的是( )

A能力高低 B他人帮助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44、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5、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6、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从他律到自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47、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有限性,它保持信息的容量为( )。 A.7±3 组块 B.6±2组块 C.7±2组块 D.6±3组块 48、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尔纳 D巴甫洛夫

49、( )表现为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A能力 B性格 C 气质 D 智力

50、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为思维的( )。 A.灵活性 B.广阔性 C.逻辑性 D.深刻性

5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学习观点属于(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认知理论的学习观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5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最应该提倡的是( )。 A.意义发现学习 B.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发现学习 D.机械接受学习 5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反射的(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54、柯勒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 )。

A. 顿悟过程 B.强化过程 C.试误过程 D.同化过程 55、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V型关系 D.倒U型关系 56、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的分类,根据的标准是( )。

A.迁移的方向 B.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 C.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 D.迁移内容的范围 57、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58、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 )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59、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60、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61、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A气质 B 性格C 兴趣 D 能力 62、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 A荣格 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

63、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6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65、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 Al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66、心理学一般把解决问题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 )和检验假设。 A推理想象 B概括过程 C证明和实验 D提出假设 67、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6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69、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70、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可控的内在原因是( )。 A 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71、问题难度很大,解决问题最佳动机水平是( )。 A越强越好 B中等强度 C弱动机 D较强动机 72、短时记忆中组块的意义在于( )。

A、能被意识到 B、有利于编码 C、增加保持时间 D、扩大记忆容量 73、科尔伯格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C、沙盘游戏 D、对偶故事法

74、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75、贾德进行过一个很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以证明其( )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理论 D、形式训练说 76、1995年出版的《情绪智力》一书的作者是( ) A沙洛维 B 梅耶 C戈尔曼 D巴伦

77、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78、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9、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80、一名调皮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取消他自由活动时间,教师运用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81、根据柯尔伯格有关品德发展阶段的研究,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属于( )。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社会水平

82、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时,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应( )。 A偏低一些 B偏高一些 C中等水平 D不能确定

83、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学习观点属于( )。

A.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认知理论的学习观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84、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小狗也害怕,可以用以下的哪个规律解释?( ) A. 效果律 B.分化律 C.泛化律 D.准备率

85、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最应该提倡的是( )。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发现学习 D.机械接受学习

86、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这是( )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87、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 )”。 A.发现学习 B. 观察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88、在观察学习中,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这就是( )。

A. 替代强化 B. 直接强化 C. 自我强化 D. 他人强化 89、关于学习迁移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迁移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B迁移的能力有个别差异 C迁移的内容有不同的抽象与概括水平 D迁移有不同的心理机制 90、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的分类,根据的标准是( )。

A迁移的方向 B 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 C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 D迁移内容的范围 91、情绪有强与弱的变化等级,描述的是( )

A. 情绪的两极性 B. 情绪的外显性 C. 情绪的冲动性 D. 情绪的感染性 92、有的人遇事激动、有的人却平静等所表现的是个体性格的( )。 A.现实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认知特征 D.意志特征

93、记忆地形图时,把中国地图看成大公鸡,意大利地图看成靴子,这种记忆方法是( )。 A.积极暗示法 B. 步法

C.PQ4R法 D.形象记忆法

94、一般认为,喜欢非常容易的任务或者很难完成的任务的人是( )。 A.成就动机水平较高 B.成就动机水平较低 C.避免失败的动机较高 D.不确定 95、下面不属于桑代克强调的学习规律是( )。 A.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强化律 D.准备律

96、下列那一个特征不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 A快速性 B.协调性 C.可塑性 D.动荡性

97、动机由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其中之一是内驱力,另一个则是( )。 A、诱因 B、生理需要 C、社会需要 D、认知

98、把已经经历过的信息巩固在头脑中的过程属于记忆的( )阶段。 A识记 B 再认 C回忆

D保持

99、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说明个性具有( )。 A.独特性 B.复杂性 C.稳定性 D.综合性

100、教师在学习策略训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此,他(她)遵守的是哪一原则( )。

A、个人效能感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内化性原则

参考答案

1-10:B B C B A , A C D C C 11-20:C B B A B, A A D A D 21-30:B D A A C, A B A B D 31-40:A D D A A, C D C A D 41-50:A C A A D, D C A B A 51-60:D B C A D , B A C B C 61-70:B D A C B , D A A D B 71-80:C D A A B , C C D D D 81-90:B A D C B, A B A A B 91-100:A B D C C, D A D C B

单项选择题:综合练习题4

1、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C.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D.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活动规律

2、个体的身心发展在婴幼儿时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随后是儿童期的平稳阶段,到了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就开始了各方面发展的下降趋势。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方向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过渡性 3、“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 A.后天的饮食因素 B.居住条件因素 C.后天的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4、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按“现实原则”行事的是( )。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他我

5、埃里克森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的依据是( )。 A.心理社会性危机 B.性本能 C.思维逻辑性 D.习惯系统

6、上初中以来,刘俊觉得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

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刘俊的心理发展处于( )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与不信任 7、皮亚杰认为儿童 “客体永久性”的获得是在(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8、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弗洛伊德

9、现在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应该用( )概念代替“关键期”概念,更科学。 A.矛盾期 B.反抗期 C.敏感期 D.加速期

10、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一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

A.自我中心性 B.直观形象性 C.知觉的集中性 D.不可逆性 11、弗洛伊德所指的性器期是在( )。

A.1—3岁 B.3—6岁 C.6—11、12岁 D.11、12岁 12、最近发展区是指( )。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 在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13、研究表明,亲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一旦被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养父母收养,与生活在原来家庭环境中相比,IQ分数会明显地增加,这说明了( )。 A、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B、智力发展与遗传没有关系 C、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先天决定的 D、学校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14、小花的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小花说话,一边在织毛衣,这样的心理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分散 D.注意的转移

15、小明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课,这属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称为( )。 A. 感觉 B.知觉 C. 记忆 D.思维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嗅觉的(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象 D.联觉

18、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的相互补偿 D.联觉 19、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是( )

A.正比例 B.反比例 C.倒U型曲线 D.对数级数

20、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这个过程中最突出体现的是(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运动记忆 D.情绪记忆 22、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有限性,它保持信息的容量为( )。 A.7±3 组块 B.6±2组块 C.7±2组块 D.6±3组块 23、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不慢不快 D以上都不是 24、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这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总括性 D.概念性

25、早上起床,发现外面的地是湿的,判断前一天晚上下了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记忆 B.注意 C.思维 D.想象

26、幼儿依靠头脑中的苹果、梨等形象来进行加法运算,这种思维方式为( )。 A.具体形象思维 B.聚合式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

27、认知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 连续性 D. 阶段性

28、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9、王悦接到高考通知书已经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30、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这是( )情绪理论。

A.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B.坎龙-巴德学说 C.詹姆士—兰格理论 D.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31、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示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32、闭卷考试问答题答题过程中,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33、干扰说认为 ( )指的是后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A.前摄抑制 B.日久淡忘 C.倒摄抑制 D.线索依赖遗忘

34、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 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布鲁纳 35、幼儿园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说:“如果小朋友可以乖乖坐好,跟着老师认真听故事,我就免去他整理玩具的任务。”小朋友听后认真听讲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36、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系,不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37、(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的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3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上,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39、化学中锂、钠、钾等各种金属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迁移 D.顺应迁移 40、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41、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缺乏生活经验 D粗心大意

4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中“理”是指(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3、科尔伯格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C沙盘游戏 D对偶故事法 4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时,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应( )。 A.偏低一些 B.偏高一些 C.中等水平 D.不能确定

45、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 。

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46、儿童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此属于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

A、形式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感知运算阶段

47、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

A.自律道德阶段 B.道德判断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前道德判断阶段 48、要把记忆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这种记忆策略叫做( )。

A组织 B复述 C联想 D提示

49、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5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 A归属 B自我实现 C尊重 D生理

51、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更大(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5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 D观察学习 5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迁移 B反馈 C强化 D 联结

54、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提出学习的尝试错误学说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55、一般认为《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的气质类型(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6、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A.能动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57、反映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的心理现象( )。 A.自我意识 B.能力 C.气质 D.意志 58、“初中生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却又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其心理的( )。

A.反抗性和依赖 B.闭锁性和怯懦 C.高傲和眷恋童年 D.否定童年和自卑 59、柯勒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 )。

A. 顿悟过程 B.强化过程 C. 试误过程 D.同化过程

60、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答对一道题或做了一件好事时,教师都会以微笑、表扬等手段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教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负强化 B.消退 C.升华 D.正强化

6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小狗也害怕,可以用以下的哪个规律解释?( ) A. 效果律 B.分化律 C.泛化律 D.准备率

62、一般来说,对于比较简单的学习,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水平应 ( )。 A.适中偏 B. 适中 C.适度偏高 D.不影响学习效率 6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了人格的( )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64、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65、某名学生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这种行为属于( )。

A.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B.恐怖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66、心理辅导老师帮助林军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然后逐渐减少焦虑等级,直至完全放松,以缓解其考试焦虑,这种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67、某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68、小红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69、下列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 望梅止渴 B.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C. 蜘蛛织网 D.一头牛经过训练后,会拉犁

70、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71、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 )

A.高原期现象 B.起伏现象 C.动荡现象 D.波动现象

72、在观察学习中,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这就是( )。

A. 替代强化 B. 直接强化 C. 自我强化 D. 他人强化

73、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是( )的理论。 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74、根据奥苏伯尔对学习方式的分类,学生独立地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种学习方式是( )

A.机械学习 B. 意义学习 C. 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75、加涅认为,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可以分为五类,其中智慧技能指的是( ) A.学习理解言语信息的能力和陈述观念的能力

B.指能使学生应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C.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内在组织的技能

D.是习得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 76、思维活动是人脑( )。

A.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描述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性的反映 C.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和概括性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性反映 77、“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78、关注人的本性、潜能和价值,认为人的本质是自主的、能动的,这是( )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认知观点 D.人本主义 79、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为首的关于教学目标分类,认为教学目标应当分为( )。 A. 情感和动作技能两个领域 B. 知识、品格和情感三个领域 C. 分析和综合两个领域 D.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80、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 A、“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1、以下现象,不属于学习的迁移的是( )。 A、由于经常打篮球,小明的跳高能力很不错

B、学会骑自行车后,学习骑摩托机车的速度特别快 C、由于画画的很好,小新在美术社表现得很出色

D、由于从小就喜欢剪草,小王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理发师 82、妒忌心理属于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哪一类( )。

A、品行问题 B.精神疾病 C.人格缺陷 D.情绪问题 83、鲁班根据茅草发明了锯子,这是影响问题解决因素中的( )。 A.定式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知觉情景

84、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的倾向性,这是( )。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D.变式 85、皮亚杰划分品德发展的阶段所依据的标准是( )。 A.对儿童生活的观察 B.儿童对“对偶故事”的判断 C.儿童的心理年龄 D.儿童的行为方式 86、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 )。 A.线性 B.U型关系 C.V型关系 D.倒U型关系

8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88、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 ( )。

A.设置目标 B.列提纳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8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90、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91、“如果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这个论断说明了()。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相互作用 D、辩证理论 92、(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A.自我 B.超我 C.道德伦理 D.本我

93、以下哪项不是情绪情感的构成成分( )。

A. 主观体验 B. 生理唤醒 C. 外部表情 D. 刺激情境 94、智商(IQ)等于( )。

A.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95、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B、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C、注意并不反映客观事物 D、注意是伴随着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 96、贾德进行过一个很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以证明其( )。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理论 D、形式训练说 97、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8、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引起我们情绪和后果的并不是事件,而是我们对这个事件的看法、观念等。这是( )。

A.森田疗法 B.理性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强化法

99、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爱心,同时又缺乏羞耻心和罪恶感,以上属于哪种心理问题?( )

A.焦虑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抑郁型

100、在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时学生们列出了下列原因,其中属于积极的归因模式的是( )。

A.考试太难了 B.我的能力太差

C.我最近太贪玩了 D.我正好没有复习到这部分考试内容

参考答案

1-10:B B C B A , C A C C A 11-20:B D A A C, B B D B A

21-30:D C B B C, A A C B C 31-40:C D C C B, D B B A D 41-50:B A A A B, B A A A B 51-60:A D A B D , C A A A D 61-70:C C A A C , B C A C B 71-80:A A D C B , B C D D C 81-90:D C C A B, D D A C C 91-100:B B D B B, B C B C C

材料与案例分析题

1、材料分析题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的时候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常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教学内容。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问题:请你结合有关学习策略的内容来给小王指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

2、材料分析题

小明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新开了一门课程——英语,不过小明在学26个英文字母时老是会把它与汉语拼音弄混淆,比如,常把英文的“a”读成“啊”音,或者把英文的“c”读成“此”音。

(1)试分析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迁移现象

(2)如何帮助小明正确区分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的读音

3、材料分析题(提示:归因理论)

小丽是一个正读初二的女孩,自小学以来学习一直比他人用功,成绩也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小丽的妈妈是一个近乎苛刻的“虎妈”,自小对小丽要求严格,而且几乎从未对小丽的任何学习活动的结果满意过,哪怕小丽在某些方面的成就已是同龄者中的佼佼者,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小丽自小就背上一个标签——我做不好任何事。最近一次考试,因为感冒,小丽的成绩下降了3名,挫败感体验强烈,以至于非常自责。

(1) 分析小丽的成长背景与她对此次考试成绩下降所做反应两者之间的联系 (2) 如果你是她的班主任,会去怎样帮助她 4、材料分析题

读初一的小玲成绩虽然不错,但目前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有时候在上其它课程中,如果手上捏有铅笔,就会不由自主的画起来;2)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总是难以开口向老师提问,日常生活中在自己有要求的时候也总是难以开口;3)自习课和周末做作业时,常犹豫先做哪门后做哪门,或者这门做一会儿又转到另一门;4)害怕挑战,不敢参加年级组织的各种学习竞赛;5)书桌上的东西摆放散乱,做作业常到傍晚光线暗时也不懂开灯。

要求:(1)、试对小玲同学存在的学习策略问题进行归类 (2)、针对其中任一一点学习策略问题提出指导方案

5、材料分析题

某初中三年级以女生把一男生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惩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问题:请用所学的品德教育规律知识分析该案例。

6、材料分析题:

肖平、王东、高力、赵翔四个人都喜欢足球,也喜欢看足球,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进球后,肖平手舞足蹈,振臂高呼:“好球!好球!”王东也很兴奋,高呼“好球”,但又不像肖平那样激动,高力也觉得球踢得不错,说:“是一场好球”,赵翔正常都很安静,没有什么表现。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对分别判断上述四个人的气质类型并说明不同气质类型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作为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有必要吗? (3)教师如何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

7、材料分析

李老师在课堂上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小明同学提出:教材上计算结果单位名称用字母“M2”来表示,而答句中却用汉字“平方米”,前后不一致,写法不妥。但好几位同学纷纷站起来表示一直都是如此,没什么不妥。

如果你是李老师:

(1)如何利用思维方面的知识处理此课堂事件? (2)再谈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8、材料分析

王老师精心准备了很多形象、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上课时把它们全部放在显眼的地方,学生可以随意观看。

(1)王老师这样做有何不妥?用注意规律分析 (2)教学中要运用哪些注意规律?

9、材料分析

老师问:超速行车是错误行为吗? 甲儿童说是错误行为;

乙儿童说超速行车如是为了急救病人,那么就不是错误行为了。

根据道德认知阶段理论,分析两个儿童的道德认知各处于哪一阶段?为什么?

10、案例分析

初为人师的李强,最近遇到难题,她发现她班的学生各种类型的都有。学生甲好像“林黛玉”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缓慢,不活泼;学习易感疲劳。学习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生活中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学生乙好像“张飞”表现为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学生丙好像“王熙凤”表现为动作言语敏捷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

又显得有些粗心浮躁、注意力和情感都易转移或发生变化。学生丁好像“薛宝钗”表现为情绪较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行动稳定迟缓,说话缓慢且言语不多;处事冷静而踏实;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

问题:(1)请您帮忙分析下学生甲乙丙丁是什么气质类型,并说明理由

(2)请您帮李老师出谋划策,如何教育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

11、材料分析题

A某,1987年生,家里有五口人:父母、兄姐和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从小学四年级时开始下降,但在当地还是属于中上水平。A在初中之前学习较好,从六年级(11岁左右)接触网络后就急剧下降;此后跟随不良朋辈有过吸毒、勒索、飙车等体验。A现因聚众斗殴和抢劫罪而被关押。

访谈中发现, A的父母因整日忙于生意而没有办法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孩子的生活与教育中,他们只是一味地用金钱(物质)来弥补他们对孩子的歉疚感,尽量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对其行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教导,采取的是一种放任式的态度。所以,孩子没有形成较好的“自我”的学习框架,也无须为自己以后的职业或生活作任何的决定和打算——因为反正有父母在支撑。A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得A的同一性处于一种扩散状态。

由于整日忙于赚钱,A的父母与A的沟通很少,不十分了解A在进入初中之后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A与兄姐因年龄差距在十二、三岁以上,且那时他们都已成家,所以相互之间沟通不多且不顺畅。A就提到:“以前有心事的时候我也会和姐姐说说,但是她都会说我不学好,几次之后我也就没兴趣和她讲我的事了。我在外面做什么家人都不知道,平时我们也不怎么交流。”由此可见,A和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之间的沟通与联结非常少,以至家人从来不能在情绪与情感方面给予A支持,更不用说帮助A去更好的探索他的自我同一性了

对于A而言,他也并没有在学校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网络。由于他经常去网吧上通宵,回到学校在课堂上基本都是睡觉,所以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极为贫乏。而且,整个学校的风气也并不是很好,他曾多次在学校中被不良青少年勒索过,所以他的整个角色认同及参照系统就出现了问题,他开始以这些不良青少年为认同对象。

??

(1)该文在分析A的心路变化时运用了哪一发展理论 (2)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3)A在该阶段之前,其发展在哪些方面可能受到阻碍

(4)从预防的角度来讲,该如何避免A心理发展的这一不利结局 12、案列分析题

A老师给小学2年级学生上《品德》课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情节是:

1991年夏,江淮大地暴雨成灾,洪水横流,淮河多处出现险情,少数河段决堤,不少地方为保护国家利益而开闸行洪,一些来不及转移的村民只能在洪水中无助的求生。

安徽阜阳颖上的一户人家在淮河决堤时,全家逃亡,大水已经把全家人冲散,这家的男主人洪生拼命地徒手划着水,在茫茫的洪水中寻找着亲人,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女儿小红,女儿已经精疲力竭,洪生一手紧紧抓着女儿的胳膊,一手拼命地划水,半个小时后,他们靠近了的一座桥梁,他们要上岸必须经过这个险关——涵闸附近,这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弄得不好要被洪水卷进涵闸,生存的希望将十分渺茫,但是再险也得闯过去,于是洪生带着女儿小红游到涵闸的正前方,洪水的洄流及强大的吸力差点把父女俩拉了进去。刚刚摆脱了激流的吸力,突然上游漂过来一个人----洪生的邻居女孩英子,英子看到洪生父女,出于求生的本能,一把抓住了洪生的衣服,顿时,洪生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他们拉向涵闸,洪生拼着吃奶的力气也摆脱不了三人被冲向闸口的势头,洪生头脑还算清醒,他知道,他只有丢下一个人,才能生存下去,他回头看了看依他而活的女儿和英子,看到女儿和英子那在洪水中变得浑浊但可怜的目光,心里十分难受,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生存的希望越来越渺小,容不得多想了,这时洪生采取了一个非常的举动——他用力掰开英子紧紧拉着自己的那只手,奋力向岸边划去,可怜英子像一片树叶一样被卷向涵闸口??

洪水退去了,洪生一家和村民们都被安置在临时的帐篷里,洪生整天郁郁寡欢,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他也知道英子没有死,她是被一根电线挂住了,后来得救的。一天他偶然看到英子,他脸一下子红了,英子上前叫他一声“洪生叔”,他惭愧的低下了头??

讲完故事后,A老师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洪生放弃自己的女儿而只救下英子,洪生的其他家人会怎么看?(2)如果你是英子,你会自动放弃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洪生父女吗?(3)如果洪生不放弃任何人而导致三人死亡,英子的家人会有负疚感吗? (1)在品德发展研究中,材料中所用的故事在研究方法上被称作为什么? (2)在该案列中,A老师对学生提的问题合适吗? (3)合适或不合适的理由?

(4)对小学生群体而言,该如何进行品德教育?

13、材料分析题(共1题,计15分)

下面是一个名叫桑迪的人对自己所见事物所做的描述: 桑迪:戴伟叔叔,它爬上你的汽车,还用爪子抓车。 成人:发生什么事?

桑迪:过来,我带你看看(她把叔叔带出去并让他看看汽车顶部的一个 刮痕)。 成人:桑迪,这是谁干的? 桑迪:不是我。

成人笑道:我知道不是你,可是这个刮痕是怎么来的? 桑迪:它爬上你的汽车用爪子抓出来的。 成人:谁干的?

桑迪:(望了望四周)那儿(她指向一只正穿越街道的猫)! 成人:哦,是猫!你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我呢? 桑迪:我说了呀!

(1)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请判断上述案例中的“桑迪”处于哪一认知发

展阶段?

(2)为什么?

(3)处于该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还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14、材料分析

甲老师经常对进步的同学给予奖励,比如,成绩提高奖励一朵小红花,上课认真听讲奖励一颗五角星,正确回答问题奖励一个微笑,善于思考问题竖起大拇指,有了突出表现奖励一张奖状或笔记本,有时还会奖励集体一次郊游,等。这些奖励使得同学们学习热情十足。

乙老师认为,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是较强的,为此,他会在班级里面树立一些典型和榜样,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表彰,通过同伴示范的作用间接推动学生的学习。

丙老师十分强调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性。因此,他在鼓励学生掌握学科事实和技巧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认为只有这样学习才会有意义。同时,他把课堂更多地交给了学生,但会在师生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支持,创设情境性的、真实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丁老师主张教学的系统和完整性,通过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述,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特别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根据所学习过的关于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上述四位教师的做法分别是以哪一理论为指导的?

15、案例分析

初为人师的李强,最近遇到难题,她发现她班的学生各种类型的都有。学生甲好像“林黛玉”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缓慢,不活泼;学习易感疲劳。学习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生活中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学生乙好像“张飞”表现为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学生丙好像“王熙凤”表现为动作言语敏捷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又显得有些粗心浮躁、注意力和情感都易转移或发生变化。学生丁好像“薛宝钗”表现为情绪较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行动稳定迟缓,说话缓慢且言语不多;处事冷静而踏实;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

问题:(1)请您帮忙分析下学生甲乙丙丁是什么气质类型,并说明理由(

(2)请您帮李老师出谋划策,如何教育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

16、材料分析

英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通过众多研究,高尔顿认为人的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

过程的实现。他的典型论调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请问你赞同高尔顿的观点吗?为什么?你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7、案例分析

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

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18、材料分析

徐同学,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智力较好。生活在一个非常宠爱她的家庭,依赖性强,对周围同学、老师等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常常会因他人的一句话而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自尊心强,平时上自习时,会不时的照镜子。常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等问题,并迫切的希望从权威的长辈那里或从书中获得答案,经常拿别人跟自己进行比较,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完美。

请用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徐某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19、案例分析

北京市景山学校马淑珍老师在教汉语拼音“a”这个字母时,先把一个梳小辫的女同学叫到前边,让她侧身对着同学,接着指一指黑板上的“a”,再指指这个女同学,问:“这个字母像不像她的脑袋,圆圆的脸蛋儿,小撅撅辫。”学生活跃了,齐声答:“像”。马老师对那个女同学说:“你过去感冒发烧,医生用一个压舌板压住你的舌头,叫你怎么着?”女同学自然地呼出:“啊----”,马老师说:“对,这个字母就念‘啊’大家随着我念,‘啊-----’”。

请问马老师这样教的依据是什么?(参看知识的学习)

20、材料分析

小王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较活泼,成绩中下等,平时学习还算可以。对自己要求不高。他在每次考试后,成绩不理想,都觉得是老师出的试题太难的缘故。最近的期末考试,他考的不理想,认为是认课教师出题太难的原因,自己也无所谓,父母批评他,他把责任推到教师身上,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请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21、案例分析

王明是个初中二年级学生,智力正常,小学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初中后成绩开始下滑,初二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完成。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和父母都批评他,他无所谓。他平时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都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都是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都不高,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

问题:

(1)请根据王明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具体的激发他学习动机的方案。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要如何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的学习动机?

(3)结合王明的实际,谈谈父母该如何激发王明的学习动机?

22、材料分析:

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参看,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2f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