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09 20: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4年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A、教育实体 B、学校 C、学校教育系统 D、终身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的出现 3.教育的终身化是()的特点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把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校园文化 D、思想观念赫行为方式

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动知识

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赫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二、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道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的过程。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________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_______;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舒尔茨提出的________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______过程中实现的。

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际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________。

8.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为重点。

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_______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

10.在我国,课程的文体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_、教科书。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_________。 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________、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_______、探究学习。

1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_____三个层次构成。 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_________、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三、判断题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3.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联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机器基本精神是什么?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4.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级体?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2004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D 6、B 7、D 8、B 9、B 10、C 11、B 12、C 13、C 14、A 15、B 二、填空题

1、非制度化 2、法律 3、赫尔巴特 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5、人力资本 6、社会实践 7、教师的教学目标 8、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9、专门 10、教学大纲 11、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12、讲授新教材 13、合作学习 14、模块 15、 动之以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P33-34 2、P67 3、P114 4、P134 5、P180 五、论述题

1、P80-82 2、P157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005年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和教科书。 9.学习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现实 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客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200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造精神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

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 (略) 见例子

《文明与我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使学生知道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讲文明,爱文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准备。 二、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演出时的文明礼仪要求入手,让学生体验分析,从校园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做一名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 三、活动准备:

1.学生查阅资料,学习文明问候用语。

2.搜集有关文明的诗歌、小品、文明歌曲等。 3.搜集有关社会文明的FLASH动画。 4.请老师讲有关文明方面的笑话。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1.从老师的笑话中体会课堂上的文明,学生自己发表看法。 2.全班朗诵《班级公约》,由班长领读。 3.诗歌朗诵《让文明与我同行》。 4.考考你的小游戏。

5.男女小合唱《文明我们爱你》。

6.换位思维,今天我当老师来说说你希望你的学生是怎样做到文明的。 7.看有关社会文明的FLASH动画,从中体会社会文明。 8.玩吹气球的游戏。

9.观看动画《关爱母亲》,体会家庭文明。

10.小品《今晚老师睡寝室》,体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 11.全班宣誓《初一(10)班共勉誓词》。 12.班主任讲话。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五、活动体会和反思:

如何做文明的主人,如何使讲文明讲礼貌在校园蔚然成风,这是这节班会课同学们要探讨的话题。有的同学还反思了自己以前有些行为做得不够好,距离文明礼貌要求还有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有勇气的,以后会做的更好。大家回顾自己的言行,感觉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父母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文明关系,用开阔的思想呼唤文明之花遍地开放。他们以责任、义务、心声等语言引导同学们共同关心孝友中学的发展,爱护孝友中学每一颗草木,他们坚信文明是快乐的源泉,校园里会因你我的文明而生机盎然。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文明的使者,我们共同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共建文明礼貌校园”。 这节班会很精彩,每一名参加者都深受教育,让我们马上行动吧,因为文明礼貌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体现着知识、素养,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X年X班 设计人:

一、活动的背景

经过了一个学年对我班学生的了解、观察,我们发现我班的大多数学生不敢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即使是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总怕出丑,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通过自信心的问卷调查也发现大部分同学缺乏自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上了一节-----《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态面对人生,迎接挑战。

2、通过同学相互间的赞美,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向上、乐观、充满自信等健康心理,以良好健康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学习和生活。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征文, 提前一周左右,全体学生参与收集理想的名言,古今中外自信的故事及有关自信的诗文

3、号召学生读一些名人传记,了解其成功的秘诀,鞭策自己不断进取。

4、坚信\我能行\,每个人都有成才的因子,会前创造出一个\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的气氛。

5、填写自信心调查问卷 6、制作幻灯片 7、布置教室 四、活动设计

1、由本班的班训“我自信,我成功”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我自信,我成功》 3、根据学生的见解提出什么是自信,并由学生回忆一下有关自信的名言

4、故事欣赏:老师讲《把斧头推销给小布什》的故事。同时让学生讨论乔治.赫伯特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列举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的事例。

5、根据学生的见解,讲述自信的重要性由学生讲述所见所闻的自信的故事。 6、如何培养自信心。介绍增强自信心的几种方法。 7、男生齐唱《男儿当自强》

7、慧眼识英才,我为同学找自信。公布自信心的调查统计结果,挑选出班里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同学,让每位同学说三位同学至少一个优点。学生自由谈谈《我的感想》

8、讲演自信——创造自己的根基 9、歌曲欣赏:《相信自己》

10、作业:通过今天的班会课,写一篇有关自信的日记。

根据例子写出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准备和活动设计几个部分,自己来发挥

2006年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们近代学制创建于 ( )

A.盛唐 B.明末 C.清末 D.民国

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学不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 A.定义 B.苏格拉底讽刺 C.助产术 D.提问 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7、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 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C.文化传统 D.生产力水平 9、“臧息相铺”即主张( )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想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10、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要求

1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 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

A.《宪法》 B.《教育法》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义务教育法》 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

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D.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17、根据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18、美国学者斯克里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 A.目标评价模式 B.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发展性评价模式

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的过程 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2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外

在的力量。其典型代表一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25.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26.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会了〈儿童权利公约〉,体现这一〈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原则、无歧视原则。 2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2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科的研究、 、 。

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分组形式为 。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 的过程。 3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称为 3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 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5.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和社会实践能力和发展起来的。 3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

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38.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40.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1.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42.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43.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4.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的要求?

2006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C 6、D 7、A 8、A 9、C 10、D 11、D 12、B 13、C 14、C 15、A 16、A 17、B 18、C 19、C 20、B 二、填空题

21、非制度化 2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3、华生 2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5、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6、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27、受教育权 28、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9、对社会的研究 对学科的研究 30、 外部分组 31、学生身心发展32、形式型策略 33、领会知识34、交往 35、创造精神 36、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37、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38、个别教学 三、简答题

39、P33-34 40、P67-71 41、P80-82 42、P122 43、P182 四、论述题 44、P46-48

(1)顺序性 → 循序渐进

(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2007年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 )

A.私学B.公学C.国学D.乡学

2.主张“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利自然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一观点的著作是( )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 3.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 A.《宪法》B.《义务教育法》C.《教师法》D.《教育法》

4.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案 5.在泰勒看来,课程编制的首要步骤是( )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目标

6.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自主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单元活动的教学计划是( )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设计教学法 7.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 )

A.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B.适宜性、科学性、差异性 C.引导性、有效性、科学性D.主导性、灵活性、启发性 8.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的是( )

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古代希腊

9.在世界范围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上形成于( ) A.18世纪上半期B.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上半期D.19世纪下半期 10.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论述是( )

A.华民成俗B.学不等C.君子之交,喻也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1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12.“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个体发展上的( )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活动论

13.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个体教育活动中的种种情境中所产生的个体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教学目标称为( )

A.普通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14.课程评价中的CIPP模式是指( )

A.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目标评价模式D.泰勒模式 15.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各课教学B.班主任工作C.社会实践活动D.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

二、填空题

1.一堂好课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_________。 2.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_____。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________。

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表现为导向、激励和_________。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________,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______、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7.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_________和儿童。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 9.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

10.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__________。

11.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试验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

12.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和_______、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

13.德育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_______、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14.《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_________和受教育权。

15.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这一观点称为教学的_____原则。

1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_________。 17.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称________。 18.初中阶段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9.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____________。

2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放任的和___________。

三、简单题

1.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的作用。 3.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5.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四、论述题

1.论述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

2.阅读下面文字,说出隐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并论述这一思想的内涵。

“??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就足以使人在未来的一生中应付他遇到的各种挑战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应该将人的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2007

一、选择题

1、A 2、B 3、D 4、A 5、A 6、 D 7、A 8、C 9、D 10、B 11、A

12、C 13、C 14、A 15、 A 二、填空题

1、气氛热烈2、教师的教学目标 3、个体实践活动 4、评价 5、专业人员 6、课外辅导 7、社会 8、京师同文馆 9、教学 10、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11、演示法 12、认识的交往性 13、动之以情 14、人身权 15、教育性 16、择业指导 17、地方课程 18、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 19、过渡性 20、民主的

三、简答题

1、P29-30 2、P54-56 3、P51 4、P110-112 5、P102 四、论述题 1、P105 2、P10

2008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这一思想被称为( )

A、人文教育学派 B、传统教育学派 C、现代教育学派 D、实验教育学派

2、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这一思想的是( ) A、卢梭 B、康德 C、夸美纽斯 D、洛克

3、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杜威 B、凯洛夫 C、陶行知 D、裴斯泰洛齐 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三因素论 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 )

A、行为方式 B、校风 C、角色规范 D、学风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 A、董仲舒 B、王充 C、司马迁 D、郑玄 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9、目前世界范转内,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班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 )

A、学校教育 B、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12、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直接管理个人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3、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教育网络 D、学习化社会 1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5、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 ) A、对教材的研究 B、对教法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一分,共20分)

1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 17、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到结论,天赋的智力从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持这一主张的英国哲学家是 18、战国时期,《礼记》中是《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和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19、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

20、教育目的具有以下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21、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 2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2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

2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

2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 。

26、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第二,具体性。第三,预测性。第四

27、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括四个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 28、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背景,输入,过程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3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 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

32、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33、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5、简述教科书的编写所遵循的原则。 36、如何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 37、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3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阅读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根据这一思想确定的德育模式是什么?该模式的理论假设是什么?该模式强调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

2008选择题 1、B 2、B 3、A 4、A 5、C 6、A 7、 A 8、C 9、C 10、D 11、A 12、B 13、D 14、A 15、C

二、填空题

16、近代学制 17、洛克 18、学记 19、自然性 20、评价作用 2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2、受教育权 23、研究能力 24、相互促进的关系 25、学校课程 26、社会中心课程 27、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8、成果 29、课外辅导 30、测验的效度 测验的信度 31、 学生已有水平 32、体谅模式 33、 共同生活的准则 三、简答题

34、P32 35、P101 36、 37、P73 38、P80-82 四、论述题

39、P163 40、P33-34

2009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 ) )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来源:www.examda.com )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来源:www.examda.com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 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采集者退散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略)

2009年教育学考试试卷(非真题) 一、选择题(15×2=30)

1. 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是( )

A. 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生产力发展水平 2. 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的教育家是( )

A. 康德 B.夸美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3.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德标志是清末的( )

A. 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B.废科举,兴学校 C.北洋大学的创建 D.洋务运动的推行 4.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 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陶行知 5.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

A. 文法学校 B.骑士学校 C.琴弦学校 D.文士学校 6.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 )

A. 生产力 B.政治经济关系 C.文化 D.科学技术

7.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8.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 ) A. 教育规律 B.教育任务 C.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

9.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 )

A. 民主平等关系 B.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C.授受关系 D.主导与服从关系 1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

A.确定方法 B.确定内容 C.确定目标 D.确定标准

11.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享有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是( )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得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得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3.泰勒的课程论经典著作是(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学目标分类关系》C.《教育过程》D.《教育与一般发展》 14.在教学策略中,强调知识结构的结构化策略属于(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正确的叙述是( )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目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二、填空题(20×1=20)

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 17.________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性。

19.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教育的_________、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等新特点。

2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_________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2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__________、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2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_________的代表。

23.“身残志坚”,说明了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生理机能和心理技能具有_________关系。 24.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_______性和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

25.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试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为__________。

2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___作用。 28.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29.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________和儿童。

3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堂是________。 3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____。

32.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品德情感,锻炼学生品德和培养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有班主任将道德工作总结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_______、持之

以恒、导之以行。

33.___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它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34.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________、设计教学制和道尔顿制。

35.________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三、简答题(5×6=30)

3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哪谢改变。 38.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39.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的规律。 40.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几种?

四、论述题

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楚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到达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其德性和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榜样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1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