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个性化特色学校

更新时间:2024-01-15 00: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打造个性化特色学校

创办特色学校,是近年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办学犹如作家搞文艺创作,创作没有个性的作品不是好作家,同样,校长办不出有特色的学校也不能称其为好校长。因此,校长办学不能不研究和探索特色问题。 一、创办学校的意义

(一)创办特色学校是时代的呼唤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l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是有道理的。伴随时代的巨大变革和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要求学校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也急需教育提供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而目前中小学“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以及忽视学生个性、能力培养,把升学当作唯一奋斗目标的种种做法,是与整个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印发)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从这些要求看来,创办特色学校,培养特长学生,确实是时代的呼唤,是深化(二)创办特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可以说是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一个宏观背景。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从教育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形式都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传统的单一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发展战略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为了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实现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中小学必须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把基础教育比作是肥沃的土壤,那么特色学校就是这块土壤上培育的花朵。近年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些学校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形成不少特色。其中有的学校提出富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如“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健康人格,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有的学校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如“优化人际心理环境,健全管理制度环境,营造学生研究环境”。诸如此类情况说明,创办特色学校与实施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是没有矛盾的,并不存在彼此排斥,互不相容,而且随着办学特色的日益深入发展,会更有力地推动和丰富素质教育。

(三)创办特色学校是按教育规律办学的体现

教育发展是有规律的,只有尊重和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具体规律进行办学,才会不断赢得进展。创办特色学校尤其是不能违背规律而胡思乱想,或毫无目标地盲目行动。中小学实行多样化和个性化办学,就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规律。所谓多种形式办学,就是运用这一规律,以自己的优势创造与众不同的办学模式。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它潜在的优势,经过反复认真筛选,就能找到形成特色的突破口。特色不是一枝独秀,形成特色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所以,特色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优化的过程。学校某一方面有特色,会带动其他的工作,有利互相之间展开竞争,推动整个学校向前发展。办学有特色,

学校才会出色,特色就是生命力,就是竞争力,它是学校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不论是老牌的名校,还是刚显特色的新校,大都具有这种特点,而那些没有什么特色的学校只能是层次不高的学校。

二、特色学校的涵义与特征

什么样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是特色学校呢?特色学校不是自封的,也不是随意乱贴的标签。学校是否办成特色学校,有它特定的具体涵义。目前,人们对特色学校有不同理解,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特色学校,就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包括形成管理特色,教育改革特色,办学模式特色等。”还有人认为:“特色学校,就是领导有风格,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也有人认为:“特色学校,就是重点学校,名牌学校。”

纵观这些不同看法,应该说都有一定道理和可取之处,但表述得还不够准确、周延。比较科学的界定是:所谓特色学校其涵义是指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富有个性的、有所创新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整体特征。其中,“个性”是说与一般不同,具有独到的特点;“创新”是说在某些方面有创造性,有新发展;“稳定”是说经过协调和完善,逐步形成固定的风格。 特色一般分三个不同层次,即整体性的特色学校,局部性的特色实验班,个别性的特色项目。特色学校不是一下形成的,多半是由局部的、个别的特色发展而来的。

特色学校是与制度化、标准化的学校相比较而言的,即特色学校有不同于一般制度化、标准化的个性特点。同时,特色学校也是一所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较而言的,就是一所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学校的突出标志是强调学校的整体性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化发展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和设计,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而决不是权宜之计。创办特色学校,实际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拥有少数特长学生,或有个别特色项目,甚至达到较高水平,这只是有个别属性,并不具有整体特征,因而只能叫学校特色,而不能冠以特色学校的称号。

创办特色学校,应该着眼于全体、全局。如果是以学生特长为主的特色,那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甚至是全员参与,对所有学生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是以某几个优势项目为主的特色,那应该体现和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反映出学校的整体风貌。当然,强调特色的整体性也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样样都好,应该是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特色学校需要完成两项基本任务:一方面要在学校内部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的特色化发展,并形成学校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与个性。另一方面,特色学校必须要取得优异的教育和办学成果,在培养人才方面效果显著。特色化办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高水平发展。

特色学校不仅有它的特定涵义,而且一旦形成,还会表现出它应有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是:

1.办学的独特性

在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大都是重视共性发展,而把个性发展视为禁区。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解,理论上的糊涂。世间事物之所以丰富多彩,是由于事物发展有特殊性的缘故。

办学也同样需要有共性与个性的不同表现。各个学校都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就是共性。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又不会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这就是个性,即独特性。独特性是学校特色的核心因素,是差异性的主要标志,没有独特性也就不存在学校特色。独特性表现在学校办学育人的过程中,在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突出超群的地方,别人没有做到而自己率先做到了,或者别人虽然做到了,而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创办特色学校过程中,由于各自的条件和做法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特色类型。从形成时间早晚看,有传统型和现代改革型之分;从形成内容看,有以某方面为主的管理型、德育型、智力型、技艺型等;从形成方式看,有综合型和单一型等。例如,辽宁抚顺市雷锋小学有“用雷锋人格塑造小学生健康人格”的特色;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有“实行和谐教育”的特色;上海市和田路小学有“实行创造教育”(实行12种技法)的特色;南通市师范二附小有“实行情境教育”的特色等。

在外国也有不少特色学校,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一些国家的教育专家和杰出的学校,以世界最佳学校为题报道了这些学校的办学特色,其中,新西兰的特卡波湖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卓有成效;荷兰的格雷达莫斯学校的数学教学出类拔萃;日本的东京四谷第六小学以科学教育培养创造性十分突出;德国的安克库敦考勒中学非常崇尚工艺和职业指导教育;美国的布朗克斯高级理科中学,一直被人誉为“科学精英的摇篮”,该校以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培养出3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一批著名科学家。

这些中外著名学校的共同特色,集中表现了办学的独特性,以其各自的鲜明办学特色,创

2.办学的优质性

办学的优质性是独特性的基础,是独特性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它决定着学校特色的档次,离开了优质性,独特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缺乏生命力。独特性则是优质性的外显,它是优质性这块沃土上结出的硕果。实行两者结合,有利促进整体优化,相得益彰。办学的优质性,主要表现为追求办学育人整体水平达到高质量,并且要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有推广价值,否则特色就难以让人信服。在我国广大中小学中,办学有方、取得成功的学校不在少数,如江南四大名校(苏州中学、苏南五中、扬州中学、南京师大附中),均以历史悠久、办学有特色、教学高质量、英才辈出,蜚声于世。在北方,也有不少办学优质特色鲜明的学校,如天津南开中学就是颇有盛名的资深老校,该校首任校长、教育家张伯苓倡导以“爱国、乐群、敬业,崇尚科学,追求发展”作为南开精神,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校训。百年以来,学校成为培养高素质精英人才的摇篮,造就出新中国总理2人(周恩来、温家宝),副总理1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4人,全国政协副主席5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外院士55人,还有许多党政干部、教育专家、科学技术专家和文学艺术家。这些名校都是由于办学高质量、有特色,而赢得了社会的公认和赞誉。 3.办学的发展性

创办特色学校是与特定的时空、特定的内外部条件相联系的,它有一个形成、发展、完善、演化的过程。如私塾教育曾是封建社会教育的一大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后来的学校教育就取代了它。职业教育的崛起,是当代教育的一个大特色,在职业教育中,产教结合、多方联合办学形式,适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这一特色只能出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

在事物发展的大趋势中,非优质转化为优质,非特色转化为特色,已呈现出具有特色者后来居上的规律。当某种办学特色形成之后一般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期,但稳定不是静止不动。只静不动,形成不了特色;反之,只动不静,也发展不了特色。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常常可以看到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一般学校甚至是后进学校,由于他们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学校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采取了强有力的改革措施,短短几年就甩掉了落后帽子,跻身于先进行列。这种变化的关键是抓住了学校教育中的优势,选准了突破口,促进了整体优化,形成了办学特色。当然,也有些已形成特色的学校,或因领导变动,或因环境变化,或因其他影响,没有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而成为改革大潮的匆匆过客,昙花一现。办学特色的发展性特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后进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选准主攻方向,坚持改革,就可以做到后来居上。同时,在创建特色后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应继续发展特三、创办特色学校的途径与策略

(一)校长有独到的办学思想是形成特色的关键

创办特色学校,十分重要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曾有人概括了这样一句话:“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换句话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就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前进固然简便省力,可它毕竟是重复别人的做法而没有创造,一个唯上、唯他人、唯传统的“唯他”型校长是不可能办出学校特色的。 校长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理想信念和办学目标上。他能凭借自己掌握的理论和经验,知道把学校引向何方,怎样做才能取得成功。

北京景山学校是1960年由中宣部创办的。创建这所学校是为了探索我国中小学校教育改革的道路,总结具体经验。建校之初,学校校长遵循教育方针,本着“多、快、好、省”的精神,继承传统,借鉴现代,进行学制、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但改革奔什么方向,在较长时间内无明确主题。1983年邓小平同志应该校要求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其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依此,学校校长制定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的全面改革实验方案。1997年根据形势发展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从小到大一条龙,人脑电脑加网络”的办学思想和目标。40多年来,景山学校作为一所实验学校,坚持改革和实验,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科学研究、教改实验紧密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为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经验。 湖北省黄冈中学原是一个山村小镇普通中学,后来闻名全国,影响世界,成为“培养国手的摇篮”,“培育栋梁的沃土”。他们靠什么?其经验就是校长有独特的办学思想,采取的措施有力,业绩显著。该校先后制定了两个五年发展规划。第一步,从1995年起,提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进行改革,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培养全新人才,

创全省一流”的目标;第二步,从2000年起,提出“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显著,志向远大的社会主义新人,创全国一流”的目标。这两步目标都基本实现了。十几年来,他们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共有709人次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团体总分每次都列全省榜首。在世界27届、28届、31届、3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捧回2枚金牌、2枚银牌、l枚铜牌。 (二)确定合理目标是形成特色的前提

确定特色目标是实施特色学校战略的逻辑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目标的确定合理与否关系到特色学校建设的成败。如何确定特色学校的目标呢?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目标的自然性和人为性相结合。目标的自然性要求确定特色目标必须从社会、社区、学校的实际出发,不能凭空“制造”目标。目标的人为性要求学校的决策者必须在综合分析上述种种因素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因为目标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首先,要认真研究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挑战和需求。例如,第三次全教会国家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学校就应该在此背景下从多方面选择创办特色学校的目标。一是可选择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师的水平,在不同学科或教育教学领域,采取不同的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如实行自主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教学方式等。二是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大改革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开发校本课程则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一个方面。三是建立教师发展体系,实行教师校本培训。学校可与大学、学院相结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其次,要认真研究社区的生活特点和要求。学校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不管人们自觉与否,学校总会受到特定社区的影响。特色学校实质上是特定社区生活特色的体现。特色学校发展目标应是对社区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和超越。例如,社区有良好的棋类文化传统,棋艺高超的人也比较多,但现实中下棋的人越来越少,摸麻将的人越来越多,学校就可把开展棋类活动作为特色教育项目,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进而改善社区文化环境。

再次,要认真研究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参与,特色学校的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学生没有内在的需求,主体性就不可能得到很好发挥,特色教育就成了单相思。因此,在确定特色目标时,应广泛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但对家长和学生的需求须作客观分析,正确引导,要抛弃不合理的因素。如针对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乐器考级盛行,学生又乐意参加的现实,学校可引导家长和学生在淡化功利、培养艺术素质的前提下,把艺术教育列为特色建设的目标。

2.目标的单一化和多元化相结合。学校特色目标的确定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从单一目标入手,再整体推进。例如,有的学校,先进行语文情境教学改革,形成语文情境教学特色,然后再扩大到学校的所有领域,进而形成情境教育特色学校。二是围绕一个中心,齐头并进,确定多样化的特色目标。例如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特色建设目标可分别包括德育工作的特色、教学工作的特色、后勤工作的特色、教师管理的特色、学校管理机制的特色等。

(三)发挥教师群体特长是形成特色的保证

创办特色学校的力量源泉来自有特长的教师。校长的办学思想是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贯彻执行的,所以校长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只靠少数人不行,必须形成一支有教学特色的教师群体。校长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总结升华教师的教育经验。在这方面北京八中做得比较好。他们提出“双向成才”办法,竭尽全力为教师提供合理的生活需要与发展需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贡献,激励教师成名成家。学校设伯乐奖、教学进步奖、课程改革奖、创新教育奖、科研成果奖、最佳服务奖等,每年教师节颁奖一次;支持名师跨校兼课,外出讲学,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这样做的结果,教师的提高带动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又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四)实行全面发展是形成特色的基础

创办特色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整体出发,使教育诸要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全面发展方面颇有特色的名校。他们长期坚持“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办学思想,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为奋斗目标。该校从1985年起,广泛开设了选修课、社会实践课和科技教育课,同时创办了华罗庚数学学校、外语学校、足球学校和音乐管乐学校。这些校中之校都不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特殊建制,而是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素质、爱好和情趣施以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让全校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学校的办学特点是:(1)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和管理体制。(2)让每一个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在哪里,知道怎样去培养,让每一个学生也了解自己潜在的能力在哪里,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努力。(3)遵循“全面发展是基础,特长发展是目标”的原则,充分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对学生的素质和学业成绩都提出具体要求。(4)采取学校和社会共同办教育的形式,聘请校外专家、教授、知名人士参与教学。由于既抓基础又抓特长,人大附中教学质量一直保持高水平,近年,学校获市级以上发明奖100多项,其中国际特等奖、金奖、银奖6项,国家金奖9项,获国家专利10项。学校被北京市授予“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被评为“全国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

(五)改善办学环境是形成特色的重要条件

办学要有必要的物质基础,校园环境对处于养成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对校风、学风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许多学校十分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文明校园。

校园不在大小,而在于它的规划、布置是否有鲜明的主题,体现学校特色。有的学校在规划上突出传统;有的则显示出现代风格;有的迎门矗立着巨大屏风,赫然写着校训,在教学楼厅设置大镜,要求正冠整衣;有的在校园内建立烈士碑、著名校友塑像;有的设有校史陈列室,等等。总的来说,都力求绿化、美化、健康、文明,造成优美向上的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思想上受到熏陶,行为上有所规范。 四、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

创办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视本校条件采取具体行动,一般要经过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选择和孕育阶段。这是学校特色启动的初级阶段。此段的任务是筹划、选择特色项目。选择特色项目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开始就明确将某项目建设成学校特色。比如发展学校体育运动的特色、艺术教育的特色、课程改革的特色等。这种特色建设的目的除了完成教育任务之外,还会带来特别的社会影响,从而使学校受益,如开辟学校的生源市场等。二是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需要在学校已有的创造性工作成果中进行筛选。比如说,某教师设计并实施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系列,某教研组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等。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把其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和程序、需要的资源条件、实际效果等逐一梳理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选择。有时,教师们的这类活动还不成熟,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及时抓住苗头,鼓励创新、探索,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还要指导教师从一开始就比较注意严格的设计实验、积累资料,注重理论思考,以使这些项目尽快成熟,并为以后的总结打好基础。根据学校教师长于实践的特点,在这个阶段最好能吸收教育第二阶段,组织和发展阶段。这是特色项目的探索、落实阶段,此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化认识、完善组织、提供保障、有序地完成每项活动。建设学校特色是学校所有教职工的责任,所以有必要对特色项目的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和过程展开广泛的宣传与讨论,以便减少实施中的矛盾,获得广泛认同。负责具体项目实施的人员则要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深化理论上的思考,理清操作规范,思路清晰地执行项目建立和完善组织执行体系,只有责任到位,特色项目才能获得持续的人力支持。负责项目指导和监督的部门与人员不仅要务实——出计划和组织活动,还要务虚——出思想和观点,从更高层次上引导教师。完善组织还要建立起梯队,培养年轻教师,使项目后继有人。提供条件保障除了人力、物力支持外,还要提供信息和政策支持。管理者要关注有关信息,随时介绍给项目执行者。政策支持主要是用学校内部的政策给项目执行者以激励和保障,有些时候需打破常规,在原有规定上开“口子”,建“特区”,给项目执行者以更大的创造自由。

第三阶段,完善和巩固阶段。这是办学特色的最后总结、评估阶段。判断一所学校是否成为特色学校,要用五条标准来衡量:一看学校总体规划,是否包括了特色目标和项目;二看教师队伍,是否热衷于实施特色项目;三看办学条件,是否适应特色项目的需要;四看学生,是否大部分积极参与特色活动;五看实践结果,是否取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评估过程要以开放的形式进行,除了学校内部评估外,还应邀请上级有关部门、专家和兄弟学校参与评估,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1j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