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首字母排序版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7 05: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选题:

B

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64、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6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1、辩证矛盾的含义是(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72、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B实践的观点

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脱离(D实践和辩证法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体的特点(D摹写性和创造性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7、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既克服又保留

37、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13、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 D. 生产劳动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唯物史观对(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9、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C.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C

7、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认为(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4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B辩证的唯物论

17、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劳动 78、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D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 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14、“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A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

30、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它的作用在于(A能改造世界和检验理论

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 43、承认我们的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D防止绝对主义

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D、理论创新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

12、“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5、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D

9、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7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4、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60、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正确的价值评价只能是(D与人民、人类整体的利益相一致的价值评价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24、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9、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3、“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C马克思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C、跨国公司 34、“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个观点说明了(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3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实事求是

E

6、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阐明(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F

28、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D情感、意志、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

29、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D有的起积极作用,有的起消极作用 2、方法论同世界观一般是(A统一的

6、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B不可知论 15、“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G

4、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D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15、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的是( B. 生产方式结构 15、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D外部联系

16、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B感觉、知觉、表象 17、感性认识的特点是(D形象性、直接性

2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社会实践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46、国家的实质是(D阶级统治的工具

47、国家与原始氏族组织的不同之一在于(D前者以地域来划分,后者以血缘来划分 48、国家与原始氏族组织的不同之一在于(C前者征收赋税,后者不征收赋税 4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C、私人垄断资本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B、国家调节经济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全面的社会化 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5、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D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6、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7、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8、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9、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所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因为(D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B、国际垄断同盟 22、“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段话指出,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生产工具 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5、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0、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D是相对的

8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66、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集中表现在(A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

H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5、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22、货币的本质是(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 8、“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C. 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J

1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9、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B辩证的唯物论 40、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的(A唯物主义

67、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D科学精神 56.价值评价是( B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6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A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62、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它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C激励功能

6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A制约功能 64、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朝着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向行进。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B导向功能 65、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C一致的 和人文精神

23、价值规律是(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6、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40、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D生产关系的总和 4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A基本经济制度

4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的内在关系表现为经济体制是(A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5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52、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D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

2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C、扩大了贸易逆差

2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2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B、生产国际化

2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A有利于所有国家 20、阶级的实质是( A、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21、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经济范畴

54、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D价值范畴 55、揭示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的范畴,是(D价值范畴

5、金融资本是由(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1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31、“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4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d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

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D.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7、“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实践

49、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C社会实践

K

1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A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

35、空间是指 ( 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36、空间的特性是 (C三维性

8、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25、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到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中转化为(D实际的生产能力 69、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4、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

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L

18、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B本质联系

19、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 20、理性认知的特点是(C抽象性、间接性

28、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41、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88、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58、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 D正确的实践观 1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C、劳动发展史

18、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24、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这说明(D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dD、“参与制”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C、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2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9、“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M

2、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那些学说的理合思想(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2、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1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B伟大革命

1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A独立性、根源性

2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2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D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B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52、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39、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自己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正确思想的哲学理论根据是(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3、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D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

4、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A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 A.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7、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 D、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B19世纪40年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使命是( A、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26、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 D、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使命是(A、合理地解释世界

1、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D、与时俱进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C、物质性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C、劳动价值论

10、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 实现共产主义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87、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2、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说明意识活动具有(C目的性和计划性 7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D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7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76、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77、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A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的 8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8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C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47、“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种观点是(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8、能够证明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D爱因斯坦相对论 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国会

P

57、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的不同之一在于(A前者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后者以客体本身状况为反映内容

58、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在认识结果上的不同在于(A前者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后者不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

59、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A相关的正确的知识性认识

4、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是(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1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C.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Q

62、全部社会生活(D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1、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因为(C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 22、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B认识论的唯物论

23、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D感性认识没有把握事物本质,不能指导实践

24、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A认识论的辩证法

31、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4、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3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A.政治路线

R

1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3、人类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C物质性

54、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D能动性的

55、人类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实践的这种社会性决定了它的(B历史性

56、人类存在的方式是(D社会实践

57、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A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59、人类的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D基本的社会关系

60、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D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6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这说明实践构成(D社会发展的动力 52、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实践的(C真理尺度 53、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是实践的(B价值尺度

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28、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这是(D狭义的生产关系

29、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这是(A广义的生产关系

59、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D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 61、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 B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6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是(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71、人类的本质活动是(D劳动

72、人的现实本质是(C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7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74、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8、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C既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 29、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 C.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1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2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1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2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9、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8、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20、人在价值关系中与其他存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D.人既可以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其他存在物只能是价值客体

2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1、认识的主体是指(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10、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79“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44、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D辩证唯物主义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B. 真理具有相对性 22、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S

20、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6、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必须具备(C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和辩证思维方法

5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D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51、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10、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D最伟大的事业

1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D最终目标 12、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D根本体现 11、实践的主体是 ( C、人

12、实践的客体是 (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13、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4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B它的物质性

5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物质性

5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指(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83、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C特殊矛盾 1、世界观是(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29、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B形而上学的观点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2、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C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活动着的人 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生产方式

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 C生产方式

9、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BCD ) 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 8、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5、“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BCD )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5、“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ACD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C、唯我主义观点 D、反理性主义观点

8、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bc) B经验主义错误 C教条主义错误

H

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b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J

20、价值的特点是(abcd)A具有客观性 B具有主体性 C具有社会历史性D具有多样性 21、价值评价的特点是(abce)A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B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C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E正确的价值评价是与人民、人类整体的利益相一致的

22、价值观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包括人们(abcde)A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 B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 C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原则 D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方法 E对善与恶的心理偏好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bcd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BC )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1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bcd )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1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d )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bc )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2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bcd )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3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d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8、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bcd ) 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26、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 ab )

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

10、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BCD )

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4、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BCD )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9、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CD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cd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进行某一项社会改革,实施某一项重大方针政策,都要考虑到“人心向背”和群众心理的承受能力,这说明(abe)A社会心理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B社会心理关系到人们对某一社会改革的积极性问题E社会心理决定群众的感情、习惯和信念 38、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 ADE )

A.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D.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E.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 45、既承认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又承认英雄人物对历史的重大影响作用。这种观点是(bc)B说明对群众作用的肯定内在地包含了对个人作用的肯定C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cd )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abcd )

A、一种资本商品 B、一种商品资本 C、一种所有权资本 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I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因为(abcde A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进行的 B各国的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同

C经过长期探索,中国找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16.交往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它们分别是(CE )。 C.物质交往 E.精神交往

K

31、科技革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de)A改变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C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 E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 3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abcde)A具有两重性 B受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 C受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D可以造福于人类 E也可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CD )

A_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6、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AD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L

18、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abc)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0、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ab)A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离开事物的运动不可能发生联系和作用

5、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ade)A概念 D判断 E推理 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cd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bcd )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bcd )

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bcd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8、垄断价格是( abd )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9、垄断利润是( abd )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11、垄断形成的原因( abcd )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12、垄断竞争的特点( abcd )

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 13、垄断价格( bc )

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 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

1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bcd )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16、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abcd )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1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abd )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D、资本日益社会化 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bcd )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bcd )

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bcd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1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bcd )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19.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ABC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10、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BCD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是(acde)

A有着内在联系的D前者是讲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E后者是这种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7、“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BD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6、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CD )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M

3、马克思主义(a)(b)(c)(e)

A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B虽然诞生于19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 C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E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4、马克思主义(a)(b)(c)(e)

A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B虽然诞生于19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 C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E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5、马克思主义的内容(a)(b)(c)(d)

A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

B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C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D 称得上是博大精深的 6、马克思主义的内容(a)(b)(d)(e)

A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 B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D是人类所获得的终极真理 E对当今世界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c)(d) A马克思主义哲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8、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这些优秀成果包括(a)(b)(d)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古典经济学 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9、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在19世纪40—60年代,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 (a)(e)

A历史唯物主义 E剩余价值学说

10、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b)(c) B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C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abcd)

A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8、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表现在(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9、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abcde)A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

系 B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C要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D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E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bd )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住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的预见未来社会的的科学方法是(abd)()()()()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D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点,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写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BE)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AC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BC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CD )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BC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6、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B )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CD )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7、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BCD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2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bcd)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和排斥

29、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abc)

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而各自得到发展C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30、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说(cd)C不是任何一种斗争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只有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的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32、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cd)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33、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ae)

A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基础 E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3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bde)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相互联结的关系 E相互转化的关系

3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对指导社会实践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abcde)A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B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D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指南 E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锐利武器

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BD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B )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BC )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P

22、判断新事物的标志是(abcd)A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的 B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C具有远大前途的 D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4、“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BCD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Q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BC )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41.群众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辩证关系是(abce )A历史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活动前提 B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民群众能不断打破原有历史条件的制约 E人民群众不断创造新的社会历史条件

R

12、人类的实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bc)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13、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A生产劳动实践 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14、人们在剧场欣赏某一悲剧,有人听之入神,有人听之乏味,有人为之悲泣,有人不为

所动。这种意识反映的不同是由于(abcde)A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不同 B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C人们当时的主观精神状态不同 D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因而情感不同 E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

6、人口的数量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cde)C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D人口数量适度则促进社会发展 E人口数量不适度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24、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决定于(abc)A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C人民群众对社会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

36、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观点告诉我们(abcde)A人不仅与动物有本质区别,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C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D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E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38、人民群众(abcd)A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B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多数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 D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3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ac)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C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4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cde)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E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4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群众观点就是(abcd)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13、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多次反复,是因为(ce)C事物的矛盾暴露的过程性 E人们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16、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的组织起来的经验”。这种观点(bcde)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把真理看作主观意识范围的东西E认为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S

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bcde)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E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物质性关系 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de)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最后根源 E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bcde)A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abc)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

8、社会意识形式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包括意识形态性的和非意识形态性的两大

类。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它们分别是(ae)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E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9、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各项反映两者区别的有(de)D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

E前者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后者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是与社会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这是指(cd) C旧思想意识在其物质基础消灭之后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D新的理论学说能预言未来社会存在的变化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bcde)B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E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同步性

26、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cde)C经济结构D政治结构 E观念结构

28、社会革命的实质是(cd)C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D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3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 acd )

A、长期的历史过程 C、曲折的历史过程 D、复杂的历史过程 11、社会进步的内容包括( AC )

A.物质文明的进步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E,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39、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ABDE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D.先进的政治制度代替落后的政治制度E.良好的道德风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风尚 8、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因为(abcde) A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B社会主义是这同一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则是高级阶段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D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有充分的发展 E共产主义需要由社会主义的发展来提供实现的条件 1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abcde)

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B实践集中地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D人类的本质力量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确证 E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0、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有(abcde)A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C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E必须从实际出发 1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abcde)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无限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E认识过程的总的规律 25、“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abcde)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E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5、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因为(abcde)

A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B肩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 C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D使全人类都获得解放是最伟大的事业

E肩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工人阶级是以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 6、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为(abcde) A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B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资本主义灭亡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E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BC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CD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BCD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bc)B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 C区分社会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志

17、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表现为(abcde)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产生后的发展方向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的状况

1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ce )B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E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abcde)A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B规定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C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D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E规定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涉及社会基本领域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d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34、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BCDE

B. 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E. 它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6、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BCD )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D )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9、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是(de)D政治上层建筑 E观念上层建筑

2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是(abd)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发展方向B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

25、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abcde) A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B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C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中 D说明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 E包含有种种的偶然性和倒退,但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29、事实雄辩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abcde)A发展中国 B发展社会主义 C发展马克思主义 D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E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6、剩余价值规律( abcd )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4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acd )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35、所谓现实的人,是指(abcde)A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状态中的人B不是处在某种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C可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D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E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2、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是(de)D书本知识是流,实践经验是源E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重要

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bc )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36、商品所具有的特征是(BCD )B、.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C、为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而生产的产品D、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6、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CD )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7、“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C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T

39、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b )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

W

17、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具有(abd)A客观性 B普遍性D多样性

2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ce)

C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E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6、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abcd)A就是对立统一 B就是相反相成 C是指客观存在的矛盾D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27、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根本属性是(ce)C斗争性 E同一性

36、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ad)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D在抓住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37、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原理告诉我们(abcde)A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影响D认清矛盾主要方面就有利于认清矛盾的性质E处理矛盾首先要认清并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

37、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是(abcde)A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 B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C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和性质D并不停留在一般地承认“人”创造历史这一观点上E同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和超人创造历史等观点划清界限 44、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它认为(abcde)A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B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C要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D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E个人的作用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才是积极的

3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BD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D、可知论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D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BCD )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56、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abcd )

7、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acde)A生产方式是人类生活资料谋得的方式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B、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C、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BC )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B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X

1、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acde)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人们读书的书籍 E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18、下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符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是(bce) 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E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必须坚持,已经过时的个别结论要修改

1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是(ac )A实体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30、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的有(ac)A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C科学是获得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的相关活动 35、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cd )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3、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内容的有( ABCE ) 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E.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0、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D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3、下列表述,能够体现重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有(BD )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4、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BCD )。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2.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有( ABD ) A.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B.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 D.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 E.保守落后思想的消极作用

5、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DE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0、下列表述,能够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ACE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4.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BCD )。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4、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BC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ABCD )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CD )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BCD )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BC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B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10、选出下列物质运动的正确的担当者(abcde)

A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担当者 B电子是电运动的担当者 C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担当

者 D人脑是思维运动的担当者 E分子是热运动的担当者

24、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abc)A它具有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的新的结构和功能 B它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东西,又增添了新内容 C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拥护 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8、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ACD ) A、商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Y

12、以下哪些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bcde)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或迟或早要发生相应变化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E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23、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 abd) 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

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

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 9、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集合 D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8、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abcde)

A总体和局部的统一 B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C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D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 E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11、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ad)A积极能动的过程 D质的飞跃的过程 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是(ac)A从感性到理性C从理性回到实践 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bcd )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6、“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D )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34、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有(abc)A停留于历史现象表面的认识根源 B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历史根源C剥削阶级思想家出于阶级偏见的阶级根源 9、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abcd )

A、商品价值的变化 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47、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cd )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13.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ADE)。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D.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E.必须坚持守株待兔的态度

Z

3、哲学基本问题是(abcde)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 D任何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E任何哲学家不能回避的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bd)

B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否同一性的问题

7、哲学史上割裂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辩证统一的两种错误理论是(bc)B经验论 C唯理论 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表现在(abe)A它们的共同基础归根到底发源于实践 B前者是源,后者是流E间接经验是直接经验的补充 15、自然界和人类社会(abcde)

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B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D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E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和改变着自然界

20、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bce )A前者是后者的保证 B前者在后者的指导下建立 C后者受前者的影响和作用 E后者属于观念范畴,前者属于政治范畴 19、真理和谬误的关系(abcd)A就一定范围和一定客观对象来说,它们是对立的 B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C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真理的发展 D是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abcde)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C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 D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的E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22、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bd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D、银行利润

23、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cd ) C、利润 D、利息

2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c )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D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C )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BD )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1、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ad)A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 D根本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3、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个表述中,“一定要适合”的含义是指(abcd)A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调整或变革B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状况C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必须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

33、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者都(ce ) C主张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 E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2、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abd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14、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 )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bd )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bcd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20、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bd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cd )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1、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bcd )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4、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cd )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36、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cd )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37、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bc ) 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3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bcd )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41、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 bcd )

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平均利润率下降

4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bc )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bcd )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4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bc ) B、对内职能 C、对外职能 45、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bcd )

B、军队、警察 C、监狱、法庭 D、政府机构 46、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ab )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4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bcd )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政治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49、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abcd )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博爱 50、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abd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 D、分权制衡 51、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cd ) A、立法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52、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 abcd ) A、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操纵选举 D、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5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abc )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5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abcd ) A、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 B、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 D、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5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cd )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15、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abd )

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19、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abcd )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为商品输出开路 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27、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bcd ) 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bcd )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abcd )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7、资本主义工资(ABCDE )。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C、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D、掩盖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E、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 abcd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部分国有化

C、实行职工持股 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 10、怎样才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abcde) A要正确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 C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

D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E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3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AE )

A、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E、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7、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D) B、历史分析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1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