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传统文化之浅谈年画

更新时间:2023-09-04 12:09: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我看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年画

学期末将至,似乎马上就要踏上回家的路途了。寒假,最让人心生温暖和挂记的便是过年。对于生长在华北平原的我来说,这又将是一次亲历亲为传统文化的机会。一进腊月各家各户就忙活起来,从放鞭炮到贴春联,从扫房到贴年画,从蒸年糕到买糖瓜,从守岁到走亲访友,无一不是充满了浓郁的传统味道和溢于言表的喜庆气氛。其中,贴年画,确是给我留下印象极深的风俗之一。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干净。然后在堂房、卧室、窗上、门上以及灶旁等各处贴上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但这画,并不是随随便便画出来贴出来就可以,其由来和规矩是大有讲究的,充分彰显了泱泱中华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

民间年画的题材很多,也很讲究。门神是贴在院门上的,根据门神的种类,又细分为贴在大门、二门、后门或闺房门上的区别。神像有灶王神、天地神、仓房财神,甚至贴在牛棚马圈上的车马神。“中堂”贴在客厅,“月光”贴在窗旁,斗方贴在箱柜或升、斗上,真是各有规矩。总之,过年时,屋里屋外,院内院外,各个角落都贴的红红火火,绚丽多彩,既表达了主人对来年的美好的心愿,又烘衬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年画,据考究起源于“门神画”。桃符是最早的门神画。又古书记载,有名为神茶、郁垒的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上画神茶、郁垒的画像以防鬼。这可说是后代“门神画”产生的缘由。东汉蔡邕《独断》记载,东汉时已有百姓把这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的风俗。而流传更为广泛的一个故事则是: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玄武门之变时被自己杀掉的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其家人的鬼魂的哭泣声和索命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保卫圣上,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唐太宗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宋代出现了雕版技术,提供了经济技术基础,因而演变为了木版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且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清代,年画发展到高峰,从最初被作为辟邪驱鬼的附录,渐渐低又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侍女一类的题材,从而也具有了表达在新一年中美好意愿,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同时,年画也出现了表达农民自己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容,使年画具有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由于其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

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倒也应时应景。

以上可算年画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正统的发展历史了。

说起年画这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就要提到中国的另一特色,即数字表示法。如“四大美女”“八大山人”“扬州八怪”“西湖十景”等,也就是总要挑出那么几个典型来,代表中国某处名胜或某些名人。年画也不例外,现在就有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一种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乾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达百万张以上。

其印刷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色彩选用具有精细秀雅清秀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桃花坞的年画,最时兴的除了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外,还有滑稽年画和常识年画。前者如“老鼠娶亲”、"五鬼闹判"、"怕老婆"等,都有讽刺意味。后者像“十二生肖”、“百鸟图”、“岁寒三友”等。此外还侧重戏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西厢记等,都人物曼妙,形象生动。

我现在就在苏州求学,想来倒是有这便利条件去寻访桃花坞年画地,并怀念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的洒脱胸怀。

临近京畿,怀有海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国内南北交通以及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天津地区的祖先们就借此机会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吃的有狗不理包子、猫不闻饺子、十八街桂发祥麻花等,其他民间艺术中,泥人张固然享誉海内外,再有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了。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说起来还有个故事,那是在元顺帝时,战乱四起,一个善于雕刻的艺人霍玉堂避难来到杨柳青,他一眼看到了那成片的枣树林,就想起了看家本领——雕刻,枣树是最好的刻版印刷材料。于是,他逢年过节就刻印些门神、灶王、钟馗来卖钱以维持生活,杨柳青的人们也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杨柳青及附近地区“家家会点染,户户会丹青”,说形成了“杨柳青文化圈”也不为过。

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

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人工彩笔绘出涂色。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鲜艳颜色与工艺性,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传统味儿浓厚。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粉嫩的脸颊,笑靥如花,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莲”“鱼”,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脍炙人口。现在在我家里就贴着这样一张年画,历经经年,相信它看到了我家生活的变化,也算是美好的希冀变成现实吧。此外杨柳青年画还直接反映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位于山东潍坊寒亭杨家埠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3大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多反映民俗、理想和日常生活,并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包含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等形式,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但还是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其主要内容有6大类,即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年年发财、金鱼满堂等大吉大利类;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传说典故类;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三羊(阳)开泰、开市大鸡(吉)、四季花鸟等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正是“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鲜艳的颜色,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流畅的线条具有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其实辉煌中国的年画产地何止此四处,如上海就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提到河北,不禁亲切,因为正是家乡所在,便不由得要“论道”故乡了,这便是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主要产于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有“年画之乡”之称。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

武强年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民间色彩,艺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使画面造型优美,色彩鲜艳明亮。如“虎”,就是艺人们从周代画虎于门以驱邪祈安的习俗沿袭下来的,造型朴拙、有趣,和民间儿童玩的布老虎一样,威猛而不凶恶,反而憨厚可爱。

传统的武强年画,其题材大多气氛热烈,象“五谷丰登”“福禄寿”“年年如意”等,都是主要内容。它采取象征、比拟、双关等手法,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如:画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上,则取名“喜上眉(梅)梢”;荷塘里一枝出水芙蓉,再画一条金丝鲤鱼,就取名“连(莲)年有余(鱼)”等等。还采用连环画形式,即一张纸印多幅画,表达一个故事。此类作品常取材于传统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呼家将”等。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使人从中受到教益。

表达出美好的希望和祝愿,便也就是年画的功能了。随着时代的推移,旧年画中一些迷信落后的观念——如虔诚地供奉某些神像——渐渐被淘汰,年画作为一种非常通俗而普及的艺术形式保留下来。但仍在现今的春节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更以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的身份、极大的收藏价值、鲜丽的装饰而倍受欢迎。

说至此,便更怀念起小时候,爷爷调好糨糊,和年画一起用颤抖的手递给我,我站在板凳上,接过来使劲扬着胳膊把一张张年画平平整整地贴在门上窗上。看着画上祥和的图,觉得家里也顿时喜庆不少。

年画,贴的不仅是年画,更是“年华”。在一年又一年贴年画的过程中,我长大了,爷爷老了,中国也已走过了数千年的风雨。传统文化何去何从?希望除了贴在墙上,更能深深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让它发扬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07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