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4-27 09: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7 壶口瀑布

课文导入: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走进《壶口瀑布》,感受自然魅力!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与众不同的美。2.抓住关键句,比如从修辞手法,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站在不同视角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

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抓住关键句,从修辞等角度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站在不同角度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

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2.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

的民族精神。

知识链接

1、作家: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

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2018年12月,梁衡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友奖。(选自百科)(有位作家叫梁斌,代表作《红旗谱》,他的名气应该更大。)

2、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

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

的气概。

学法指导: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小组讨论。(视开学时间而定)品味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美,明确黄河的象征意义。

学习流程:

预习指导:

在阅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完成下面题目。

1、读准字音

推搡()刹那()驰骋()寒噤()雾霭()迂回()汩汩()潺潺()怒不可遏()

钢铁出轧zhá(多音字)

2、写清字形

告jiè()横yì()shà时()

bó()大zhé()返石bì()

bó()斗chāi()掉玉bì()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愤怒的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

()前面有人吆喝,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极短时间。

(怒不可遏前呼后拥震耳欲聋刹那)

【预习检测】

1.书写无误的一项是(),并把有误的改正过来。

A、艰实钻石觅缝折返

B、石壁振耳欲聋丝缕

C、驰骋永往直前铸成

D、旋涡蜂窝杂陈凝重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2)于是洪浪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3)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3.选词填空

它们在龙漕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________;或淌过石

板,________;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_______,......

A、潺潺成溪

B、汩汩如泉

C、哀哀打漩

D、如丝如缕

4.整体感知

在本文中,作者一共写了两次参观壶口瀑布:第一次在______季;第二次在____季节。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提示:文末段”

【阅读探究】

1.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有什么不同?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壶口瀑布的特点。:(不同处比如,不是从高处落下、丁字型,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自已总结即可

四字词语比如:水气扑面、震耳欲聋、如席大水、冲向龙槽)

2.作者为什么要两次去壶口?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分别有什么特点?研读两次参观壶口瀑布的内容,完成下表。

3、作者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仔细品味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提示:水的力量,各种形态,为后文赞美蓄势)

4、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还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想到了人的各种情感,作者由衷的喜爱赞美;写到了石,至柔至弱的石一旦被压迫就会怒不可遏,奋力抗争,自然要过渡到后文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5.作者为什么将黄河水的各种不同形态与人的各种情感联系在一起?(本题是对第4题深入理解)

难点点拨: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情感是有相通之处的,水流经不同的地点会有不同的形态,人遇到不同的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如: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6.纵观全文,你觉得文章只是在向我们介绍黄河壶口瀑布这一胜景吗?作者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悟?

难点点拨:作者由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雄伟壮阔,联想到黄河博大宽厚的品质,作者由黄河的精神联想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本文不仅是写壶口瀑布、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哲理,一种无坚不摧、百折不挠、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拓展延伸】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汹涌的,澎湃的,激情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请分享一下学过的或阅读过的赞美黄河的诗。

【归纳总结】

《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河山以及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

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本文难点,写作最值得借鉴之处)

【知识梳理】

【积累拓展】

1是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文字。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2.游记增广见识,读来既有美的享受,也能引发心灵共鸣。读王充闾的《读三峡》感受一下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特点。

附:读三峡

①“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③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淼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④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流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

⑤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

的朦胧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⑥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_____ 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_____ 读之,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______ 读之,则深入画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zp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