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宁波 教师招聘笔试 高分攻略 参考答案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04-08 15: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2020 年浙江宁波教师招聘笔试高分攻略参考答案及解析
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备考篇
第二部分教育学
专项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
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2.【答案】B。解析:讲授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3.【答案】D。解析:课外活动又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组织指导
的不同。校内活动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组织指导的活动;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活动。这里应注意的是,校内活动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是在校外组织活动,它与校外活动的区别只是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不同。在这里,我们把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统称为课外活动。选项D 中,校内外共同组织的活动是课外活动。
4.【答案】B。解析:“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为马卡连科
的教育名言。
5.【答案】C。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6.【答案】C。解析: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7.【答案】B。解析:隋唐、宋、明清均施行科举制度。
8.【答案】C。解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
9.【答案】C。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
10.【答案】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
11.【答案】D。解析: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古代的生产力水平落后决定了自然科学不可能在学校占主导地位。
12.【答案】D。解析: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3.【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完成测验以及自我评估属于正式评价,面谈以及观察属于非正式评价。题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因此属于形成性评价。
14.【答案】D。解析: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5.【答案】B。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长期性。
16.【答案】A。解析:家庭作业的类型有练习型、准备型、拓展型和创造型。
17.【答案】B。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是培养全面发展人
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
动的特点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18.【答案】B。解析: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19.【答案】A。解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20.【答案】A。解析: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1.【答案】A。解析:泰勒提出的课程评价理论,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格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操作性。
22.【答案】C。解析:德育目标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3.【答案】D。解析: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践渠道或者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有多种,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程与其它学科教学。
24.【答案】A。解析:诊断性评价的功能之一是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而题干中,根据学生中考成绩进行分班,这属于对学生的安置,因此是诊断性评价。
25.【答案】A。解析:对于课堂问题的处理有以下几个方法:预防、非言语线索、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表扬其他学生,言语提示反复提示、应用后果。非言语线索是指通过目光、手势等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能够最小限度地降低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26.【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7.【答案】A。解析: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作用的不同,可以把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8.【答案】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蓬生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这明显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9.【答案】A。解析: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基于学校及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
应。
30.【答案】D。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1.【答案】B。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答案】A。解析: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即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马卡连柯的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的思想。
33.【答案】C。解析: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设置如下:小学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课程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34.【答案】B。解析:教学相长是指学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可以超越老师。
35.【答案】A。解析:教育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提出的旧三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提出的新三中心是学生(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36.【答案】C。解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最早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37.【答案】A。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38.【答案】B。解析:癸卯学制是我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颁布但没有实施的现代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沿用时间最长的现代学制。
39.【答案】C。解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40.【答案】D。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
41.【答案】C。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2.【答案】B。解析: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规范文化)。其中,起核心和决定作用的是校园精神文化,即思想观念文化。
43.【答案】C。解析:个性教育是指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天赋才能的独特发展,但并不是处处特立独行。
44.【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可以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
师的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也叫作课程教学目标。
45.【答案】B。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强调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46.【答案】D。解析:1999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14 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课程和学校课程。
47.【答案】C。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48.【答案】D。解析:学科课程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
组织教学,并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9.【答案】C。解析:隐性课程分类:①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②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③制度性隐性课程:包
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④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
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50.【答案】A。解析:提高教师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51.【答案】B。解析:人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52.【答案】D。解析: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53.【答案】C。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54.【答案】D。解析:教学不等同于智育,但智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
55.【答案】C。解析: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56.【答案】B。解析:组织教学是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
57.【答案】D。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58.【答案】A。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59.【答案】C。解析: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的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
60.【答案】C。解析:导生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喀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数十年。
61.【答案】C。解析: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儿童的关键期或最佳期,适时而教。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解析:学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有传承与传播文化、保存与活化文化选择
与整理文化、交融与创新文化。
2.【答案】CD。解析: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的四阶段是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分
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3.【答案】BCD。解析:BCD 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而A 涂尔干是社会本位论观点。
4.【答案】BCD。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学生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
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
独立完成;(3)简捷性,教学过程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5.【答案】BCD。
6.【答案】ABCD。解析:体谅模式的理论特征有:坚持性善论,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
我实现趋向,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大力倡导民主德育观。
7.【答案】ABC。解析:A 体现了教师要遵循的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 选项体现了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 选项体现了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8.【答案】ACD。解析:教师终身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
高教育教学水平。
9.【答案】ACD。解析:参观教学法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
参观。
10.【答案】ABC。解析: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座右铭属于道德修养法。
11.【答案】ACD。解析:班主任选择品学兼优、办事认真、乐于奉献、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让其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职位。班主任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充分
支持,耐心引导,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B 项培养舆论属于班风建设的内容,是与班主任培养
和选拔班干部平行的班主任工作内容之一。
12.【答案】ABC。解析:我国中小学德育应该强调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D 选项是智育培养的内容。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
2.【答案】×。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在行动中研究”,即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同时推进,相伴相随,但并非合二为一。
3.【答案】×。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答案】√。解析:新课改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高中以分科课为主,初中为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5.【答案】×。解析:一个6 岁的孩子偶然地碰到了电线,被电伤,但也因此获得电的有
关知识,这种过程是一种“学习”。
6.【答案】×。解析:教师是一个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职业,即使成为优秀教师,也要不断学
习来提升自己。
7.【答案】×。解析: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主张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
非预期的结果。因此,并非完全排斥预设目标。
8.【答案】×。解析:教育调查法只能说明教育现象之间有某种关联,却不能肯定而可靠
地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可以有效验证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9.【答案】√。解析: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与前提,但能力的发展并不等于知识的简单
堆积,学生的能力只有在不断探索、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知识掌握与能
力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存在着“剪刀差”。
10.【答案】√。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开设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11.【答案】√。解析: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因此,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够相统一。
12.【答案】×。解析: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3.【答案】√。解析: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4.【答案】√。解析:卢梭是18 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对现代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他的《爱弥儿》被看成是划时代的教育著作。
15.【答案】×。解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不仅是主力军和直接的执行者,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16.【答案】√。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学记》,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一直牵着学生走。
17.【答案】√。解析: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18.【答案】√。解析:教学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原则,其中教育性是必不可少的。
19.【答案】×。解析: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办学堂。
20.【答案】×。解析:精讲不是少讲,而是将一些重点的或者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无关紧要的可以少讲,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21.【答案】×。解析:学校里的每门课程只是狭义的课程。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
22.【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23.【答案】√。解析: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阶段是11、12~14、15 岁,是我国学者所说的少年期,也被称为青春期。
第三部分心理学
专项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
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答案】C。解析:通过创造故事将要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是记忆术的一种,记忆术又是
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之一,故本题选择C 项。
3.【答案】C。解析: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间接动机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
是社会要求在学习上的反映结果。题干中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正是远景间接动机的体现。故本题选择C 项。
4.【答案】C。解析:教育心理学在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5.【答案】D。解析: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的理解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问题空
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知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6.【答案】B。解析: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7.【答案】D。解析: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人格障碍有多种类型,
依赖型人格障碍者由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和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与同情;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
8.【答案】C。解析: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
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9.【答案】B。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指出: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0.【答案】A。解析:题目描述的是弥散性,属于心境。
11.【答案】C。解析: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需要为中介的。
12.【答案】A。解析:两种事物同时具有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属于双趋冲突。
13.【答案】B。解析: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14.【答案】A。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经意。
15.【答案】D。解析: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6.【答案】B。解析: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称为技能的正迁移。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学习和形成,称为技能的负迁移,也称技能的干扰,如,学习跳高时,运动员掌握了右脚起跳的动作,而在以后学习撑杆跳高时,他无疑地也用右脚而不用左脚进行起跳,这就是已形成的跳高动作技能对将要掌握的撑杆跳高的新动作技能的干扰。迁移产生的条件:研究表明,凡是新旧活动刺激不同而需要的反应相同,容易产生正迁移;凡是新旧活动刺激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产生负迁移。
17.【答案】D。解析: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升之间出现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
18.【答案】C。解析:人格独特性指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9.【答案】A。解析:能对人的工作与学习产生实际效果的兴趣品质是兴趣的效能性。
20.【答案】B。解析:需要层次理论的倡导者是马斯洛。
21.【答案】D。解析: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22.【答案】B。解析: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 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液体能力,又称流体能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一般人在20 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 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3.【答案】C。解析:课程标准、学习材料、学生能力都是客观外在的因素,只有教学方法是由教师自己选择的,属于内部因素。
24.【答案】C。解析:具有最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5.【答案】C。解析:维果斯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文化是制约儿童发
展的关键因素。
26.【答案】B。解析:皮亚杰认为泛灵论是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
27.【答案】D。解析:布鲁巴奇等人1994 年提出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28.【答案】A。解析:一个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三个要素:第一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即表述行为。第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表述条件。第三是标准表述,指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
29.【答案】B。解析: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0.【答案】B。解析: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三山实验",在一个立体沙丘
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
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
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幼儿认知的自我中心现象。
31.【答案】A。解析: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
32.【答案】B。解析:行为主义理论提出者桑代克、巴浦洛夫、斯金纳,其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苛勒是认知
学习理论的提出者。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解析: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的产
生可以借助的线索,包括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交替、四季周期性变化,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性变化等。
2.【答案】AB。解析:C 选项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特点;D 选项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特点。
3.【答案】BD。解析: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是“如何做事的知识”,“做事”可以是形成一个简单易行的常规联系,也可以是解答一个新颖别致的问题。程序性知识通常采用一组有序的步骤,它包括了技能、算法、技巧和方法的知识,统称为“程序”。程序性
知识还包括了运用标准确定何时何地运用程序的知识。
4.【答案】ABC。解析: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基础,通常
可以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5.【答案】ACD。解析: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A 选项属于视觉适应中的明适应;C 选项是嗅觉适应;D 选项属于味觉适应;B 项属于感觉后效。
6.【答案】AC。解析:写字和绘画是操作技能,阅读和运算是心智技能。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起到创设问题、引导等作用。
2.【答案】√。解析: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
习的一种需要。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
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
3.【答案】√。解析:“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体现
主动操作的重要性。
4.【答案】√。解析:罗杰斯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5.【答案】√。解析: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的注意。
6.【答案】×。解析: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
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由美国著
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
7.【答案】×。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8.【答案】√。解析: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
标。
9.【答案】×。解析: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0.【答案】×。解析:题干描述属于态度与行为规范的迁移。
11.【答案】√。解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
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12.【答案】√。解析: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养
方式、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13.【答案】√。解析:观察定义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4.【答案】×。解析:教学策略指教师所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它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5.【答案】×。解析: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项任务,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
些任务。
16.【答案】√。17.【答案】√。
18.【答案】×。解析: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19.【答案】×。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
忘是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20.【答案】×。解析:焦虑水平和成绩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低水平和高水平
的焦虑影响成绩。换句话说;一个人不焦虑或者太焦虑都不利于他才智的发挥。从而成绩低。中等焦虑水平最有利于才智的发挥,最容易做出成绩。
第四部分教育政策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
专项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
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2.【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施行时间是1995 年9 月1 日。
4.【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基础,国家保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5.【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6.【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7.【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条规定:“每年9 月10 号为教师节。”
8.【答案】B。解析:教师在课堂上讽刺、挖苦或体罚学生等行为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
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的要求。
9.【答案】C。解析:依法治教的重点是各个教育部门按照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来治理教
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
10.【答案】D。解析:学校要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接送学生车辆管理的负责人,切实承担起接送学生车辆运营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11.【答案】B。解析: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受教育权。
12.【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故正确答案应该为D。
13.【答案】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其内容除序言外分为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四大部分,其中总体战略部分是整个纲要的灵魂。到2020 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故选D。
14.【答案】C。解析: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
15.【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16.【答案】D。解析:教师应履行的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解析:出自《义务教育法》第二条。
2.【答案】ABCD。解析:《教师法》第九条相关规定。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2.【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证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3.【答案】×。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 日内完成调解。
4.【答案】×。解析: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核心机制。
5.【答案】×。解析:《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6.【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6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7.【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8.【答案】×。解析:《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对我国教育的要求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9.【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10.【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五部分精选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优势包括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2.【答案】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
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答案】C。解析: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来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参观法指的是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的方法。所以演示法和参观法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故答案选C。
4.【答案】B。解析:杜威的三中心论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
动中心”,强调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不断在活动中去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杜威还认为教育的本质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所以题干中“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体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故答案选B。
5.【答案】A。解析:斯滕伯格认为智力的组成包括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分析性智力涉及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性智力涉及发现、创造、想象和假设等创造思维的能力;应用性智力涉及解决实际生
活中问题的能力,包括使用、运用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故答案选A。
6.【答案】C。解析:集体绩效系统是根据集体成员的行为对整个集体进行奖励的一种强化
体系。题干中强调所有学生都会背诵课文之后就请班里所有人看电影,这代表对整个集体进行奖励的一种强化体系。A 项个人日志卡指要求父母参与,并强化所希望结果的一种行为管理系统。B 项整班代币强化指学生能把因学习和积极的课堂行为而获得的代币,如小红星、分数等变换成他们想要的奖品的一种强化系统。D 项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指把学生在学校的行为报告给家长,家长提供奖励。故答案选C。
7.【答案】D。解析: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产生消极阻碍的影响,称为负迁移。题干中学完右手定则之后不会运用左手定则,表明起的是消极阻碍作用,所以为负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题干中为学完右手定则对之前学习左手定则所产生的影响,所以为逆向迁移(负向迁移)。故答案选D。
8.【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移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
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小静站在小慧角度考虑到小慧眼睛近视坐后排可能看不清黑板,显而易见属于站到他人角度感受他人感受。故答案选B。
9.【答案】D。解析:隐性知识:指的是储存在个体头脑中的记忆、经验、技术、感受等,属于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非信息知识;显性知识:又称“言语性知识”,是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数字和公式等形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包括常见的概念、原理、数学公式等。“知晓的”为隐性知识,“说出的”为显性知识。故答案选D。
10.【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也可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选择以谁为开端。所以 C 项不正确。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
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
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协调发展。所以A、B 项不正确。故答案选D。
11.【答案】B。解析: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且他本身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故答案选B。
12.【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故答案选A。
13.【答案】B。解析:《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也适用于在其他驾驭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14.【答案】C。解析: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强调的是潜伏学习。
15.【答案】A。解析:该句话属于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16.【答案】A。解析:让初中英语的学生每个单词抄写5 遍属于教师布置的正常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单词不属于体罚现象。
17.【答案】C。解析:酝酿效应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无结果的时候,可以将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问题这时候就可以很快找到问题解决方法了。
18.【答案】D。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代表人,他主张旧的三中心包括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所以他主张以教材为中心。而现代教育代表人杜威则主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D 选项说法正确。
19.【答案】C。解析:德意志境内各邦从16 世纪中期开始先后颁布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使德国成为近代西方国家中最早进行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故答案选择C。
20.【答案】A。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因此,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要以身作则。故答案选择A。
21.【答案】B。解析:谈话教学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故答案选择B。
22.【答案】B。解析: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故答案选择B。
23.【答案】D。解析:新课改提出新的三维目标,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故答案选择D。
24.【答案】A。解析:我国新课程的推行中曾经采用实验法,对一些课程的实施策略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和与这一策略相应的研究—开发—推广模式,故答案选择A。
2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气氛概述。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是消极课堂气氛的体现,综上所述,C 项正确。
26.【答案】C。解析:任务促成的纪律指: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任务促成的纪律是建立在积极动机基础上的。学生卷入任
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题干中的老师让学生思考,是通过布置任务而促成纪
律。故答案选择C。
27.【答案】B。解析: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打基础,是学生个性发展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因此,选项为 B 选项。
28.【答案】C。解析:兴趣小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方式,能够充分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故答案选择C。
29.【答案】D。解析:智力也叫认知能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组成的,其中思维力是核心,故答案选择D。
30.【答案】C。解析: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张华想打篮球又怕耽误学习,是趋避冲突的体现,故答案选择C。
31.【答案】A。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其
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故答案选择A。
32.【答案】B。解析:场独立型是以外部参照为特征的教育,场独立型学生喜欢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其提供适当宽松的教学环境。适合于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故答案选择B。
33.【答案】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A 选项是短暂的行为,不属于学习;B 选项是婴儿的本能,天生行为;
C 选项不需要学习产生;故答案选择D。
34.【答案】B。解析:组织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列提纲属于组织策略,故答案选择B。
35.【答案】D。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写字属于操作技能,而选项A、B、C 属于心智技能,故答案选择D。
36.【答案】C。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学生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故答案选择C。
37.【答案】C。解析: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指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题干中质量和能量处于同一概括水平,故答案选择C。
38.【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将学生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习俗水平和六个发展阶段,好孩子阶段的孩子渴望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扬,属于习俗水平。故答案选择B。
39.【答案】B。解析: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力的概念和重力是不同水平之间知识的影响。故答案选择B。
40.【答案】C。解析: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题干中强调新旧知识之间内容的联系,故答案选择C。
41.【答案】B。解析:综合课程的基本形式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
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核心课程亦称问题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
42.【答案】B。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复习和温故均体现巩固性原则。
43.【答案】C。解析: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教育包含教育者、
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三个要素。
44.【答案】C。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次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45.【答案】D。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是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的特性。但是注意的分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强如果弹的和唱的不是同一曲子就办不到的原因。
46.【答案】A。解析: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这反映
了一个人在活动中坚定的立场和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能矢
志不渝,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顽强乐观地面对和克服。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
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具有良好自制性的人,善于控制自己言行支配自己的情
绪,完成任务。从题干上看,邱少云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一动不动,强忍烈火烧身的疼痛,
不喊出声来。
47.【答案】B。解析: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48.【答案】A。解析: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题干中说的先说
8 遍“老鼠”,实际上就是引起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49.【答案】D。《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条: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二十六条: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
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但不承担解决户口、住房、就业等与救助受伤害
学生、赔偿相应经济损失无直接关系的其他事项。故B 错误。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遵循自愿原则,故C 错误。对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故A 错误。
50.【答案】A。解析: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故此题选择A。
51.【答案】D。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A 项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C 项表象是事物不在前面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D 项理想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
时,这种想象叫理想。故此题选择D。
52.【答案】A。解析:杜威等人都反对把课程当成是外在于学生的知识、学科,重视课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吧课程当做是教学经验的过程。D 项课程即教学科目,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科目由来已久。如我国古代的“六艺”。故此题选择A。
53.【答案】D。解析:认知策略是个体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它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加工整理,分门别类地系统储存。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故
此题选择D。
54.【答案】A。解析:班杜拉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
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复制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
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
到奖励。故此题选择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
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即人格包括能
力、气质、性格和自我调控系统。CD 项思维和注意属于心理过程的认知过程。故此题选择AB。
2.【答案】AD。解析:一、审视现境: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值得重视,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1、片面化的教育质量观。2、粗放化的学校管理。3、失衡化的教师队伍。4、低效化的教师培训。5、形式化的教研教改。6、单一化的教育评价。除了以上列举的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之外,目前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及教学手段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率低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故此题选择AD。
3.【答案】ABCD。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
能动性。其中,遗传在人身心发展中起到前提,可能性,可塑性和限制的作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可能,并将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身心发展之中起到决定和动力的作用。故此题选择ABCD。
4.【答案】BC。解析: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识等。A 项定计划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D 项画图列提纲属于认知策略的组织策略。故此题选择BC。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我国古代影响最为久远的教育专著是《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答案】√。解析:教师劳动特点包括:劳动任务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
动成果的群体性。故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3.【答案】√。解析:启发性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
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
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
启发式教学模式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故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4.【答案】√。解析:2017 年6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意见,要求从2017 年春季学期起,中央财政对全国城市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各地组织编写、选用的地方课程教材一律免费提供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使用,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
担。这标志着免费教科书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了全国所有地区的全覆盖。意见明
确,义务教育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实施范围包括全国所有农村和城市地区,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包括小学《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初中《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循环使用的科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鼓励各地对地方课程免费教材也实行循环使用。意见指出,从2018 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按照上述循环使用的国家课程教科书书款的一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循环使用教科书的补充、更新。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修订完善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登记、发放、回收、统计、消毒、保管、更新等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5.【答案】×。解析: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①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②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③复制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④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6.【答案】×。解析: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它的功能主要有:①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②证明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③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
中的学习起点;④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⑤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总结性评价的作用里面不包括对学生进行分类且在教学中华使用较多的是形成性评价,因
为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程度。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7.【答案】×。解析:感觉对比指的是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题干中强调的是“月明星稀”的现象,月亮和星星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同时呈现在眼前,因为月亮很亮,而显得星星很少,这是一种典型的感觉对比—同时对比。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8.【答案】×。解析: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有意后注意强调的是因为熟练或对事物本身感兴趣而集中于当下的工作。注意的转移强调
的是主动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个事物上,不集中于当下的工作。所以两者内涵不一样。故题干中
的说法是错误的。
9.【答案】√。解析:新课改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题干中新课改的目标符合三维目标,故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0.【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五章考核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故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1.【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2.【答案】√。解析:黄宗羲、颜元是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13.【答案】×。解析:主观题测验的优点才有利于测查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14.【答案】√。终生教育是指在人的一生当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15.【答案】√。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16.【答案】×。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7.【答案】×。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学生上课打扰其他同学听课,老师批评了他,呈现了一个愉快刺激,老师越批评学生越开心,从而导致该名同学讨论课堂的行为增多,应为正强化。
18.【答案】×。解析:思维定式对解决问题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19.【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因此本题表述正确。
20.【答案】×。解析:皮亚杰皮亚杰把知识分为物理知识和逻辑数学知识,二者都起源于动作。物理知识是儿童作用于物体,通过简单抽象抽取物体本身的特性,得到所观察的物体的知识。逻辑数学知识指通过思考或反省自己的动作所获得的经验。所以,题干描述的是物理知识,说法错误。
21.【答案】×。解析:1776 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所以题干描述《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开的的说法错误。
22.【答案】×。解析:学科课程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活动课程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因此本题表述错误。
23.【答案】√。解析:在教师课堂教学之前要求老师认真备课,做好课程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根据备课计划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要处理好课程中的生成资源,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因此本题表述正确。
24.【答案】×。解析: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指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
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
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本题表述错误。
25.【答案】×。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运算阶段的儿童2-7
岁。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因此本题表述错
误。
26.【答案】√。解析: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题干中描述我们任务学生学习方面好后会认为学生的其他方面也很优秀是晕轮的体现,因此本题表述正确。
27.【答案】√。解析: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呈倒U 型关系,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任务难度大,需要较低动机;任务难度小,需要
较高动机;任务适中,需要中等动机。因此本题表述正确。
28.【答案】×。解析: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是有区别的,人的教育具有意识性而动物没有,只是一种本能。另外,人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而动物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生存本能。因此意识性和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9.【答案】√。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
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的的真实特征。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越高表示该测验的结果越一致、稳定和可靠。
30.【答案】√。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造性的基本特征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
创性。
31.【答案】×。解析:智力是指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故题干表述错误。
32.【答案】√。解析: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是外部动机。
33.【答案】√。正确。解析: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例如,作家塑造一个典型的文学人物形象,画家创作一幅图画,都要在头脑里先构思出这个任务或这幅图画的画面,这种构思的过程是以人或物的形象为素材的,所以叫形象思维。
34.【答案】×。解析: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奖励是正强化的一种手段。负强化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两者性质不同。故题干表述不正确。
35.【答案】√。解析: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其中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
36.【答案】×。解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的陶冶教育法。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桃树和李树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法。
37.【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38.【答案】×。解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有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守恒、不可逆、思维刻板和思维集中化等特点。而守恒性是具体运算阶段孩子的特征。故此题错误。
39.【答案】×。解析:巴甫洛夫通过条件反射实验证明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罗杰
斯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故此题错误。
40.【答案】√。解析: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
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又称注意的动摇。故此题正确。
41.【答案】√。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
过程。故此题正确。
第六部分模拟实战
模拟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属于老师正常的权利范围。
2.【答案】B。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3.【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
4.【答案】A。解析:公布成绩侵犯学生隐私权。
5.【答案】C。解析: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
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拉称这种现象是替代性强化。
6.【答案】C。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时间的关系。
7.【答案】C。解析: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
8.【答案】D。解析: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9.【答案】A。解析:专制型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求方式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
愿和与学生的协作;学生对教师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是被动的。师生交往一般缺乏情感因素,难以形成互尊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甚至会因教师的专断粗暴、简单随意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憎恶甚至对抗,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10.【答案】D。解析: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培养劳动力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
11.【答案】B。解析:“活到老,学到老”是终身教育的体现。
12.【答案】C。解析:“师生如父子”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孩子一样的偏爱。
13.【答案】D。解析:考察道尔顿制的定义。
14.【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认为: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15.【答案】C。解析:翻转课堂强调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强调先学后教,强调老师在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准确把握的前提下组织实施教学,这就有利于促进教师对学情的把握由大致估计转向准确把握。故A 项正确。翻转课堂强调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实施教学,教学的关注点由关注信息传递的效率转向关注学生信息的真实内化。故B 项正确。在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精心开发和灵活运用,可以为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学习状态的孩子提供学习的支架,鼓励孩子按照各自的学习节奏,或反复观看,复习巩固,或拓展提升,追求卓越。这是实施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开展适性教育,实现学生的异步发展。故D 项正确。微视频只是翻转课堂的支撑技术之一,而不是唯一,故C 项“依赖微视频的制作与使用”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选C。
16.【答案】A。解释: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事实性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17.【答案】B。解析: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
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如题干描述老师提供的结构图反映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8.【答案】A。解析: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是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9.【答案】C。解析:需要反复练习的学习内容是需要过度学习的,认识万有引力只需要理解即可,不需要过度学习。
20.【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习的定义。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A 属于生理变化,不是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解析: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
验(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
2.【答案】BD。解析:功能固着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3.【答案】ABCD。
4.【答案】AB。解析:问卷法可以大规模施测,而且可以利用统计结果编码处理。但不如
访谈法更加深入灵活。
5.【答案】BCD。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解析: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
3.【答案】×。解析:人的大脑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说明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
同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表明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答案】√。解析: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5.【答案】×。解析:“双轨制”中所指的两种教育系统是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6.【答案】√。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7.【答案】×。解析:非指导性教学由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
指导的艺术。“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
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
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8.【答案】×。解析: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组
织课外校外兴趣小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两者不能等同。
9.【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而是即将达到的
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0.【答案】×。解析: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模拟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教师没有管制学生的权利,只有指导评价学生的权利。
2.【答案】C。解析: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1995 年。
3.【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正在阅读:
2022年浙江宁波 教师招聘笔试 高分攻略 参考答案及解析04-08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09-01
对家族企业发展趋势的研究03-22
咨询报告格式规范08-18
DIN 73379-1(2006中)11-24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产融结合比较分析10-18
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03-20
压力容器设计计算书-卧容计算(水)09-02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宁波
- 浙江
- 笔试
- 高分
- 解析
- 答案
- 参考
- 教师
- 攻略
- 招聘
- 2022
- 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当冲突发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 My name’s Gina 教案
- 01水产品的分类淡水鱼
-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 强强联手齐战斗 3V3武斗祭弱强比拼技巧
- 2022年实验室操作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2022-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四中高一(下)3月月考数学试卷
- 第五课SOPC软件系统开发
- 推诿扯皮整改自查自纠
-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 2022年重庆市中考物理A卷试题和答案(高清word版)
- (论文)德兴市抗击2011年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经验与思考
- 三聚氰胺与甲醛聚合反应
- 口袋公园案例详细分析
- 螺栓扭矩预紧力对照表
- 饮用水安全及用水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 医学检验专业医院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针对万福生科财务舞弊审计案例的研究分析
- 2022年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 双壁钢套箱围堰施工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