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5 18: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弱电系统设计

3.1 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高度过高,负荷较大,如果发生火灾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故高层消防应:“自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1.1 消防系统的组成

所谓消防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感应机构,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令一部分为执行机构,即灭火及联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探测器、 手动报警按钮、 报警器和警报器等构成,以完成检测火情并及时报警之用。

联动控制系统由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消防专用通讯及防排烟设施等,均是为火灾下人员较好的疏散减少伤亡所设。所以消防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自动捕捉火灾探测区域内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或者热气,从而发出声光报警并控制自动灭火系统,同时联动其他设备的输出接点,控制事故照明及疏散标记 事故广播及通讯 消防给水和防排烟设施,以实现监测 报警和灭火的自动化。

本建筑属于二类建筑,采用智能二总线制区域火灾报警控制保护方式。智能二总线式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本系统利用单片微型计算机构成智能控制部分,对各种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进行自动查巡和识别、对发现和火情和故障现象,发出相应的声光报警,并能作出相应的消防控制动作。

火灾报警与消防连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分级规定、功能要求和消防管理体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得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区域报警系统,一般适用于二级保护对象;集中报警系统,一般适用于一、二级保护对象;控制中心系统,一般适用于特级、一级保护对象。三者区别见下表3.1所示。

表3.1 系统区分

名称 区域报警 集中系统 系统组成 1~n台区域报警控制器 1~2台集中报警控制器中间楼层设楼层显示器和复示盘 区域-集中系统 1台集中报警控制器2台级以上区域报警器 保护范围 保护对象仅为某一局部范围或某一设施 保护对象少且分散;或保护对象多,但没有条件设区域报警器的场所 规模较大,保护控制对象较多有条件设置区域报警器需要集中管理或控制 有服务台旅[宾]馆 适用场所 图书馆、电子计算机房、专门有人值班 无服务台(或楼层值班室)的写字楼、商业楼、综合办公楼 3.1.2 报警区域及防烟防火区域的划分

报警区域及防烟防火区域的划分

(1)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区域设置在底商,设备层,各楼梯口及电梯前室等部位.采用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每一个独立房间划分为一个区域. (2)防火防烟分区

本工程中以每户划分防火区,楼梯间及电梯前室均有防火门划分为独立的防火区.

(3)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属于二级保护对象,故采用区域报警系统.

A 区域报警器的设置,一般情况下,一个报警区域设置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在高层建筑中,往往有的楼层无人值班,或者探测区域数量较少,此时可以数个楼层划为一个报警区域,共用一台区控,本工程正是这种情况,则地下一层,首层,二层及设备层各设一个区控,以上各层的楼梯间及电梯前室共用一个区控。 B 区控的选择与安装

选择区域的容量不应小于报警区域内探测区域的总数,共用区控应在每层的楼梯口设置识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

3.1.3 火灾探测器的选型及安装

参照参考文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图集[9]第六章火灾探测器的选型要求,结合本建筑类型、高层小区建筑的特点和日后的可扩展性及经济性要求,对火灾探测器的型号选择如下。

(1)选择: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TY-GD-LN3100,探测器的探测范围示意图如图3.1所示。

图3.1 探测器

R=6.7m (2)特性:

1.广泛适用于宾馆、写字楼、工厂、餐饮娱乐等大多数场所。

2.表面贴装(SMT)工艺制造,光学迷官结构设计独特,防尘、防虫、抗外界光线干扰性能良好。

3.用超薄式结构设计,光学腔罩可现场取下,便于清洗维护。特殊防潮设计,底部全部密封并设有宜水槽,防止积水渗漏。

4.内置A/D转换的八位单片计算机,固化高可靠火灾判断程序,降低误报。 5.可电子编码,简单方便。 (3)主要性能指标 1.工作电压:总线24V 2.监视电流 ≤0.6mA 3.报警电流:≤2.0mA

4.报警确认灯:红色,巡检时闪烁,报警时常亮,故障时熄灭。 5.使用环境:温度:-10oС~+50oС 6.相对湿度:≤95%,不结露

(4)布线要求:探测器二总线宜选用截面积≤1.0㎜2的双绞线,穿金属管或阻燃管敷设。

3.1.4 手动报警装置

(1)选择:编码手动报警按钮JBF-101F-N/P (2)特性:

1.手动报警按钮采用拔插式结构设计,按钮上的压片在按下后可用专用工具复位。

2.手动报警按钮提供DC24、300mA的控制点,可用于由手动报警按钮直接控制警铃或声光讯响器等设备的场所。

3.设计专用预埋盒,安装简便,美观。

4.可电子编码,简单、方便。带有消防电话插座。 (3)主要性能技术指标:

1.工作电压:总线24V 2.监视电流 ≤0.8mA 3.报警电流 ≤2.0mA

4.使用环境:温度:-10oС~+50oС。 5.相对湿度:≤95%,不结露

(4)布线要求:信号Z1,Z2采用RVS双绞线,截面积≥1.0㎜2;消防电话线TL1、TL2采用RVVP屏蔽线,截面积≥1.0㎜2。

(5)安装:关于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要求报警区域内的每一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报警按钮。

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下列部位: a. 大厅、过厅、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 b. 餐厅、多功能厅等处的主要出入口; c. 主要通道等经常有人通过的地方; d. 各楼层的电梯间、电梯前室。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的位置,应满足在一个防火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25m。

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在墙上的安装高度为1.5m。按钮盒应具有明显的标志和防误动作的保护措施。

3.1.5 火灾警铃

(1)选择:火灾声光报警器JBF-VM3372B (2)特性:

1.声光讯响器可由报警控制器启动。

2.拔插式结构,有安装底座和模块主体二部分构成,插入模块主体之前在底座上即可接线。

3.采用电子编码器编码。 (3)主要性能指标: 1.工作电压: 总线24V 2.监视电流:≤0.8mA 3.报警电流:≤2.0mA

4.线制:HX-100B编码型声光讯响器与控制器采用无极性二总线连接,还需二根DC24V电源线

5.使用环境:温度:-10oС~+50oС 相对湿度:≤95%,不结露

(4)安装:采用壁挂时,在普通高度空间下,以距顶棚0.2m处为宜。 (5)布线要求:信号二总线Z1,Z2采用RVS双绞线,截面积≥1.0㎜2; 电源线D1、D2,采用BV线,截面积≥1.5㎜2;S1,G采用RV线,截面积≥0.5㎜2。

3.1.6 探测器数目的确定

规范规定:探测区域内每个房间应至少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一个探测区域内所设置探测器的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公式 N>=S/kA(只)

(3.1)

式中 N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设置探测器的数量。 S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 A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k 称为安全修正系数。本工程中根据规范 k取1。

下表表3.2是两种常用的探测器反映了保护面积,保护半径与其他参量的相互关

系。

表3.2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火灾探测器的种 类 地面 面积 房间 高度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房间坡度θ θ<=150 A R 6.7 80 60 60 20 6.7 5.8 4.4 3.6 30 30 100 80 150<θ<=300 A 80 2 8.0 7.2 4.9 4.9 40 120 100 30 R 7.A 80 0 9.9 9.0 5.5 6.3 R 8.θ>300 感烟探测 器 80 S<=80 S>h<=12 630 <=8 <=8 3.1.7 探测器计算

(1)地下车库的探测器计算:

地下车库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根据规范规定可选择感温探测器 车库间长度: 6.9m 房间宽度:3.27m 计算高度为: 4.0m

S=6.9×3.27=22.6 查上表 A=60

则N=S/A=22.6/60=0.38 所以选1只感温探测器。

(2)商业户型一:

商场长度: 9.8m 宽度: 6.5m 计算高度为: 4.0m 商场选择感烟探测器

S=9.8×6.5=63.69 查上表 A=80

则N=S/A=63.69/80=0.8 所以选1只感烟探测器。

(3)标准层楼梯间前室计算:

长3m,宽2.8m

S=3×2.8=8.4 查上表 A=60 则N=S/A=8.4/60=0.14 所以选1只感烟探测器。 (4)标准层电梯厅:

长7.35m,宽1.8m

S=7.35×1.8=13.23 查上表 A=60 则N=S/A=13.23 /60=0.22 所以选1只感烟探测器 (5)强弱电井:

长1.9m,宽0.95m

S=1.9×0.95=1.8 查上表 A=60 则N=S/A=1.8/60=0.03 所以选1只感烟探测器 (6)水暖井:

长1.9m,宽0.95m

S=1.9×0.95=1.8 查上表 A=60 则N=S/A=1.8/60=0.03 所以选1只感烟探测器 (7)楼梯间:

长5m,宽2.8m

S=5×2.8=14 查上表 A=60 则N=S/A=14/60=0.24 两楼梯间均选1只感烟探测器

(8)走廊:由于走廊较窄采用探测半径法计算,探测半径按5m 所以选9只感烟探测器 (9)储藏室 长2.6m,宽1.95m

S=2.6×1.95=5.07 查上表 A=60 则N=S/A=5.07/60=0.084 两楼梯间均选1只感烟探测器 (10)排烟机房 长2.9m,宽1.9m

S=2.9×1.9=5.51 查上表 A=60

则N=S/A=5.51/60=0.084 两楼梯间均选1只感烟探测器 (11)配电间 长4.3m,宽3.27m

S=4.3×3.27=14.08 查上表 A=60 则N=S/A=14.08/60=0.234 两楼梯间均选1只感烟探测器 (12)送风机房及热表计量间 长6.4m,宽2.68m

S=6.4×2.68=17.12 查上表 A=60 则N=S/A=17.12/60=0.285 两楼梯间均选1只感烟探测器 (13)商业户型二 长20.10m,宽8.20m

S=20.10×8.20=164.82 查上表 A=60 则N=S/A=164.82/60=2.74 两楼梯间均选3只感烟探测器

在满足其保护半径的前提下,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米,其周围0.5)米内不应有遮挡物;

2.探测器与照明灯具的水平净距不小于0.2米,探测器与不突出的扬声器净距不小于0.1米;

3.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不小于1.5米,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 4.探测器距各种自动喷水灭火喷头的水平净距不小于0.3米。 5.探测器的布置见平面图。

3.1.8 探测器与区域报警器的连接方式

本工程中采用总线制系统,此系统建筑物中布线及其简单,设计施工和维护都很方便,但总线回路中如果出现短路问题,则整个回路失效,因此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必须采用短路隔离措施,本工程采用短路隔离器。

3.1.9 火灾事故广播及紧急通讯系统

在消防控制中心设有广播通讯专用柜,主要包括火灾事故系统广播系统及电话系统,主要是为了发生火灾时,能够有效的组织人员迅速疏散。本工程中每层均有报警按扭和报警电话插孔,并且在变、配电值班室,消防电梯机房等处分别设有消防直通电话对讲分机。

(1)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同时电梯回落底层。

(2)消防控制室对室内消防栓系统应有以下控制显示功能:控制消防泵的启、停;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

3.1.10 线路敷设

探测回路、通信回路、广播回路竖向设置于弱电井内,横向采用穿金属管暗设。

具体导线的规格型号见系统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线采用截面为25mm2的铜芯线,由柱内主筋引至自然接地极(建筑物基础),接地电阻小于1欧。

3.1.11 消防泵启动按钮

消防泵控制室与消火栓动作按钮启动关系与消火栓泵的启动形式有关。消火栓泵的启动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启动方式是在总线制联控方式下,消火栓动作按钮的起动可通过设在消火栓旁的联动接口模块将其要求的启动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控制台,再从此处输出使消火栓启动的开关量触点。第二种起动方式,是直接将消火栓动作按钮的开关量触点输出到消火栓泵启动箱。这两种启动方式在实际设计中都可以运用,前一种方式接线省,但需在总线制下,对消火栓联动模块进行地址编码编程来达到监测大量消火栓的目的。后一种启动方式简单可靠,但还需要把消火栓动作信号返给消防泵控制室。设计者在具体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程规模大小来选用,工程规模大、建筑形式复杂可采用前一种启动方式,规模小可采用后一种启动方式。喷淋泵的自启动是通过各保护区的管网喷嘴玻璃球高温下爆碎,引起管网水流流动,从而联动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达到自启动喷淋泵的目的。通过水流指示器联动模块或报警阀压力开关引线至控制室,消防控制室能准确反映其动作信号,同时控制室应能直接控制喷淋泵启停。

3.2 电话系统

电话通信系统是各类楼宇必然配置的重要系统之一,电话通信设施的种类也很多。传输方式按传输媒介分为有线传输(明线、暗线、光纤等)和无线传输(短波、微波中继、卫星通信等),从楼宇弱电工程出发,主要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有线传输按传输信息的工作方式又分为模拟传输或数字传输两种方式。模拟传输是将信息转换成电流模拟量进行传输,数字传输则是将信息按数字编码(PCM)方式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现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采用的就是数字传输。

本工程进线采用埋深室外地面下0.8m敷设,干线采用墙内穿钢管暗敷设,室内采用穿钢管墙内及地下暗敷设。配线方式采用递减式。本工程由HYA23-100(2X0.5)SC80穿钢管进线,引入BYNF-100型电话交接箱。经过HYA-30(2X0.5)SC25电话线,每层设有NF-IA-10型分线箱(安装高度1.5m)。经过4对对绞电缆引入每户智能箱,每户在客厅以及两个卧室设置三个86系列电话出现盒,安装高度距地0.3m。

本电话系统采用交流供电方式对楼宇内的通讯设备提供电流,同时配装备用直流电源以确保通讯设备的突发事件(如突然中断等)。本楼宇电话用电交流电源引入方式为暗管配线。引入交流电源为TN系统且采用TN-C-S供电方式。TN-C-S 系统的特点如下:

(1)工作零线N与专用保护线PE相联通,TN-C-S系统可以降低电动机外壳对地的电压,然而又不能完全消除这个电压。要求负载不平衡电流不能太大,而且在PE线上应作重复接地。

(2)PE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跳闸造成大范围停电。

(3)对 PE线除了在总箱处必须和N线相接以外,其他各分箱处均不得把N线和PE线相联,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也不得用大顾兼作PE线。

通过上述分析,TN-C-S供电系统是在TN-C系统上临时变通的作法。当三相电力变压器工作接地情况良好、三相负载比较平衡时,TN-C-S系统在施工用电实践中效果还是可行的。但是,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建筑施工工地有专用的电力变压器时,必须采用TN-S方式供电系统。

3.3 有线电视(CATV)系统

3.3.1 系统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提高,有线电视以其传输质量高、系统功能强、信息量丰富、可实时传输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现代化的综合性建筑中,成为智能化建筑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同时,这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有线电视和通信、计算机网络将会融为一体。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可分为前端、干线和分配分支等三个部分。

衡量有线电视系统优劣指标主要有用户的信号电平、信噪比、交扰调制、载波相互调制、伴音干扰,而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ATV应满足下列性能指标:载噪比:44dB;交扰调制比:47dB;载波互调比:58dB。设计将严格依照此标准进行。有线电视设计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实用性原则:该系统应满足大楼的需要。

(2)先进性原则:在选择和设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先进性,即该系统在满足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能更好的选用先进科技,预留先进科技的接口和发展余地。为日后城市VOD点播、数字化电视模式打下基础,使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可为未来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

(3)可靠性原则: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业主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考核系统一个重要方面。一个运行可靠且实用的系统有时比纷繁复杂的功能更为重要,有线电视虽然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是对于功能构成同样要求用户和工程商在器材选择、系统设计、系统施工等诸多方面全面认真地考虑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4)经济性原则:追求经济实用的系统是每个用户的心愿,综合性能、质量、服务、价格比的最优。使客户享受到最优的性能质量、服务价格比。

3.3.2 系统设置

大楼内部有线电视按860MHz带宽双向邻频宽带综合业务网要求设计,其中50-750MHz留给当地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750MHz以上为数据信号传输目。系统采用邻频双向传输方式。节目频分复用,共缆传输。根据实际需要及要求,大楼需达到以下系统要求:系统设备在环境温度为5℃至35℃,空气相对湿度为80℃下,能连续24小时工作。各支路的终端匹配电阻以及各支路空载都接上75Ω电阻,尽可能保持系统设备(放大器同传输电缆及用户终端同传输电缆)的匹配。

系统指标:

图像主观评价不低于4级; 用户终端电平70±5dB; 相邻频道电平差≤2dB; 载噪比(C/N)≥44dB; 交扰调制比(CM)≥47dB; 载波互调比(IM)≥58dB; 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54dB。

本设计采用桥架敷设+KBG管暗敷方式。桥架与综合布线系统共用桥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前端部分

包括电视接收天线,UHF-VHF变换器、频道放大器、导频信号发生器、自播节目设备、调制器、混合器以及传输电缆等器件,有的系统还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本设计中依据大楼需要,前端部分设置了当地有线电视接口、自办小区节目接口、公共信息显示视频源、混合器等设备。

B 干线部分

指室外的远距离传输线路,它可把一个信号中心与较远的几个接收群联结起来。本设计中前端到放大器的传输均采用SYWV-75-9作为介质,放大器到分支分配器采用SYWV-75-7,分支分配到终端面板采用SYWV-75-5.

C 分配分支部分

主要包括分配放大器、线路延长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和输出端(即用户)。该部分的主要作用:

将干线送来的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在CATV中,用信号的电压值与标准电压(常取1μV或1mV)之比的分贝数来表示信号强度,记作dBμV或dBmV。干线电缆的输出信号通常只有80-95dBμV,而分配分支部分输入信号往往需高达100-110dBμV,因而要进行适当放大。分配放大器和线路延长放大器就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向所有用户提供电平大致相等的信号。信号电平太低,信噪比不够,接收机屏幕上就会出现雪花,图像模糊不清,背景也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干扰信号。输入接收机的信号电平太高,会在接收机内产生交扰调制。由于CATV部件输出端具有隔离特性,因而接收机之间互不干扰。借助于部件输入、输出端具有隔离特性,可以保证系统和接收机之间具有良好的匹配。

分配网络设计原则:

1)用户分支串接一般不能超过6个;

2)分支器末端不允许串接分配器,以连接用户终端; 3)用户终端电平按70(5dBuV浮动设计);

所有用户支分配器均应装入屏蔽箱。

D 用户终端部分

用户终端面板采用1GHz带宽的单孔面板。 本系统用户分配系统采用分配分支方式。

根据《有线电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系统各项指标为: 载噪比(C/N)≥44dB

系统输出口电平=70dBμv±5dB 图像等级4级

本次设计中由于大楼本身的使用性质及平面布置结构决定了其有线电视系统设计较为简单,只需在线路中添加合适的分配器和分支器即可。

本次设计的住宅共有一个单元,单元共34层,每层有四户,共136户。共分A、B两个户型及其复式,本次设计只对用户分配系统进行设计。

有线电视系统用户分配系统采用分配-分支方式,前端电平为100-105dB,用户电平为68±4dB,有线电视信号通过SYKV-75-12同轴电缆由前端引来。经有线电视前端箱内装四分配器。分别将信号引至F1~F4、F5~F9、F10~F14、F15~F18。每层设有线电视分支箱,内装一个四分支器,四个分支分别送每层的四个用户。用户终端设有用户智能箱,再由用户智能箱向各个用户有线电视插座分线。

电缆在弱电井内SYKV-75-9电缆穿SC25管敷设,然后由弱电室各层分支箱通过SYKV-75-5电缆穿FPC16管引至各用户智能箱。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工作电源采用50Hz、220V电源。。

3.4 计算机网络系统 3.4.1 一般规定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和配置应标准化,并应具有可靠性、安全型和扩展性。

(2)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前,应进行用户调查和需求分析,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的配置应遵循实用性和适用的原则,并以适度超前。

3.4.2 系统设计方案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系统设计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系统设计,而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是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需求分析。对于智能建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以书面的形式列出系统需求,提供给该智能建筑的业主、用户进行讨论,然后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内容和目标。

设计目标。网络系统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如系统的管理内容和规模,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应达到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处理数据量等。

设计原则。这是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需要考虑的总体原则,它必须满足设计目标中的要求,遵循系统整体性、先进性和可扩充性原则,建立经济合理、资源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案。

3.4.3 本工程宽带网络系统设计

本网络系统的设计对象是一幢以现代化管理为主的小区高层住宅楼。本设计采用星型拓扑结构配线,电缆进楼引入进线柜,一个单元,分4个回路,每回路5层,每层4户。导线全部采用超五类双绞线。每户分别在主卧和客厅设1个RJ-45型信息插座。进线埋深室外地面下0.8m,干线采用墙内及棚下敷设,室内采用墙内及地下敷设,详细见附录综合布线系统的系统图和平面图。

3.5 楼宇对讲系统

本系统是整个小区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将小区入口、管理中心、梯口、住家四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有效地防范外来人员自主进入小区及楼梯内,降低小区盗窃案件发生,同时方便小区住户的出入。

可视对讲系统由楼宇电控防盗门附设电控门锁、闭门器、门口机和电源,室内机和管理机构成。门口机是为来访者提供呼叫主人并与其通话的设备;室内机用于住户接收呼叫,主人可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或者同时看见来访者的形态相貌而确认来访者的身份,然后决定是否开门;而管理人员则通过管理及监控,管理全楼或者整个辖区的安全。它可以为来访者与住户和管理者之间,提供联络的有效手段,配合出入口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性。

3.5.1 系统结构和功能

(1)人员进入口分类:当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时,需要在单元处的对讲主机门口机上呼叫住户,只有得到住户的同意之后并且由住户遥控开锁之后,方可进入;当是住户进入小区时,可以用钥匙打开单元门,直接进入楼梯,也可以通过密码开锁;

(2)网络式结构:通过总线将住户室内分机连人在梯口的门口主机;各楼梯的门口主机引出电缆,接入设在小区人口的中心管理机,构成整个网络系统。 (3)总体管理:中心管理机将管理所有的门口机,由门口机直接接到住户分机,中心管理机可以呼叫分机,分机也可直接呼叫管理中心机。

(4)小区人口处:当将保安人员发现有外来人员时可以通过管理中心呼叫住户分,其确认来访人员之后,方可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小区内。

3.5.2 本对讲系统功能简介

(1)分机可对主机和报警管理中心呼叫;双向编解码;管理中心显示所呼叫号码(楼号及房号);管理中心呼叫小区任意用户,采用总线制主机位码管理系统。通过一条信号线就可从管理中心把小区多达64个主机串进网络之内。 (2)用户分机需一根二芯信号线,无极性与模块连接,特别适合把分机直接交新楼住户自行安装,分机线路或分机故障将不影响系统使用。

(3)分机号码无需在分机本身或模块上拨码式剪线,只需在主机上按已定程序从面板设定输入。

(4)每个住户可使用单独的开锁密码,住户自动在键盘上更改开锁码,主机可多达256个开锁密码。

(5)楼门口主机呼叫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可为所呼叫主机开锁。 (6)用户可加接二次确认的门前机,主管理机可接四部副管理机。 (7)查询打印所有存贮报警时间,地址。

(8)查询、打印用户入口资讯并及时输入住人员变动情况。

(9)报警呼叫时显示下传的用户方位及相关信息,电子地图显示用户建筑平面图及具体报警点、警情。

(10)物业管理、建筑资料库信息查询。

3.5.3 可视对讲系统器材选择

本工程可视对讲系统在一层单元入口处至住宅入口处设单元对讲主机,住宅内每户户内设一可视对讲分机,来访者可通过可视对讲主机直接与户内通话,住宅内可通过室内分机控制对讲门的开启。

本工程选择广州纵横电子器材厂的BES—1101C型可视对讲系统。 (1)传输线路:由6根电缆组成,其中声音与图像信息的传输选择SYKV75—5型同轴电缆,电源线选用BV—500-2×1.5电缆,控制信号和地址信号传输用RVVP—6×1.0,电源引线采用BV-3×2.5 PVC16, 进出管理中心的电缆采用RVV-5×0.5+SKY-75-3。

(2)主机:由VICANYX型微型摄像头将视频信号传输给住户分机,其传输采用数位式编码系统编码。

(3)分机:由VM—201型液晶监视器、CM-980D型门口机、HI—101型数位式室内对讲机组成。

3.5.4 设备的安装

电线电缆由室外埋地方式引入楼内并穿镀锌管保护,埋地深度为0.8m,主机和分机墙上暗装,中心距地面1.5m,电磁锁装于门上,设备用电由门厅内电源插座提供。各层接线盒采用86系列铁制接线盒,墙上暗装,上边框距离顶棚0.3m,可视对讲分机接线盒采用86系列铁制接线盒,墙上暗装,中心距离地面1.5m。各层电缆选用G20管地下暗埋方式或墙内暗装。

第2章 结 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程的质量以及布局合理性直接影响住户的使用,电气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也有越来越重要,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准确的选择设备,合理的设计结构,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仍是

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本设计是根据当前规范及远景规划,在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完成的。

在本次设计当中,我将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际工程当中,与实际相结合,对工程及设计有了整体系统的概念,并对相关的规范及如何选择低压配电设备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设计过程中,在一些环节遇到的一些难题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讨论得以解决,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设计当中的漏洞。并使自己有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建筑电气设计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建筑电气设计必须严格依据国家规范,这是不言而喻的。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设计质量,国家制订了相关标准。建筑供电设计和施工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令,设计文件的编制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遵守设计工作程序。

(2)根据近期规划设计兼顾远景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扩建的衔接,以利于宏观节约投资。

(3)建筑工程作为商品,必须考虑其经济效益、成本核算、用户满意程度、商品流通环节是否通畅、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等。

(4)设计应结合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正确掌握设计标准;对于电气安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设备布置要便于施工和维护管理;设备及材料的选择要综合考虑。

参 考 文 献

[1]刘思亮主编.建筑供配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3-50 [2]戴瑜兴主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S]

[3]陈元丽编著.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4]朱林根主编.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1-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6]北京照明学会设计委员会组织编.建筑电气设计实例图册[S]

[7]苏帮礼,崔秉球等编著.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6-32

[8]陈一才编著.楼宇安全系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16-50

[9]刘国林编著.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56-71

[10]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编.电器设计[S]

[1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孙成群主编.建筑工程设计编制深度实例[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50

[12]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专业图库-电气专业[S]

[13]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编著.Telec?6天正电气设计软件使用手册[S] [14]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编.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二版)[S]

[15]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D603.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S]

[16]朱英.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方法[J].科技信息化,2007,(2).20-26 [17]林福光主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图集[S]

[18]王佳.建筑电气CAD[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26

[19]胡乃定主编.现代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30

[20]罗建华.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建筑与设计[J]. 2007.1:66-67

致 谢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呈现在诸位老师和同学面前的某高层住宅的的电气设计,是我设的一点成果。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老师经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指导,耐心为我们解答问题,并且把问题引申到更深的层次,不断启发我们,拓展我们的思路。老师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要求我们作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而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但是由于我水平有限,再加上资料也有限,设计时间仓促,本设计仍然比较粗糙,其中还是有不少错误和不当,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批评指正。

在大学的四年里,各位老师也对我十分关心、照顾,并且经常告戒和勉励我,我认为我对本专业知识面的掌握还是比较全面的,但在深度上还有待提高。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际,我决心继续努力学习,并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教导,忠心感谢母校和各位恩师对我的培养!

在这里我向老师及关心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谢意!

祝: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更加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zm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