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穆夫人

更新时间:2024-02-17 02:06: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 试析《载驰》中女性政治地位

试析《载驰》中女性政治地位

——记爱国诗人许穆夫人

[摘 要] :《载驰·鄘风》为许穆夫人所做。《载驰》写于公元前660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师败绩”(《左传·闵公二年》)这是《诗经》中唯一一篇有作者姓名、作者诗歌创作背景的诗歌。《诗序》说:“《载驰》,许穆夫人做也。问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卫扬公为秋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嘈邑。许穆夫人问卫之七,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①自古以来,许穆夫人就被定义为“最早的爱国主义女诗人”。在纷乱的战争年代,许穆夫人秉持自己独特的政治观点,其代表作品均表现了自己浓浓的爱国情怀。作为一个女子,她用自己的方式去保卫自己的国家。她以自己为例,在政治上为后来的女性们做出了榜样,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绚烂的篇章。

[关键词]:许穆夫人 女性 政治地位

一、红颜不祸水

许穆夫人是春秋时期卫国(今鹤壁、濮阳一带)卫公子顽之女,姬姓,名不详。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声誉。

在春秋战乱之际,诸侯林立,卫国在当时只是一个中等诸侯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是卫国的一个小公主,关于她的身世众说纷纭。少年时的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曾这样提到:“有女同车,颜如舜朵,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② 那时的许穆夫人深受同时代那些男性诗人和评论家的青睐,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在许国重礼的打动下,父母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但是许穆夫人却有自己的想法,她从祖国的安全考虑,认为许国弱小,离卫国又远,一旦卫国受到攻击,许国就会没有力量前来救援。而齐国强大,又是卫国的近邻,如能嫁到齐国,卫国遇到什么危难便能得到齐国的救助。但是她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采纳,她的父母亲和君主仍然固执己见,把她许配给许国国君许穆公为妻。由此,便得出了“许穆夫人”的称号。

二、一个昏君,一场悲剧

尽管远嫁许国,许穆夫人的心还是时时刻刻 挂念着自己的国家。可是最后卫国还是走到了王朝的尽头,当然大半部分灭亡的原因是“卫懿公好鹤”之说。据先秦两汉《左传·闵公二年》记载: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

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珏,与宁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③

卫懿公的昏庸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灭顶之灾,最后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国民遭到大批杀戮,都城被洗劫一空。听到自己的故土被侵略的消息,许穆夫人忧心忡忡,不甘于就这样被欺凌,她请求许穆公出兵帮助自己。可是却没有得到许穆公的答允。这时的许穆夫人气恨交加,她毅然决定亲自快马加鞭赶赴漕邑。面对许国大臣的阻拦和指责,她不予理睬,始终坚信着自己的选择。许国大臣们对许穆夫人产生了各种抱怨,有的责怪她考虑不慎,有的嘲笑她徒劳无益,有的指责她抛头露面有失体统,企图把许穆夫人拦截回来。可是这一切都没能改变她最终的决定。齐桓公听闻这个故事,感慨许穆夫人爱国之情之浓,便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帮助卫国打退了狄兵,收复了卫国的失地。

过了不久,戴公因病去世了,卫国在这个时候全体上下军心混乱,然而这个时候,齐桓公伸出了援手帮助卫国,他派兵戍漕邑,又派出自己的儿子无亏率兵三千、战车三百辆前往卫国。同时,宋、许等国也派人参战,打退了狄兵,收复了失地。从此,卫国出现了转机,一切又恢复了以往的欣欣向荣之景。看似这样的成果最大帮手应该是齐桓公,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许穆夫人的勇往直前,齐桓公又怎么可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有怎肯伸出援手。

三、我以我诗抒真情

许穆夫人自幼天性聪敏,才华横溢。从儿时起,胸中就怀抱着满满地一腔热血,恨不是自己是男儿可以保家卫国。对于祖国之爱,她只能借助手中的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远嫁许穆公之后,她仍念自己的故土,由此写出了一系列诗作来疗郁结,据清人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泉水》、《竹竿》两首也是许穆夫人所作。《竹竿》诗中描写了许穆夫人自己少女时代留恋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异国,却时常怀念养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泉水》写夫人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种种活动及寄托她的忧思。不过现今许穆夫人存世之作只有四言抒情诗三首,都被收入了《诗经》当中,倍受推崇、影响深远。

在许穆夫人的作品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载驰》 :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帮,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④

这首诗是在返回卫国的途中所作。在返国的路上,许穆夫人一直被许国的大臣们所阻挠,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曹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载驰》。表明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归国的决心。《载驰》抒发了许穆夫人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诗中突出地写出了她同阻挠她返回祖国抗击狄兵侵略的君臣们的斗争,表达了她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在今天看来,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仍旧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使人振奋人心又惊心动魄。当然一首诗歌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它抒发的感情之真挚,还要有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四、简析《载驰》之成功

对于这首诗歌的成功之处,我想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诗人选取的题材很特别。诗人用的是“归国吊唁“这一重要题材,在此之前,

很少有作品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的,许穆夫人刻画了自己与许国大夫冲突,并且斗智斗勇的情节,以此来抒发自己强烈感情,使这首诗有了特定的场景和情节内容。但是对于情节的安排却又不是单调的,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次,文章特有的结构。全诗一共分为四章,诗句多变,而且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感情上的时而张弛、时而起伏,总是在不断地改换句式。或低吟,或陈述;或慨叹,或斥责。低吟时,仿佛是一首歌在耳边回旋;陈述时,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慨叹时,是心中的情感在宣泄;斥责时,是无数的怒火在燃烧。诗歌的形式一直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最后,矛盾的冲突形成整体。整首诗处处都体现着矛盾的冲突,就诗歌而言最大的冲突就是许穆夫人与许国大臣的冲突。许国大夫无理阻挠激起了整首诗歌的第一个高潮。虽然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却激发起所有人的情感。“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这一章在抒情中直接引入的是人物语言,再现了俩人面对面的回答的场景。诗人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将自己内心斗争的结果,如山洪爆发般地推涌而出,势不可挡,气势恢宏。表达了她会救卫国的坚强意志,也表达了对齐国的感激之情。朱熹《诗集传》释此章云:“言大夫既至,而果不以我归为善,则我亦不能旋反而济,以至于卫矣。虽视尔不以我为善,然我之所思终不能自已也。”⑤按诗意理解,简而言之就是,许穆夫人还是爱着自己的祖国,并且十分痛恨不给予自己帮助的许穆大夫和许穆公。诗歌到了这里情感慢慢地缓和了下来,所有矛盾也开始慢慢地化开了,朱熹分析此章云:“又言以其既不适卫而思终不止也,故其在涂,或升高以舒忧想之情;或采蝱以疗郁结之疾。”(《诗集传》)也就是说许穆夫人被许国大夫不能到达卫国,心中无限烦杂,只有在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才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不过也就指每个女子的追求不同。有的乐于被困在家中小小的世界,执行所谓的“三从四德”;而有的女子则愿意与天下人共担国家之兴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这是诗歌的最后一章。诗人终于到达了自己盼望已久的故土,但是诗人却没有闲情逸致去观赏那样的美景,许穆夫人一路走着一路想着,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保卫自己的祖国。但是此刻诗人却是“涉芃芃之麦,又自伤许国之小而力不能救,故思欲为之控告于大邦,而又未知其将何所因而何所至乎?”(《诗集传》) 。与一开始听到卫国灭亡时的心情不同,那时候因为心急如焚,快马加鞭,所以可以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故事的最后,许穆夫人究竟有没有到达漕邑?这一直是众多学者研讨的问题,也许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结果吧。据《毛序》所说,似乎未能到达。但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则以为她已回到漕邑。如果单单从诗中“驱马悠悠,言至于漕”看来,王说似乎比较切合。

五、战场巾帼

穆夫人的勇敢,热情和远见卓识,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国君夫人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许穆夫人堪称第一位名著于册的女诗人了。《诗经》里很多兰心蕙质的女子,或写诗,或被写进诗里,化身为文字摇曳两千多年。其中一些充满忧思的诗篇明显出自女子之手,但时至今日,能被确认为作者的只有许穆夫人一个。作为一名女子,许穆夫人用自己的事迹写出的不仅仅是一首首爱国的赞歌,还是一个女子想要对政权的、对大局的把握。在她的世界里,她同男人们一样,可以为了国家粉身碎骨,抛头颅撒热血。给她盔甲,她就可以上战场;给她骏马,她就可以驰骋。许穆夫人不是靠自己的美貌留名历史的,她同许多英雄一样,靠的是自己的智慧与胆识。

《烈女传·仁智篇·许穆夫人》 记载道:“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言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⑥在文本的记载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她昂首阔步、英勇无畏,带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其中。

六、女性地位及其政治权利

人类的一开始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由女人统管着整个家族。但随着社会的慢慢发展,女性的地位也就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主导地位慢慢衰退到最下层的身份。从春秋中后期开始,随着男性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女性的地位日益下降。春秋时期是黑暗混乱的兼并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的男人与女人都是可怜的牺牲品,尤以女人的情况最为悲伤。只要被俘虏的人都是“男为人臣,女为人妾”《僖公十七年》。又如比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公元前579年,郑国投降楚国后,郑君表示“让郑国所有的人作楚国的臣妾”。还有《左传·僖公五年》记载:“公元前655年晋国灭了虢国又灭了虞国,虞国大夫井伯最后成为秦穆姬的陪嫁奴隶”。无论是贵族小姐,还是平民的姑娘,从那时开始女性开始被踩到社会的最低层,她们的生活得不到尊重,“男尊女卑”的思想也从那一刻开始根深蒂固。女子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死与婚姻。大戴礼本命篇说:“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这是自周族的父家长制以来中国的女性必须遵守的铁则。三从四德便从那时开始禁锢了我们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女子受统治者残酷的统治和压迫,《礼记》中规定:女子自己不能有私货,私畜,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事父母丈夫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 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寒不敢裂,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⑦那时的女子连社会地位都没有,更不用谈她还能拥有怎样的政治地位。

由此可见,那时的女性地位是十分低下的。我不否认,许穆夫人能够有这样的辉煌,有一半是自己家室的缘故,作为一国的公主,她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去享受。而不会去做一般粗鄙的女仆所做的事情。但是她从未因为自己的优越的生活洋洋得意,而是潜心地学习,充实自己的文化水准。她敢于打破“三从四德”的规章,敢于反抗。真正的权其实不在他人手上,而是在自己的手上,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人身权,自由权,你才能进一步去追求政治权。

女人的地位是可以由女人自己决定的。还好许穆夫人没有落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那么也许我们就难得再见《载驰》的精彩。又或许还是一样的许穆夫人,她仍然会始终牵念自己的国家,她愿意为它付出自己的一切,因为国家那团热情的火焰始终在她的心底燃烧着。她是一个娇弱的女人,可是她的内心容得下千军万马,国家的危亡是她心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想要获得政治权利,她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甚至可以比君主还强。

总而言之,许穆夫人经典的爱国形象会一直在《诗经》的书本中闪耀,那忧国忧民的情怀,慷慨激昂的情感也会感染每一个翻阅的人。还有,作为一名女子,一定要自尊、自强、自爱。

参考书目:

①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左传读本》.王伯祥主编,开明书店;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诗集传》.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列女传》.中国书店出版社; 《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篇二: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摘要:《诗经》中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尤其是女性形象着墨更多,本文主要分析一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从中看一下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

关键词:诗经 女性形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反映了当时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风貌。其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作品又多是以鲜明的女性形象来照亮主题。她们或高贵、或质朴、或妖冶、或典雅,各尽其态,各展其颜。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2)天真、活泼、热情的妇女形象;(3)矜持、深沉、温柔的妇女形象;(4)快乐、幸福、成功的妇女形象;(5)胆怯、犹豫、幽怨的妇女形象;(6)勇敢、痴情、忠贞的妇女形象。先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加以评析。

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中的少女渴望爱情,便大胆示爱,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实累累,要娶我的小伙,赶快趁着吉期。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子所剩无几,要娶我的小伙,现在抓紧时机。”这表白简单,直白,毫不做作,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这些女子天真烂漫、大胆淳朴、浪漫不羁、毫无礼教束缚的痕迹。与此相似,《郑风·褰裳》中的女子没有少女的矜持和羞涩,而是简单直接地隔河向情人喊出“子惠思我, 褰裳涉漆。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泼辣,豁达,爽直却又不缺心计。明明在河边等得焦躁心急,却不直接催促,而是爽朗快利地激他调侃他,这女子的大胆、泼辣可见一斑。此外还有《郑风·溱洧》中的女子主动去约心上人去洧河共赏美景,大方自然,言谈举止之间丝毫没有扭捏害羞和矫揉造作的痕迹,阳光开朗。

之所以会有思想如此开放的女性出现在《诗经》的篇章中是因为《诗经》时代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时期。这是一个思想相对开放自由,民风开放淳朴的时代,尤其在西周王朝渐临崩溃的条件下,那些传统原始的民情风俗开始获得复苏。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当时女性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因此,她们不封闭,不保守,敢于率直地发出珍爱生命、珍惜青春的急切心声。

天真、活泼、热情的妇女形象

说起天真活泼,就不免让人想起《邶风·静女》中的静女。“静女其姝,涘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美丽贤淑的静女与心上人约好在城隅相会,但活泼调皮的她却故意早到并且藏了起来,让痴情的小伙儿等得焦急万分,“搔首踟蹰”,善良的静女看到此情景终于不忍再藏下去。“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并送他一支彤管,多么天真活泼!你再看, 子仲家的大姑娘, 丢下手中针线活儿, 跟着男友跑到闹市跳舞去了。“ 不绩其麻, 市也婆要。”又把“ 握椒”赠给心爱的人。而《溱洧》中的女子则与男子相约一起出游,并赠之以芍药。

由于民情风俗的逐渐复苏,女性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为了追求自身生活的幸福美好,她们对爱情更富于积极进取精神。她们带着少女特有的天真烂漫,热情地追逐着爱情的幸福,纵情地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矜持、深沉、温柔的妇女形象

在情感方面,女性历来比男性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因此,不是所有女子都可以像上文所述的那两种女子一样洒脱,必然有女子是天性内向的。她们爱把自己最真实最真挚的情感埋藏在心底,羞怯与矜持使她们不敢直接表现出自己的爱,不敢坦率地向心上人表白心意,只是内心深处默默忍受煎熬。

如《王风·大车》“岂不尔思?畏子不敢。”——“难道我不想你吗?!不是,我是怕你不喜欢我,所以才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意。”这位矜持的女子因为怕在感情上受伤害,怕遭到拒绝,便在爱情面前畏畏缩缩。无独有偶,《郑风·东门之墠》中的女子爱着邻家男子,却不敢主动靠近,于是便有了“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的感觉,使其渴望爱情的内心更加焦灼,“岂不尔思?子不我即”的小小埋怨也在心中生成。即使她们获得了男子的爱,且这份爱炙热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地步,也不肯主动去找男子以解自己相思之愁,只是自己心里小小声“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埋怨男子不来看望自己。寥寥几字,却把少女的深沉与矜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矜持女子就是如此,即使与男子一见钟情,嘴上也会死撑着说些什么要保持点距离之类的话,与心中的焦灼完全相反,必定深受相思之苦。

快乐、幸福、成功的妇女形象

说到成功便使人不得不想起《鄘风· 载驰》中的许穆夫人,相传许穆夫人念故国覆亡,不能往救,赴漕吊唁,并陈立国大计,到漕邑被许大夫所阻,因赋诗以言志,她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爱国女诗人。这首诗突出描绘了一位家忧国恨相互交织的巾帼英雄形象。在封建礼规和省亲报国的矛盾处理中,充分地显示了她的卓远见识和和刚柔并济的爱国风采。据《左传》记载,许穆夫人赋的这首诗振奋了国人团结抗击外族入侵的精神,赢得了齐桓公的赞赏。除了事业上成功的许穆夫人,还有许多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取得成功,过的幸福快乐。比如,《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玫。”详细地叙述了一位女子与其情人的定情过程,纯真的爱情经过颇具匠心的经营,终于迎来了收获。又如,《鱼藻之什· 鸳鸯》中的男女经过甜蜜的恋爱,享受着众人的祝福,即将踏入婚姻的殿堂,并将像鸳鸯一样永远相伴。

她们充满勇气和自信,勇敢追求爱情与事业,并取得成功。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快乐幸福对她们来说应该是更甜蜜的吧。

胆怯、犹豫、幽怨的妇女形象

自从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就开始以男子为中心,妇女处于依附地位,没有独立的财产支配权,只是生产劳动的工具,且被一大堆残酷的礼制束缚着,因此《诗经》中的女子不可能都是快乐的,有很多是胆怯、犹豫,幽怨的。

例如《邶风·谷风》中的女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被弃痴女形象。《谷风》中的女子和一个男子相爱结婚后,勤劳、刻苦。但当日子稍稍好过了之后,男子却另有所爱,遗弃了她。在男子新婚之夜,她被迫离开了家门。这时她痛苦地埋怨丈夫只顾与新欢亲热说笑而不屑与自己在一起。在她离开家门的时候,男子连送别都懒得来。她只有痛心地回忆往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求之。”,同时告诉新来的妻子“毋逝我梁,毋发我笱”,在踏出家门的最后一刻她还不忘嘱咐那个负心人“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而且还说“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幻想着男子能念旧从而回心转意。可以看出这位女子善良、贤惠、感情深挚同时又过于软弱和缠绵。除了被弃之苦,《诗经》中的女子还承受着想爱却

不敢爱的痛苦。如《郑风·将仲子》中的女子喜欢仲子,但由于残酷的礼教桎梏着她的爱,当仲子翻墙来看她时,她却不敢与他接近。明明极爱却不敢爱,怕父母兄长责骂。怕人说闲话??女子的心饱受折磨,家人、爱人难两全,只能痛苦地选择婉拒,为的只是不耽误恋人的幸福。一位聪明善良我见犹怜的好姑娘跃然纸上。

勇敢、痴情、忠贞的妇女形象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封建礼制日盛的时代,女性必然会处处受到压迫,包括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更包括感情上,于是便涌现了一大批勇敢的痴情女子。她们执著于情,痴迷于爱对强加于自己的婚姻进行了坚决的反抗。

看《召南·行露》中的女子,尽管那个蛮横的男子以打官司相要挟,强迫她嫁给他,她也坚定地表示“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她不畏强暴,不惧舆论,坚决拒绝了自己不爱的男子的无理求婚。表现了她的自尊、自立,以及为维护人格的尊严和爱情的坚贞所作出的抗争。而《鄘风·柏舟》中描写的则是一位要求婚姻自主的少女“凳彼两髦, 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她为了真挚的爱情,毫不畏惧父母之命,誓死也不改变主张,向母亲向苍天呼喊“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呼声虽微弱,但这股叛逆的反叛精神不微弱,它引导着后代女子在追求爱情自由的道路上不断抗争。《鄘风·蝃蝀》中的女子更为勇敢“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她为了追求幸福,不顾世人的指责和讥讽,义无反顾地与意中人私奔,顽强地与封建礼制作斗争。作为一个几千年前的女子,她就敢于追求婚姻自由,不得不让人钦佩。而《卫风·氓》中的女子虽被弃,但敢于面对现实,且做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定,这也不失为一种勇敢。

通过上述这些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况。她们地位低下,没有独立的财产权更没有参政的权利,只是被当作劳动和生育的机器,完全成为了这男性沙文主义的牺牲品。在这种压迫下,有的女子顺从了,有苦只是往心里咽:而有的女子则勇敢的起来反抗,她们可能会遭受很大的阻力,但起码有了自由的希望。

《诗经》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时代,也正是因为这样它的篇章中才会出现如此丰富多彩的女子形象。透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女子由自由到受压迫的过程,从而使《诗经》更具历史感,使这些形象的特质更能闪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民族性格的光芒,反映出当时璀璨的社会风貌。

参考文献:

(1) 郝雪霞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 王红梅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3) 陶琳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4) 高盛荣 《在情感的囚笼中挣扎的灵魂——谈<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

(5) 诗经赏析 /shici/shijing/

(6) 朱熹 《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

(7) 方玉润 《诗经原始》北京中华书局 1986

篇三: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

吕安宁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号:070114095 指导教师:尹雪华副教授)

摘 要:《诗经〃国风》里160篇作品中大约有68篇爱情诗,这些爱情诗诗真实的表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的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活态度和感情历程,塑造了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她们美丽、热情、坦率、孤苦、决绝。从这些女性形象中,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女性对于爱情、婚姻、生活的态度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流露。

关键词:诗经;国风;女性形象;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中国风吟唱男女恋情,即一种用地方声调来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1?。因此表现女性生活的诗篇很多。“十五国风”中有大量情诗,着重描写女性情感生活。“一百六十篇中关涉到两性世界的诗作,基本肯定的有六十八篇,所占比例为42.5﹪,数量可谓蔚为大观。?2?”也可以说《国风》是《诗经》中有关女性形象最精彩全面深入的部分。“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3?”。诗歌中记载她们的感受,抒发内心的体验,恋爱与婚姻中的喜怒哀乐。有对爱的憧憬,对爱的执着,对爱的誓言,对爱的决绝。这些都呈现出鲜活的女性形象。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评析。

一、美德美貌 美好纯真

《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离不开一个“美”字。不论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都令人赏心悦目,美好女子的形象跃然于眼前,正是《国风》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女子形象---“窈窕淑女”。“窈窕”即娴静美好的样子,包含有身段苗条之意,而“淑”指善、好。因此“窈窕淑女”是君子心中的好配偶,令其“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与倾心。在《卫风?硕人》中,女子的美丽更是令人惊叹。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清人姚际恒极为推赏此诗,称言“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4?” 。在此诗中历来被推崇的就是描写庄姜之美的几句,细致地刻画了庄姜美丽出众的容貌,娇媚的情态。连用六个比喻来刻画庄姜的美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作者用柔荑、凝脂、蝤蛴、瓠犀、螓首、蛾眉来比拟形容庄姜的双手、皮肤、颈项、牙齿、前额和眉毛,不仅贴切同时更显得形象生动。描写到这里已经很精彩了,作者接着描写她的情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极尽形容其目光顾盼的动态。到此庄姜那楚楚动人的笑靥以及脉脉含情的眼眸早已叫众人的心都沉醉进去了。

当然美好的女子,还在于品德与修养。《诗经?卫风》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其内在的涵养以及美德的展现也不乏其篇。《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这里用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比喻新娘的青春美丽,言行以及德行之美。

《诗经?国风》中的《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诗中描绘了女子获葛治葛到纺织成布,展现其勤勉。在中国的传统中,对女子的要求从来是严苛的。所谓“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四德,这里表现的就是一位勤劳、善良、孝敬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窈窕”、“淑”、“勤”等美德都是长久文化积淀而成的女性美好形象。对于具有优秀品质的女子不得不提的就是许穆夫人,一个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奇女子。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不顾自己的安危,她有着坚定的信念与无畏的精神。 公元前660年,冬天的十二月,北狄侵犯卫国,卫国败兵。卫懿公也由此阵亡,卫国覆灭。卫人拥立戴公做为他们的国君,第二年戴公也去世了,于是文公继位。许穆夫人为戴公亲妹,远嫁许国穆公,听到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之后悲痛欲绝,不禁产生家国破灭之感。她毅然决定要挽救自己的祖国,决心冲破重重阻碍,赶回祖国,吊唁卫侯,并为拯救灾难深重的卫国尽自己一份力量,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载驰》一诗便是许穆夫人这一历史斗争的形象写照。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为了拯救祖国不顾个人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后来被录进《诗经?鄘风》里,许穆夫人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

的爱国女诗人。她那刚烈坚毅的气概,在古代妇女中可说是一个超群拔俗的形象并散发着传奇的色彩。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载驰》这首诗分四章,第一章开头,“载驰载驱”直接展开许穆夫人驱车出场,风驰电掣而过。“大夫跋涉,我心则忧”一个忧字写尽了许穆夫人的焦急心情。第二章衔接上文,爱国而违礼的许穆夫人和保守遵礼的许大夫相继出场后,双方展开激烈的论战。许穆夫人表现了自己的决心:“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突出了女主人公的爱国激情。第三章“陟彼阿丘,言采其蝱”许穆夫人经过努力冲破重重阻拦终于登上祖国阿丘的山坡。同时经过深思熟虑,“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穆夫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故发此感。第四章主要描写自己拯救祖国、设想的壮志宏图。主人公思考着要向大国求援,这关乎于卫国的兴衰成败的大策。更显现出许穆夫人卓越的政治远见以及超越于平常女性的胆识、智慧。第五章她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你们一百个所思虑的,都不如我所选定要走的道路。”全诗就在这铿锵有力的语句中戛然而止,一个爱国女诗人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二、言或不言 痴情坦荡

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一词尤为凸显。情感表达比较委婉,不那么直接,人们一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男女的感情世界里,男人往往处于攻势,而女人以含蓄为美,为德。喜欢一个男子不会轻易开口,只是等着被表白。即使是在知晓心爱男子的心意后也不会给以明确回应。羞怯本是女子的天性,心中思念心上人却不敢说出来,娇羞中又有一篇痴情。如《郑风?东门之墠》“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女子很想念所喜欢的男子,又觉得他无情于她,故觉得咫尺天涯。从“室迩人远”的反差中,展现了女子感情虚掷的委屈,爱情失落的痛苦。女子很思念对方,但却不去主动找他,只是想着“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内心的彷徨,欲语还休的羞怯、埋怨以及那份深深的情感都展现在我们面前。如《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恋爱中的姑娘永远有一颗不安定的心,小鹿般突突跳着。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女子无限猜想,激起心中层层波澜。但又不去问,不敢肯定,内心焦虑又寝食难安。《狡童》中的这位姑娘就是如此,

为了爱慕的小伙子竟食不甘,寝不安,内心默默承受这份痛楚。

然而,大胆吐露思念情怀的女性、热切的表达自己的好感与爱意的女性也比比皆是。

如《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此诗中女主人公很想念未归的丈夫,宁可思念到头痛也不愿改变自己的意志。“不去思念则又压抑不住自己想念的心,所以思念以致头痛却乐而所为。相思成疾而心甘情愿,可见用情之深沉感情之坚贞。?5?”相思成疾而心甘情愿,并且由“‘首如飞蓬’到‘甘心首疾’再到‘使我心痗’,相思之苦不断加深,这种痛苦已经演变成一种甜蜜的痛苦?6?”,可见用情之深沉感情之坚贞。

又以《郑风?褰裳》为例:“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也狂也且!”《褰裳》里的女子大胆泼辣,对徘徊不定的情郎下了最后通牒:你要想念我就来,不要磨磨唧唧,你如果不来找我,还有很多人等我选择。诗中的女主人公在爱情上占有主动性,这样的性格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多么直率的女子,痛快又不失自尊令人眼前一亮。与此相似的在《召南?摽有梅》中,热情大胆的女子当众向男子示爱,“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可见女子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与强烈期盼。“因为对时间有着天然的关注,这位女子越来越迫切希望南方及时相迎娶,唱出了‘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最强音,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积极主动性。?7?”

在《柏舟》中也有强烈的体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此诗主要表现一女子怨恨其母对她婚姻的干涉,呼天唤地,诉其怨愤之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规则与框架下的爱情循规蹈矩,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孟子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8?”?《柏舟》中的女子却偏偏有着自己的心意:我就喜欢那个男孩子,就想嫁给他。母亲啊,苍天啊,为什么不体谅我呢!诗中女主人公是持着“至死誓靡它”的态度,在抵抗家庭的阻挠时,态度坚决,勇于追求自己的婚姻上体现了率真的个性。

诸如此类的大胆主动吐露情怀的女子,《诗经?国风》中还有很多。她们感情明晰、纯粹都是痴情坦率的女子。有的对于爱情不敢言,有的直言不讳,果断喊出爱的讯息。言或不言都是痴情一片,坦率自然地女子。不论是率真大胆泼辣的还是性格柔婉动人的女子,都是一片痴情,坦率清新,都令人喜爱。

三、命运孤苦 哀婉决绝

《诗经?国风》一类很突出的女性形象便是命运不济的女子了。然而她们在面对自己坎坷被弃的命运时,诉说着的不仅仅是对丈夫的爱恨交加、命运的不公更有点滴的自我安慰与鼓励。当她们遭遇不幸时,并不是一味的低沉与消极,而是转向内心世界,寻求精神上的力量,鼓励自己自重、自爱、自立。

在《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身上显得尤为突出。诵读此诗时,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全诗共六章,弃妇自述身:三年前自己和氓相恋之后喜结连理,然而她三年如一日的辛苦操劳并没有让丈夫对自己从一而终,相反她容颜的渐逝最终被负心的丈夫所抛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悔恨的心情以及与氓决绝的坚定态度。“从‘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种恋爱的快乐及相思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种伤心都反映妇女逐步有自己的在爱情、家庭中的精神期望值了。?9?”?

诗从三年前男子求婚,女子于归的甜蜜回忆写起到婚后三年女子的日夜操劳和被弃的遭遇。“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变得不仁与凶暴,“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她意识到自己是因为颜色故而见弃于人,但女主人公并没有一味的沉浸在这巨大的痛苦之中。她感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女主人公三年婚姻生活得出的痛苦的经验教训:作为女子和男子相比更容易沉溺于男女之情不可自拔。女主人公决定要告别往事。虽然要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现实状况以及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但她还是决定“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可贵之处在于在伤感沉痛中依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因此,“亦已焉哉”的决绝也显得尤为痛快,令后世击节。《氓》中的女主人公是自我的、独立的,无论在感情上还是人身上有一种难得的独立精神。?10?”?

在《诗经》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已有许多反映妇女不幸的婚姻的诗,如《邶风?日月》、《召南?江有汜》等,那么《卫风?氓》中女主人公是当断则断,誓不回头的,给人一种痛快的感觉。而另一篇《邶风?谷风》虽同是弃妇自述自己的经历、生活的艰辛和痛苦的心情,但与《氓》相比,《谷风》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前者决绝果断。

从这首诗中可以真实的反映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代妇女悲惨的命运。在《谷风》中,正如这个弃妇诗中所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自己的苦比苦菜还要苦。女主人公平日勤劳贤惠与亲临相处也很友善“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z5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