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刀的几何角度及其测量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31 09: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一 车刀的几何角度及其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班 级 姓 名

同 组 人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数据

几何角度 ' γ0 λs ?? ?0 ??'?0车刀名称 外圆车刀 端面车刀 切断刀

?n ?n 四、按测得的数据绘制外圆车刀的工作图(按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绘制)

五、讨论和分析

实验二 车削力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班 级 姓 名

同 组 人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数据记录

表一 ?? γ0 λs ?0 ??'刀角参数 工件直径 D = mm 主轴转速 n = r/min 切削速度 v =

m/s 表二 ap(mm)/log(ap) Fz(kg) /log(Fz) Fy(kg) /log(Fy) ? = mm/转

表三 ? (mm/转) /log(?) Fz(kg) /log(Fz) Fy(kg) /log(Fy) ap = mm

(2)数据处理 1)图解法

将表二,表三数据画在双对数坐标中

log Fz

Fx(kg) /log(Fx) Fx(kg) /log(Fx) log ap

C1=

XFz?

log Fz

log ?

C2=

YFz?

C1?C2CFz?=

2Fz?CFzapFzf

XYFz=

2)一元线性回归法

表四 一元线性回归用表 编号 1 2 3 4 5 …… ap Fz xi yi xi2 yi2 xiyi ?in ? = mm/转

表五 一元线性回归用表 编号 1 2 3 4 5 …… ? Fz xi yi xi2 yi2 xiyi ?in ap = mm 五、讨论分析

实验三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班 级 姓 名

同 组 人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实验原始数据

表一 测量数据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尺寸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尺寸 序号 尺寸 序号 尺寸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2. 绘制实际分布图

(1)剔除异常数据

1nx??xi?

ni?11n??(xi?x)2? ?n?1i?1若xk?x?3?,认为xk为异常数据,应剔除。

(2)确定尺寸间距和分组数

(3)制作频率分布表

表二 频数分布表 组号 尺寸间隔(Δx/mm) 组中值(xi) 实际频数(?i)

(4)绘制实际分布图

x(直径) (5)加工误差统计分析(误差性质、改进措施、工序能力、合格品率等)

? 频数

3. 制作X?R图

(1)取小样本容量n

(2)数据处理

① 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X和极差R,填入表三。

表三 样组的均值X和方差R

样组 序号 测定值 X1 ② 计算X和R的平均值X和R

X2 X3 X4 X5 X R

③ 计算X?R图控制线。

(3)绘制X?R控制图

(1) 分析X?R控制图(工艺过程稳定性、误差性质、改进措施等)

五﹑讨论分析

实验四 切削温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班 级 姓 名

同 组 人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仪器及设备

三 实验原理和方法

四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进给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1)填写数据记录:

1 2 3 4 5 6 进 给 量f 毫 伏 值mV 切削温度? (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曲线

(3)计算

2.吃刀深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1)填写数据记录:

1 2 3 4 5 6

吃刀深度?p 毫 伏 值mV 切削温度? (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曲线

(3)计算

3.速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1)填写数据记录

速 度? 1 2 3 4 5 6 毫 伏 值mV 切削温度? (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曲线

(3)计算

4.求出经验公式

5.分析各因素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实验五 工艺系统静刚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班 级 姓 名

同 组 人

一 实验内容

二 实验数据整理

1.画出车床各部件(车头、刀架和尾座)的静刚度曲线(加卸载全过程)。 Py

y(mm)

2.计算各部件的瞬时静刚度和平均静刚度

平均静刚度惯例的计算方法是取加载静刚度曲线弦的斜率 静刚度的计算结果:

序号 平均静刚度 j头平均= 合力 车 床 部 件 P 床 头 刀 架 尾 座 (Kg) Y Pyj Y Pyj Y Pyj 头 头 头 刀 刀 刀 尾 尾 尾 j刀平均= j尾平均=

3.计算车床的平均静刚度 计算时根据公式

1/j机床平均=1/j刀平均+1/4(1/j头平均+1/j尾平均)

三 问题分析

1.为什么会出现加载与卸载静刚度曲线不重合现象?

2.根据试验结果,如果在此车床上车削一刚性轴(短粗轴),加工时用前后顶尖支承,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加工误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z1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