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复习)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7 16: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沉积岩岩石学考试复习资料

1.沉积岩的分类

答:依据分类原则,将沉积岩分为三大类:

①陆源沉积岩—机械搬运陆源物质形成砾岩与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

②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机械搬运沉积形成。据粒度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③内源沉积岩—沉积物是在盆地通过生物与化学沉积形成 (Ⅰ)蒸发岩 (Ⅱ)非蒸发岩

(Ⅲ)可燃性有机岩 (1)陆源碎屑岩

岩石的物质成分来自陆壳的风化产物,主要由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碎屑物质组成,如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 (2)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火山喷发提供的碎屑物质就地堆积或流动形成的岩石,如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等。 (3)内源沉积岩

物质成分直接来自沉积盆地中的化学物质和生物化学物质,其最原始的物质主要来自陆源溶解物质和生物源。按沉积作用方式可分为主要由化学作用形成的蒸发岩,主要由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及机械作用形成的非蒸发岩,主要由生物作用形成的可燃性有机岩。 2.母岩风化作用的阶段性

答:(1)碎屑阶段: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化产物主要为岩屑或矿物碎屑。组成母

岩的元素或化合物成分转移甚微。

(2)饱和硅铝阶段:岩石中如有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Cl-和SO4 2-全部被带出。然后在O2、CO2和H2O的共同作用下,铝硅酸盐和硅酸盐

矿物开始分解,游离出K+、Na+、Ca2+、Mg+2,其中Ca+2和Na+的流失要比K+和Mg2+容易。这些阳离子的存在,使介质呈碱性或中性,并使少量SiO2转入溶液。这个阶段形成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绿脱石以及绿泥石等。同时,碱性条件下难溶的碳酸钙开始堆积。

(3)酸性硅铝阶段: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大量被溶滤掉,SiO2进一步游离出来,

随着有机质分解形成大量有机酸和CO2,使介质变为酸性,使饱和硅铝阶段形成的矿物(蒙脱石、水云母等)转变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不含碱和碱土金属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变埃洛石等)。通常将达到这一阶段的风化作用称为粘土型风化作用。

(4)铝铁土阶段:这是风化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铝硅酸盐矿物被彻底分解,

碱和碱土金属全部游离出来,加上有机酸被地表水淋走或冲淡,使介质又呈碱性或中性,SiO2大量流失。此时全部可移动的元素都已被带走,主要剩下铁和铝的氧化物及部分二氧化硅,在原地形成水铝石、褐铁矿、针铁矿、赤铁矿及蛋白石的堆积。由于它是一种红色疏松的铁质或铝质土壤,所以也称红土。达到此阶段的风化作用通常为红土型风化作用。

3.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由低到高)

1

答:以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为例,其稳定性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橄榄石、钙长石、辉石、角闪石、拉倍长石、黑云母、中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石英。

4.搬运方式:机械搬运、化学搬运和生物搬运。

5.牵引流——由流体的流动来携带载荷移动。如河流、波浪。 重力流——流体与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流体,它的流动主要是由于作用于高密度

流体的重力所引起的。(沉积物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名词解释)

6.鲍马序列:

7.沉积物重力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答:根据碎屑支撑机理,即碎屑呈悬浮状态的机理,将水下重力流分为四类:碎

屑流或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

(1)碎屑流(泥石流)——是砾、砂、泥与水混合形成的水下高密度流体,泥质

支撑,粗碎屑在泥质中呈“漂浮”状态。碎屑流沉积的上下界面清晰。 (2)颗粒流——砂粒与少量水形成的高密度流体,颗粒间无凝聚力。流动中颗粒

相互碰撞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碎屑颗粒。岩崩可形成颗粒流。

(3)液化沉积物流——由于超孔隙压力使颗粒彼此分离,“悬浮”在流体中形成。

超孔隙压力是颗粒的支撑力,它是碎屑快速推积之后,导致孔隙流体压力超过静水压力而产生的。

(4)浊流——是沉积物与水组成的高密度流体,主要由紊流支撑。由于浊流与其

上水体存在密度差,引起重力推动,在水体底部呈急流的形式沿水下斜坡流

2

动。

浊流可分为头部、体部和尾部三部分:头部—粗碎屑集中,侵蚀作用; 体部—形成粗→细砂沉积; 尾部—形成泥质沉积。 浊流中典型的是鲍马序列 8.沉积物重力流的支撑机制

A. 颗粒间相互作用——碰撞

B. 流体向上流动——孔隙水上排 C. 基质强度——漂浮 D. 流体扰动——紊流 9.沉积期后作用

答:沉积物形成以后转变为沉积岩,到沉积岩的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前演化阶

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称之为--沉积期后作用。(名词解释) 10.沉积期后阶段 (1)同生作用: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在其表层(10-15cm)

所发生的一切作用,称为同生作用。此时物质与底层水发生作用,并处在开放系统中,介质条件一般是中-酸性,氧化性质。(还没有完全固结,并且处于同层,而非穿层)

(2)成岩作用:松散的沉积物转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称为沉积物的成岩作用,或

简称成岩作用。沉积物主要与软泥中的水(叫软泥水)发生作用。作用是在封闭系统中进行,无外来物质加入,其温度、压力不大。介质呈碱性和还原性质。

(3)后生作用:在沉积物固结成坚硬的岩石之后,直到岩石风化或变质之前所发生

的一切作用,称为沉积岩的后生作用,或简称为后生作用。(埋藏在潜水面以下成岩)

(4)表生成岩作用:较深埋藏的岩石,被抬升到潜水面以上,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

在渗滤水和浅部地下水(包括上升水)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称为表生成岩

3

作用。

11.沉积后主要作用类型 (1)压实和压溶作用;

(2)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

来的作用)

(3)交代作用(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4)重结晶作用(矿物在不改变基本成分的同时为减小表面能而自然增大粒度的

作用)

(5)溶解作用(沉积岩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和交代矿物被不同程度地溶蚀,这

一作用称之为溶解作用)

12.沉积岩的构造:指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

物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在沉积物沉积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即原生构造。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名词解释) 13.构造的分类

(1)层理构造: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地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层理由沉积物的成分、

4

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a.水平层理:薄的纹层呈直线状平行排列并平行总的层面。一般认为这种层理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质或溶解物质沉淀而成。

b.平行层理:纹层较厚,可达几厘米,纹层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面,只能通过细微的粒度可以看出,但层理易剥开,在剥开面上有剥离线理构造。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床面上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 (2)交错层理(具体分类)

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流水沙纹层理及爬升沙纹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 压扁层理、透镜状层理和波状复合层理;再作用面构造;风成交错层理;

14.碎屑岩包含两种基本组成部分,即碎屑颗粒和填隙物,其中填隙物又可以分为杂基和胶结物。

15.陆源碎屑有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两种 (1)矿物碎屑:

a.石英:来自深成岩浆岩的石英;来自变质岩的石英(变质石英表面常见裂纹,不含液体和气体包裹体;大多数的石英晶粒都具有波状消光);来自喷出岩及热液岩石的石英(大多数的石英晶粒都具有波状消光);再旋回石英(呈浑圆状或带自生加大边是再旋回石英的特征)

b.长石: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地壳运动比较剧烈,地形高差大,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搬运距离近以及堆积迅速等条件,是长石大量出现的有利因素。(钾长石最稳定,钠长石较不稳定,钙长石最不稳定。)

c.云母:黑云母化学稳定性差,易分解成绿泥石和磁铁矿。一般说来,云母丰富表示碎屑来源于变质岩。

d.重矿物:碎屑岩中相对密度大于2.86的矿物称重矿物。(可判断来源/母岩)

(2)岩石碎屑(岩屑):

类型分为侵入岩岩屑、变质岩岩屑、喷出岩岩屑以及硅质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的岩屑。

a.花岗岩岩屑:其晶粒间呈缝合状接触,各晶粒大小相似,形状近等轴状,无定向排列。

b.喷出岩岩屑:流纹、安山、玄武、粗面、凝灰岩岩屑 c.变质岩岩屑: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变质岩 d.石英砂岩岩屑:碎屑岩岩屑在分布上要比岩浆岩、变质岩岩屑少得多。(泥岩、砂岩、粉砂岩都属沉积岩岩屑)

e.脉石英岩屑主要来源于热液脉或伟晶岩脉。多晶脉石英中的晶粒常略显定向伸长形,粒间界线细小弯曲线状,形成鸡冠状构造、

f.燧石岩屑:是隐晶质二氧化硅,在镜下呈小米粒状结构或构成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

16.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空隙中的自生矿物。它们有的形成于沉积同生期,但大多数是成岩—后生期的沉淀产物。(名词解释) 杂基:是碎屑岩中充填碎屑颗粒之间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为主,包括一些细粉砂。杂基与碎屑颗粒一样,都属陆源物质。(名词解释)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z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