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

更新时间:2023-12-17 22: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运输局

运营货管〔2007〕115号

关于印发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建设

相关技术条件的通知

各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铁科院,国家轨道衡计量站: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货运安全工作的通知》(铁运〔2007〕17号),做好2007年部重点推广行车安全项目—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确保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运输安全,特别是旅客列车运输安全,铁道部运输局组织制、修订了《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铁路站场用轨道衡技术条件》、《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联网暂行技术条件》、《轨道衡测报数据传输与交换接口约定》(暂行)、《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检测站设备运行状态检测信息接口协议》(暂行)(见附件1-5),现印发给你们。同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1.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设施,是科技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各铁路局要高度重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按照铁道部的总体部署、统一规

—1—

划、统一标准,做好管内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铁科院要按照要求,细化总体技术方案,完善设计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及实施计划。

2.各铁路局和有关单位要依据国家、铁道部有关规定及上述技术条件,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补强既有超偏载检测监控试联网系统。拓展、完善系统的自检和远程状态诊断、问题车处理信息反馈、堵漏保收统计、检定和校准(巡检)管理等功能;实现铁路局及车站检测监控系统服务器、检测站点工控机与数据集中器之间网络通道、数据集中器与车站服务器之间网络通道、车号识别系统、设备厂家处理软件及网络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升级转换。

二是按照规划分批、分阶段完成装车站、货检站已安装和即将安装的动态轨道衡建设及其联网等工作。主要内容:厂家动态轨道衡测点服务器升级到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轨道衡设备厂家按照接口格式约定实时提供动态轨道衡计量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自检信息;动态轨道衡配置车号识别系统;动态轨道衡检测站点到车站服务器之间应提供满足需要的、有线方式的数据传输通道;开发与实施车站、铁路局、铁道部轨道衡计量监控信息系统。

三是按铁道部有关要求做好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系统建设。 3.《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铁路站场用轨道衡技术条件》、《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联网暂行技术条件》、《轨道衡测报数据传输与交换接口约定》(暂行)、《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检测站设备运行状态检测信息接口协议》

— 2—

(暂行)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铁路货车超偏载仪技术条件》(运营货管〔2001〕310号)和《铁路站场用轨道衡技术条件》(运营货管〔2000〕375号)。

附件:1.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

2.货运站场用轨道衡技术条件

3.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联网暂行技术条件 4.轨道衡测报数据传输与交换接口约定(暂行) 5.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检测站设备运行状态

检测信息接口协议(暂行)

二OO七年三月一日

—3—

附件1:

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依据《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TB/T3096-2004)、《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检定规程》(JJG(铁道)129-2004)、《自动轨道衡》(GB/T11885-1999)、《电子衡器通用技术条件》(GB/T14249.2-1993)、《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JJG234-1990)、《称重传感器》(GB/T7551-1997)、《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JJG669-2003)、《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06〕]161号)有关条款制定。

铁路区间及站场线路安装的超偏载检测装置均应符合本技术条件。

一、总体技术性能

根据《铁路专用计量器具新产品技术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作为铁专量具,实行铁专量具新产品技术认证制度。必须通过铁道部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认证后方可在线路上安装使用。

其产品结构应采用不断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框架型式。总体技术性能须满足:

1.称量性能稳定、使用安全可靠。安装使用后不得对行车安全造成任何隐患。

2.称重准确度:列车在40km/h及以下速度称量时,称重准

— 4—

确度应小于或等于0.5%;在40—60km/h速度范围内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1%;

前后转向架偏重差变动范围:列车在40km/h及以下速度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400kg;在40—60km/h速度范围内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800kg。

前后转向架偏重差平均值与理论偏重差之差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500kg。

设偏转向架偏载率平均值与理论偏载率之差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5%。

68t或76t车中未设偏检衡车整车初始偏载率平均值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5%。

3.称重范围:18t-120t。

4.自动判别机车车辆通过及确定通过速度;实现车种、车型、车号、机车车号及配属段的自动识别功能。

5.系统能够对传感器、通道、采集卡等部件的状态参数进行自检并实时上传。

能够自动累计传感器承受冲击次数,并对传感器剩余寿命预警。

当一组传感器的某一只损坏时,系统应能自动解除另一只传感器的信号,并将故障状态及时通知铁路局超偏载检测设备维修部门。

6.自动检测通过车辆的总重、载重、前后偏重及左右偏载,

—5—

并进行数据储存、阶段统计、超偏载车辆报警及打印和实时上传数据。

7.测点到检测数据集中器的有线传输通道带宽不低于2Mbit/s。

8.满足双向计量检测的要求。

9.安装防雷装置,控制室内应采取屏蔽措施以防电磁干扰。能在电气化牵引区段正常工作。

10.无轨道电路盲区,钢轨与轨枕间、相邻轨枕之间必须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11.具有双路供电和8小时UPS电源。

12.称重软件应通过铁道部主管部门组织的测试并出具报告后方可使用。测试报告应包括性能测试和安全评估等项内容。

应采用机械、电子印封装置和其他措施对影响测量结果的参数加以保护。

13.适应环境温度、湿度条件:

室外设备 室内设备

环境气温 -45℃~+60℃ 0℃~+50℃ 环境湿度 ≤95% ≤85%

当产品使用环境条件超出产品规定条件时,应采取局部调温措施。

二、主要部件性能指标 1.传感器

— 6—

1.1符合《称重传感器》(GB/T7551-1997)和《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JJG669-2003)要求。

1.2有强抗震动、抗冲击能力和良好的互换性。

1.3安装传感器后保证钢轨和轨枕有扣压力的刚性联接。传感器耐受冲击次数应不小于1.5×107。

1.4在钢轨轨腰上钻孔安装剪力传感器时,不得影响钢轨的强度和刚度。

2.承载结构

2.1采用施工现场拼装方式。 2.2牢固、可靠、稳定、安装方便。

2.3有与普通线路等同的承载力、强度、刚度。 2.4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腐、防锈性能。 3.数据采集系统

3.1数据采集仪保证正常连续工作和采样精度。 3.2传感器各通道之间互不影响,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3.3采用性能可靠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本配置:

CPU:P4,2.4G,内存:256M,硬盘:80G,显示器:17英寸纯平。

3.4提供网络通信接口,以实现与局域网、车站监控系统和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连接。

3.5在交流电源AC220V(-20%~+15%)、50Hz条件下稳定工作。

—7—

三、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位置

1.1设备应安装在货车集中出入的直线上,线路坡度不超过2‰,轨面横向水平高差小于2mm,检测区前后应有100m及以上直线段。

1.2检测区距道岔应大于50m。

1.3安装地点应避开电气化分相点、高压输电线、短梁、短隧、道口及易产生洪水、塌方、冻胀等地点。

1.4碎石道床。 2.安装区段线路要求

2.1应采用50kg/m或60kg/m钢轨的无缝线路,检测区无钢轨接头和伤损。

2.2应采用新钢轨,使用旧轨时其垂直磨耗小于5mm,侧磨小于6mm。

2.3应采用Ⅲ型或Ⅲ型改进型混凝土轨枕,轨枕无失效。 2.4应采用I级道碴,道床饱满清洁、道床两侧排水良好、无路基病害。

2.5安装位置及其前后线路应保证有良好的轨道平顺性、等同的轨道结构强度、刚度和承载力。

2.6安装时禁止在钢轨上焊接。 四、控制室

1.有可靠的220V电源和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 8—

2.有防尘、防雨、防暑、通风和防盗、防鼠等功能。 3.有保温、隔热功能,其温度应在0℃~+50℃之间,在寒冷地区仪表柜应能自动调温。

4.控制室与检测数据集中器间应采用性能可靠的有线传输方式。

5.控制室内控制仪表与室外设备的连线应采用有护管暗埋方式,裸露部分有防破损和鼠噬的护套。

6.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m×5m,地面应进行防潮处理。 五、检测信息管理 1.检测信息要实现共享。

2.检测数据集中器应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以满足数据上传需要。

3.检测信息重量以千克(kg)或吨(t)为单位(以吨(t)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据),前后偏重差及变动范围以千克(kg)为单位,左右偏载以货物重心偏移量表示,以毫米(mm)为单位。

4.检测信息应采用加密格式保存。保存、发送检测信息的内容:列车车次、机车车号及配属段、检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除年度为4位数外均取两位)、总重、载重、车辆序号、车型、车号、车速、超载、前后偏重、左右偏载、检测站名称等。

车站检测信息服务器保存发送的信息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增加检测站名、发到站、货物品名、超偏载处理情况等内容。

—9—

附件2:

铁路站场用轨道衡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国家标准《自动轨道衡》(GB/T11885-1990)、《电子衡器通用技术条件》(GB/T14249.2-1993)以及《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JJG234-1990)有关条款制定。

站场用轨道衡既是强制检定的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又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设备。考虑到铁路站场的特殊环境及要求,站场用轨道衡除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本技术条件。

一、站场用轨道衡的技术要求

站场用轨道衡应称量性能稳定、使用安全可靠。安装使用后对行车安全不得造成任何隐患。根据轨道衡的技术发展现状,应选用经过型式评价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有基础轨道衡。

1.轨道衡称量速度范围:5-35 km/h。

2.不断轨轨道衡非计量时通过速度不限;断轨轨道衡通过速度不得超过35km/h。

3.称重范围:18t-120t(100t以上数据仅作为运输安全检测数据,不作为贸易结算的依据)。

4.能自动检测运行中的车辆总重、载重。 5.自动判别机车车辆通过及确定通过速度。

— 10—

6.实现车种、车型、车号自动识别功能。 7.能自动识别机车。

8.采用性能可靠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本配置:

CPU:P4,2.4G,内存:256M,硬盘:80G,显示器:17英寸液晶纯平。

9.系统能够对传感器、通道、采集卡等部件的状态参数进行自检并实时上传。

能够自动累计传感器承受冲击次数,并对传感器剩余寿命预警。

当一组传感器的某一只损坏时,系统应能自动解除另一只传感器的信号,并将故障状态及时通知铁路局轨道衡维修部门。

10.能进行数据储存、阶段统计和超载车辆报警及打印和实时上传数据。

11.测点到车站检测信息服务器有线传输通道带宽不低于2Mbit/s。

12.应能进行双向计量检测。

13.提供网络通信接口,以实现与局域网、车站监控系统和货运计量安全监控系统的连接。

14.具有可靠的防雷措施。

15.适用电源条件:AC220V(-20%~+15%)、50Hz交流电源。

16.适应环境温度、湿度条件:

—11—

室外设备 室内设备

环境温度 -45℃~+60℃ 16℃~+30℃(有人值守) 0℃~+40℃(无人值守) 相对湿度 ≤95% ≤85%

当产品使用环境条件超出产品规定条件时,应采取局部调温措施。

17.轨道衡的准确度应达到《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JJG234-1990)的检定要求。

18.为保证轨道衡的稳定性,整个称量区和两端引轨区采用整体道床,混凝土基础厚度不小于0.8m,并深入到冻土层以下。

19.称量液态货物时,应采用整车计量的具有独立称量台面(断轨)双台面或三台面轨道衡。同时要具备现场临时建标条件。

二、站场用轨道衡设置位置

1.应设在站场货车集中出入的线路上。

2.设在交通、供电、通讯、供水、施工检修方便及便于维护的位置,并考虑经济合理性。

3.设在平直线路地段中部,称量区两端引轨区应不小于25m,称量区两端引轨区外的直线段不小于50m。在此区段内无道岔。

4.应避开长大坡道线路,线路坡度应小于2‰,轨面横向水平高差小于2mm。

5.应避开不利的地理位置,如桥梁、道口、立交处等。防止传感器和控制设备遭雷击、洪水、塌方、冻害等自然灾害的破

— 12—

坏,如无法避开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6.避开电气化区段分相点。 三、站场用轨道衡控制室要求 站场用轨道衡控制室应满足下列条件: 1.应具有良好的防尘、防盗措施。 2.铺设设备地线及防雷地线。

3.提供可靠电源和8小时UPS电源(双台面或三台面轨道衡控制室应具有380V交流电源)。

4.应有良好的排水及通风条件。

5.有人值守轨道衡控制室应面对轨道衡,了望条件良好,使用面积不小于40m2。无人值守轨道衡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小于4m×4m。

四、检测信息管理 1.检测信息要实现共享。

2.站场用轨道衡控制室工控机应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以满足数据上传需要。

3.检测信息重量以千克(kg)或吨(t)为单位 (以吨(t)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据)。

4.检测信息应采用加密格式保存。保存、发送检测信息的内容:检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除年度为4位数外均取两位)、总重、载重、车辆序号、车型、车号、车速、超载、检测站名称等。

—13—

车站检测信息服务器保存发送的信息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增加车站站名、列车到达方向、发到站、货物品名、超载处理情况等内容。

根据铁道部运输局《关于印发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建设相关技术条件

的通知》(运营货管〔2007〕115号)的要求,轨道衡称重区两端的平直线长

度为25+50=75m,即共需150m;称重区按照李总要求暂按双台面预留,故需要称重区长度为13m,取15m。所发附件中的平面图形中的线条已按上述长度修改,其他对应平面图右侧表格、排水、房屋位置、横断面均未作修改,请检查核改。

— 14—

附件3:

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联网暂行技术条件

一、计算机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1.网络通道和网络设备

(1)建立车站内各测点设备(厂家数据集中器,以下简称数据集中器)与车站计算机房内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服务器(以下简称车站服务器)的连接通道,网络连接采用专线方式,必须保证通道的质量和带宽,不得采用微波等无线方式,有图像数据传输要求的货检站、重点货物装车站的通道需提供2M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其它车站的传输速率不得低于128Kbit/s。

车站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配置的监控终端与车站服务器连通。

(2)车站、铁路局、铁道部间利用TMIS&OA通道和网络设备相联,需提供2M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

(3)铁道部/铁路局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主机设备以及货运安全管理客户机接入铁道部/铁路局机关局域网。

—15—

类别 CPU 处理器缓存 内存 硬盘 RAID 网卡 光纤通道卡 电源和风扇 光驱 预装操作系统 硬盘* 光纤磁盘 主机接口 缓存 RAID级别* 阵列柜(1个) 电源和风扇 管理软件 光纤交换机(2台) 磁带机(1个) 机柜及套件 (须提供原厂设备) 端口数* 端口速率* 机柜 主控台终端 主控台终端切换器 微机服务器(1套) 主要技术要求和数量 4×Intel XEON MP,主频≥3.0GHz,EM64T ≥2×1M二级缓存 ≥12GB,可扩充至48GB ≥4块73GB热插拔SAS硬盘,可扩展到≥5块,转速≥10Krpm SAS RAID控制器,≥ 256M缓存,支持RAID 0、1、5 ≥ 2×100/1000M以太网卡,支持负载均衡功能 ≥2个2Gb 光纤通道卡 热插拔冗余电源,热插拔冗余风扇 DVD-ROM (1)预装Windows 2003 Server企业版,支持群集、动态分区(2)提供双机热备软件及必须的硬件和系统管理工具 ≥10×300GB光纤硬盘,转速≥10Krpm 配置FC主机接口数目≥4 磁盘阵列配置双控制器,缓存≥4GB 支持RAID 0、1、0+1、5 热插拔冗余电源,热插拔冗余风扇 包含基于阵列的管理软件,数据通道管理软件,支持故障切换和负载均衡 单台光纤交换机提供≥8个光纤接口,可扩展16口 ?4Gb/s 单驱动器,自动装载,≥8盘磁带,原始容量≥400GB/盒,提供备份软件 42U标准服务器机柜 15‖液晶显示器,含机架式鼠标、键盘 提供8个以上USB/PS2接口 铁道部机房要提供充足的不间断电源容量,保证服务器7天×24小时不间断供电的要求。

(5)铁道部/铁路局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以及轨道衡计量站/分站管理微机和打印机等应充分利用既有办公设备,考虑新增3套。基本技术指标如下:

项目 监控微机 类别 CPU 技术要求 主频≥3.0GHz,支持酷睿技术 —21—

内存 硬盘 网卡 光驱 操作系统 显示器 打印机 ≥512M ≥80G 1个 10/100/1000M以太网卡 DVD-ROM Windows XP Professinal 17‖液晶显示器 激光打印机 附件4:

轨道衡测报数据传输与交换接口约定(暂行)

一、轨道衡检测数据传输处理流程 轨道衡检测数据传输处理划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检测数据由测点轨道衡设备在有过车的情况下实时检测产生,并在测点工控机上并进行相应的预处理。

第二步,输入装车车辆的发站、到站、品名等货物装载信息,与测点检测数据集成存储后,按预定义的接口约定生成轨道衡检测数据接口文件,存放到一个约定的目录下等待传输。

第三步,在每个车站内配备一台专门用于收集轨道衡测点检测数据的车站服务器,放置在车站机房内。利用数据传输软件,将轨道衡检测数据自动传送到车站轨道衡计量监控系统服务器。与TMIS确报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相关的货物装载信息,按预定义的接口约定生成文本文件,即检测站测报数据文件,存放到另一个约定的目录下等待传输。

第四步,测报数据文件通过TMIS网络由检测站传送到铁路

— 22—

局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服务器,纳入铁路局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中综合运用。

轨道衡计量监控系统中检测数据传输流程如下图描述:

二、数据传输模式

在本系统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数据传输处理模式:

(1)在传输处理的第一步中,各个测点是采用232串行接口通信方式,利用厂家专用通信软件,通过多路串口连接设备将各个测点的检测数据传输到车站轨道衡计量监控系统服务器。

(2)车站轨道衡计量监控系统服务器与铁路局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服务器的互连采用TCP/IP协议,检测数据采用文件传输模式。

即在每个车站轨道衡计量监控系统服务器上,均安装通用数

—23—

据传输中间件产品,专门负责完成可靠、完整的数据传输任务。

三、轨道衡测点检测数据接口约定

本约定主要对传输数据处理第二步中各厂家测点工控机上生成测点轨道衡检测数据接口的格式进行说明。

3.1 数据文件的存放目录

测点工控机上存放测点检测数据文件的目录为%GDH_SMIS%\\datafile\\测点编码\\。该工控机上所生成的测点检测数据文件均按测点分别存放在指定目录下。

3.2 数据文件生成及存放时间

测点检测数据采用实时接收方式,一旦测点有过车检测,立即由厂家测点工控机进行预处理,录入车辆的发站、到站、品名等货物装载信息并集成后,按接口约定生成轨道衡测点检测数据文件,存放到上述指定目录下。

3.3 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

每个测点设备对一列货车的检测数据经接口处理后按一个批次打包成一个测点检测数据文件。数据文件名的命名规则如下:

数据文件名=测报站编码(6位,在全局范围内唯一编码)+文件类型编码(1位字符,轨道衡为―G‖)+测点编码(3位字符,在检测站范围内唯一编码)+ 批次编号时间串(10位字符)+―.OBL‖。

现规定,采用―YYMMDDhh24mi‖格式的时间串作为测点产生数据文件的批次编号,以下如不特别说明,均按此约定。

— 24—

3.4 数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现约定,统一采用格式化文本格式作为数据文件格式,同一数据段中各条记录间以换行符(\\n)作为分隔,而同一条记录中不同数据项间则以TAB符(\\t)为分隔。下文如不特别说明均采用此约定。数据文件的具体格式见以下详细说明。

说明:为便于阅读,格式说明中每个数据项均包含在方括号中,且其缺省值或参数值包含在圆括号中,而在实际的数据文件中,数据项无需带方括号或圆括号。

注意:若某个数据项无数据,则用―*‖作为占位符;字符采用左对齐。

表一:检测数据文件格式说明

检测数据文件 数据段 列车基本信息段 位置 说明 记录通过测点的列车的一般信息 数据项内容 [测点编码] [客/货车标志] [车次号] [通过时间] [运行方向] [车辆总数(n)] [设备状态][需要检衡车辆数] [车辆顺序号] [车号] [车种车型] [车辆类型][通过速度][车辆总重][车辆超重][偏载][偏重][车轴总数(m)] [发站略码] [ 第一到站略码][ 最终到站略码] [ 货物名称][ 收货人][检衡目的标志][首次过衡标志] [轴1左轮重] [轴1右轮重]...[轴m左轮重][轴m右轮重] 第4行 第1行 车辆信息段 第2行 每一辆车对应一行记录数据 车轴信息段 重复车辆信息段 第3行 每一辆车的所有车轴对应一行记录数据 —25—

重复车轴信息段 … 第5行 … … … 说明:一条车辆信息对应一条车轴信息,一条车轴信息包含m个车轴,每个车轴信息为一个二元组,

包括[轴i左轮重][轴i右轮重],i=1..m

表二:列车基本信息段各个数据项的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和精度

含义 测点编码 客货车标志 车次号 通过时间 运行方向 车辆总数 设备状态 数据类型 Char(9) Char(1) Char(6) date Char(1) Number(3) Char(1) 由系统统一编码 客货车标志:K-客车,H-货车 通过列车车次号,若无车次,本项为空 列车通过测点的时间,格式为―YYYY/MM/DD-HH24:MI‖ 列车运行方向,0:上行,1:下行 列车的车辆总辆数(不包括机车) 0:正常;V:其它情况 需要轨道衡检衡的有效车辆数 备注 需要监测车辆数 Number(3) 表三:车辆信息段各个数据项的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和精度

含义 车辆顺序号 车号 车种车型 车辆类型 通过速度 车辆总重 车辆超重 数据类型 Number(3) Char(8) Char(10) Char(1) Number(5,2) Number(6) Number(5) Number(4) 备注 车辆顺序号,不包括机车,即机后辆序 采用全路统一的编码 采用全路统一的编码 H——货车;K——客车 车辆通过测点时的速度,以公里/小时为单位。小数点前为3位,小数点后保留2位 车辆总的重量(包括自重和载重),以公斤为单位 车辆超载重量,即总重–标记载重–自重,以公斤为单位。 负值记为零 车辆偏载量,以mm为单位;正值表示左侧偏载,负值表示右— 26—

侧偏载。在轨道衡系统中,本项为空 车辆轴数 收货人 品名 发站略码 第一到站略码 最终到站略码 过衡目的标志 Number(6) Number(2) 车辆偏重量,以公斤为单位;正值表示前方偏重,负值表示后方偏重。在轨道衡系统中,本项为空 每辆车的车轴总数 Varchar2(40) 收货人 Varchar2(30) 货物名称 Varchar2(3) Varchar2(3) Varchar2(3) Char(1) 发站略码 第一到站略码 最终到站略码 过衡目的标志,1:装车检斤,2:到站复衡,3:复检,4:安全监控。 首次过衡标志, ―Y‖:是首次过衡,―N‖-不是首次过衡,对于安全监控和到站检斤的车辆不会出现2次过衡现象,用―Y‖表示 首次过衡标志 Char(1)

表四:车轴信息段各个数据项的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和精度

含义 轴i左轮重 轴i右轮重 数据类型 Number(5) Number(5) 备注 左轮的承重量,以公斤为单位 右轮的承重量,以公斤为单位 3.5数据接口处理程序的配置文件

为了使各个轨道衡设备厂家编写的数据接口处理程序保持一定的通用性,可根据各个测报站上测点设备的安装配置情况进行接口参数的设置,建议每个设备厂家都为其数据接口处理程序增加一个配置文件(建议缺省文件名smis_厂家名缩写.ini),并建议此配置文件包括以下2段基本配置信息:

[Data File Dir]

;测点检测数据文件存放的工作目录 OBL_PATH = %GDH_SMIS%\\datafile\\

—27—

[Node Info] ;轨道衡测点个数

C_MON_NODE_COUNT =2 ;轨道衡测点编码与测点名对照信息

C_MON_NODE_1 = J85C01G01, 轨道衡设备1 C_MON_NODE_2 = J85C01G02, 轨道衡设备2

说明:站内某个轨道衡设备产生的测点检测数据文件存放的目录为:OBL_PATH+?\\‘

例如:

轨道衡设备1产生的测点检测数据文件应存放的目录为:%GDH_SMIS%\\datafile\\

轨道衡设备2产生的测点检测数据文件应存放的目录为:%GDH_SMIS%\\datafile\\

3.6说明

(1)轨道衡测点编码=检测站编码+―G‖+顺序号(2位) 例如:天水轨道衡编码为 J85C04G01(第一台), J85C04G02(第二台)

(2)轨道衡检测数据文件名生成样例

例如:天水站第一台轨道衡测点在2007/01/23-10:03检测列车的测报数据文件名为J85C04GG010701231003.OBL。

— 28—

附件5:

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

检测站设备运行状态检测信息接口协议

(暂行)

一、概述

在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联网应用方案中,为实现各级应用系统对检测站设备的远程监视,采用由检测站定时向各级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服务器发送设备自身运行状态自检信息的方法。各级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服务器依据检测站运行状态检测信息的接收情况,判断检测站当前的运行状态,记录故障信息。检测站设备运行状态检测信息通过JWMQ传输中间件以文本文件的形式传输,故称为检测站运行状态自检信息。

本协议规定了检测站设备运行状态自检信息的发送时间间隔、检测站设备状态分类编码、检测站运行状态检测信息的格式和内容、以及设备运行状态检测数据生成规则,并提供各级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服务器关于检测站设备故障判断逻辑的约

—29—

定。

二、检测站设备构成及运用配置情况

检测站是由测点工控机(含测报数据集中器)和测点设备构成的复合节点,而测点设备又是由与测点工控机直连的测力传感器、抄车号装置等检测仪表构成;测点机融合各个检测仪表的运行状态自检信息后生成检测设备运行状态检测数据,并将检测设备运行状态检测数据传送给测报数据集中器;测报数据集中器进行进一步判别处理后,将上报设备运行状态自检信息按测报数据接口规定的内容和格式打包成文件上传各级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服务器。

考虑到检测站设备今后安装部署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现假定一个铁路局服务器可以管理多个检测站,而每一个车站服务器下又可以连接多个测点设备,即检测站设备可按图1所示的配置情况来运用。 铁路局服务器

检测站服务器A

。。。。。。。

测点A1 测点A2 测点B1 。。。。。。。 图1. 检测站设备运用配置图

— 30—

检测站服务器B 。。。。。。 测点B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yv5.html

Top